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感动

17小时前
人生没有下辈子,今生相遇即是缘。人生匆匆,人海茫茫,我未曾出国留学,但这些年来无意间在世界不同角落结识了好些朋友。 2012年,当我第一次展开“一个人的旅行”前往缅甸时,从没想过会在政局动荡的国度结识一名同龄和尚,更意想不到的是,12年过去了,我们跨越语言、文化与距离的界限,保持联系至今。 我称他为Shin,认识他的那一天正是我的生日。那天阳光普照,我走在仰光街头,拿着看不懂的地图问路,偶然间与他相遇。他身穿橘红色的袈裟,以半咸不淡的英语与我对谈,说要带我参访他上英文课的地方和两大著名佛寺。基于安全考量,我当场拒绝,但最后盛情难却,被他的眼神与言语间流露的慈善温和与热忱打动,带着防备之心随他一步步前行。幸好是我多虑了,我见到了他的老师和其他年轻僧侣。他们虽然身处简陋的环境,但对知识的渴望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依然抱持着满怀热情和无畏艰难的力量与信念。 目前,Shin因为家人的关系,暂时移居至泰国清迈。我刚发信息跟他说:“好久不见,突然想起你了,我的朋友。”他的回复让我会心一笑:“有时确实会突然想起一个人,根据佛学教义,思想是无常的。”果然是僧侣会说的话!我们聊了一阵子后,他说“老师来了”,并发一张照片给我,照片中一名老师背对着年轻僧侣们,在白板上用马克笔写字,旁边还有个目测为43吋的屏幕。这画面和当年那破旧不堪的教室大相径庭,唯一不变的还是热衷于追求知识的他!曾经我以为,年少时的他只是短期出家,没想到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还是他。 那些年一个人背着行囊就出发的旅程,还为我带来另一段美丽的邂逅。在沙尘飞扬、古老厚重的古都蒲甘,我遇见来自“世界公园”——瑞士的Ramona。在缘分巧妙的安排下,我们成了3天的室友,临睡前互诉旅途的点滴,分享各自的故事与心情,让原本一个人的夜晚因为不期而遇的陪伴,变得温暖而难忘。 3天的相处时光虽然短暂,但我们的缘分并没有画上句点。一年后,当她再度踏上旅程时,恰巧在吉隆坡转机而选择逗留一天,与我见面。那一夜,我们相见甚欢,连美食都多了一份暖意与回忆。多亏社交媒体,我们至今仍保持联系,但愿有朝一日能在她的家乡瑞士相聚,续写那段未完的旅程! 我还有好些要好的台湾朋友,这些年来我们在台湾约见了好几次,也在马来西亚相聚无数次,从年少时一起追星看演唱会,到后来早已成为可分享生活,把彼此都放在心上的老朋友。每每提及这些朋友,情感和回忆都会温暖心里的某个地方。感谢那个单纯的年代,轻狂的青涩岁月与纯真的个性,选择交心交重,这才收获珍贵的友谊,精彩了我的人生故事。 分享日常而收获一批新朋友 新冠疫情暴发实施行管令时期,我也因在风靡一时,以语音为媒介的社交软件Clubhouse的“小房间”分享日常与想法而收获一批新朋友。这些朋友包括旅居美国、澳洲、台湾等地的大马人。虽然现已不再年少,但遇上有缘人还是不想错过难得的交集。当他们回马时,我们终究排除万难跨州见面!当然,在多年的工作生涯里,也结识一些海外的朋友,包括走访韩朝非军事区一起感受空气中弥漫紧张氛围的韩国朋友;还有退下同事身分后发现彼此原来情投意合的印尼友人。 这些分布于五湖四海的朋友所在的城市都在我手机的“天气预报”里,无论是台湾台风预警、缅甸暴雨成灾、韩国雪花飘落、悉尼阳光明媚……这些熟悉的城市名,那一行行的数字,仿佛是一种默默的牵挂,传递着无需言语的深情。无论晴天雨天,得知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着,平安着,安好就好。 缘分的奥妙,往往超出我们的理解与预期,它让我们在纷繁的尘世中,遇见生命额外的赠礼,有者是匆匆过客,有者仿若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命中之人。在人生旅程中,这些人与情感的出现总是带来温暖与学习,成为某一时光里无法抹去的记忆。交上这篇稿关上电脑后,我要准备从槟城飞往吉隆坡,去见曾与我在韩国非军事区眺望朝鲜的久违的韩国朋友咯!每一次重逢,都是缘分最美的诗篇,而今它又悄然掀开新的篇章。
4天前
1星期前
