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锡矿
读家
【全民读书会】刘镇东 / 翠园的书画墨迹
已故李乾耀老师耗时5年编辑的《翠园书画集》,收集了吾友梁炤祥令堂──已故彭士驎校长优雅的书画墨迹。我是在疫情以后结识炤祥。疫情前我是国防部副部长,经常是游走在军机、战舰、国防外交等。从喜来登政变到疫情全国封城,前后不到一个月,像是从高速跑道到一切突然静止。疫情期间局部开放后,通过王建明结识“梁公子”,我们先以英语交谈,我以为他受纯英文教育。后来他在办公室和家里珍藏的艺术瑰宝,尤其是彭校长的字和画,也有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看到他母亲巨大的艺术遗产。 炤祥和家人在书中提到“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母亲就是一位懂得据理力争、积极争取,并在生命中筑梦圆梦的人”。 彭校长五十余岁退休以后才学画,加上自小积累的文学底蕴,成为少数“书画相配”、“诗书画融为一体”的文化人,呈现了李乾耀在〈导言〉指出的“诗书画印(章)四美并蓄的综合美感”。例如,〈中秋佳节〉:“南岛行歌四十年,每逢佳节梦中圆。红菱白藕双黄月,落口湘莲分外鲜。”(174页) 彭士驎从画中的月饼,配以文字,带入了离散与思念的意境。湖南多湖沼,盛产莲藕与菱角;其中“湘莲”尤为闻名。家乡特产,咀嚼在恋乡人口中,自然感到分外鲜美,触动她思乡的情绪。 那一代人,被战火扰乱了人生、来到了东南亚/南洋,导致故乡与家园之间是隔了重洋的距离,积累了无尽的忧思。 想起韩素音和王赓武 我在翻阅《翠园书画集》,想起如果要比较同一代人、另一位女性文化人,和彭校长一样在中国长大、因为战争而香港短暂滞留,然后因婚姻而来到马来亚的韩素音,是个值得做比较研究的对象。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同世代的重要学人是王赓武教授。王教授的《乡关何处》(Home is not here)叙述他在怡保成长、直至短暂赴中国留学(然后因国共战争而折返)的故事。 彭校长南来嫁到怡保。怡保在那个年代是个怎样的地方?李乾耀在〈导言〉写到“到1970年间怡保锡产丰富,价格很高,成为富庶之地。经营锡矿的商家,非常富裕、雅好书画,大量收藏。港台两地的书画家到马来西亚办展览,第一站往往先在怡保举行。”这些书画家抵达怡保时,通常先与学校的校长和其他文化人联系,彭校长就是当中的核心人物。 这让我想起1980年代全球锡矿崩盘前怡保的辉煌。霹雳苏丹纳兹林的最新著作《Globalization: Perak’s Rise, Relative Decline, and Regeneration》, 谈到霹雳州从19世纪中起,因锡矿开采及后来的橡胶种植而成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原产地。但在独立后,相对于国内其他州属,面对相对发展滞后的问题。怡保某个程度上被遗忘了。 翠园彭士驎的书画是难得的瑰宝。诗、书(法)、画功好的人,相对多。但三者融为一体的不多,而在二战后马来西亚这片国土上,细数女性大家,就彭士驎最为突出。 相关文章: 【全民读书会 · 投稿】何华 / 80年岁月的回顾 【致敬 黄崇锐】陈耀泉 / 15年,磨一本丹州地方史
2星期前
读家
VIP文
文平强教授.寻找吉隆坡的“唐人街”
吉隆坡的发展模式应忠实于历史过程和文化特征,而非用外来概念进行诠释。以“茨厂街”为起点的城市扩展显示出华人与其他族群在开放共融环境中的共生发展。
2月前
VIP文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1】“锡”日小镇文丁,旧景旧物还能撑多久?
