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谐音
VIP文
李永球 | 民间的谐音故事
民间有一些奇才,擅长编造一些谐音故事来娱乐人们,虽都是杜撰,但却引人发噱。网路上流传的“皇上驾崩”,就属于这类杜撰的故事。 传说福建有个人家贫穷至极,就把孩子阉割送到皇宫当太监,第一天上班就在厨房帮忙,他不曾读书,刚学了一些官话(华语)。午膳做好了,御厨就叫他去宣皇上用膳,他兴高采烈地站在外面高台上大声而宣“皇上食饭”,“皇上”两字他是以官话喊出,“食饭”则是用闽南语。 若懂得闽南语(包括潮州话)的都知道,食饭tsiah png谐音官话的“驾崩”。当大家一听到“皇上驾崩”,无不失声痛哭,慌作一团,惊恐万分,大家奔走进皇宫,却见皇帝好端端坐在龙椅上,当听闻有人宣告他驾崩之后,皇上勃然大怒,不问缘由就把这太监斩首了,后来才知道是闽南语的食饭,不是驾崩。 冤枉处死了无辜的人,皇帝懊悔之下宣旨,今后不要再引进福建与潮州的太监,避免再出现皇上驾崩之事。从此以后,闽潮再也无太监了。 还有一个是西藏语的“扎西德勒”(表示欢迎,吉祥如意)。被有心人编造说是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松赞干布,她从长安启程,一路颠簸,经过两年时间才到达西藏。 迎接她的队伍及官员百姓极多,但路上颠簸使她头昏脑胀不知到了何处,于是一开口就以闽南语(据说是当时唐朝的通行语)问“遮是都落(这是哪里)? ”,西藏人以为她是向大家问好,“遮是都落”谐音“扎西德勒”,于是它就成为藏语的问候语了。 另外两个是在我国被人杜撰出来的故事:一、潮州话的“旦密个”,二、海南话的“我无知”。 故事一 传说中国潮州有个阿伯南来马来半岛打拼,他收拾了包袱乘船南来,他担心沿途发热气,便买了西瓜带去南洋。 当抵达马来半岛,一上岸他走到附近的树荫下吃起西瓜来,这引起当地马来人的好奇,圆滚滚的一大个,外青内红的奇怪东西,见他吃得津津有味,便以马来话问他: [vip_content_start] “阿伯,这是什么?” 他刚来到这里,听不懂马来话,就不理睬他们,可是他们还是一直追问,最后他只好回问他们一句潮州话:“旦密个(dan mih gai。意为:说什么?)? ” 马来同胞以为此水果叫做“dan mih gai”,于是马来话的西瓜就叫做“tembikai(谐音旦密个)”。 故事二 传说有个海南阿伯从中国南来马来半岛生活,有一天,他从山里采了一种奇怪的果实(臭豆)回到家中烹煮,浓郁的味道四处飘扬而去,马来同胞闻到味道而涌上其家,他煮好了就配饭品尝,马来同胞看着这种果实很特别,煮出来味道四溢,就好奇问他:“阿伯,这是什么?” 他不会讲马来话,也不知道这是何物,就以海南话回应:“我无知(gua bo tai 。意为:我不知)” 马来同胞以为此果物叫做“gua bo tai”,于是这种吃了嘴巴、大小便会有臭味的“臭豆”,马来话就叫做“buah petai”(谐音我无知)。 上述的谐音故事虽然属于虚构,但却是先民的机智创作,茶余饭后听之,趣味盎然,笑不拢嘴,不亦乐乎!
