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宁静

2星期前
马来西亚的雨季,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乌云密布,狂风夹着大雨倾泻而下。人们或许会皱着眉抱怨麻烦,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雨季有着一种独特的温柔。 小时候,我对雨天的记忆总是和窗边连在一起。那时候的我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雨滴一颗颗地砸在玻璃上,滴滴答答,奏出一首无人指挥的交响曲。外婆总说我懒,因为一到雨天,我就不愿意出门,宁可守着窗台发呆。她却不知,那时的我,已经被雨水织成的世界深深吸引。 雨水让一切都变得安静。大街上的喧闹声被雨声吞没,家里的每个角落也仿佛被柔化了。外婆喜欢在雨天泡上一壶热茶,她说:“雨天最适合让人慢下来。”我则会捧一本书,坐在她身边,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长大后,我搬到了城市生活。这里的雨天少了一分乡村的诗意,却多了一些别样的韵味。高楼的玻璃幕墙映着雨水滑落的痕迹,街上的行人撑着各色的伞,雨点敲击着伞面发出的声音像是一种低语。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会戴上耳机,听着舒缓的音乐,在雨中漫步,仿佛整个城市都变得温柔了。 然而,也并不是每个雨天都让人感到舒适。曾经有一次,我下班时突遇暴雨,却忘了带伞。站在车站边缘,看着雨水疯狂拍打地面,我犹豫着该不该冲出去。就在这时,一位陌生的阿姨走过来,把她的伞递给了我:“小妹,雨大,拿着用吧。”那是一把很旧的伞,伞骨都有些变形,但她的微笑却让我觉得比晴天的阳光还要温暖。 那一天,我深刻地感受到,雨天或许有些狼狈,但也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情。 在雨天从容地吃一顿火锅 后来,我学会了更从容地面对雨天。有时,我会约上几位朋友,在雨天一起吃一顿火锅,热气腾腾的锅里煮着各色食材,暖得人心都跟着松软起来。还有时,我干脆在家中留一整天,做一些平时忙碌时无暇顾及的小事:整理书架,烤一盘饼干,或者听一场雨声背景的音乐会。 雨天教会了我生活的节奏感。它提醒我,不必每时每刻都向前冲,有时候,停下来感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句话:“雨天是世界为你盖上的一层滤镜,让你能看到那些平时忽略的细节。”雨水冲刷掉浮躁,留下的是城市的纹理,是生活的温度,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连结。 如今,每当雨季来临,我反而开始期待。期待那独属于雨天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的湿润和泥土气息;期待街头巷尾的伞影,像一场随性展开的展览;期待雨后的晴空,那种清新的蓝总能让人感到格外的平静。 雨天或许不总是浪漫的,有时它也会带来麻烦,甚至让人感到无奈。但我想,每一场雨都有它的意义,就像生活中的那些低谷和停顿,它们虽看似无用,却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发现自己,与世界重新和解。 所以,下次再遇到雨天时,不妨停下脚步,看看这天幕下的世界,或许你也会发现,雨天里的温柔,正悄悄地浸润你的心。
2月前
  晨曦的微光透过薄薄的窗帘,轻柔地唤醒了沉睡的城市。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着桌上的行李,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今天,我要出发,去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由。 火车缓缓启动,我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不断变换。高楼大厦渐渐被郁郁葱葱的田野所取代,喧嚣的城市也被静谧的乡村所代替。心中的烦忧似乎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消散。列车的轰鸣声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摇篮曲,轻轻抚慰着我疲惫的心灵。 到达小镇时,阳光正好。金色的阳光洒在静谧的小镇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我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放松与自在。小镇的街道古朴而宁静,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每一个转角,都是一幅画,每一声鸟鸣,都是一首诗。 我和家人住进了一家小小的旅馆,老板是一位和蔼的老奶奶。她用温暖的笑容迎接了我,仿佛我不是一个匆匆而过的旅人,而是她久别重逢的朋友。房间简单而舒适,窗外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夜晚,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心中那股沉重的压力似乎被这自然的声音慢慢抚平。 隔天清晨,我漫步在田野间,脚下是松软的泥土,耳边是风的低语。一路上,我遇到了很多热情的村民,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生活的美好,并不在于追求多少名利和成就,而在于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小镇的湖面平静如镜,波光粼粼,似乎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我坐在湖边的石头上,闭上眼睛,聆听着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心中的喧嚣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远处的山峦如同守护者般静静屹立,将湖水紧紧环绕,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纯净的天地。 