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艺术家

7小时前
1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年龄的差异所产生的,必然是不同世代经验所碰撞出来的火花。从画画到网络内容的创作,看似不甚关联的组合,却依旧存在一些幽微的关系。好比如艺术的呈现皆能够在不同的载体中释放能量,接连召唤出不同的效果,形成得天独厚的美学风格。 配合“一石万变──叶逢仪·涟漪2.0个展”举行的“与叶逢仪对话系列”活动中,邀请了艺术家兼艺术教育者叶健一和内容创作者陈培永,深入谈论他们不同世代的创作者对于创作的意义。 曾子曰:不同世代对创作的观念不同 担任对谈会主持人的媒体人兼专栏作家曾子曰表示,“每个年代在创作的时候都会不一样,可能因为当时候的社会现象、价值观、媒体生态的因素,对创作的概念也可能有所不同。” 叶逢仪:关于创作,我是幸运的人 在一般的华人家庭里,“搞艺术”的往往会被标上“吃不饱饭”的标签,但叶逢仪却表示,“我这个年代,很多父母都会反对我们走艺术这一行,可我是比较幸运的,我的家庭都很赞同我,给我自由并且鼓励我。所以我一路走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阻碍的,都是一帆风顺。所以说当画家是幸福、快乐的。”谈及绘画,叶逢仪也说明在他所属的那个年代里,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且条规较多。但到了现在,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名言,因而要懂得如何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而非只是去学习前人的东西。 叶健一:母亲曾担心没饭吃 在画画这件事情上,叶健一坦言自己是在大学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的。在这之前,她很幸运地获得了奖学金念美术系,但母亲却在她选择美术系之后,担心起她没有饭吃。叶健一也补充,“我想这是当家长都会有的顾虑,但我确实是比较幸运的,有一个父亲是当画家的,所有人脉都在你的面前摆着,那就用而且要好好地去用,用了之后要对得起曾经帮过你的媒体人。” 叶健一形容,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想过要定下来,找一个地方开一个画室,但是其父亲叶逢仪却不同意,只因他认为当一个艺术家需要有很多的自由,直到后来说服父亲让自己去外面闯一闯,才最终定了下来,开办了自己的画室。   陈培永: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内容属性 身为网络内容创作者的培永表示,创作的内容必然会依据时代而拥有不同的属性,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上也会造就不同的内容创作者。他以自己开始进行内容创作的时期来区分,包括网络平台“优管”(YouTube)盛行的时期,直到现在浓缩版的“直视频”时代,都在在彰显网络内容创作者的追求。然而培永也说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自己已经没办法再去和这些创作“直视频”的人抗衡,而唯一能够做的便是“拥抱”,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及怎么去区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风格。”但最重要的是,将大部分的心思管好自己的内容怎么做好就好了。”培永补充道。 创作瓶颈的分岔路 父女之间的创作风格各异,在画画这件事情上面对瓶颈的时候也各有自己的面对方式。 “做艺术创作瓶颈一定会有的。我个人的做法是,当我真的遇到的时候我会转个方向。”叶逢仪在接受专访时说。“比如说画麻雀画到一半,再画下去的话就是老调重弹了,这样的话我就会换一个位置,把它变成配角,而主角用别的东西。运用这样转换位置跟转换思维的方式来处理作品的内涵,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而且观众也比较会有新鲜感。” 每一次的画展,叶逢仪都坚持要比上一次的不一样,让观展的人都能够期待下一次展览的新意,即便是一件通俗的事情,它都有产生共鸣的可能性。他也举例大家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谈作品的创新性:“电影从以前拍到现在一直在拍,可是为什么人家还会一直拍,因为人家主角不一样、导演不一样,虽然故事内容相同但手法不一样,这和我们的创作其实也一样。”无论是画家、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事情上能够敏感的转换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用简单的方式面对 至于同样身为画家的女儿叶健一,在面对创作瓶颈的时候则比较简单明了。 “我遇到瓶颈的时候就会暂时把它放下,因为我们的生活里头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专注,而且必须要你去做的,可能说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一样,包括那个启发也不一样,所以我是用比较直接的方式。” 