那天在巴生雪州创价文化会馆,观赏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艺术家联展。不是寻常一样的展览,而是一场充满感动与启发的艺术交会。 步入展厅,迎面而来的,是几位热情洋溢的义工。他们的笑容亲切温暖,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人情味。展厅内的布置简洁优雅,屏风上的画作,主题鲜明,富有张力,散发着让人沉思的力量。每一幅画,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然而,更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的,是这些画作背后的创作者。他们是一群“不一般”的艺术家。 有的艺术家患有自闭症,平时不善于和人交流,却用画笔表达了无尽的情感;有的艺术家部分失明或失聪,却用心灵的眼睛捕捉到世间的美;还有的艺术家,曾经历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挑战,却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秩序。这些“不一般”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将希望与美好融入画布,让观众感受到艺术无国界、无障碍的力量。 这次展览的11位艺术家,来自马来西亚半岛各州,他们是Nurulakhmal Ab Rahman, Ian Kua Li Zhe, Yuri Azzari, Izzati Shahrin, Ryan Chee,Kirtanraw Subramanian, Tan Ken Ming, Shafiq Nazri, Jack Chin Wen Jie, Stephanie Tam Zhu Shin以及Lim Sir Woei,共展出了65件作品。作品形式多样,包括钢笔素描、压克力画、油画以及数码艺术插画等,每一件作品都透过作者的创意与才华,传递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幸福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展览的主题为《启动和平艺术展》。这一理念源自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旨在通过艺术的欣赏与分享,推动和平与和谐的文化。创价学会深信,艺术是一道桥梁,可以跨越文化、语言与思想的隔阂,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理解与共鸣。 此次展览地点特定于巴生皇城,意义非凡。展览不仅是艺术家们的作品展示,更是为纪念池田会长在巴生创立的首个“池田和平公园”5周年庆。池田和平公园作为和平的象征,5年来已成为许多人沉淀心灵、思考和平的重要所在。这次展览也借此契机,呼吁社会重新聚焦和平使命,共同为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在展览中,有几幅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一幅Jack Chin Wen Jie以细腻精致的钢笔描绘,一片寂静的乡村,光影交错间,透出一股平静安定的力量。另一幅Nurulakhmal Ab Rahman的“蓝色的花园”,则运用了红黄蓝三原色,表现出花卉在阳光下绽放,充满了向阳花开的活力与希望。还有一幅Yuri Azzari的“婆婆的家”,画中窗外的树木与窗内的摇椅相映成趣,仿佛在述说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这些作品,无论形式如何,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选择用艺术与世界沟通 更令人感动的是,展览不仅仅只在艺术的层面,还通过艺术家的故事,让观众了解到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意义。这些“不一般”的艺术家们,每一位都经历过各自的人生挑战,但他们选择用艺术作为与世界沟通的语言,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正因如此,这场“非一般”的艺术展也具有非一般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透过这些“不一般”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是生命绽放出的无限可能。 生命,需要用心去感受,需要用爱去呵护。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够传递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艺术的温暖与力量。 《啓動和平藝術展》 展览: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 时间:11AM-5PM(星期六与日开放) 地点:巴生良木缘雪州创价文化会馆 电话:03-33243120(欢迎预约)
2星期前
3星期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10月前
1年前
