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训练

1星期前
1星期前
一切都很静。 眩晕症来袭,天旋地转,肠胃翻腾,我只能紧闭双眼,静躺床上。眩晕症的起因有多方面的,其中为耳石脱落和耳液不平衡最为常见。但也能是偏头痛和神经系统疾病而引起的。我不知我真正的眩晕症起因是什么,只知这症是不能根治的,一旦发病了,它时不时就会再出现。非常恼人。 一个好动的人被迫静躺床上,连眼睛都不可睁开,是挺折磨的。无奈。 四周很安静,但也不其然。人比心静后,发现原来周围还有许多不易察觉的声音。当全身不可动弹,五官就只有耳朵可使时,它刹那变得非常灵敏了。时间好像变得慢了一些,世界安详而柔和。我静静地凝听与辨识周遭的声音。 我听到小鸟偶尔飞过吱吱叫的声音,甚至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楼上邻居拉动椅子的声音,楼下汽车路过的引擎声,楼上小孩奔跑的脚步声,楼下邻家小孩打篮球的声音。原来世上还有那么多我平时常忽略的声音。 我甚少如此安静地躺在床上,无所事事。虽吃了药,但药效并不能即时有效。躺着让时间滴嗒滴嗒地溜走,着实无聊。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除了用耳朵凝听外,也许只能让思绪活跃窜动。在安静无动的情况下,想的自然是四肢活跃,场合热闹的时候。在记忆库里转悠一圈,忆起我3个月前参加的那一场时代广场的垂直马拉松或俗称的攀楼/登高比赛(Tower Run)。那一场令我自傲的竞赛。 那一个8月初的星期天早晨,我用12分钟又14秒,完成了47楼层,1061级台阶的竞爬。跻身女子资深组第八名。非常惊喜的成绩啊!我回望当时感觉辉煌灿烂的那一刻,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现在的我,也还是忍不住笑着的。那天上台领奖时,我也听到很多声音。司仪热情洋溢、生动活泼的声音,还有台下运动员和群众的恭贺欢呼声。那些声音,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带着笑的。 长了一把年纪了,今年初才知道世上有这么一个运动比赛项目。 希望攀楼成为奥运项目 我的这一项运动是在特殊被迫的偶然情况下开始的。2020疫情期间,禁止了所有户外活动。我这住在高层公寓又喜运动的人,差点没被憋疯。后来发现我们楼层的逃生通道有向阳的楼梯,我的攀楼运动就开始了。下楼梯若姿势不对,很容易伤了脚。所以我从高楼乘电梯下至低层,才往上攀爬。参赛后,巧合地知道攀楼赛也只是登楼而不下楼的。 其实攀楼赛远在1978年就在美国帝国大厦开始举办,86层楼,1576级台阶。约20年后,即1998年,大马也举办了第一次竞赛——吉隆坡塔国际登高挑战赛(KL Tower International Towerthon Challenge),2058级台阶。此后,KL TR每年都举办,吸引了好多国内外的攀楼爱好者参加。但该赛事在2020和2021停办了两年,因疫情的影响。大马除了KL Tower Run,还有好几个商务楼和公司集团举办的攀楼竞赛,较为有名有梹城光大大厦(Komtar Tower)、Naza Tower和时代广场的竞赛等等。 大马在这项运动比赛中成绩斐然,今年全球排名第二,落后于波兰。但全球世界冠军却是大马男儿苏为庆先生。我参加的第一场攀楼比赛是今年(编注:2024年)5月举行的Naza Tower Run。我在那场比赛遇上了世界冠军,还合照了呢!我有点像个小粉丝,和偶像拍了照,有点飘飘然的感觉。幸好,自己还有点能耐,第一次不知天高地厚去参赛,竟然还得了女子资深组的第九名,用了14分钟又4秒完成49层楼、1139级台阶的赛事,成绩不会太丢人。前五名是挤不进去的,因为精英也在同一组。 我国民众对攀楼赛的认识不深,还未普及。和苏为庆的一次谈话中,他说希望有朝一日攀楼能成为奥运项目。