实际上除了放下瓶颈之外,叶健一也会从自己教导的学生或是非文化界的朋友身上得到启发,也因此造就她喜欢跟不同行业的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新的事物,并且用到自己的作品上,而这样的事情常常都在发生。 “一石入水,涟漪荡漾”是此次展览的核心概念。除了叶逢仪的个人画作,叶逢仪也以“石头”为题,邀请108位来自叶健一画室(Jane Yap Atelier)的老中青学生参与创作。他先准备百余幅画上小石头的画布,再由年轻画者二次创作。 “一石万变──叶逢仪·涟漪2.0个展” 日期:5月18日至7月7日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5时(每逢星期一休馆) 入场:免费 地点:SGM综合文化中心(243,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详情:脸书Harmoni Soka Art 网页: https://harmoni-soka.org/cn/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巴生8日讯)第43届雪州华文中小学师生户外写生比赛日前进行评审,近500幅作品让评审团目不暇接,难于取舍。 此项比赛由雪兰莪华校教师公会及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办、星洲日报协办;拿督黄景裕局绅及文鸟贸易有限公司赞助,开放予雪州各华文小学、独中及国民型中学的在籍学生及会员教师参与。比赛在雪州丹绒士拔情人桥海边举行,参赛人数空前热烈。 评审工作日前在巴生博雅艺术中心进行,评审团包括马来西亚留法著名艺术家龙田诗、皇城艺术家协会会长吴亚鸿及皇城艺术家协会秘书陈艾霙。   龙田诗:尽情发挥天分 主评龙田诗表示,学生作品大体上反映,他们都有尽情发挥自己的天分,努力释放出兴趣和热情。 他赞道,作品平均表现都很出色,一些学生的水准,也显示有潜能成为艺术家。 “户外写生高度考验学生现场的观察能力和发挥能力,评审员不能以专业画家的眼光,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我也发现,小学组的纸张太大,尤其一、二年级可以减小,以免画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他认为,学校的组织能力反映在各校参赛的人数,若校方能克服和解决学生的安全、交通等问题,相信参赛人数会更多。 他说,教师组参赛人数太少,无法看到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诚为可惜。他也希望能和华文中学的美术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美术教学的可能性。 吴亚鸿:美教着重学习观察 同时,吴亚鸿指出,美术教育着重学习观察,画者怀有现“美”的眼光,才能捕捉到最美的景色,充分表现自己。 他赞扬儿童比较 “主观”,画得很自由,作品也特别“真”。 他说,美术贵在于“表现”。这次的中学作品比较朝向“写实”,注重技巧,因此“再现”多于“表现”。 “这一届加设教师组,是蛮好的起步。教师大都带有个人的审美意识,作品有景色‘重现’的喜悦。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前几名得奖者都很有个性,作品令人喜爱。” 陈艾霙:体验现场写生绘画 此外,陈艾霙表示,户外写生比赛提供平台,让学生走出课室,接触大自然,体验现场写生绘画经验,并学习临场解决绘画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她说,现场有来自各校的学生,是大家互相观摩与学习的好机会。 她强调,写生体验贵在于表现现场景物,而非自由想象。她也提醒参赛者以平面绘画方式进行创作,避免立体黏贴制作方式的创作。 星洲日报中马区副总经理郭富广、中马区经理李美玲、业务促进及开发主任杨明圆,皆代表星洲日报出席评审活动。 郭富广:联办写生赛逾40年 较早前,郭富广表示,雪兰莪华校教师公会及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联办这项户外写生赛已有40多年,从历任前辈到目前的接班人,都在默默耕耘,努力推广这项艺术活动,值得敬佩。 他说,现代父母为事业忙碌,平时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有限。户外写生比赛让孩子在活动中有父母陪伴,促进亲子的亲密关系,非常有意义。 他透露,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赖贞瑝,也是丹绒士拔居民获知户外写生活动在丹村盛大举行,感到很荣幸。赖贞瑝希望征得得奖作品,将作品入裱后放在丹绒士拔各种公共场所,再现丹村之美,也让艺术的种子在丹绒士拔发芽、生根、茁壮成长。 蔡荣金:18日颁奖 雪兰莪华校教师公会主席蔡荣金感谢所有联办、协办和赞助单位,也感谢星洲日报为这项比赛作出翔实和深入的报道。 她说,这次比赛获得非常好的反应,也得到当地人民的赞扬,为丹村掀起热闹的艺术气氛。 “各组成绩将于日内在星洲日报公布。颁奖日期则定于5月18日(星期六),地点在巴生滨华一校。” 出席者还有雪州教师会顾问叶俹诚、吴爱月、总务蔡慧玲、副总务林和霖、财政黄勇文、学术主任陈碧莱、理事张碧珍及皇城艺术家协会活动主任黄俊杰。      
7月前
7月前
9月前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