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茶餐室

我每天都到茶餐室吃早餐,有一个人,每天都会看见他,他一坐下茶餐室,就听到他在高声讲话。在场的人,大家都静下来,他就在讲个不停,有人听了就会插口,他就更大声说:“你听我讲!” 每天我看到,他就是一个人不断在讲。在场有人在笑,有的人细语交谈。可是,很少人与他交谈,他却没有感觉,就是一直在讲。我坐在另一桌,就听他在说,“你听我讲”,讲了一阵后,他又来一句,“你听我讲”,真是听他讲,没有你讲,坐在一起就是听他没完没了地讲。 有几天不见他到来,我问一位茶友。他就说,是不是那个叫“你听我讲”的?他又笑了起来说,他的名字是叫“你听我讲”,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你不可随意反驳他,他会当众叱骂你,指责你无知、笨蛋! 据说,有一次他要一杯奶茶,负责人捧了一杯咖啡给他,他就立刻站起来,大声地手指着负责人骂,你老板怎样请你做工的,我要是咖啡,不是奶茶啊!这时,茶室老板听到了,即可上前道歉。他就说,“你听我讲”,你请人也要请个聪明的,不要请一个笨笨的,你的生意才会做得更好,你听到我讲没有?茶室老板只好低声回应说,听到,听到。 茶室界里的茶室红 这让我想起,网络上有网红,原来茶餐室也有茶室红!听朋友说,他是一个生意人,赚了不少钱,后来去考取了博士学位,所以,他在茶室,坐下来就爱讲他的过去,如何经营生意,如何考取博士,有时会讲这个蠢,说那个笨,慢慢地,他就习惯了那一句“你听我讲”。 在茶室的人,听得多都会烦,大家又不能不给他坐位,老板更不能叫他离开。有个“你听我讲”,大家不知是欢喜还是无奈! 有一天,我看见有一桌人,一个即刻站起身来,用轻松的口气说,“你听我讲”来了,大家快把椅子拉开一些,不要让“你听我讲”坐下来,要不然又要“你听我讲”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个“你听我讲”,他叫什么名,我一直都不知道,看他身材高大,近70岁左右,讲起话来,声浪很响亮。我在想,他自己被人叫“你听我讲”,他一定不知道,因为只有他讲,没有你讲。看来,他这辈子是不容易改变,永远就是个“你听我说”了。虽然他不会故意去伤害人,但习惯了“你听我讲”,在人的一生,无形中就会失去许多好因好缘了! 人就是这样,说话习惯了,经常都会这样,一开口就溜出那一句来,自己讲了都不知道。 让我想起以前在工厂做工,有一个工友,他习惯一句“你妈的X”,一开口总离不开那一句。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工人和他讲话,他很自然就是一句“你妈的X”,这位新工友听了,手拿起一支木棍就冲过去说,你骂我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可以骂我妈妈。我见到立刻走上前,拉着他的手说,他是习惯这样讲话的,没有恶意伤害你,你不要和他计较啦!但他还是愤怒地说,我就是不喜欢有人骂我的妈妈。看来,虽然只是一句口头禅,但是,有时候也会造成伤害、仇恨。 新的一年,让我们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在生活中,有讲不好的话成习惯吗?从今天开始,用心把它删除掉,让生命更为圆满、亮丽……
2天前
5天前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8月前
9月前
老字号 01/70年代炒粿条传奇 从前是父女二人,就是社区著名炒粿条档主,后来茶餐室被业主收回,父亲退休,女儿接他衣钵,转战巴生,再到后来女儿抱孙退休,父亲又再重出江湖……(当然故事曲曲折折,就不再赘述) 我们又能吃到70年代炒粿条。 从前报章版位珍贵,单看Mr Wong所占的报纸访问篇幅,就可以掂掂他的分量。 这位77岁的炒粿条老手,依然健谈。自1972年开始,握铲五十多年了。他来自槟城,在吉隆坡,每个人都习惯叫他Mr Wong,“来去吃Mr Wong炒粿条”,连报章访问也称他Mr Wong。 他的忠实食客,很多都是从小吃到大,很多都是等上30至45分钟也甘之如饴。炒粿条,他说食材很重要,难怪时常看他们在手剥虾壳。 Mr Wong的炒粿条,“不见焦边,只见滑溜”,但看他“火眼金睛”,专注观察镬中动静,不时调校火候,再来就是讲究手劲和灵巧度了。这些老一辈师傅的手艺,都是盘中不见油渣,面条粿条滑弹,爽净滋味十足。 差点忘了,Mr Wong的炒粿条——没有猪油!因为从前在Damansara Heights社区经营生意,向来都不放猪油。他能在这行屹立五十多年,让食客怀念,必有过人手艺。 怎样去?谷歌键入“Sen Kee White Coffee Restaurant 成记白咖啡茶室”就可以了。 