哇,宏远的目标,希望未来的我也能为此目标尽绵薄之力。也许想要更广范地介绍攀楼赛,苏为庆与两位网红、视频博主(YouTuber)拍了一部练习攀楼的短视频。那两位网红用了Naza Tower Run为视频目标。其中一位网红说,当他攀爬到30楼时,感觉自己好像是在云端上,手脚都不是他的。爬到40层楼时,好像看到了玉皇大帝。近终点时,他拖着半条命拼命地完成。到顶楼时,他支撑不住了,往地上躺下。他说,那时刻他听到很多安琪儿在唱“哈利路亚”!看了那视频,我会心一笑。不简单呀,感同身受。 攀楼确是一项很独特的运动。它不受年龄、性别、场地、时间和天气的限制,非常自由。但它也不是一项容易撑控的运动。攀登与地心吸力相抗,而在高处氧气浓度较低,自然环境的劣势已是一项挑战。爬上千级台阶,对心肺功能是巨大的考验。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上千级台阶的攀爬,不但是对自身体力极限的考核,也是对意志力的锻炼。但世上对于付出与奖赏的定律不也如此?付出艰辛的努力,攀上顶峰时,俯瞰城市的繁华美景,就拥有了那种超越平凡的成就感。 在我无助平躺在床上的时刻,我怀念我那两场的攀爬比赛。 天渊之别啊。昨天的我还是龙腾虎跃,生气勃勃。今天的我却萎靡不振,暮气沉沉。这短暂的眩晕症提醒着我,我现拥有的一切,包括那简单的四肢活动自由,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当此症来袭,在万般无奈下,得学会安抚心情,包容与和平地与它相处,让它悄悄地来,也悄悄地走。当我缓过来后,我又是一个精力充沛且朝气蓬勃的运动好手!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呼啦圈在半空中悬吊,火焰在圈里吐信,现场肃穆而气氛却如那燃烧着的火焰一般热烈。大家屏息以待,等待绕着火圈打转的狮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冲刺,从那道火圈中冲过去。当狮子从火圈里穿过去,安全地落在地上的时候,观众们欢声雷动,掌声和欢呼声充斥整座会场,被狮子的表演深深震慑住。 那是想像中的画面,是我童年里对马戏团的想像。跳火圈的狮子,倒立的大象、骑独轮车的猴子和滑稽的小丑构成了我对马戏团的认知。小时候没有去过马戏团,而马戏团却经常在小学的作文里出现。我凭着想像把那些威武的、搞笑的动物们写在了我的作文里,而它们在作文里都拿了高分,我相信那是对它们精湛表演的评分。 长大之后,我才有机会看马戏团。那一天,我看到了在演播厅里来回穿梭、360度旋转的摩托特技。汽车的轰鸣声激发热血,观众身上的血液伴随着摩托车离合器的转动跳动着。看到了声光结合的华丽表演、一人饰演男女的双簧,善于调动气氛的小丑,他们伴随着热舞和音乐让整座演播厅骚动起来。那天最让我震撼的表演是体操表演与走钢索表演,但唯独不见了动物。 那一晚的表演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绝,但我依然心系着跳火圈的狮子、倒立的大象和骑独轮车的猴子。只是当观众散去之后,音乐停下,我依然没有等到它们。动物们去哪了? 回到家后,我在网上搜索我的疑问。原来早在很多年前,许多马戏团已经取消了动物表演。在国外,爱护动物人士对那些残酷的动物表演提出了谴责。我这才知道,原来在那些精彩表演的背后,狮子、大象和猴子经历了多少痛苦的训练。比如狮子,天性怕火,它们在驯兽师挥舞的蛇鞭下冲向火圈,在干练迅猛的脚步下曾踩过多少炙热的烫痕;比如大象,体型庞大,却被迫跪下,承受自身巨大的重量;比如猴子,天性好动,却不得不骑上独轮车,反复进行表演。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表演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个疼痛的夜晚。 