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画家

2星期前
4星期前
2月前
(新山26日讯)香港画家钟情于大马的小镇市景,疫情前后近乎每年都会飞到马来西亚不同的小城镇,寻找小市民的生活足迹入画,边寻美食边感受这里浓浓的人情味。 符闻一(59岁)自2009年首次与家人带着母亲到槟城旅游,没想到这一趟旅程竟勾起了他儿时的热忱,从此每年必定会到访马来西亚一趟,展开他的写生之旅。 “每次过来(马来西亚)都不会错过(写生的机会),都会作画。” 他说,当时到槟城旅游并没有想过要写生,只是母亲走累了要在酒店稍作休息,于是他趁着空档到街上买画纸,以写生来消磨时间。 让符闻一爱上在大马写生的旅程,最大的原因是这里有许多香港看不到的老旧建筑和街景,也有他爱吃的美食,并且能够接受本地辛辣的马来餐和印度餐。 “我来了很多次,我很喜欢这个地方,这边的人很好,特别喜欢这里的食物,喜欢吃,所以我来到这边就找吃的、找画的,我就觉得很享受。” 符闻一回忆他初次到访槟城时,发现当地有许多老旧的建筑物,年龄甚至比他还要老,他看着特别喜欢。 他说,日常生活看了太多现代化的建筑,如今看到本地这些老旧建筑物,令他感受到本地华人先贤在大马奋斗的故事。 符闻一对现代化建筑和大型商场不太感兴趣,反而喜欢看渔村、小镇、老房子、老店、路边摊、小贩,口里不断复述后者“很有意思”。 他在写生时喜欢从旁默默观察当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尤其在巴刹观察商贩与顾客的对白,直言“非常有趣”。他擅于观察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将这些场景入画。 他说,若有机会,他喜欢逛本地的市集和巴刹,比如他在芙蓉吃早餐时,发现楼下的菜摊售卖的蔬菜五颜六色,非常好看。 “记得以前去砂拉越,当地有个星期天市集,小贩都会将收成的辣椒排得很整齐、漂亮。” 符闻一这趟旅程也去了彼咯,并在当地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档口。有一天早上,他坐在一个售卖马来糕点的档口旁作画,档主是一名巫裔妇女。 他形容,该档口很简陋,档口前还有五六名顾客正排队购买糕点,档主一边准备糕点,一边回过头与他谈话,询问他几岁、从哪里来,才发现原来档主与他同年。 “我画完后,档主还送我几块糕点,当天我画得很开心。” “有一次在淡边画完后,小贩送我一杯菊花茶。”这些微小的举动,都让符闻一感受到大马浓浓的人情味,成为他快乐的泉源。 符闻一在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执教水彩课程,进修者大部分为在职年轻人和退休人士,而他本身也有开班指导退休人士作画。 适逢学院2个星期的学期假,他前一晚教完课,隔天就飞到大马展开写生之旅,结束旅程后又要准备开课,因此他每次只能趁着学期假“出走”。 在大马逗留的2个星期,符闻一在新山友人陈文祥的协助下,展开南马火车行,从雪州焦赖一路搭火车到柔佛新山,间中也停靠多个城镇作画,平均每天至少作一幅画,最多有三四幅画。 他也到访柔佛州多个小镇,包括:新邦令金、吗什、永平、班卒、玉射、武吉甘蜜和东甲、拉美士。 “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有些地方很小,当地人生活节奏很慢、很舒服的样子,也很轻松。”火车行让他看见许多不一样的人事物。 早年曾有作油画的符闻一自嘲性子比较急,年纪越大越没耐性,只想着赶紧画完再来画下一幅,因此选择作水彩画,也会选择类似A4尺寸的画纸作画,平均一个小时可完成一幅画。 “一般不会画大的,因为画大幅的时间会太长;画小幅的可以多画几张就很开心,多画一张就好象‘赚回来了’。” 他说,本地有许多街景素材让他作画,因此宁可选择尺寸较小的画纸作画,如此一来就能多画一些不同的街景。 符闻一教画已有10年的时间,在这之前是一名音乐老师,如今全心投入教画和写生。 他说,从小就开始接触画画,但到了10多岁就放弃画画,专心学音乐。 暂停画画近20年,他10年前决定重拾画笔,只因观看了一名画家在访问中分享道,其视力在80多岁后逐渐衰退而影响作画,点醒了他要趁早作画。 马来西亚是他到访写生最多次的国家,之前曾到访中国、英国、法国及威尼斯。 符闻一此趟写生旅程讲求轻便,他只带了3支水彩笔、数支钢笔和些许画纸,颜料都是挤在水彩盒上,走到哪、画到哪,画纸不足时就在本地补货。 他说,由于这次搭乘的是廉价航空,在没有额外加购托运行李的情况下,他只能尽量让7公斤的手提行李精简,否则他会多带一张可折叠的凳子。 “我习惯坐着作画,如果有凳子,选景的选择就会多一些,否则需要找地方坐下来才能作画。”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新山11日讯)逾180名来自海内外的画家今早徒步游走新山老城区,充分感受与体验马来西亚的多元民族文化,为艺术创作寻找灵感,有关作品将全数捐给南方大学学院,为跨国艺术交流掀开历史新篇章。 这些画家分别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欧洲、南亚、东北亚及其他东盟国家。参观新山老城区,是配合“柔佛长堤100周年庆”举办的5天4夜艺术交流营的重点活动之一。 这场“艺之桥”国际艺术交流营,由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马中文化艺术协会、新山城市速写会、连城画廊、富力公主湾联办。 艺术家们今日一早就分乘数辆旅巴来到新山老城区,在新山纱玉街下车后,即开始徒步游走市区旅程。 此次的市区行程游经黄亚福街、纱玉街、陈旭年文化街等地。 他们皆被沿途风景吸引,途经新山纱玉街儒艮艺术装置时,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照。另外,来到新山翁固本街一带,众人也站在“策略性”位置,以“皇家山”,即前柔州政府大厦原址为背景,拍摄大合照。 之后众人马不停蹄,赶往丹绒比艾国家公园及龟咯渔村参观,再回返南方大学学院进行绘画创作。除了在南方大学学院之外,画家们这几天也将到新山富力广场绘画。 有关作品将从7月13至15日,一连3天在新山富力广场展出,是新山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国内外艺术画展。 画家们的绘画主题将围绕南方大学学院、丹绒比艾国家公园、龟咯渔村、新山市区及柔佛长堤启用100周年。 ●沈哲初:作品赠南方大学学院,作为馆藏或筹款用 “艺之桥”国际艺术营总策划拿督沈哲初受访时表示,画家们将完成总计逾200幅作品,将它们赠予南方大学学院,作为馆藏或筹款之用。 他表示,上述艺术家于7月初在新纪元大学学院进行了“艺之桥”国际艺术营和举办艺术展后,南下柔州展开此项为期5天4夜的艺术营活动,期通过独特的南方之行,吸取灵感,擦出新的艺术火花。 他指出,画家们结束今日的旅程后,下半天时段回返南方大学学院,进行绘画工作营。 他提到,各国画家借此活动,不仅达至跨国艺术交流,也增进友谊,相互邀约未来分赴彼此的国家,展开后续的绘画之旅。 ●陈再藩:南马最大型国际艺术交流 另一方面,“艺之桥”国际艺术交流营工委会主席陈再藩透露,这是南马,也是南方大学学院首次举办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规模之大也超越其他活动。 他说,这项活动吸引逾21个国家,超过180名海内外画家到来,画家们除了到新山老城区、丹绒比艾国家公园、龟咯参观外,也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柔州早年重要的农作物甘蜜和胡椒、港主制度的由来,以及新山特有的非物质文物遗产等。 ●画家同声说赞 受访画家皆异口同声表示,这类艺术交流营深具意义,让各国艺术家参观和体验大马独有的多元文化,并进行跨艺术文化交流。 当中,来自中国湖南的画家李金娥受访时说,她在马来西亚留学,修读艺术设计哲学博士课程,很荣幸能与老师及各国艺术家一同感受新山文化及进行创作。 她透露,新山老城区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尤其兴都庙的建筑雕刻相当细致,非常吸引人,她还在寻觅创作灵感,暂未决定入画题材。 新加坡画家石玉英说,这趟旅程内容丰富,收获满满,很好玩。 她表示,这是她首次参加这么多海内外画家参与的艺术营,她对新山老街特别有感,计划通过压克力,将老街融入画纸中。 另一方面,来自塞尔比亚的巴拉妮斯拉娃受访时说,这项艺术营活动非常精彩,让人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大马人非常热情。 她觉得,大马的多元种族文化极具特色,各族能和平共处,让艺术和文化百花齐放。 关于入画元素,她透露,她的初步构想,是以丰富色彩突现大马的多元文化。 本地画家林晓莉表示,这项活动可促进各国画家交流,让大家认识新山文化。 她认为,这项活动提升了整个新山的创作氛围。
4月前
