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推广

6天前
3星期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热爱书法的83岁退休老师苏华贵,多年来义务指导社团神庙的书法班,还免费赠送学员纸笔用具,他积极推广书法艺术,也让退休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又快乐。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今日面谱》的主角是峇株巴辖书法老师苏华贵。他也常受邀担任书法比赛评审,今年内就已负责3场书法赛的评审工作。 苏华贵从华侨中学(华仁中学前身)毕业后,曾担任新邦令金文化小学临教,接著参加假期师训班成为合格教师,并出任正修一校及爱群二校教师。 身为华文老师的苏华贵,也教导人文与环境、科学和生活技能科目,他于1995年退休后,获续聘2年才告别杏坛,并曾荣获柔州教育局颁发的卓越教师奖。 他退休后曾在峇株巴辖德教会紫英阁、万宁同乡会、峇株巴辖佛光缘、华仁小学及同正小学书法班指导书法,目前则是建南寺书法班老师。 在社团方面,他也曾担任峇株巴辖德教会紫英阁教育主任、真武殿中文书及潮州会馆理事。 遭学生嫌字体难看 下定决心练书法 苏华贵在1960年代担任小学临教时,遭学生批评他的字体非常难看,因此才下定决心开始练习书法。 “我就读正修小学时曾学过大小楷,但从来没有正式参加书法班,后来也是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提升书法水平。” 他起初是用九宫格来练习书法,后来改用半透明纸临摹颜真卿及柳公权等书法家的字帖,发现这种练习方式的效果更好,所以他后来也用这种方式来指导学生。 “我从来不曾拜师学习书法,都是在家自学,所以我常常会观摩和对比其他人的书法来自我改进。” 自学书法30年获肯定 苏华贵自学书法长达30年后,逐渐获得学校师生的认同和肯定,能够写出一手好字,并成为一名书法老师,让他拥有成就感。 他过去在华小执教时,常在学校举办的儿童节及教师节等庆典活动中,亲手书写背景字幕;而且学生毕业时,他也会在纪念册上题字,作为送给学生的毕业礼物。 此外,每逢过年时,他也会亲笔挥毫,赠送一些春联给亲朋好友。 当作陶冶性情爱好 不曾参加书法赛 苏华贵从来不曾参加任何书法比赛,因为他将学习书法当作一种爱好,只是为了陶冶性情及修身养性。 “我教导书法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习得一手好字,所以不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参加比赛,而且大家也不应该引以为豪或通过写书法来抬高自己。” 他认为,书法作品好看与否是非常主观的,每个人写书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可说是各花各入眼。 他举例说,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并不合格,但因为是领导人题写并作为政府的口号,因此成为了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的显眼标语。 目前他除了教导书法之外,也教学生使用硬笔写字,因为两者能够互相影响,如果使用硬笔写字好看,写书法时也会更加漂亮。 义务指导分文不收 送学员字范毛笔 苏华贵目前在峇株巴辖建南寺担任书法班老师,不但义务指导学生,而且还免费赠送字范、毛笔及半透明纸给学员,既出钱又出力。 “我在退休后才开始教导书法,记得时任同正小学校长的郭舒胜举办书法比赛时,邀请我担任评审,并教导该校学生写书法。” 过后,他曾于2012年在佛光山滴水坊书法班担任书法老师沈栋达的助教,后来才正式成为该书法班的指导老师,接著又在德教会紫英阁及万宁同乡会教导书法。 “2015年建南寺开设书法班时,我便前去义务教导至今。目前书法班每期课程两个月共上课8次,每次上课时间是1小时30分钟。” 他透露,由于一些学员不知道要购买那一种毛笔及用具,所以他都会赠送字范、毛笔及半透明纸给学员。 “建南寺书法班的学生人数最少有十多人,最多则有30多人,一些家长也会跟着孩子一起前来学习书法。” 他说,虽然建南寺书法班有收取学费,但所有学费都悉数交给庙方,而且他也拒收庙方提供的车马费,坚持义务指导分文不收。 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心学习 苏华贵至今已教导过数百名学生,他注重的是学生取得进步,所以不会给学生压力,让他们自由发挥,才能开心学习。 “在电脑普及化之后,书法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因为大家都使用电脑打字,虽然速度非常快,但却失去文字的韵味和感情。” 