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的权利 我很庆幸,随着人们对动物关爱的意识提升,人们愈加关注动物的权利。大家熟悉的动物园是用栅栏将一群群动物区隔开来,让人们可以站在栅栏外观看动物。那是人类的凝视,是来自高等动物对低等动物的审视,是睥睨的目光。然而,仔细想来,动物和我们一样,都是造物者的产物,真的有高下之分吗?因此,我更欣赏另一种开放式的动物园。将动物放在模拟森林的园区里,让人们乘坐游览车进入动物的世界。动物可以靠近你的车,你也可以近距离观察它们,感受它们的脾性。这种形式显得更加平等,也展现了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如今,我们在观看马戏团时,可以专注于人类如何超越自身的极限。马戏团里的摩托特技和体操,都是人类通过一次次训练磨练出来的能力,其中也包含辛劳与付出。但与动物不同的是,表演者拥有选择权。 我很庆幸当年的狮子、大象和猴子留在了我童年的作文里,并且它们在那篇作文里得到了属于它们的高分。如今,它们不再是马戏团的一部分了。而我希望有一天,当我牵着孩子的手走进马戏团时,我可以笑着对他说:“狮子,不再跳火圈了!”
1月前
2月前
(居林讯)觉民中学日前举办第51届常年运动会,运动会当天风和日丽,数百名健儿在操场上挥洒汗水。 今届运动会以检阅仪式拉开序幕,铜乐队率先入场,随后跟着各色队及制服团体队伍依次入场。全体运动员在代表黄继琛的带领下宣誓。 家协主席叶骅建在致开幕词时说,运动会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体默契及集体意识,还能有效增强体质。 校长王光前则在闭幕仪式上说,今次运动会能顺利进行,有赖于健儿们都想着目标前进,以及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与付出。 运动会项目包括田径赛跑、三级跳、跳高、抛铅球、掷铁饼、掷标枪及拔河。鉴于运动会前已进行了多项比赛初赛,因此运动会当天进行决赛环节。 本届运动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下帷幕,最终紫队荣获全场总冠军。 黄炜汉:勇于尝试与挑战 最佳男运动员得主黄炜汉指出,能够有此成绩全靠自己勇于尝试与挑战的精神,他认为参加多一项项目便有夺金的可能性,而结果证明了他的正确的。 他说,成功没秘诀,自己只需要尽力跑就好。他在赛前偶尔会在社区内跑步,虽然开始很不适应,但跑着就习惯了。他表示会继续在运动领域里争取发光发热的机会,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梁欣濒:弥补去年遗憾 最佳女运动员得主梁欣濒在今届运动会获5金1银,而今年能获得最佳女运动员奖,是弥补自己在去年错失的遗憾。 她说,她的成功少不了平日里的训练,自己曾多次在跑步时因疲劳而想放弃,但在不服输的精神才得以坚持。 童子军则夺得制服团体操步比赛冠军。该队主席吕劼恒受访时指出,由于今年的练习时间短,所以只能追求质量。 他说,获奖的秘诀是队员的努力与信任,今次的胜出给该队添增自信且团结。 评语: 来文拉拉扯扯了一堆文字,所以,学记需要多看见报的文章,以便能够捉准写校园报导该有的内容。 觉民中学运动会成绩 全场总冠军:梅星渠组(紫队) 色队操步冠军:梅星渠组(紫队) 制服团体操步冠军:童子军 最佳男运动员:黄炜汉(4金1银) 最佳女运动员:梁欣濒(5金1银)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负责训练校外华文作文比赛的指导老师已7年有余。 这一路走来,只有知音者方知间中的苦与乐。 由于我校学生人数不多,全校只有175人,还未扣除异族学生,所以要万里挑一真是难上加难。尤其是训练写作这一块,这可不是下个月要比赛,这星期就开始训练的事。于我,这是属于长期性质的马拉松训练,因此,我一星期会腾出两天的时间留给这班孩子,一直坚持至今。 