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赛夫鲁传跳槽
非常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海南人
大柔佛焦点
昔亚罗拉新村海南街居民 半世纪后筵开12桌聚首叙旧
来自亚罗拉新村海南街的数十户居民,散居各地离别约半世纪后,筵开12桌聚首叙旧,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
6月前
大柔佛焦点
边缘评论
安焕然教授.潮州学.客家学.福建学.海南学
从事华人研究,一直在探讨这样的一件事:客家的打造和建构。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在对错真假,而是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探其为何打造,如何建构。
6月前
边缘评论
沙巴潮讯
符之庆:不分籍贯 团结提高华人地位
(亚庇21日讯)马来西亚符氏总会永久名誉会长拿督斯里符之庆博士敦促大马华人要团结一致,不分籍贯,以提高华人的地位。
8月前
沙巴潮讯
会员文
李永球 | 除夕送穷与初三钉赤口
海南人钉赤口的风俗,背后蕴含着“慎言”之意义。 出外谋生尽量与人结善缘,不去批评人家是非,不讲人家坏话,如此可避免惹事生非。 钉赤口仿佛就是钉住我们自己的嘴巴,慎言不去讲人家是非,多说好话就可引来更多的善缘。 海南人在新年期间有两个特别的风俗,一是除夕夜送穷,另一是年初三钉赤口。 住在柔佛州的杨全运先生,祖籍海南琼海市潭门镇社昌石岭村(旧福田镇),其长辈在以前就有遵行这两个风俗,随着海南前辈的逝世后,此二俗就 逐渐式微。 当今难得一见矣。 杨全运说,曾经听过老人家讲送穷之俗,就是在除夕夜吃了年夜饭后,把家里破旧不穿的衣服全拿出来到外去烧掉,蕴含把不好的东西送走烧掉, 迎来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 至于钉赤口,杨全运指出那是在年初三一大早进行,以一根铁钉用铁锤钉在木板或木柱上,不需要钉到完,留下一点钉头,当天把“赤口” 钉住,可避免整年内与人发生口舌是非。 他在小时候,年初三当天,父母亲叫他们起床后,就叫他们钉一根铁钉在木板墙上,目前极少人还有在进行钉赤口风俗,他曾经询问中国家乡的堂亲,他们 甚至都不懂得这个风俗了。 民间认为初三是“赤狗日”,也叫赤口,意味着口舌是非,当天是不去人家的家拜年,如果拜年可能会引起口角是非,当然这个说法是不可靠的。 古早时人们在初一与初二两天频密拜年,古时候人们多数没交通工具,仅靠两脚步行,频密两天拜年后非常疲惫,倘若初三再去拜年,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 于是就休息一天,避免过于操劳而致病。 因此有了不成文的初三不可拜年之说,但是这么说,不见得人们会遵守,于是就编造“赤口”的说法来恐吓,若拜年会导致整年内招惹口舌是非,人们在担心害怕之 下,就不敢去拜年了。 目的很简单,就是禁止初三拜年避免操劳致病。 海南人钉赤口的风俗,背后蕴含着“慎言”之意义。 出外谋生尽量与人结善缘,不去批评人家是非,不讲人家坏话,如此可避免惹事生非。 钉赤口仿佛就是钉住我们自己的嘴巴,慎言不去讲人家是非,多说好话就可引来更多的善缘。 如今的时代,我国的农历新年假期通常只有两天或者三天,一些人会多拿取一两天的假期,所以初三拜年已是普遍的现象。 初三如果不去拜年,待开工了就没时间拜年了。 初三风俗“老鼠娶亲” 谈到初三,再谈一谈另一个有趣的风俗“老鼠娶亲”。 林明义主编《台湾冠婚葬祭家礼全书》谓:“台湾人认为(正月)初三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据说这一天 老鼠会破坏谷物,危害到人类生活,为了不使老鼠繁殖下去,所以要提早熄灯。如果老鼠看不到灯光,会因找不到路而死亡,这样就可以阻碍其繁殖,反之,如果灯光灼灼 ,老鼠们便会举行盛大的婚礼,因而生出更多的老鼠,使人们蒙受损害”。 《广东民俗大观》之<梅县“老鼠嫁女”>云:“梅县客家地区农历正月初三日晚有点长明灯的传统习惯。据说这一天晚上是老鼠行嫁的日子,入夜以后,要在厨房、 谷仓、厅房各处点亮长明灯,让老鼠行嫁好走路。” 年初三老鼠嫁女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从上述二书看到两个不同的风俗做法。 台湾人熄灯让老鼠嫁女不成而死绝;广东客家人却点灯让老鼠顺完成嫁女,两者完全矛盾,到底哪个对哪个错? [nonvip_content_start] 风俗有时候不是对于错的问题,至于要跟从哪一套的做法,则看个人的决定了。 倘若阁下不喜欢老鼠,希望他们死绝,那就关灯睡觉。 设使阁下喜欢老鼠在家繁殖出百子千孙,那就整晚开灯吧!
