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环境

1星期前
这一年多来,我被头痛折磨得苦不堪言。从最初一个月偶尔发作,到后来频密至两三天一次,头痛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看医生了吗?是不是脑袋出问题了?没吃药吗?”每次提起头痛,家人和朋友总是这么问。我其实早已看过多次医生,还做了全面体检。医生总是宽慰我:“没问题,应该是紧张性头痛或偏头痛。” 然而,每次发作都让我痛不欲生:前额疼、后脑疼、颈椎僵硬,太阳穴的脉搏仿佛在敲打,连眼球都像要从眼眶里跳出来。整个头颅紧绷得像随时会炸裂,伴随着恶心、胀气和晕眩,整个人无比难受。有一次,我甚至因为头痛昏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后出现了短暂的失忆。这种痛苦,没经历过的人恐怕很难理解。 医生向我解释,偏头痛的具体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但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扮演重要角色。“诱发因素因人而异,要尽量避开。”医生还特意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诱因:饮酒、咖啡、熬夜、压力大,甚至是天气变化、强光、噪音和某些气味。 听了这些,我回想过往经历,竟然一一对上了。比如白天下雨时头就开始疼,而夜晚下雨却没事;电视机稍微高的音量、屋外此起披落的狗吠声、邻居家装修的噪音、烧焊的焦味和油漆的刺鼻气味都让我头痛欲裂;甚至家里稍微明亮的灯光都会让我难以忍受。我因此要求外子将所有灯泡换成暖光型,窗帘也必须全天紧闭。还有,吃了咖哩类食物后,我的头痛几乎是立刻发作。 为了缓解头痛,我试过很多办法:在太阳穴上猛搓风油,喝冰水降温,实在受不了时才会吃止痛药。医生提醒过,止痛药不能过量,否则会产生反效果,反而加重头痛。为了减少药物使用,我甚至暂时辞去工作,在家专心休养,打算康复后再重返岗位。可头痛的频率却丝毫没有下降。 都50岁了还长智齿?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次牙龈发炎后。因为疼痛和发烧,我不得不去看牙医。牙医为我拍片检查,意外发现我有两颗阻生智齿横亘在下颚中,靠近神经线。医生解释说:“虽然不能确定智齿是引发偏头痛的主因,但发炎的智齿确实可能导致发烧、头痛等症状。”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拔掉这两颗智齿。 经过全麻手术后,智齿被顺利拔除。伤口在拆线后逐渐恢复,而我的偏头痛竟奇迹般地没有再发作过。 “都50岁了还能长智齿?真是稀罕!”家婆取笑我。外子则打趣道:“《甄嬛传》里的宜修皇后头风频发,是不是也因为智齿发炎?”“全家只有你一人长阻生智齿,你未免太幸运了!”大姐笑着调侃我。 无论怎么说,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头痛彻底离开了我的生活。从此,我终于可以对头痛说一声:再见,希望它永远不要再来。
2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峇株巴辖26日讯)峇株巴辖学生人数第二少的微型华小——亚音港中华学校,正面临严峻的生源挑战。今年,该校仅有15名普通班学生和5名学前教育班学生,创下历史新低,反映出乡村地区人口流失对华小发展的冲击。 目前,该校普通班的学生分布如下:一年级3人、二年级3人、三年级2人、四年级3人、五年级2人及六年级2人,部分年级因生源不足而需合班上课。 尽管如此,该校仍致力于维持优质教学,并积极招收新生。 亚音港中华学校校长阙利庭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透露,该校学生总数从2023年的27人及2024年的23人,逐年减少至今年的20人。 她说,目前普通班及学前教育班分别有3名及2名友族学生。 “包括校长在内,本校共有9名教师,再加上一名学前教育班助理,师生比例为1对2,所以老师也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她补充,目前该校一年级及六年级各开一班,而二三年级及四五年级则是合班。 她说,该校有6名学生来自邻近地区,其他都是本地学生,相信明年的学生人数将继续保持,而且学校也在积极召收新生。 亚音港中华学校家协主席林妙君指出,受人口外流影响,亚音港目前仅剩约85户各族村民,导致学生来源相对有限。 “亚音港的华裔村民约有350人,但其中约三分之一长期在外地工作,仅在周末或假期才返回家乡。” 她指出,在去年4月间,亚音港村民突然接获土地局来函,被要求村民在3个月内搬离非法占用的政府地。 “当时,村民立即成立行动委员会,并向峇县县长及国、州议员寻求协助。然而,至今仍未收到进一步的回应。” 