“文丁这座城市的由来离不开锡矿,有我们客家村才有整个文丁。”昔日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随着人口外移不再,象征华人先辈拓荒历史,挺过迫迁风波的客家村还在,但在缺乏人力资金维护的旧时种种,还能“在”多久呢?
4月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2】客家村历史不能遗忘,保村保家保根,抗争仍在继续
11年过去,旁人早已淡忘当年迫迁事件的轰动,但对客家村的人来说恍如昨日。每隔着几户人家,都能看到荒废坍塌的木板屋,杂草丛生。望向里头,还能看见住户没带走的家具、门口的堂号匾额、墙上的家庭照……但他们搬不走的,又何止这些?
4月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3】百年宗教场所,安稳内心的力量
在森美兰文丁,超过百年历史的不只有客家村。坐落在四周的教堂、庙宇,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让当时前来工作的新移民找到精神寄托。
4月前
周刊专题
社区动态
黄文斌:助力推动本地旅游 金宝锡矿史应成文化品牌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斌表示,金宝拥有保存良好的锡矿辉煌历史,可将其转为本地旅游条件,重塑为金宝人的历史品牌以提升文化旅游,协助金宝区的旅游发展。
5月前
社区动态
社区动态
第八届锡矿节邀你 明后天来一趟文化之旅
为传承锡矿文化、重温霹雳州的辉煌历史,拉曼大学(优大)、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务边历史文物馆、甲板生活文物馆、霹雳华人矿物公会、金宝大酒店以及文化理想企业将于11月9日和10日(星期六和日)举办主题为“锡晖璀璨”的第八届锡矿节,诚邀民众前来共襄盛举。
5月前
社区动态
东海岸观点
梁光辉|林明锡矿隧道何时开放?
每一次访问有关林明旅游业的近况,当地旅游业者、民宿业者都会感叹林明观光景点有限,不外乎登林明山观云海、林明彩虹瀑布、逛林明吊桥和土产店、参观林明博物馆和林明图书馆。
6月前
东海岸观点
城乡余集
张集强/吉隆坡后来居上
英殖民政府在1880年从巴生迁移至吉隆坡到1895年成为马来联邦首府,只用了短短15年时间,相较于海峡殖民地城市的发展历程,吉隆坡的发展更加迅速。
7月前
城乡余集
全国综合
专家:管道破裂施工等肇地陷 建议研究隆地下风险
由于自然因素或被称为喀斯特作用(岩溶地貌)导致的地陷现象,在吉隆坡市区是非常罕见的。
7月前
全国综合
周刊专题
【太平150周年/02】太平第一个火车站在哪里?寻找湮没的火车遗迹!
太平最早的火车站建于现址爱德华七世小学,校内还留着最原始的那一段铁轨,那是一座被消失的火车站。只是,还记得这座火车站的人,应该不多了。也让很多人误以为,第一座火车站是现在的旧车站。
8月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太平150周年/01】老建筑说故事,诉说太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郑景贵的旧居一分为二,一半是古董店Bee Poh Arts Co,一半是目前太平少有的网红咖啡店Yinn's Patisserie。老屋独特的外观与氛围,在社群媒体兴盛的当代,再次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到访者都喜欢在老屋空间里拍照打卡,让一度被放弃的老屋仿佛重获新生命。
8月前
周刊专题
地方DNA
卓衍豪/锡矿的最后一哩路
原来全马各地的锡米有绝大多部分最终都会被送到槟城的“东方熔锡厂”,在这里被熔解后制作成100磅(约45公斤)重的锡砖,由工人搬运到有轨机动车厢,透过约3公里长的铁路载送到港口,再转运到世界各地。