但是,他指出,近年来从中国到大马,许多人都在提倡书法艺术,因此书法已经出现复兴的趋势,学习者也越来越多。 积极栽培接班人 苏华贵在教导书法班时,也积极培养接班人,以持续推广书法活动。 “我在建南寺书法班的一名助教郑益光,如今已自立门户,在峇株乐龄公民俱乐部开设新的书法班,并取名为‘华贵学堂’,令我感到非常欣慰。” 他目前年事已高,所以也在建南寺书法班培训另一名助教侯玉芬,以共同指导学员。 他认为,峇株巴辖的书法活动比不上邻近的麻坡和马六甲,当地有活跃的书法团体推动这类活动,希望峇株巴辖的书法爱好者也能成立团体来推广书法文化。 手定腰挺直书法才漂亮 苏华贵认为,书法的基础是楷书,学会楷书后便可接着学写隶书、篆书及行书,最后才学写草书。 “我一般上不鼓励学员写草书,因为草书比较难看得懂。” 他指出,在写书法时,入坐后不要马上开始写,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及清空桌面,并确保椅子和桌子以及自己和纸张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写书法时手要定住,只移动纸张,而且腰要挺直,才能写出漂亮的书法。” 他指出,墨汁管理非常重要,墨汁倒出来后须马上盖住瓶子,以免墨汁倒翻弄脏纸张和桌子;而且毛笔用完后也要洗干净,防止墨汁凝固,毛笔才能用得久。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许多人对香港的最初认识是来自《百万富翁》这个游戏,即使未曾真正到过香港,但至少因为这个游戏而记住了铜锣湾、沙田、尖沙咀这些名字。 国内最近有一款新桌游,同样是围绕一个地区,而这个地区是雪兰莪州的加影,叫《桌上加影》(Kajang on Board)。虽然这个桌游的游戏机制跟《百万富翁》不一样,但玩家可以通过这个游戏认识加影这个地方,了解加影除了沙爹以外,原来还有其他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林毅钲 《桌上加影》是由一群关怀社区永续发展的人发起和设计。这群人在2021年成立SustainableX永续社区协会,刚好雪州政府那时候主办一项关于振兴旅游业的企划案竞赛,而这协会多数成员在加影扎根已久,所以当他们决定参赛,便打算以加影的人文地理作为出发点。 “其实是机缘巧合!”SustainableX发起人高佩瑶说,当他们商议用何种方式推销加影时,其中一位成员的侄儿刚好经营桌游中心,就提议用桌游这个方式介绍加影。虽然他们团队里没几个人真正熟悉桌游,但听着也觉得好玩,“加上疫情期间大家都走不出去,如果要促进国内旅游,不如就考虑桌游这个方式,看能不能让小朋友或家长重新认识加影,或增加对加影的认识。” 由于SustainableX的成员多数来自教育领域,像高佩瑶本身便是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高级讲师,因此他们在筹备桌游时,一心想要加入教育元素和让整个游戏更有深度,不希望玩家对加影的印象只停留在沙爹和辣汤。 加影说小不小,团队决定把范围锁定市区,再分成4个区域:书房背区、冷岳河畔区、禧路和老街区。这4个区域,每个区域又选出11个景点,所以《桌上加影》总共收录44个关于历史建筑、美食、老行业和人物的景点故事。 高佩瑶和团队里几位成员都是环境教育出身,他们在桌游中融入环保概念,例如里头有几张加分卡,要玩家去思考“怎么做才能让冷岳河恢复健康?”,或是“如何绿色游走加影老街?” 《桌上加影》附有一本册子,册子详细介绍加影的景点。但这款桌游的对象是7岁以上的小朋友,如果要小朋友翻阅册子才能闯关,对他们来说也许会苛刻了一些,而且可能会减低桌游的趣味,所以SustainableX团队在设计和试玩的过程中遇到不少碰撞。 高佩瑶自嘲:“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就是放不下,从一开始我们希望这款桌游是一边玩,一边能吸收知识,到最后我们退到只希望埋下种子,就像小时候玩《百万富翁》,那些铜锣湾、兰桂坊什么的,我们以前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地方,可是大家一样玩得不亦乐乎,铜锣湾这些地名就在我们脑海里扎根了。” 为了迎合小朋友,《桌上加影》尽量把输赢的元素减弱,避免小朋友得失心太重。经过几次给民众试玩后,团队得到的反馈相当令人鼓舞,例如有一次试玩初版的时候,高佩瑶说:“当时来的几乎都是加影人,他们玩了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每天经过的那个地方叫什么什么,而且原来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另外,我们试玩时也遇过一些老师,例如这里有一间华德福学校,华德福有一门课是让学生认识自己住的地方,老师觉得这个桌游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让他们容易带小朋友认识加影。” 