傍晚,我登上了小镇旁的一座小山丘,夕阳的余晖洒在我的身上,整个世界都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小镇,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宽广与自由。那一刻,我的心仿佛也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净化,所有的压力与烦恼都化作一缕轻烟,随风而逝。 旅行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给了我无尽的力量与勇气。当我再次踏上归途,回到那座喧嚣的城市时,我的心境已然不同。我明白,生活的压力无法完全消除,但只要心中有一片宁静的田野,有一个可以放松的角落,我便能够以更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 出发,不仅是为了远方的风景,更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坎坷,我都会记住那个宁静的小镇,那一段心灵的旅程。它们将成为我心中的灯塔,在未来的日子里,指引我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幸福。 【作家点评/若涛】 旅途中每一幕风景,都带来相应的心境变化。从深夜虫鸣,到村居风景,到最后山丘俯瞰,心情也从平静而至舒坦,写得环环相扣。缺点则是,景物描写流于平面,许多只用形容词堆砌带过,缺乏细节。 “细节”能造就一篇文章的独特性。例如,写村民时如果能聚焦一两人,细写他们的外观、神态、动作、话语,跟城市人有何差异,会让文字变得更立体、可感。 相关文章: 回眸·光湧人 新的旅程
9月前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分别亲了早睡的两个孩子,没有留话给妻子,睡了一觉。半夜醒来,周遭低微鼾声。轻轻坐起,下床不复瞻顾,到廊上,转身拉紧卧室房门,跨进厨房,把厨房门推上。门后有一瓶敌敌畏,“拿过瓶来,摇晃一下,剩下不多的一点儿,一仰脖子喝下。火油味有点恶心,也就忍住。移过一条凳子,坐在煤气灶前,俯身将脸庞贴在煤气孔上,一手捻开气管。” 谷林在2002年1月致沈胜衣信记难忘泪痕,信收录在《书简三叠》里。事后琢磨,还好自杀不成。“我在医院中清醒过来,便向妻忏悔,要她放心,再不会有下一次了,我太自私了,竟然一丝一毫没有为她设想,走我自己的路。” 文化大革命是历史悲剧。陈原为《书边杂写》作序时说谷林是“为书而受难的天下第一傻瓜” 。无书不欢,爱书如命,“迷上了‘黑’书,‘黄’书,或者还有‘灰’书,在那疯狂的年代,这就够了。他受了难,可他没有听从死神的召唤,但从此他就降到牛鬼蛇神那一档。” 工作单位被点名时,谷林首当其冲,只觉得走投无路。他有一男一女。女儿健康,儿子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出生后不久摘去双目,是个盲童,听觉灵敏,在谷林从煤气灶前倒下之际,独自摸到门边,太太以及和儿子睡同一寝室的母亲被吵醒,谷林得救。谷林说儿子经过手术后“居然生存了20年,我们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又过了数年才去世的。” 读后迂回再三,情涌心动,印证我们身居福地。谷林《书边杂写》有两篇文章提萧乾,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垒块之意。萧乾〈我这两辈子〉记相同经历。虽然惜命,却无法继续坚持,“安眠药全从嗓子眼儿倒下去”。被医生抢救回来后,命就不可再度糟蹋。“上半辈子死里逃生”,萧乾说下半辈子就要“活得像个样儿” 。 欢欢喜喜地再度人生 早识苦难滋味。念完中学已算大幸,谷林不敢妄想进入大学。父亲长期失业,身为长子,生计压在肩上。1937年高中结束,到杭州中国银行当练习生,换了几个地方,不同单位,跌跌撞撞,1950年到北京,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任会计科长,1954年调任文化部出版局,任财务部副处长。工作圈子让他有丰富书讯,方便买到想读的书。 会计事务是工作,不是精神需求。他习惯在下班后留在办公室看一小时书,找新印书本错别字或可商酌标点,把意见告诉出版社熟人,乐趣外人难以理解。一度出现离开账房转换校对的念头,结果挨上司批骂。 不求显达,爱书竟成苦戏。1969年被安排去湖北咸宁干校,母亲回宁波老家由弟妹照顾,妻子和女儿则跟他到干校。政府收回北京住房,楼下开来一辆卡车,七手八脚把床头屋里的书搬走。母亲喃喃说:“这么着,屋里倒是宽敞了。”书全都当废纸处理,“以每公斤7分钱消化”。 谷林著有《情趣·知识·襟怀》、《书边杂写》、《答客问》、《淡墨痕》和《书简三叠》,去世后止庵将他早年文章结集,出版《上水船甲集》和《上水船乙集》,我断断续续购买。单行本不多,读之惟恐易尽。这两年先后出版的《杨之水存谷林信札》和《谷林锺叔河通信》,给我另外惊喜。 谈往事不涉险奇。被批被骂,浓浓苦痛淡淡着墨,没有长吁短叹,没有宏论谠议。谷林说从干校回北京,被调到历史博物馆,工作和杂览稍趋一致,“欢欢喜喜地再度人生” 。 下半辈子仍然离不开书本。有益无益,大益小益,了然于心。陈原说谷林“从所迷恋的书中得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向上的理想,一种人生的乐趣,一种奉献的品格。”这种人世间难找,他“是宁静的,淡泊的,与世无争的,绝不苟且的,诚恳到无法形容。” 单纯心思有始有终。看他写周作人、胡适、萧乾、台静农、胡风、沈从文,提他们沧桑时皆无浮言,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大体还是幽默练达的。其中引萧乾话说他们这类人,“照例是不提往事的,过去那些年,仿佛是空白” ,偶尔破破例,冒点风险,写亲身经历,让后世了解历史,庶几“珍惜自己享受到稳定的日子”。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止庵在《书简三叠》中作跋时引《论语》句,他和谷林通信10年,常以文章请益,“我所学者亦在做人也。”止庵有感而发。2022年底多雨,我有意避开社交纷扰,漫读谷林文章,未见过其人,却感受相同温度。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