10月前
会员文
这些人,那些事
【这些人那些事】郭新1935年首倡组织成立 琼侨公所銮海南会馆前身
根据记载,1899年间,约有30名海南籍人士从新加坡步行北上,到居銮开芭辟地,直到1905年横跨新柔长堤的柔佛州铁路正式通车后,越来越多人迁移到居銮和周边地区扎根生活,其中不乏一些海南籍人士,为居銮的繁荣发展和文化融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居銮县开埠时,海南人是华人中最少的一群,目前也仅占总华裔人口约5%左右。 尽管海南人口在銮县相对较少,却有着3个海南地缘性的组织,包括历史最悠久的令金海南会馆、居銮海南会馆和居銮琼联社。此外,还有一个业缘性的组织,即居銮咖啡商公会,皆见证着海南人在銮县的历史渊源。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将为读者介绍具有88年历史,见证着海南人在居銮历史渊源演变的居銮海南会馆。 郭新等人发起筹款购置现址 居銮海南会馆的前身为“居銮琼侨公所”,其源起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当时住在居銮的海南籍人士已达数千人,却缺乏一个让同乡们聚集共享情感的场所。 因此,已故郭新于1935年发起了首倡,组织成立了琼侨公所。得益于一众先贤如林汉波、陈序礽、周选卿、赵泰东、符瑞农、龙学尧等的大力赞助,以及海南乡贤们的热烈响应,筹备委员会迅速成立,也租下位于南峇街门牌1号的楼上作为筹备处。 1939年,琼侨公所所务蓬勃发展,所员人数增至600多人。于是,郭新等人发起筹款,成功购置位于明吉摩街门牌13号的店铺(现址),以便容纳更多同乡,并通过将名称改为“居銮琼州会馆”。 该会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日本南侵的磨难,见证了无数风雨飘摇的岁月。直至1964年,已故郭开中当选为会长,眼见会馆建筑陈旧不堪,甚至有倒塌的风险,于是决定亲自出资,购置了会所隔壁的一间店铺,并捐赠给会馆。 琼州大厦曾是銮地标 1966年,馆宇扩建工程圆满完成,巍峨堂皇的五层楼高琼州大厦傲然屹立,成为当年居銮市的一座重要地标。 随着大厦的落成,该会会务稳健开展,董事部属下各组织,如福利组、天后宫、安老院、康乐组(青年团前身)、妇女组、先贤总坟-溯本亭等相继成立,为会馆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廖雅琼首位女会长 居銮海南会馆现任会长廖雅琼是该会有史以来首位女会长。她受访时分享了她与海南会馆浓厚的感情和珍贵的回忆。 她回忆道,童年时常跟随父母参与海南会馆的各种活动,包括每年元宵节上演的海南大戏,还曾获得会馆颁发的奖励金。 不仅如此,廖雅琼在10多岁时曾多次代表会馆,到全马各地参加乒乓比赛。 1996年成立妇女组 上个世纪50年代,尽管海南籍妇女热心参与春、秋祭和神诞等活动,积极地从事烹饪和收款等义务工作,但当时却未正式组建妇女组。直到1996年,廖雅琼及其他妇女们的倡议和领导下,妇女组终于迎来了成立,廖雅琼更担任首届秘书一职。 回顾初创时期,廖雅琼表示,妇女组从零开始,组员们积极努力,举办各类活动筹集经费,组织结构逐渐稳健成长。如今,妇女组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些品牌活动,包括端午节裹海南粽、海南佳肴品尝会等,为传承海南文化做出诸多贡献。 林方正:父曾是乐队队员 居銮海南会馆顾问林方正透露,其父亲林日晔早期是该会中乐队的队员,而他自幼就跟随父亲参加会馆的活动。 他回忆说,早年天后宫附设在会馆的一楼,每年都会举办游神活动,他曾亲身参与并负责手持大旗。当年的天后宫婆祖出游是海南社区一大盛事,热闹非凡,对他而言是一段格外珍贵的回忆。 他说,他在毕业后踏入社会工作,曾于1967年至1980年担任该会执行秘书共13年,后来参加董事会,出任总务职逾10年。 