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精彩系列

|

走,去巴刹

|
发布: 6:00pm 07/07/2019

从露天市集到拥多层停车场‧万挠巴刹陪伴老街坊80载

1589GHL2019761355433794460.JPG
坐落在万挠城市2路的万挠巴刹,是由两座建筑相连而成,底层和一楼分别为湿巴刹和熟食区域;后方建筑的楼上还设有多层停车场。

ADVERTISEMENT

报道/陈诗蕙

摄影/谭湘璇

从露天市集发展到拥有多层停车场的现代化巴刹,曾热闹一时的万挠巴刹,至今已与老街坊走过近80年时光!

据了解,万挠巴刹旧址就是万挠巨人霸级市场现址的后方,在30年代还只是一个露天市集,直到40年代才搭建屋顶,形成一个有盖的巴刹。

当时的巴刹为“T”字或“十”字形建筑,只售卖生鲜物品,蔬菜、鸡鸭、猪肉和卖鱼的摊档各自集中在巴刹几个前后左右区域;而熟食和杂货店则设于巴刹旁的店铺,以致该区在当时成了居民采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地点。

不过,在巴刹于13年前搬迁到现址前,小贩其实曾被安顿在仙师爷宫旁的大草场(现为Rawang Walk商场),忍受长达6年2个月的晴天闷热、雨天太吵的日子……

1589GHL2019761355383794455.JPG
尽管超市相继抢市,惟对“挑剔”的万挠人而言,巴刹内售卖的蔬果和肉类仍是最新鲜的。

李坚:与小贩成老朋友

包办采买工作的品兴饭店业者李坚(83岁,万挠人)自60年代开始,“五十年如一日”天天到巴刹办货、喝早茶,不仅与小贩成了老朋友,对巴刹的古往今来非常熟悉。

李坚忆述,以前的万挠巴刹就位于三育华小旧址对面,巴刹旁还聚集一些熟食店铺;当时的巴刹非常热闹,小贩生意也很好,除了日常买菜的顾客外,也有学生顾客。

“旧时巴刹的货源都来自附近的农场和菜园;那时几家养鸡鸭、猪只的农场会供货给巴刹,所以只有海产需要仰赖从吉隆坡运来。”

他说,当时的运输费高,且也不比本地农场供应的货源便宜和新鲜,且那个时代购买鸡鸭,还得活买,自己带回家处理和宰杀。

1589GHL2019761355333794450.JPG
逾50年来风雨不改到巴刹采购的李坚,非常享受每早买菜和喝早茶的生活。

搬迁后李坚仍到巴刹采购

李坚说,巴刹在搬到现址前,还曾经历两度搬迁,首次大约在八九十年代左右,被迫迁到三育旧校址,后来又因发展而被迁到大草场。

“巴刹搬到大草场后,与我的店只距离一个后巷,要买东西,喊一声就可以交货,很方便。”

在巴刹搬到现址后,李坚依然每日风雨不改到巴刹采购。他说,广东人叹茶比吃饭重要,他一天要喝两次茶,一次早茶,一次下午茶。

“我每天早上9时到店里点货,10时就到巴刹买菜,并给自己1小时喝茶。对我而言,现在的巴刹优点比缺点多,环境干净,货物又齐全,不像以前要买海味,还得提早向吉隆坡的批发商订购。”

1589GHL2019761355373794454.JPG
尽管人潮不比以前,但每早仍有不少老街坊会到万挠巴刹楼上叹早茶和闲聊。

周瑞成:环境好但失传统氛围

万挠巴刹现址就坐落在万挠城市2路(Jalan Bandar Rawang 2),由两座建筑相连而成。其中,底层和一楼分别为湿巴刹和熟食区域;而前座大厦楼上则设有技术学院和桌球场,后座楼上则为多层停车场。

由于年轻一代不愿继承摊位,加上超市和附近社区的巴刹抢客,以致万挠巴刹近年来更显冷清;楼上原本热闹的熟食区域,如今仅稀稀落落仍有数档华裔茶档和面食档仍在营业,惟每早和周末仍有不少老居民会前往喝早茶。