(新山10日讯)来自20个国家共180位画家将参与在新山举行的2024年国际“艺之桥”艺术交流营,走访新山老城区、丹绒比艾国家公园及龟咯渔港之际,进行油画创作,为柔佛的风土人情留下艺术作品。 这项交流营于7月10日至15日进行,由南方大学学院、马中文化艺术协会、连城画廊、新山城市速写会和富力公主湾联办。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陈洺臣表示,2024年对柔佛与新山别具历史义意,一是柔佛首个港主陈开顺开拓陈厝港180周年,掀开柔佛甘蜜种植业的历史,另一是柔佛长堤启用100周年。 他说,参与交流营的每位画家将捐献至少一幅画作,供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收藏,或做为教育慈善义卖之用。 该校艺术馆馆长陈再藩指出,参与的画家,包括:波兰、西班牙、法国、印度丶尼泊尔丶斯里兰卡、孟加拉、中国、日本、韩国及港台区域。 “最多的来访者是东盟各国的画友,其中以泰国画家为数最多。” “画家也于12日和13日,分别在南院校园及富力公主湾商城,进行新山难得一见的大规模油画与压克力彩画创作。” 南方大学学院校长赖润煌教授说,艺术设计系是该校的强大学系,有关学系也大力支持交流营,欢迎公众于12日到南院观赏艺术创作活动。 新山城市速写会会长林铉竣说,约30位本地画家参与创作与交流,协助推动这场盛大的国际艺术活动。 本次活动总策划为大马艺博会创办人拿督沈哲初。“艺之桥”油画成果展则于7月13日下午6时,在富力商城大厅开幕展出,展览至7月15日止。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翻开《竹情雀语》何明林水墨画集,拜读了这位耄耋九十高寿前辈的自序。序文开端第一句,有两个字,令人难忘,却也难记。才以为记住了,可下一秒又忘了。这两个字,即是“荦确”(luò què)。 “自修是一条‘荦确路’,不易行!”这是何老先生序文的第一句,道出自修学艺这条路,坎坷难行啊。 我想借用苏东坡的诗句,“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与君共勉。我们千万别嫌弃坎坷的山坡路,而是要面对与跨越,欢喜听见那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那,行艺术这道“荦确路”,也就不难啦! 画家何明林老先生,从小酷爱绘画,因为有爱,才能无畏地勇往直前走到现在,一步一脚印,历经艺途岁月70载。 这一次,因缘具足,在画家洪建发的穿针引线之下,幸会前辈画家何明林老先生。同时,倍感荣幸与珍惜能为老人家办一场90岁生平首次个展。 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九旬更难遇!在展厅,笔者把握良机,与何老先生闲谈请益。交谈中方知何老原是恩师锺正山院长的同学。他说:“中学时代,在绘画比赛中,老同学锺正山总是拿第一,吕介文第二,第三才轮到我。呵呵!”接着又说,“我们3人都去了新加坡,他们两位在南洋美专选读美术系,我则走向文学教育。后来,他们成了大画家。我,教书匠一个,最没用!” 或许,也因为这样,不忘初衷的他,在退休后更勤于笔耕,作品充满文人气息,有着浓厚的书香味。 回想,第一次看到何老先生的画,是在大马华人文化协会所主办的“78年全国美术展览会”上。何先生的大作《卖山竹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一幅具有“南洋风”的水墨画,画中人物造形简练,落笔果断,构图疏密有致,点点山竹形成优美的韵律。 事隔45年,再次观赏何老的画作,是举办此次画展之前。其女儿纪洁和夫婿鸿利,将画带来博雅,让我先睹为快。我们一起欣赏作品,从墨竹,苍松,雀鸟,花卉,数十幅画作,不论用笔用墨,豪气不减当年。纵观其作品,无一不体现‘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之诗情画意,展现优美东方绘画传统。 何老先生的最爱是画竹子与麻雀,他说,“余爱画竹,仰慕其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我们要学习郑板桥诗句所描述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无畏精神。他又说,“若有闲情,不妨闭目细听,风吹竹叶曼妙之音,或静观雀鸟自在飞翔,啁啾共鸣之乐。 “雀语有诗味,风竹令人醉”,教人舒心畅怀!故何老先生的画展题名为《竹情雀语》。 这回,在展所观赏何老的作品展,有早至70年代的“岁寒三友”到2021年疫情期间的“榴梿松鼠”,间中当然少不了竹子苍松和花果雀鸟等作品。老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翰墨丹青,而是一个画家的信念与坚持,以及尊重传统文化与热爱大自然的文人情怀。 