8小时前
VIP文
星云
【且听风吟】粤语书写与朗诵的可能/林健文
新纪元杯的交流环节里,谈的是方言诗,我找了刘育龙、吕育陶和周若涛来朗诵他们自己写的方言诗。很喜欢若涛写的〈屈完屈原未?〉。这个诗题用中文来念的话一点都不特出,甚至没有意思,但一用粤语来念,整个神韵就出来了。“屈”粤语的意思是冤枉,恰好和屈氏形成一个关联,港人喜欢用谐音梗来说笑话,所谓烂gag就是指这一类的冷笑话。屈原被拿来开玩笑,没半点不敬,和知名药房“屈臣氏”一样,译音也经常被调侃或组成笑话的一部分。多年前马华诗人陈大为写了一首〈屈程式〉,很幽默地借了屈原和屈臣氏的名字,念诗名时总是会心一笑。 粤语有九音六调,很容易找到相似音调的谐音字,相对起中文的四音调,对于平舌音和翘舌音的执著,谐音听起来很不和谐,词汇上也缺少想像力,不如粤语的译音字多,要知道香港当年集中了东西方的商人,混杂的语言丰富了粤语的多元性,容纳了东方象形字与西方拼音字的精粹,多年来文化和历史的冲击,已经把粤语的译音打造成一种最容易让人明白的方言字。“黎明不要来”,从中文看来很正常,但用粤语念起来,不知不觉会化身成为华仔学友的歌迷,拒绝着黎天王。一般港式茶餐厅,“西多士”、“鸳鸯”、“什果宾治”等食物的词汇充满想像力,足球术语中的“插水”、“炒芥兰”、“通坑渠”、“湿手巾”等,都是借用某件事物的动作作为比喻,非常生动。 很多方言只有口语,没有完整的书写系统,粤语是其中一种拥有接近完整书写体系的方言,香港在1905年就出版了第一份粤语报刊,在往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粤语随着广东人南迁,是东南亚华侨的重要语言。80年代随着香港连续剧和娱乐圈的流行,粤语似乎成为中文以外最多人讲的语言。 粤语音调很像一段旋律 马来西亚和香港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在政治及洋文化上有极大的共通点。英国人爱喝茶而非咖啡,所以马来西亚有了teh tarik而香港有了丝袜奶茶,我们都会把公车或计程车称为巴士和的士,这些词汇让我们在阅读香港或粤语书写的文章时没有隔阂。香港的报刊专栏作家,很多都是以粤语书写文章,当年走红的许冠杰歌曲几乎清一色以粤语填词,可是却比中文还要好,主要是粤语本身的音调很像一段旋律,层次感特别丰富,不需要刻意去强调平舌翘舌,所以很容易让人朗朗上口。 从80到90年代,香港流行歌曲席卷东南亚和两岸三地,许冠杰的歌幽默调侃且代表中下层老百姓的心声,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的歌声让许多少男少女为之心醉,四大天王奠定了香港乐坛的巅峰,BEYOND陨落得太早,但黄家驹精神似乎一直都在,除了旋律,我想歌词是港乐很重要的一部分。从林振强到林夕到黄伟文,香港的歌词和中文歌曲的词有一定的落差,港词很少填写直接的情爱,反之很随意地从生活角度去书写身边的事物,侧写的方式很像诗句描述或意象的方法。胡思乱想知己知彼冷战奠定了王菲的靡靡之音,陀飞轮垃圾浮夸等歌曲成就了陈奕迅,尤其是Eason,他唱的歌几乎很少歌手翻唱,主要是因为粤语歌词填得很好,意象很浓缩,不是一般不懂粤语或只懂粤语发音而不明其义的歌手能够驾驭的。 粤语能够登上朗诵舞台,或许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这几年来,小说家的文本开始被注意并被拍成连续剧或电影,诗歌是歌曲的词,目前除了中文乐坛,就只有粤语有香港乐坛这个舞台,虽然已经不比当初辉煌,但它依然是汉语世界里一个重要的部分。朗诵的前景乐观,它是新诗发表的其中一个舞台,让新诗除了文本以外,还有一个直接面对观众或读者的机会。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我们不必限定自己永远只用一种规范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发展及历史轨迹,假如运用得当,它必然可以让各种表演活动盛行,就像当年港乐一样。我们需要更多的方言诗,我们需要更多懂得方言的表演者,我们需要更多方言活动或舞台。 好不好明年来一个粤语新诗朗诵比赛?
3月前
星云
VIP文
郑咏介.“蛇”来运转是什么梗?