万挠巴刹小贩公会主席周瑞成表示,旧巴刹人潮集中,加上当年附近社区没有巴刹,且也没有超市抢滩,生意自然好又热闹;尽管现在的巴刹环境较以前好,但早已失去传统巴刹的氛围,以及人情味。

他也提及,该巴刹有逾400个档口,最初搬进来的小贩相信有逾200名,目前估计也有逾百名小贩仍在营业;而纵然超市的蔬果肉类价格便宜,但却远比不上巴刹的货品来得新鲜,这绝对是巴刹的优势和特色。

1589GHL2019761355343794451.JPG

中二就接手档口

颜月英(71岁,老李茶档档主)

“我父亲的茶档以前是在旧巴刹的旁边,我5岁就开始帮忙,中二就接手档口。父亲会做包点、油条等,那时的巴刹很热闹,我们每天清晨5时多开档时,已有一些胶工和矿工过来喝茶;晚上还有从金马仑送货的司机前来喝茶,所以茶档都营业至晚上十一二时。

当时,旧巴刹内只有生鲜肉类和蔬菜档口,设在巴刹内的各个区域,左边是鱼档,右边是猪肉和烧肉档,后面是卖菜和杂货的档口,前面则是卖鸡的,且那时卖的都是活鸡。

以前巴刹的档口不多,偶尔还有小摊位摆在我们店前,且熟食店卖的都是手工做的美食,现在回想起,仍回味无穷。大概1961年,当时丽士戏院前多了一些摊位,有卖布、卖吃的,后来猪肉和烧肉档口也搬到那后方(五府大人庙对面),小贩也就越来越多,但是那个市集没有屋顶,小贩们都是自己搭建木架和撑伞。

巴刹搬迁到大草场后,我们也被集合到里面营业;那时的屋顶是锌板做的,下雨天很吵,晴天很热,风扇也没用。在现在的巴刹建筑完成后,我们就搬了进来……这里虽没什么人潮,但不用日晒雨淋,环境也比较干净。”

1589GHL2019761355443794461.JPG

猪肉档聚集尾端 很闷热

萧太太(70岁,猪肉贩)

“我丈夫在巴刹经营猪肉档已经超过50年,以前的巴刹人多,也较为集中,生意比较好做,且也比较通风,不像现在,猪肉档都聚集在尾端,很闷热。

不过,我们如今也有很多老顾客和老朋友,周末比较热闹,也比较有人潮。”

1589GHL2019761355413794459.JPG

2区域小贩迁入新巴刹

周瑞成(53岁,菜贩)

“我婆婆早于英殖民时代已在巴刹摆档,后来再相继由父亲和我接手。在旧巴刹地段被发展的时候,小贩被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被安排搬迁到大草场,而位于三育旧校舍旁的露天市集则没有搬迁。

在大草场营业的我们,忍受了6年2个月……那里环境不太好,最初的3年几乎没有生意,直到后3年下半段才开始有些转变。

后来,巴刹现址建好后,两个区域的地区的小贩都集中迁入新巴刹(现址),并营业至今。”

1589GHL2019761355393794457.JPG

大草场环境闷热

黄木生(60岁,饼乾档主)

“我十几岁就开始摆档,初期卖很多东西,包括衣服和杂货;后来转卖饼干,至今也有二三十年。在旧巴刹的时候,我都是在门口摆档,靠撑伞遮阳挡雨,生意也不错。

搬迁到大草场后,虽然有瓦遮头,但环境闷热,根本无法做生意。为了确保获安排进入新巴刹营业,那个时候就算亏本,我们也只能忍耐。

经历过3个地点,觉得现址环境较好,至少不用日晒雨淋,但生意就没有以前那么好。”

1589GHL2019761355363794453.jpg
旧时设于巴刹旁的林顺成商店,所售卖的货品琳瑯满目。(由万挠居民提供)

1589GHL2019761355403794458.JPG
经历逾60年风雨,林顺成商店至今依旧屹立在巴刹一隅,所售卖的物品依旧多样化,充满老街坊的回忆。

1589GHL2019761355353794452.JPG
万挠巴刹拥有各族小贩和顾客,大家是老顾客又是老街坊,一来一往的买卖声中,也充满人情味。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