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8:35pm 15/06/2025

北马华乐之父

吕书成

星洲人人物

《大众的歌》

北马华乐之父

吕书成

星洲人人物

《大众的歌》

有故事的人 | 音乐是第二个生命更是养生秘诀 吕书成  北马华乐之父

报道、摄影:黄惠玲 (部分照片由吕书成子女提供)
(15/6见报)有故事的人(大北马供稿)/吕书成
音乐是吕书成的第二生命。

音乐除了是他第二个生命,更是他长寿的养生秘诀。

他就是。现年94岁的他,虽然记忆已不太清晰,但只要音乐一响起,他就会自然地挥舞双手,指挥着他眼前的“乐团”。

ADVERTISEMENT

他先后于去年和今年,参与“吕瞿之韵”华乐音乐会和吉礁德教会济阳阁华乐团的65周年庆音乐会,虽然行动不便需要轮椅代步,但浇灭不了吕书成心中对音乐热情的一团火。

在这2场音乐会上,他在台下亲自为代表作进行指挥,为音乐会划上温馨动人的句点。

(15/6见报)有故事的人(大北马供稿)/吕书成
去年举办的“吕瞿之韵”华乐音乐会上,大会特别准备生日蛋糕,提前为10月份生日的吕书成庆生。
自我摸索学习  笑言音乐老师就是书本

吕书成是天生的音乐人,无师自通,音乐知识都是自我摸索学习,他笑言:“我的音乐老师就是书本。”他所有的音乐底蕴和知识都是靠着看书学习而成。

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吕书成,于1岁多时被父母带着漂洋过海来到马来亚,之后便在吉打落地生根。

(15/6见报)有故事的人(大北马供稿)/吕书成
北马华乐之父吕书成。

他是10名兄弟姐妹中的老大,自小对音乐充满兴趣,然而在40年代那动荡不定的时代,这个兴趣是一种奢侈。

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反而自我摸索而学习。口琴是当时最方便也是较便宜的乐器,于是乎,他从口琴开始了大半辈子的音乐路。

尽管之后他投身在华乐指挥上,但口琴一直到晚年都是他爱不释手的乐器,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都可吹奏,让乐符扬声在各个角落。

(15/6见报)有故事的人(大北马供稿)/吕书成
吉礁德教会济阳阁阁长王子发(右)在65年周音乐会上,赠送纪念品给吕书成。
为了生活选择铁饭碗当书记 

吕书成曾在华侨小学(吉华S校前身)就读。二战后,他以超龄生的身分到槟城锺灵中学求学。期间,他加入了学校口琴班,发挥所长。

他在毕业后回到吉打,曾于母校华侨小学执教,之后3个月就申请到吉打州教育局华文组当书记,一直做到55岁退休。

他说,当时候的华校还没改制转型,老师不算是公务员,为了生活,他选择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当书记。

他在上班中也不忘音乐,并且在当时杂货商公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音乐平台,让面对抗战疲乏的年轻人有一个抒发的地方,之后再延伸成立了口琴队。

短短的3年(1956年至1959年)内,由吕书成领导的歌咏和口琴队音乐活动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而被迫解散,让他感到无奈及心灰意冷。

(15/6见报)有故事的人(大北马供稿)/吕书成
吕书成(右)在华乐路上的伯乐和兄弟锺荣宗。
锺荣宗是吕书成音乐挚友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队被解散后,吕书成于1962年应好友邀约,到吉礁德教会济阳阁参观,也因此认识了锺荣宗,开启了2人长达30多年的兄弟情。

锺荣宗也是带吕书成走出西洋音乐,迈向华乐旅程的伯乐。济阳阁于1960年成立音乐组,吕书成应锺荣宗之约,首次真正接触华乐乐器,从此对华乐的贡献泉涌而出。

锺荣宗是吕书成一生的音乐挚友,他带着吕书成走出谷底,迈入更大的音乐空间,他们俩最后更成为亲家,缔造佳话。

(15/6见报)有故事的人(大北马供稿)/吕书成
吉礁德教会济阳阁华乐团为吕书成推出《大众的歌》传记。
第一首创作曲《大众的歌》  获新加坡电台词曲荣誉奖

吕书成第一首创作曲《大众的歌》获得新加坡电台词曲荣誉奖,当时在新加坡和中南马一带广为传唱,但后来也因陷入学潮风波,该首歌被列为禁歌。

虽然当时没有标明词曲创作人身分,但后来消息传到了吕书成这里,因公务员的身分和担心事件持续延烧下,他联络了时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