欢迎其他社区一起来开发桌游 当初研发《桌上加影》时,她和团队的构想就只是一个桌上游戏,但当东西真正做出来之后,他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希望玩家除了从纸上认识加影之外,也能够实地走访游戏中提到的景点。因此,他们现在也实际投入到社区活动,例如跟另一个志同道合的组织——乌鲁冷岳文物馆合作,将桌游和老街导览结合起来。 对于《桌上加影》,SustainableX其实还有更大的期许,那就是希望这款桌游“走出”加影,变成社区教育的参考框架,供其他社区以此来设计各自社区的桌上游戏。 高佩瑶说:“对于游戏规则这些部分,我们都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任何一个社区如果想要做类似这样的桌游,我们都非常欢迎,甚至鼓励一些社区,如果他们想做,我们还可以去协助或引导他们怎样把桌游完成。这是我们未来想要进行的计划。” 资金不足团员补贴 《桌上加影》虽然才面世不久,但确实有些人在了解过后也想为自己社区设计一款桌游。而高佩瑶通常告诉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制作桌游的成本很高,像他们这次虽然才印刷300套,但单单印刷费就花了一万多令吉,这还不包括团队义务设计的成本。 另外,要搜集景点资料也不容易,但她说SustainableX比较庆幸的是,由于多位成员在加影生活已久,手上搜集到的资料不少,因此这部分的工作还算相对容易。可是如果今天来到一个陌生社区,要从零开始制作地图、访问和采集资料,这是很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事情。 《桌上加影》2021年参加雪州政府的企划案竞赛,获得1万令吉启动资金,但仍然不足以应付制作成本,团队成员只好自掏腰包垫付余款。《桌上加影》每套现售120令吉,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先达到收支平衡,之后才有余裕去推动社区教育。 推广旅游,也重新认识自己的社区 高佩瑶本身是柔佛人,因为工作而来到加影定居,一住就住了十几二十年,心里早已把这里当作她的第二家乡。 “这里距离吉隆坡没有很远,但是很宁静。我喜欢这个地方就是它不像吉隆坡那么繁忙和嘈杂,但又很方便,生活机能完整。我就算不要出去,躲在这里应该也能活得好好的。” 然而,任何人在一个地方住得久了,难免会对很多事物习以为常,甚至可能忘了这些事物的原来价值。像《桌上加影》里出现的那些景点,也许加影小朋友每天上学都会经过,但他们未必认真地留意过。因此,虽然《桌上加影》是为了推广雪州旅游而诞生,可她也盼望加影在地人会因为这个游戏,而重新认识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   相关文章: 桌上游戏01/原来勤有功,戏亦有益……   更多文章: KongsiKL拉近人与河流联系,约见巴生河 女中音张吟晶,绕梁歌唱 人剧合一 袁家杰从销售员、时尚买手到品牌代理,学历不高 却赢了事业 UiTM日籍副教授率团海外高歌,唱响国际 【短片】日本指挥家,带大马合唱团冲出世界! 用游戏培养数码公民
1年前
2年前
来自北京的哈佛大学毕业生庄子葭,号称中国第一批读绘本长大的小孩。她从高中开始推广儿童阅读,透过成立学校社团、经营公众号和到贫困地区设立图书馆等方式,希望为儿童文学之路点亮一盏灯。 她目前利用一年时间造访世界各地,展开名为“谁在为儿童阅读?”的探索之旅,第一站来到了马来西亚。 子葭是美国布林莫尔学院比较文学系毕业生,大三时曾经到英国牛津大学交换一年,学习儿童文学与电影,2022年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所毕业。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引进绘本之际,北京姑娘子葭也差不多在那时候出生长大,所以称得上第一批读绘本长大的中国小孩。 她今年刚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所毕业,不久前在马来西亚待了整整一个月,展开一项名为“谁在为儿童阅读?”的项目,一方面观察这里的儿童阅读风气,另一方面从她自身的阅读经验,分享儿童阅读的意义。 先来说一说她的阅读经验吧!她小时候的阅读量是现在的她望尘莫及的,如果要说印象最深刻的绘本,那就是让她迷上写信和收信的《小老虎,你的信》,还有激发她表演欲的《犟龟》。