其中一幅,画面可见12株竹子、成群麻雀、一苗竹笋、数片新叶。画家为作品落款时,题上了“啊!啊!净土,净土,捍卫坚守最后的一片美丽净土。”我看见纯洁的翰墨情赤子心,也看见维护传统与自然的珍爱。站在画前,良久……良久……感觉自己似乎就伫立在清风竹林之中,远离闹市的喧嚣,沐浴净土的清凉。只想沉浸在这片净土,不想要离开…… 致敬!艺坛好典范 常想,艺术创作者,若能与自然为友,以传统为师,那么处处都能启发灵感,时时都可创造奇迹。 何明林老先生不只在创作上有成就,老人家更在人生旅途创造奇迹。在90岁高龄开办人生首次个展,可谓精神可嘉。用何老自己的话来说:“我今年90岁了,听力不太好,体力也差,大家都认为我老了,可吾心不老,终于在人生90,圆了少年梦!” 我想,人生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当我们老了,不要惆怅近黄昏,在余晖之年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人生依然可以盛大,依然可以灿烂。 何老先生,您是艺坛好典范,向您致敬!
7月前
大年初五上午睁开眼睛看脸书,就看到来自芙蓉的旧同事杨六南兄分享多张新春应景画作,精美的画面马上让人联想到陋巷之春,心里非常惊喜。六南兄是扬名国内外的画家,专事水彩的他笔下的陋巷色彩简约而灵活,让我们发现艺术之美。六南兄于1982年毕业于首都美术学院纯美术系。翌年,在同校主修水彩高级研究班。1984年起担任吉隆坡美术学院水彩讲师,久达20年。杨兄勤奋过人,精进勇猛,90年代我在商报国际新闻组服务,从孟沙旧址搬到梳邦新厦,杨兄教余一直都在同一屋檐下,担纲美术设计的重任。后来,我们先后离开报馆到别的领域发展,数年前才在脸书上重逢而再有联系。 陋巷,望文生义就是狭窄破旧的胡同或者里弄,即所谓穷街陋巷,本来是破陋不堪;但是只有在陋巷里生活过的人,才忘不了陋巷那一份温情、怀念那一点诗意。人在陋巷,心中却有山水之美,唐代诗人戴叔伦应该也领会陋巷之意境。他在〈送张南史〉诗文中,劈头第一句就写: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而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段〈论语·雍也篇〉的文字说他每天一碗粗粝的饭,外加一瓢清水,住在狭陋的小巷里过活。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贫苦,而颜回却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是一个人在贫困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安贫乐道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之最佳描写。 小时候蜗居槟城乔治市旧区(如今的古迹区),我和家人是72家房客的一部分,长长房子的后门外就有陋巷。尤其是打铁街门牌365号秤店街屋后方那小而短的陋巷,因为前门屋主做门市生意不方便,后巷就是我童年日常出入的通道,也是平时在家时常张望外面世界的地方。那陋巷只有右边一头与外面的大马路相通,左边记得是堵住了,因为建有小神庙。每次耳闻神庙鸣鼓起乩,跑到后门一看三太子或猴齐天(闽南语,即齐天大圣)就会从庙里跳窜出来,由巷子冲到外面的台牛后马路。 本文开头提到六南画的陋巷春光景象,让我们怀念起三四十年代金嗓子周璇的〈陋巷之春〉。我还没向娑婆世界报到的6年前即1957年,红颜薄命的一代歌后周璇,就因抑郁成疾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三十有七。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听着歌声,想到她坎坷的身世,真的不胜唏嘘!〈陋巷之春〉歌里写的就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是形容弄堂里不起眼但别有滋味春光的小调。风格幽美,意境悠远,道出人内心最质朴的情感。 〈陋巷之春〉 作词:陈蝶衣 作曲:李厚襄 人间有天堂 天堂在陋巷 春光无偏私 布满了温暖网 树上有小鸟 小鸟在歌唱 唱出赞美诗 赞美着春浩荡 邻家有少女 当窗晒衣裳 喜气上眉梢 不久要做新娘 春色在陋巷 春天的花朵处处香 我们要鼓掌欢迎这好春光
8月前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