林方正也曾担任该会康乐组文书职。他提到,该组在1972年创议举办全国琼联青书法比赛,并负起主办第一届比赛的责任,这倡议已然成为全国常年赛事,至今每年都会举办,也是海南联青持续时间最长的全国性活动之一。 刘衍德:任康乐组主任十余年 居銮海南会馆顾问刘衍德自60年代开始积极参与会馆的各项活动,并在康乐组担任主任职务长达10余年。 他说,当年的康乐组活力四射,举办过各式各样的康乐活动,包括交际舞交流会、乒乓和足球赛事、太极班、马来手鼓表演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开放给各籍贯人士参与。 他透露,马来手鼓团是一支颇具特色的团队。当时,海南同乡邢诒柄在海南会馆楼上租借了场地,作为柔佛州华人穆斯林协会的办事处,就鼓励会馆组织手鼓团。 “于是,我们特意邀请了一名马来导师传授技艺,吸引众多热衷者的加入,团员人数一度达到40多人。手鼓团不仅在会馆活动上表演,还受邀参与过国庆庆典,为庆典增色添彩。” 王及雄:从小就参与会馆活动 居銮海南会馆顾问王及雄同样是从小就参与会馆活动,也曾参加过该会青年团和手鼓团。 他谈及,铜乐队在初创阶段面临着寻找合适队员的艰难,为了确保来自沙翁新村的七、八名队员能够持续参与每周3天的训练,以及各类演出,他主动承担起接送的责任,有时则会借出自己的车子,让其他人帮忙接送。 曾担任该会执行秘书的符致文指出,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和十六日,天后宫一直都会上演海南大戏,但因费用逐年增加,观众逐渐减少,自15年前开始,已改为播放海南电影。
11月前
这些人,那些事
边缘评论
安焕然.新马海南饮食文化的渊源
新马海南饮食因其下南洋、跨文化的生活经验以及敏锐触觉,巧妙融合了西洋人的饮食、南岛语系饮食、海洋文化以及在地融合,再造了其饮食文化品牌和饮食习俗。
1年前
边缘评论
VIP文
我是海南人 我讲海南语 林明珠学上网开班教课
林明珠目前是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海南语推广学习委员会主任,自2002年开始,在海南会馆开设的海南语会话班教课,推动及发扬海南乡音乡语。 报道:苏俐婵 摄影:黄玲玲 “我是海南人,我讲海南语!” 迈入耄耋之年,依旧保持热爱海南语的温度,84岁的海南人林明珠坚持教导海南语会话班,甚至在疫情期间从零开始学习网上教学,如今对线上教课了如指掌! 林明珠目前是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海南语推广学习委员会主任,自2002年开始,在海南会馆开设的海南语会话班教课,推动及发扬海南乡音乡语。 林明珠接受《大都会》社区报专访时指出,其父母都是海南人,她自小就和家人用海南话沟通,因而才会说得一口流利的海南语。 人生一甲子活跃海南会馆 现年八十余岁的林明珠,人生当中有一甲子活跃于雪隆海南会馆。 自吉隆坡坤成中学高中毕业后,林明珠第一份工作就在雪隆海南会馆,至今仍然积极参与该会馆的社团活动。 改选后才增设推广学委会 她指出,雪隆海南会馆乐龄组自2002年开始成立实体的海南语会话班,直到2021年进行改选后,才特别增设海南语推广学习委员会,由此小组负责。 “2020年到2021年年中,我们的会话班因疫情限制而停办;2021年改选后,会话班逐渐改为网课进行。” 她表示,线上教课对她而言是一大挑战,庆幸获得各方的指导,互相学习,才学会上网教课。 自编教材让会话班更有趣 林明珠执教海南语会话二十多年,为了让学员更容易掌握海南语,她特别自编教材,深入浅出,让整堂会话班更有趣。 “学海南语,我们要让学员们掌握讲话的技巧,容易记。所以,在中级班的教材上,我根据初级班课程内容,改得更加深。” 