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科技

编按:2024年就这么过去了,然而去年深深影响着今年;你对去年所读有什么印象吗?跟往年一样,我们仍有幸读到“书虫”周冰萤的回顾文章,唤醒阅读的记忆。 2024年以火箭般的速度飞速而过(笔者的心理时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相对于过去几年的大变动,2024年算是进入“已适应”的一年。而阅读的主题也相对分散。无论如何,在这一壶温水之下,还是有一些课题吸引着阅读者的兴趣。 ❶ AI 2.0 从2022年杪ChatGPT的问世,到各类AI工具的推出和使用,至今AI的话题也一直萦绕着我们。可以说我们已经正式踏入AI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正被AI改变着。对于AI,有人抱持着乐观态度,认为AI将会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也有人保持警醒意识,认为无节制的开发或使用AI,将对人类的未来带来巨大威胁。例如《人类大历史》作者哈拉瑞在新作《连结:从石器时代到AI纪元》中,从爬梳人类资讯网路的历史(从故事到网际网路),到讲述资讯网路如何塑造我们和我们的世界,最后探讨资讯和真相、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AI发展所带来的挑战。《AI底层真相:如何避免数位渗透的阴影》则认为,我们应该深入了解AI的机制,而不是盲目依赖AI。只有让AI的发展符合社会伦理,受到法规的约束,才能成为AI的主人,而不是被AI反噬。此外,本地也有一本跟AI相关的书籍出版(《AI时代2053》),从人文和科技视角带领读者了解AI趋势对生活、工作、商业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之道。 AI的发展究竟是福是祸,目前或许还言之过早,但我们除了需要学习如何使用AI,享受AI方便之余,也需要去思考AI的发展对于自身以及社会的影响和改变,还有“人何以为人”这个最大的命题。 阅读书单:《连结:从石器时代到AI纪元》、《AI底层真相:如何避免数位渗透的阴影》、《AI霸主:OpenAI、DeepMind与科技巨头颠覆世界的竞赛》、《AI时代2053》 ❷ 南洋故事 比起过去相对宏观的历史叙事,今年有好几本关于南洋/本土的著作,关注的是区域性的地方文化、历史、宗教、生活等各方面,叙事以小见大,从地方故事映照出整个南洋的生动图景及多元面貌,从中可以窥探到大马华人文化独特的一面,也有对当前社会和文化状况的反思。例如《拜别唐山:在马来半岛异域重生》聚焦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拿律,从不同的视角叙述了当年华人南来的故事。《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以边佳兰及新山的历史,谈及宗教信仰、仪式祭典、神话传说等,带出精彩的掌故和故事。《归属之仪:马来西亚槟城华人社群的记忆、现代性与身分认同》则叙述从殖民到当代,槟城人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身分认同的变迁。 阅读书单:《拜别唐山:在马来半岛异域重生》、《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归属之仪:马来西亚槟城华人社群的记忆、现代性与身分认同》 ❸ 美国 每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因为不管是谁当上总统,其施展的政策总是会深深影响世界各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涟漪也会波及人们的生活。随着选举结果尘埃落定,特朗普重新当选总统,我们有必要去深入了解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其行动背后的理念和主张,好让我们可以为进入“特朗普2.0”时代做准备。关于特朗普,我们从新闻媒体中认识的大多是他的狂人姿态和出格的言语,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来了解他,如《川普:拯救美国》这本书,就以相对正面的视角去分析特朗普本身和他的各样政策,虽可能不认同但也不妨一读。想要了解美国人为什么会选择特朗普,也可以阅读这几本书:《国度、权柄、荣耀:民主折翼,政教极端主义如何重塑新美国?》(从宗教角度探讨)、《国之荒原:金权政治、贫富差距、体制失能、族群对立,理解美国人愤怒的根源》(从历史角度分析)、《失灵的福利国:直击美国贫穷问题的核心,为除贫找到解方》(从社会问题探究)。 阅读书单:《川普:拯救美国》、《国度、权柄、荣耀:民主折翼,政教极端主义如何重塑新美国?》、《国之荒原:金权政治、贫富差距、体制失能、族群对立,理解美国人愤怒的根源》 ❹ 霸凌 霸凌不是新问题,但近一两年来频频传出霸凌事件,从校园霸凌到网络霸凌,都值得我们关注。坊间除了有许多关于霸凌的绘本,教导孩子如何应对霸凌事件,也有不少书籍探讨霸凌的成因及解决方案。其中比较特别的是《我的孩子是霸凌者》。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从受害者的视角去关注霸凌问题,较少去探讨加害者的心态(有也是从谴责及责罚的视角出发)。这本图文书从霸凌者的家长角度出发,探讨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以及他们的家庭,在霸凌案件发生之后的种种发展,和他们的心路历程及行动对应,呈现出霸凌问题背后错综复杂的样貌。 