10月前
地方DNA
旅游
【马来西亚‧霹雳】行走雨城●锡说太平●探索渔村
行走雨城,处处离不开采矿,大小总数十个湖泊的太平湖,前身就是废矿湖。这座湖滨公园景色宜人,地处太平市中心,树荫浓厚的雨树各有风姿,文人甚至为它列出“太平湖八大美景”。
11月前
旅游
地方DNA
卓衍豪/一条被遗忘的铁路
Ansell希望透过故事重新唤起“近打谷”这个区域概念,“单一小镇比较难实现国际化,但串联在一起就有更大的声量,就像日本濑户内海串联直岛和周边小岛,共同打造被在地人和世人同时看见的愿景。”
11月前
地方DNA
星云
消失的蓝湖/一捻红(浮罗山背)
那天,我们闯进干涸的蓝湖。 这片蓝湖位于吉打州亚罗士打机场附近的小村庄。按照旅游博客的说法,它原是废矿湖,但湖里的矿物质导致其水质变成夺人眼球的碧蓝色,成为这几年此处的热门景点。在照片里本该是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出璀璨星河的样子,我和友人们想像着在堤岸上与它尽情合照,彰显出炎炎夏日该有的热情和活力,便在旅程中安排这一站。 当我们驱车至此时,却不敢置信地看着这一切。别说是湖,我们连一点儿水都看不见。贫瘠的土地上全是龟裂的地纹,像是被抢夺资源后的狼藉之地。我们站在下车处,风吹过偌大的地界,往我们脸上扑去的不只热浪,还有细碎的沙,我轻咳一声。 友人都不愿意相信眼前所见,我们便商议往前探访,走进这片未知里。走了几分钟,我们便看见原先被遮挡视野的山壁后,有个意想不到的小水洼,水洼前便是一片长至人腰部的芒草。我瞥见隆起的堤岸边有未除尽的长椅椅腿,同时顺着视线看见地上深深浅浅的车辙,有些疑惑。这地面布满嶙峋的石头,显然不适合让车子行驶,但我接下来便得到答案。我走到中间的小山坡上眺望远方,接着我的目光很快地锁定远处山壁的阴影处,那里有台挖掘机,而它正安静地蛰伏。 友人惊呼一声,我回头望去。他们站在那小水洼面前,拿起手机指指点点,应该是在比对照片与实景,接着抬头对我说:“我们踩着的这里就是蓝湖!”我点点头,在看到长椅椅腿的那刻,我便心里有数了。 我们聚集在水洼前一人一语地推测这里应该快被开发,所以才会变得如斯情景,而现应处于开发初期,所以外头还没挂上“闲杂人等,禁止进入”的警示牌。好奇心已被满足,我们便不再往里走去。不过,我们花了约莫半小时的车程至此,还是拍了些纪念照。除了纪念这段奇遇,也祭奠在我们脚下,却再也不见的蓝湖。 在历史上不会被人铭记 回程的路上,我翻看手机里的相册。照片里的我们仿佛处在一片沙漠旷野中,热辣的阳光洒在每一张照片的主角身上,我们都不由自主地轻蹙眉头。而背景山壁陡峭,在其之上披了一层蔓延的树林,而顶上是被白云点缀的苍穹。不得不说,这一趟虽看不见憧憬已久的蓝湖,但如斯壮丽的景象也在我们心中刻下不小的印记。 它在成为蓝湖之前因为蕴藏有价值的锡矿,所以被开发。尔后被人们遗忘,而大自然总会在这些破坏中制造美感,让它熠熠发光。它又再度被人们看见,让人趋之若鹜。可在送走我们这最后一批游客后,它又回到最开始蛰伏的模样,等待被开发。 人为地造就,人为地破坏。在生生不息的循环里,人类总要拿走大自然的一些什么,并且永不餍足。 我回过神凝望窗外,呼啸而过的景象还充盈着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可它的美丽如惊鸿一瞥,如昙花一现,接着消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不为人知。它在历史上不会被人铭记,也不会有人在意。 蓝湖的消逝被我们记录下来,但眼前的这一切呢?或许在交易的契约里,人类的弹指间,世界的麻木之时,烟消云散。 注:附上的照片为真实版“消失的蓝湖”。
11月前
星云
更多锡矿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