创作者的创意和自由不得凌驾于社会的公序良俗之上。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一般民众都应该要知道,自由的前提是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言论负上道德责任,恪守道德规范。
3月前
VIP文
文艺春秋
瓦弋/诗两首
〈泻写的测诗〉 想知道的实在太多余 油漆专户的Kedai Cat招牌中的猫腻 嘟嘟糕与Tut-Tut车到底有什么商业关系 好奇心下自导到曼谷却彳亍到印度游走去 依然搞不清这碗Putu Piring的来历 实在管不住嘴,比赛好吃永远排第一 为了赢得Peraduan的原始创意 老晒各别软硬实力如何推动给力 参赛者们偏向Perpaduan色彩主题 拜托复习时不要读出声音 我们是ROJAK的后裔 有什么料全都放马过来打包Beli 别放弃挑战爱辣买辣最Perli馋欲 但不要太多Cili不然吃了上火生气 月儿发胀了一轮又开始消瘦羞避 谁愿为经月期提供救急 我找不到公厕清理工具 听见猫铃却不见猫影猫须 系铃人可能已搭上飞机 解不开猫铃的都请罚写十一篇诗序 是我顿悟出侧写无助时解手的乐趣 像定做一套全A的考卷试题 出师不利只剩批改有色的OMR Sheet 没有李商隐的药转那诗意般的幸运 香皂代香枣、2B代堵鼻 把满满发霉的红枣子丢进江湖去 查拉图斯特拉到底是喜欢唱歌还是喜欢言语 擦了、涂了、拉了 回响尼采的悲吟诗句 读了依旧写不出答题 我坐在大马桶上清写自己 在厕室中预备未来的答谢便条语 〈他她制〉 一、蛋清 打破的是厨师就下厨去 打破的是老师便下课去 打破的是乌丝云下雨季 打破的是他她制下诗序 手感拿捏熟与度的捣器——蛋花御 二、蛋摆 不小心打破鸡蛋必须尽快处理 棘手的永远是活生生的HE,试拾Headache 打破但好清的则是慢熟的SHE,试抹Eat It Toast Toast!照吃我的Pour蛋——三明治 Toss Toss!照念给你Pardon——三猫子 注写: HE:Hatch Egg SHE:Soft Haft-Boiled Egg 三、蛋恍 捡蛋黄时的比喻 当选者迷,落选者弃 你看得够清,别吓唬自己 福建话不分He or She 差一点把E.GG老花眼成E.CC 最大的E就是E 别像Optometrist转来转去 我不懂达达主义 只知道回答注意 否则福建式KISS KISS 重返英语课不敢回应导师is me, is me 最速配嘴形的喊声Cheese 有多流利就有多油腻 气死验无伤犹如知书达礼的证据 但尸检原因是失语 官方文言说Usang,老例 我不说只是背耸,衅厉 青椒酱配碗云吞汤的同款素食——呸态谎弥 被打快的蛋黄散成完满结局 无捡蛋液仍随圆在黄圈子里 相关文章: 瓦弋/大说话家 措辞与错词 瓦弋/禾与火
4月前
文艺春秋
都会观点
黄文民 · 你有挂“疯感工牌”吗?
中国00后上班族近日兴起在办公室座位挂上“疯感工牌(谐音工牌)”,你有加入这个行列吗?
9月前
都会观点
文艺春秋
瓦弋/诗三首
〈措辞与错词〉 即使再多么溢于言表的你 遇见的个个都是偏于视碍之人 即便我跟你提起“瞽叟”这名人物 你也会以你的口语式音译基准 自行定义我就是乱敲乱打的鼓吹手 语音搜索……等待下一个输入的诗物 重来 〈守岁〉 新年的彩炮烟花 划过破晓时分之际 鞭响的午夜火光 不对钟也略知其时 〈歇后‧语‧邂逅〉 把一片薄脆饼咬在嘴里的干脆,不值 不比胡桃钳钳碎的不薄之音弱,非菲 这两把自鸣得意的声音 犹如赋格曲与琴赋合意 新歌旧曲欢,喜气洋洋 橘黄参半着,习气荡荡 把初十五的拜月变换 偶然邂逅的受宠经典 一字字的文句 像歇后语只留住前半段而已 刺刺不休的钢笔显怪力 在密匝匝又推搡搡的群体里 围筑刚愎又乖戾的自信 剌剌风息等待话屏充机 老伯正对着青年 讨取他最爱的薄脆饼圈和胡桃 一口口的咬合,配,一声声的吆喝 那张含羞笑涩通红颊脸 留给了牙医的热线预约 喂,你好 相关文章: 瓦弋/禾与火 瓦弋/一树本色 瓦弋/诗三首
1年前
文艺春秋
全国综合
视频 | 马来青年用龙年谐音 自创新年撩妹语录获赞!
配合农历新年,一群马来青年用农历新年相关词或龙年的谐音自创各种撩妹语录,瞬间引起全网赞叹!
1年前
全国综合
本报特约
林健文.谐音梗
谐音梗既要求创作者利用新颖的点子,又不能放弃民族或世俗的约束,某种程度上就产生了作品无法让所有人认同的效果,这和新年穿黑衣是相同的道理。
3年前
本报特约
即时国际
职总平价超市大玩谐音梗 脸书小编见招拆招获网赞
新加坡职总平价超市的社交媒体脸书小编大玩谐音梗,引起热烈回响,网民纷纷出题都难不倒小编,网民纷赞。
4年前
即时国际
更多谐音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