自编教材课程的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数字、日期、时间、人物关系称呼、打招呼等基本词汇和模拟对话。 每学期开放初级中级班 海南语会话班分为上半年与下半年共2个学期, 每学期开放初级班和中级班,共有12堂课。目前开设3班,学生人数多达40人。 初级班是提供给未曾学过海南语,或不谙海南会话的人士参与;中级班则是开放给曾经参加过该会的海南语会话班,以及已经掌握基本海南语会话的人士报名。 林明珠说,目前的学生遍布全马各地,甚至还有来自新加坡的学员,学员最小只有7岁,最年长的是七十余岁。 “虽然目前已经解除防疫限制,我们曾尝试恢复实体课,不过有些学生在北马、东马沙巴等地,在循众要求下,我们决定延续网课形式。” 初级班是在星期四晚上7时30分上课,而中级班一(初级班升上)与中级班二(旧班)的学员则分别于星期三晚上8时30分及7时30分上课。 学海南语须多讲多听 林明珠指出,要学会海南语,就必须多讲多听,海南会馆在举办会话班结业典礼、其它活动或表演时,都会特别安排学员上台呈现海南语。 她表示,任何籍贯的人士都可参与海南语会话班,在众多学生当中,除了有海南人之外,还有福建人、潮州人、客家人等籍贯,他们都是因为有兴趣而学习海南语,以便能够和海南籍贯的亲朋戚友沟通。 林明珠表示,如今很多人都不重视自己的乡语,她担心乡语会慢慢失传,因此她致力维护海南语,希望提高乡语的广泛使用率。 鼓励从小开始讲海南语 她举例, “我”字有两个读音,其中“guǎ” (寡,第三声)是向同辈或后辈对话时,所形容的自己;另一个则是“nǒng”(第三声),是后辈对长辈对话时所指的自己。 林明珠鼓励海南人家庭,平常生活上必须和同籍贯的亲友们讲海南语,尤其是小孩们,最好是从小开始培养讲海南语的习惯,并且学以致用。
2年前
VIP文
边缘评论
安焕然教授.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海南人
海南餐饮成了跨族群的本地人以及跨国家的外国游客都认可和认识的南洋品牌。我相信啊,在马来人眼中,“海南”的形象恐怕要比对“华人”这刻划图象还要亲切和讨喜。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跨文化经验呢?值得研究。
2年前
边缘评论
柔佛透视
鲁肃伯 | 传统海南咖啡店消失无踪
犹记旧年代,走入咖啡店,你会发觉从掌柜、头手,到捧咖啡的小弟,同是海南人。从事咖啡店的海南人比比皆是,一如潮州人经营京果店占多数。 然而,到了今日单靠卖咖啡、半生熟鸡蛋、烤面包,过往的传统海南咖啡店已绝迹。 我们发现市场上冒起的新颖咖啡室,虽打著传统海南咖啡味的旗号,喝了之后会大失所望,完全少了热气腾腾、咖啡香味四溢的古早味道。 从七十年代起,我就有到外喝杯咖啡的习惯,光顾的也多是传统海南咖啡店,若有到市区办事,我会到直律街的华美及成发茶室来一杯浓浓的咖啡乌。 当年,我在淡杯开杂货店,每天都必需在早上6时30分前做生意。在未开店前,我和妻子都会在由海南人经营的怡美圆喝杯炭烤咖啡提提神。 当年,淡杯的传统咖啡店不会少过10家,海南人咖啡店就占了6家。 时至今日,我尚记得店家的名字,他们是琼华、琼南香、怡美国、光华、南园、琼香。我之所以对它们念念不忘,只因为传统的咖啡香滋味无穷。 往事只能回味,传统的咖啡店也和其他华人传统行业一样,面对租金高昂、员工短缺、后继无人等原因,关门消失。 悄悄告诉大家,即使已改装的多元化海南咖啡店,冲泡咖啡的头手是印尼人,再也不是道地的海南头手,据说他们不敌高薪的诱惑都越堤美赚新币,人往高爬,大势所趋,怪不得。
2年前
柔佛透视
VIP文
【闹元宵/02】闹元宵习俗,各乡各家怎么过?
即便是“闹元宵”,除了赏灯、吃汤圆或元宵是华人过元宵的指定环节,在这一天吃什么?怎么过?各个籍贯的华人也有所出入,尤其是饮食上更是各有特色。
3年前
VIP文
更多海南人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