这些绘本延伸到生活跟她产生连结,都是很美好的童年回忆。 上了小学后,她过渡到文字书,当时读很多欧美还有日本的作品,当然也读中国书,例如杨红樱的《女生日记》、《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在当时非常受欢迎,“不读就会被潮流淘汰。” 当年的故事,今天的知识 那个时期,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叫巴德,不叫巴弟》。这本书荣获纽伯瑞文学奖金牌奖,背景设定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书里提到无家可归的人联合起来建立“胡佛村”,但她当时并不知道胡佛村到底是什么,直到初中历史课学到大萧条那段历史,才终于明白原来胡佛村是讽刺当时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这是她其中一次神奇的阅读经验,“当时感觉茅塞顿开,小时候读到的故事跟之后的知识有所联系。” 不过,如果要说她小学读过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则要数《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是一本成长小说,她可以说是跟主人公法兰西一起成长,“每个年龄段都会从法兰西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不仅如此,法兰西祖母说过一句话——“自个儿开悟这不是好事吗?首先全心相信,后来又不相信,这也是好事。这样七情六欲变得更饱满,更绵长,跟着一起长呢。”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年少的她,认为自己现在是个情感充沛的人,大抵都是当年那些阅读经验造就了今天的她。 高中时期: 创立社团推广儿童阅读 她用“很幸运”来形容小时候的阅读经验,因为曾经以为身边同龄人都是跟她看一样的绘本长大,可是长大后才惊讶发现,原来很多同龄人并没有这样的美好经历,所以她有了想要推广绘本的想法,希望更多小朋友也能读着绘本长大。 她高中就读国际班IB课程时,创立一个叫作“点灯人社”的学校社团,除了在学校办活动,也参与中国快乐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的项目,趁周末到公园或社区摆摊给小朋友读书。快乐小陶子的理念她非常认同,即“中国孩子缺的不是书,而是带领孩子阅读的人。” 高中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她重新跟一个人联系上,这个人是中国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阿甲是儿童网站红泥巴村的创始人,她小时候曾经参加过红泥巴村的活动,高中时因为社团关系跟阿甲重新联系上,自此以后,她只要有关于童书甚至人生的疑问都会向阿甲请教。 大学时期: 参加公益项目 为贫困区儿童设图书馆 大学时期,她就读美国布林莫尔学院比较文学系,大三时曾经在英国牛津大学交换一年,学习儿童文学与电影。本科毕业后,她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修读教育设计创新与科技专业。 她读大学时仍然积极推广儿童阅读,当时她参加“梦想行动”,这个组织致力于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她去了甘肃平凉一所幼儿园待了差不多一个月,协助这所幼儿园设立图书馆。 有件事情她特别感动,这所幼儿园有一位老师非常用心,疫情期间自个儿在家录制了一百多期的有声故事发给学生,好让学生在家也能听故事。 关键人有影响力 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也改变对推广阅读的理解,因为她以前会认为要推广阅读就要去影响很多人,但志愿者能够做的事其实非常有限,这位老师让她知道原来只要去影响一位好老师,他的力量也许会更大,能够影响更多学生。换句话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可能不是说要把书带给多少小朋友,我们是要找关键的人,然后告诉他们推广阅读的重要,就会扩大影响力。” 此外,大学时期她和另一位女生共同建立一个公众号,叫“童话与绘本之森”,作为分享儿童文学知识还有交流的平台。有了这个公众号之后,她慢慢接触到更多机会,例如翻译书籍、写导读和采访做童书的人。 大马行程: 赴IBBY大会、当志工、拜访相关组织 此次来马来西亚,她获得美国汤玛斯·J·华森基金会资助。这笔奖学金资助毕业生用一年时间造访各地完成自己的项目,马来西亚是她这趟探索之旅的第一站。 