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早在几千年的黄河文明,就有出现各种以“虎”有关的文化,无论是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戏曲、民俗、传说、神话或生肖等,老虎的文化无所不在,源远流长。
在华人的传统文化中,老虎也一直被视为权力或力量的象征,并且让令人敬畏,包括最广为人知“虎符”,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最重要的调兵凭证,是权力的象征。
ADVERTISEMENT
“虎爷”扮演地方守护神
然而,老虎在道教信仰中,也有以虎为形象的“虎爷”神祇,或一般上认为是山神、土地公或大伯公的座骑,过后才逐渐演变成虎爷,扮演着庙宇、村庄、地区与城市守护神。
然而,我们的先辈从中国飘洋过海到南洋后,各籍贯的华裔也延续过去的宗教信仰,在落地生根的南洋建立起庙宇,其中不少庙宇都有供奉虎爷,惟通常安炉在主神祇下方。
由于受到香港及广东沿海的影响,“拜虎爷,打小人”的习俗也在马来西亚盛行,每年的惊蛰日,或俗称虎爷开口日,不少善信就会到庙宇拜虎爷。打小人,以希望赶走身边小人、驱除霉运,化解生活、工作及学业上的阻碍,并且也祈求获得贵人的相助。
宗孔堂和联合庙供奉虎爷
作为开埠超过百年的巴生,就有不少庙宇伴随巴生发展迄今,其中巴生市区的宗孔堂和联合庙同样都有百年历史,而庙宇内就有供奉超过一世纪的“虎爷”神像。
丁秀德:百年宗孔堂虎爷 石像雕塑
巴生宗孔堂主行丁秀德向《大都会》社区报记者指出,宗孔堂在巴生建立超过110年,而庙内的供奉虎爷,同样也有超过百年历史。
他说,庙内的虎爷是采用石像雕塑,与现在的雕像材质大不相同。
他披露,虎爷石像是以老虎的形态来雕刻,所以外观上就能看得出是老虎。
“虎爷最重要的日子就是虎爷开口日,而今年落在农历二月初三,亥时两刻或晚上9时30分,届时善心就能前来祭拜虎爷、打小人。”
他补充,据民间传说,民众若运气不佳或遇到小人,可在虎爷开口日当天拜祭,以请求虎爷改运,赶走小人,化解一切厄运,反招来贵人扶持。
他说,在马来西亚,民众都会准备生猪肉、鸭蛋和豆干来拜祭虎爷,而且还会利用清香点在小人百解符上,消除霉运。
“惊蛰日当晚会迎来非常多人,甚至有善信半夜前来祭拜虎爷和打小人,非常热闹。”
苏进发:联合庙虎爷走过百年岁月
巴生联合庙庙主兼乩童苏进发则表示,联合庙成立迄今也逾百年,而庙内的虎爷也同样有百年“岁月”,是一尊石像的虎爷。
他说,该庙原本有一对的虎爷(两尊),但多年前其中一座被醉汉破坏力如今仅存一尊而已。
他披露,为免珍贵百年的虎爷石像被破坏,理事过后就筑起铁闸锁紧。只有在拜祭活动上才会打开,甚至在惊蛰日时搬出来,以方便善信门祭拜。
“据我了解,巴生拥有大约400家庙宇,其中大多数都有供奉虎爷,所以祭拜虎爷的文化习俗在南洋一带非常常见。”
他补充,也有一些善信遇到不顺心时,会在每月的初二或十六前来祭拜,以驱霉改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