Mr Wong 炒粿条 营业时间:7AM-2PM(星期二休息) 老字号 02/老酒家面线羹 懂得到美联酒家的,应该都是老吉隆坡人。五十多年老字号,自婆婆那代传下来。 到美联,大概都是点兴化炒米粉、兴化炒面线、鲳鱼粥、蟹枣、蚝煎…… 曾姓老板对自家出品有信心,例如,主要食材如米粉(口感幼细)、面线,都是进口;例如,蟹枣外层的腐皮,也是咸的,和别家甜的不同;连鲳鱼粥,不求浓稠,比较像“稀饭”口感。 还有一样可能比较少人知晓,那就是面线羹。近似卤面,却比卤面浓稠。曾老板说,在莆田大街,其实都是一大锅一大锅在卖(就好像台湾的蚵仔面线),只是在这里,就是顾客下单后,才一碗碗制作。老板说,这道面线不见得符合每个人的口味,有人很喜欢,有人无法接受浓稠口感(我这碗是因为要拍照,刻意不那么浓稠)。面线羹口味清爽,有小虾、肉碎、豆腐、花生、青菜,最后以薯粉勾芡上桌。 怎样去?谷歌键入“Restaurant Million”就可。 美联酒家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四 11AM – 9PM 星期五至日 10AM – 10PM (休息日参考脸书公布)
10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这样的茶餐室文化可说是先人的智慧,也是马来西亚珍贵的资产,我认为这是大马人的骄傲。 (图:作者提供)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近几年一个热门的名词,我在《世界财经周报》里看到一个很易懂的说法,“你需要使用它,但你不需要拥有它。”就是共享经济的精神。 当你想到日本旅游时,经费住不起旅店,却也没有当地友人的家可以借住;而日本人的家有些有多出的空房,却没有人住。于是就有了Airbnb的平台,可以使空间与资源获得充份利用,想住房的人住到了便宜的房间、闲置的空间赚到了收入,简直是两全其美、创造共好。 换言之,Uber或Grab这类的交通运输平台也是如此,乘客想要以更划算的价钱搭车、车主则有一些时间空档可以载人,于是就一拍即合。共享经济提供一种强化使用权、弱化拥有权的概念,并使资源得到充份的运用。 共享经济的作法在大马老早就行之有年,那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餐室(或咖啡店)。这里指的不是“熟食中心”,熟食中心的结构很常见,在台湾被称为“夜市”(多傍晚才开始摆摊)或“美食街”、在中国大陆称为“某某一条街”,如“小吃一条街”、“回民一条街”等。 想吃位于怡保天津茶室的三轮车鸡丝河粉,假日经常要等上半小时至一小时。   卢合记的鸡脚入口便肉骨分离,卤汁咸香、味渗至骨,成为快乐辉煌茶室里受欢迎的招牌菜。   茶餐室对大马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在其他亚洲国家却是少见的一种组织方式。至少在我所游历过台、日、韩、港澳、中都没有见过。凭靠的是一间小店面,店东分租给三至十家不等的摊家。来客可以依照自己喜爱的档口点餐,其中多有一个主力档口,由它担任“招财猫”的任务,连带可能带动其他档口的生意。 另外,不管茶餐室的结构如何,通常有两个规矩是一定不变的,其一是不太会在同一家茶餐室出现两档卖相同的食物,避免两虎相斗;其二是一定会有茶水档,有些茶水档是由店东兼营,店东除了收租外还可兼收茶水资,我猜更重要的是,可随时观察各档口营运状况,以便掌握状况。 茶餐室达到了共享经济强化使用权、弱化拥有权的概念,使得小吃摊能透过空间共享,寻得落脚处又不用独自承担昂贵租金成本,有个摊车就能当上老板。而消费者可以用较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店面式的用餐环境。 一家茶餐室里几乎都有一摊茶水档口。(怡保|国泰茶餐室) 位于槟城的卢合记妈姐驰名鸡脚,是快乐辉煌茶室的镇店宝,会帮茶室带客人来。   另一个受惠者就是穿梭店内的“流动摊贩”了,虽然有些人觉得吃饭不想被干扰,但我觉得是店家对这些摊贩的一种慈悲,大家都是出来讨生活,不用挡人财路。餐桌边有人来兜售报纸、有人兜售彩券,还有卖玩具、卖花、卖裤子、皮带、皮夹、袜子,身上披披挂挂就是一家门市的概念,人流来流去,而这些跟食物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还真有人买,吃顿饭就像看桌边舞台秀,十分热闹,让我看得目瞪口呆。 这样的茶餐室文化可说是先人的智慧,也是马来西亚珍贵的资产,我认为这是大马人的骄傲。 (原稿上传于12/02/2019) 熟食中心的店家数多、规模较大,类似台湾的美食街概念。(八打灵再也|祥记算盘子)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