阅读书单:《我的孩子是霸凌者》、《我的孩子被霸凌了:律师揭开霸凌内幕陪你寻找解决方案》、《霸凌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亲师携手打造“零霸凌校园”实战手册,让孩子安心上学》 ❺ 中年 年龄焦虑是长久以来困扰人类的一大问题,今年“中年”议题特别突出,阅读焦点从中年危机到个人身心健康、财务规划、生活品质等等。“你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了吗?”、“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吗?”大概是中年最大的困惑;卡在日复一日的僵化生活模式里、夹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两难角色中,也是中年人难以避免的困扰;该怎么去调整适应,或该怎么改变,或该什么时候来一段“中场休息”,是中年人需要学习的课题。《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内在炼金之旅》是一本谈中年的经典之作,作者从荣格理论出发,视中年为人类第二个成年期,需经历跟过去虚假自我脱离的撕裂般痛苦,重新认识和理解自我,从外在世界转为内在之旅,发展出真正的人格。中年,这个离终点不太遥远的年纪,或许是一个痛苦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淬炼出坚固的灵魂。 阅读书单:《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内在炼金之旅》、《中年的选择》、《中年哲学》、《中年觉醒》、《五十岁后我出去一下》 ❻ 手机世代 在智慧型手机问世之后出生的一代,现在已经来到青少年时期。这群在网际网络无所不在,社交媒体、影音社群泛滥中出生长大的孩子,被青少年辅导专家陈品皓心理师称为“过曝世代”(过度曝露在网路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研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包括社交退缩、自信心低落等等,而且此一问题也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在畅销书《失控的焦虑世代》中,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特探讨了过去以玩耍为主的童年,如何转向以手机为主的童年,并分析为什么智慧型手机及社交媒体等科技,会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崩溃。在我们身边不乏手机成瘾的例子,比起大人,儿童和青少年离不开手机的问题明显更为严重,我们需刻不容缓地正视这个课题并做出行动,包括政府、科技公司、学校及处于风暴中心的家长们。 阅读书单:《失控的焦虑世代:手机喂养的世代,如何面对心理疾病的瘟疫》、《过曝世代:青少年为什么更不快乐、更缺乏安全感、自我评价更低落?》 结语 不管什么课题或什么问题,我们总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或发现可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件事。在资讯越来越庞大但视角越来越狭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此一馈赠。2025年,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好书可以打开我们视野,在芜杂混乱的资讯流中安定我们的身心。 这份阅读不完全盘点仅代表一介小小书店从业员一方的所见所闻。这份清单不是“畅销榜”,也不是“话题榜”,仅供读者参考。 更多书讯及有意购书,请浏览:www.cite.com.my 相关文章: 【读家说书】2023阅读不完全盘点:阅读无界限 【读家说书】回首2022,拥抱2023:我们读书掌握世界! 【读家说书】2021世界天翻地覆,我们为解惑也为安身而读 【读家说书】2020阅读不完全盘点
4天前
6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孙德俊的新书《AI时代2053》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这个时代只会分为两类人——会用AI的人和不会用AI的人。 最近,我工作时电脑上打开的页面不再仅仅是Microsoft Word或Chrome,而是多了以下几个工具:ChatGPT、Perplexity AI、Google Translate,之后才是Google Chrome或Microsoft Edge。没错,我们的使用习惯已经改变,越来越依赖 AI 的协助来加速工作。 我们似乎提前步入了未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让不少人感到担忧——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这个愈加智能化的新时代。然而,孙德俊的新书《AI时代2053》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这个时代只会分为两类人——会用AI的人和不会用AI的人。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可以分为过度依赖AI的人,以及善用AI并因此变得更好的人。 对此,我深表认同。