家庭发生事故后,投靠姑姑的家将近一年,原本没打算长住,却决定住下来,因这里有许多美好的生活感悟。 从小,自己就在华人社区长大,身边周遭的事物都是自己熟悉的语言和脸孔,但在家庭发生事故后,自己的生活圈子却有180度的大转变,变成友族同胞! 放眼望去,左邻右舍皆是友族同胞,刚开始我很不习惯,怎么会这样?或是上天对我开的玩笑?但我无论如何都要适应这个命运的安排。 最要命的是,右边房屋的友族小孩十分顽皮,一大早就成群结队在屋外玩耍,震耳欲聋的嬉笑声可不是一阵子就过去,而是长达整个早上到下午方罢休。 这样的事,几乎每天皆在上演,有好几次自己沉不住气,开门对他们说:“你们要玩的话可以不要这么大声吗?这里有人要睡觉!” 但小孩才不管你那么多,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对我做了一个鬼脸后转身又去玩了。 有一次放工回家经过友族小孩的家门前,一个小孩突然开门对我微笑起来。以为他要说对不起之际,却换来他大大声的说:“Orang Gila”,我还来不及做任何反应,他已经“嘭”一声关上门了。 天啊!从来没看过这么顽皮的友族小孩,姑姑曾叫我去和他们的父母说,但他们的父母从来没出现过,有的只是一个年迈的老婆婆,或许是他们的祖母吧? 曾对她说小孩爱闹的事,但老婆婆可能是宠爱孙儿的关系,竟对我的话一笑置之,我唯有忍受下去。 原本对友族同胞没什么好感的我,看着这几个友族小孩,更是徒增多几分憎恨。后来有一天早上,竟然没再听到嘈杂的小孩嬉笑声,听到的是敲门声,一开门就是那群顽皮的友族小孩! “这下可好得很,还不趁此机会教训他们,哈哈……”心里盘算着应如何教训这群顽皮的小孩时,其中一个小孩开口说:“你有什么漫画可以给我们看吗?” 我没听错吧?接着就随手给了一本儿童佛学杂志他看,“我只有这一本,要不要看随便你。” 我给了杂志小孩后就关上门,但过了不久其中一名小孩竟然再度敲门,指着杂志说:“这个光头的小孩子在说什么啊?” 原来他们对杂志中的卡通小沙弥很好奇也很喜欢,于是我对他们说:“他们是小沙弥,在说着小朋友要行三好,就是做好事、存好心、说好话……” 每天讲故事给他们听 他们就这样静静的围着我,听我说三好故事。我看着他们雀跃的眼神,平时那爱闹爱作弄人的顽皮本色消失了,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纯真无邪的脸孔。 当下自己很感动,因好久没感受到的纯真,竟然在这群友族小孩身上重拾,是感动、喜悦,以及许多难以言喻的感受涌上心头,我摸了他们的头说:“你们要乖,像小沙弥那样行三好喔!” 他们听了后却飞快的跑开。过了几天,我渐渐没在早上听到小孩的嬉笑声,而且他们一直要求我说小沙弥的故事给他们听。 于是,每天放工回家后我都说故事给他们听,他们也很爱听。这群纯真小孩的一言一语皆触动我在成人世界里不会被看到的那一面。 我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只是单纯渴望看到纯真。有一次讲故事给他们听时,一则不大好笑的寓言也能让他们笑得嘻哈颠倒。 这一刻,是最美的纯真,我在这里找到了。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几个月前我购买了一张实体专辑——Colbie王思涵的《C班人生》。这是在数年以后,久违的实体专辑。拿到了后,因家里没有CD播放器,一直搁置了许久。直到最近买了播放器,才打开来听一听。在那之前,我都是在音乐平台上听的歌。 看着那精致的包装,才慢慢重拾起以前拿着实体专辑的感动。犹记得音乐数码化以前,我要么每天期待收音机播放我们喜欢的歌曲,要么在经济能力许可下购买实体专辑,然后无限播放。专辑通常附带精致的歌词簿,我们播歌的同时总盯着歌词簿跟着唱。 此外,报章会在某个版面贴出当红歌曲的歌词,我还会剪下然后贴满整本簿子,偶尔拿出来欣赏,便是我那时候最享受的活动了。 身为音乐从实体专辑演变至数码化的见证人,我的听歌习惯也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现在的我们人手一机,播歌异常方便,应用程式也通常附带歌词。一个手机,再加上网络,基本上你随时都能与喜欢的音乐连接。只是仔细观察下来,我发现我看歌词的频率少了,品尝歌词意境的时间也少了。尽管歌单里有满满的歌曲,我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细心阅听这些作品了。 当下,在我拿着这张专辑的当下,那个触感提醒了我实体专辑的温度,里头包含整个团队努力生产的结晶。它纪念着那个过程的所有努力,也把聆听者听歌当下的感动刻录了下来。 或许我们的生活逐渐走向简约,书本与专辑都慢慢转换为更容易收藏的数码产品,但实体的触感带给我们的满足,是数码无法比拟的。我真心希望,会有更多人发现实体专辑的好,而不让它被完全取代。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