她选择马来西亚,是因为国际儿童读书联盟(IBBY)最近刚好在布城举办国际大会。IBBY是国际安徒生奖的评选单位,她一直都想去IBBY大会见识,这次终于有机会。 此行她大部分时间是在甲洞小绿洲图书馆当志工,因为她想了解像小绿洲这种非营利的民办图书馆到底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她原本以为只是在图书馆当个小帮手,但小绿洲的人非常热情,带她去拜访雪隆其他同样推广阅读的组织,所以她也认识了社区关怀工作室、绘本雨林协会、爱美乐图书馆、长颈鹿图书馆和嘉轩绘本工作室,还去参观了公立图书馆。 期待绘本读者,长大成创作者 她逗留马来西亚的日子说长不长,不好意思评论本地的阅读风气。但是就她这二三十天走访各地的观察,发现公立图书馆的成人区虽然没什么人,但儿童区的使用率蛮高,印象深刻的是雪兰莪州立图书馆,一群小朋友在一位小哥哥的带领下在小舞台跳舞和深呼吸,气氛非常热闹。图书馆这般情景让她感到“很神奇”,因为外国图书馆一般都会要求大家保持安静,少见这种热闹场景。不过如今回想起来,她觉得图书馆热闹一点也许也是挺好的。 她也有留意本地小孩在看些什么书,觉得这里的新书挺跟得上外国市场。至于本地原创图画书,她认为吸引人的故事不是没有,但许多都倾向于教育意义或是说教的意味,排版和印刷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无论如何,她认为这是正常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国早期的原创图画书也是这个样子,慢慢才会越变越好。 想孩子阅读,家长先做榜样 在IBBY大会上,她跟一位韩国参与者交流时问起对方,为什么韩国图画书近几年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方说,这是因为韩国目前的创作者都是读图画书长大的一代,他们的作品自然越来越好。因此,她相信无论是中国或马来西亚,等到看绘本书长大的一代成为创作者,之后的原创素质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在马来西亚的这些天,也有一些本地家长向她请教,询问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她的回答是首先家长本身要阅读,尤其绘本的意义就是亲子共读,家长伴读一方面是帮助孩子了解书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促进亲子关系。“如果自己不读书,光要小朋友阅读是不太可能的。” 绘本推荐 离开马来西亚之后,她的下一站是意大利,接下来想去德国和日本。如果有机会,她还想回来马来西亚,毕竟这次的视野范围局限于吉隆坡一带,她希望多了解马来西亚其他地方还有其他族群的阅读风气。 推广儿童阅读这件事她已经做了好些年,但她依然谦虚把自己定位为儿童文学爱好者而已。总是一脸灿烂笑容的她,不讳言不是没有厌倦的时候,但一路上遇到很多好人好事让她重新燃起热情,“所以坚持到现在”。 【新教育】请她为本地读者推荐绘本,她列出的书都是近年在外国备受好评的作品: 《西洋菜》 此书荣获2022年绘本界最高荣誉凯迪克金牌奖。作者和绘者都是华裔,透过美国路边不起眼的野草,讲述华裔移民家庭的故事。绘画融入中国水墨画元素,兼具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精髓。 《春福》 这是中国原创绘本,内容跟春节有关,故事和画风都很优秀,不会流于说教或硬销传统文化。 《青蛙和蟾蜍》 非常经典的桥梁书,叙述青蛙和蟾蜍这一对好朋友在生活中的种种趣事,故事短小但文字优美流畅。 《我说话像河流》、《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 这两本书的创作者都是席尼·史密斯,席尼·史密斯乃绘本界近年炙手可热的新星。《我说话像河流》描绘一个口吃男孩的心路历程,《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则是从孩子的视角讲述如何在大城市找到回家的路,特别适合城市小孩阅读。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d Will Be So Much More》 这本书从地球诞生开始说起,每一页大小都不一样,对时间的处理非常巧妙,会让人反思自身在时间长河里的位置,画风也非常美丽。   更多文章: 钢骨森林里的森林学校 Ohoh The Panda熊猫为老师发声  舞蹈科学科系,舞者的身心后盾  你的援手 改变他们的命运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