正如前面提到的,我现在常用的AI和数字工具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Perplexity是我用来查询和分析资料的主要工具;NoteLM则偶尔用来快速阅读文章;ChatGPT则可以在我快速完成初稿后协助润稿或检查错别字。甚至当我对如何查找资料感到迷茫时,我也会邀请ChatGPT和我一起讨论、提供建议。 有人可能会误以为,《AI时代》是一本工具书,教你如何操作AI工具。但实际上,他并不会手把手教你这些技能。他更像是摩西,引导我们学习“如何学习”AI。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工具,最终迷失的就是自己,失去反思力,也丧失学习的能力。脸书和WhatsApp的出现,让我们除了更方便地沟通,也学会了辨别正确资讯与假消息。同样,AI工具的普及虽然加快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却也间接训练我们如何分辨AI的答案,或者如何优化AI提供的选项与解决方案。 除了作为引导的作用,德俊也在书中分享了不少他对近几年科技发展的观察,例如各个科技平台之间的争夺战以及历史发展;同时他也向读者分享了他对科技的看法,例如在“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中,他提出这两者之间的结合,会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也因为这两者的结合,反而让人们多了不少的选项,例如有人或是使用手机阅读这篇文章,有的人或者依然依靠实体报阅读此文. 在书的结尾,作者提出了3个锦囊: ❶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提问”的能力显得如此重要; ❷“创意”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❸持续练习和投资于“创意”,发挥人类特质。越接近心灵的事物,越难以被取代。 结合书中的内容和我的个人经验,我还想补充一个建议:在AI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判断力”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具备“判断力”,我们才能辨别AI工具(如 ChatGPT或 Perplexity AI)提供的资料是否准确;只有具备“判断力”,我们才能同时掌握“鉴赏力”,分辨AI生成的图像或视频的真伪与品质;只有具备“判断力”,我们才能避免被新时代的科技牵着鼻子走,而是引领科技前行。 那么,如何培养“判断力”?我认为,唯有通过持续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才能让我们的“判断力”愈发敏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有清晰的头脑和思考能力。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或许科技的发展会取代许多技能,但唯有“判断力”——这种独特的人类能力,能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方向,带领科技为人类服务,而非被其牵制。 与其担忧未来,不如从今天开始,翻开一本《AI时代2053》,用学习和阅读为自己储备判断力,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 AI时代的生存锦囊——《AI时代2053》新书分享与对谈会 “AI会不会抢了我的饭碗”?   《AI时代2053》作者、科技达人 #孙德俊 解锁AI时代的生存锦囊,为你的未来添上一双翅膀! 资深广告人 #曾子曰 担任对谈嘉宾,探讨AI科技与创意产业碰撞时激荡出的火花与无限可能。 主持人则是多元跨界的媒体人 #郭朝河。 活动日期:2025年01月16号 (星期四) 活动时间:8pm-9.45pm 活动地点: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B2礼堂 报名链接:https://forms.gle/hREpCQ7JXga9npEv5 *入场免费,欢迎报名预留席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日前,我把车子停放在吉隆坡某个收费停车场,当准备驱车离开时,我一如既往来到栏杆处,拿出银行卡放在机器上扫描;但栏杆一直没有反应,机器上也显示交易无效。 我当下一直在回想,我是否用了别张卡来扫描,后来在我确定是那张卡后,我继续反复尝试扫描,但结果还是一样。由于我的车子后方已有其他车辆等候,所以已难以倒退。再来,在栏杆处周边也没有保安或停车场负责人驻守,这让我感到一阵慌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形同求助无门。 直到僵持数分钟后,远方亭子里有个工作人员在远处示意我按下机器上的求助按钮。由于距离较远,我听不清楚他的指示。直到后来,我才意会过来,并发现机器上真有个求助按钮。在按下后,里头有工作人员的声音传出,向我了解情况。最后,在那把声音的指导下,我把银行卡放在下方的位置后,最终成功扫描,栏杆成功“解开”了。 这里想表达的是,在还未有无现金交易模式时,一般上停车场的出口往往都会有保安亭,里头会有工作人员或保安驻守,当遇到情况时,他们也会亲自走上前来了解情况。 就我上述的情况,尽管机器上是存在着求助按钮,但当下我已处于慌乱状态,更本无法看见那个按钮。反之,若有工作人员切身前来给予指导,相信将更顺利解开困局。而且,我也相信,肉眼所见的指导或援助,远比机器里所以给予的,来得有温度,也能带给人们一份安定感。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