她感谢慈济峇株巴辖联络处自2019年以来在校内持续推动环保活动,并将每月资源回收活动的全部收入捐助于家协基金,为学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慈济也赞助在校内增设垃圾网,以防止海水将垃圾冲入校园,并进行讲座等环保宣导活动。” 她透露,该校也获得商家赞助垃圾槽及定期派人清理垃圾,让学校环境更加乾净卫生。 身处沿海地区,亚音港中华学校不仅面对生源减少的挑战,也长期受环境因素影响,校园设施频繁受损,考验着学校的维护能力。 亚音港中华学校董事长林怀伦表示,由于该校位于海边,长年饱受海风侵蚀,各类设施容易腐蚀受损,所以每年需要花费2至3万令吉来维护学校设施。 “所幸学校每年都能获得神庙、商家、社团及热心人士的慷慨赞助,才能顺利修缮篱笆等设施。” 他说,在大约10年前,教育部曾建议该校进行迁校计划,董家协也同意搬迁至邻近地点,但过后有关计划也不了了之。 “本校设施齐全,设有精明课室、篮球场、电脑室及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尽管其中一间课室因地面下沉被列为危楼,校方已采取安全措施,禁止师生进入,以确保校园安全。”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三个女儿陆续结婚后,这句话就常在我和太太的耳际萦绕。待到我们退休后,这句话越发不绝于耳。朋友、亲戚的过度关心,一直提醒我们,如今已经不再是养儿防老的年代,别让儿女的负担太重!他们更提供实例,说某家老人卖了房子投靠儿女一段时间后愤然搬回老乡,租了一所房子度过余生。 网络上的视频更时刻提醒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别去打扰他们,两老应该相依为命,大不了住进安老院去。这种种言论,仿佛落实老来跟儿女一起生活就是一条不归路。 环顾身边同龄的退休朋友,确实有人搬去儿女家后出了问题,常有怨言,心生悔意。只是,屈指可数,为数不多。 我们在次女怀第二胎临盆时,老伴建议过去狮城小住一段时间给她打打气。我明白老伴的意思。当时外孙女才两岁,弟弟出世后她难免会因被忽略而孤单。于是乎,我们在次女生产前几天就飞到狮城。 在陪月嫂离开前,老伴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认为我们也返乡的话,次女上班了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把两个外孙交给女佣照顾?老伴的心思我当然明白,就默默地留下再住一段时日。 说真话,之前一直在怡保生活,出入有汽车,兄弟和朋友都在那儿,实在难以远走他乡在一个不那么熟悉的国度过日子。此刻经老伴提出要求,又考虑到女儿和外孙的处境,只好勉为其难,点头应允。 定下心住下来之后,“人老了别跟孩子住在一起”这一句话不时出现在脑际。若是待久了,我们会跟女儿起争执吗?女婿会难以相处吗?陌生环境会让我们举步维艰,出入不便吗?种种疑问让我倍增担忧,常会心神不宁。 旅居狮城的第8年 谢天谢地,在女儿为我们申请了长期居留证后,今年已是我们旅居狮城的第8年。除了已经熟悉狮城的地理环境,也享尽了女儿、女婿的孝心和外孙可爱又乖巧的欢容。“人老了别跟孩子住在一起”这句话早已让我们俩抛诸脑后,还不时奉劝兄弟和朋友们别让这句话困扰。 说来老来要跟孩子相处愉快还得多多自我观照和省思。我们夫妻俩在3个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就曾领着她们一起侍奉她们的外婆、爷爷和奶奶,直到这3位长者相继离去。说到底孩子们已从我们的实践中受到感染,已经领悟到对长者应有的毕恭毕敬和恪尽孝道。 其次,我们也要体现同理心,认清和体谅年轻一辈所面对的高压工作环境和他们在现今社会提携子女的重担。他们时不时也要有他们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因而有时难免会忽略我们的需求和感受。 有人说自己的孩子较容易相处,可他们的另一半,即我们的女婿或媳妇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身为老人家,我们尽管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但也得考虑到儿媳或女婿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他们难免会有跟我们相异的习性和生活习惯,我们总不能要求他们完全遵守我们既有的生活规律行事和过活。 经过联系之后,我终于发现为数不少来自怡保的老朋友,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旅居狮城多年,并且都能跟孩子融合相处。他们有的甚至已经把怡保的老家也卖了呢! 对我们来说,“人老了别跟孩子住在一起”这句话早该删除了!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