除了校方指定的比赛一定要参与,社团举办的写作比赛,时间若允许,我都会让学生参赛,汲取经验。 犹记得有位校长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南虽然是乡区学校,但是,这也不能剥夺他们参与的机会。有机会的话也要带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让他们见识天外有天。自此,我都会尽量让学生参与。 常听朋友说,志在参与,得奖与否是其次,得失心不要看得那么重,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参与的过程。友人安慰我说,也许我这小小的举动,不经意间已撒下种子,有朝一日,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有谁辛苦训练了那么长时间,不想学生得奖呢?我也曾迷失于此。这7年里,我校的学生的确很争气,在写作这一块,都曾为中南学校争光。但,有时候也会落榜,我的心情会有点失落,也会有挫败感。 爱写作也爱指导 这无形中也鞭策了我要继续努力,继续自我增值。心想:我自己都半桶水,怎能教好学生呢?因此,为了不故步自封,我就报名参加陈含黎老师的“解锁作文力”培训课;另外,我今年也报名了深耕7的儿童文学班,由谢增英老师和林健文老师指导。这3位导师的课让我大有所获,值得参与啊! 犹记得上星期公布的县级小学散文创作比赛中,我校有3位学生囊获10份特优奖中的其中3份。大家听到这消息都雀跃不已,我更是喜出外望!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翌日,朋友打趣说我是金手指,学生经我指导,必能有所斩获!其实,朋友是言重了,并不是我厉害教,而是他们肯学,肯写啊!这3位得奖的学生,他们的稿被我退回好多次了。哪个段落情感不深入,哪个段落与前文衔接不上,都得退回修改。 自己喜欢写作,投稿的文章也屡次被投篮。有时候编辑会指点迷津,我才茅塞顿开;学生写给我的文章,我也是屡次退稿,那种被退稿的滋味我是知道的。但,不让他们知道错处在哪里,他们永远就犯同样的错误。 话说回来,我才不是金手指,我只是一位爱写作也爱指导学生写作的老师而已。 朋友都说我傻的,干嘛要长期训练他们,又没钱赚! 也许,他们不知道,我就是很享受这样的工作,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就甘愿做,欢喜受吧!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这件事在我脑里回荡很久,我当时是不是应该出手激烈地制止?事后,我问了e爸,他认真地说:“你当然应该大声喝止,那是人命!” 没有玩平板和手机时,小e喜欢到公园去玩。那是小朋友的天堂。见他在公园里跑一跑,每种游乐设施都玩一回,妈妈我就有一种老怀安慰的感觉。这孩子,还能救。 不过,当游乐场涌满小朋友,尤其多数是大年纪的孩子时,我的感觉就不好了。 小e两三岁时,那是行管令解除不久后,我们第一次带e到购物中心的游乐场玩。那也是e接触到许多陌生小朋友的第一次。因此,他对社交距离、礼仪、秩序、安全等都没有概念,比如玩滑梯要排队、避免和他人相撞诸如此类。 有一个八九岁、瘦削高挑的男孩玩在四五岁的孩子群中。静中观察后,发现这个男孩常阻碍秩序或独占设施,或当小朋友正滑下滑梯时,他偏偏逆道爬上去,几乎把年幼小孩挤下滑板,十分危险。更甚的是,小朋友钻入“隧道”时,他坐在上方,令小朋友们的脑袋瓜无可避免地“划”过他的脚板。 我阻止了,但他完全没有反应,继续我行我素。男孩的行为一直充满威胁性和侵略性,e爸也生气了,但束手无策,只能全身护着e(e坚持要玩下去)。直到男孩的爸爸匆匆从别处赶来,持着手机不停对讲,向男孩仅打个眼色,两人就走了,非常利落。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