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自然

2星期前
4星期前
乘坐升旗山缆车,通往宝藏的丛林! 槟城升旗山缆车有世界最美缆车之誉,不少人为了乘坐世界数一数二陡峭的缆车慕名而来。如果你认为体验过缆车,就达到来访升旗山的目的,可就要“走宝”了! 缆车抵达了山顶车站,精彩的寻宝之旅才要开始!在升旗山,除了眺望美景和享受凉爽的环境,这里的花草树木、野生动物还有古迹建筑,个个藏着精彩的故事,处处是自然、人文及历史的宝藏。 如果没有头绪从何开始,不妨找人带路,借导览员的双眼游览升旗山,一探其中的宝藏。由退休人士和学生组成的志愿团体“升旗山自然行”(Nature Walks),为你导览升旗山的景点。在山顶小贩中心前方的资讯站,可以找到他们。 免费的导览服务有2条路线,分别是每天上午9时30分的自然行(Nature walks)和11时30分的古迹行(Heritage walks),带大家到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点。 王国平:生态宝藏无数 “升旗山自然行”负责人王国平形容,升旗山是“大自然的迪斯尼乐园”,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等待大家去探索和体验。 很多人对升旗山的印象是“没什么东西可以玩”,他认为那是因为不知道这里的宝究竟是什么。这里的自然生态丰富,藏着无尽的宝藏,吸引生物及植物学家前来研究。 他以“看大自然,感受历史”来总结游升旗山的两大主轴,即:自然与人文的体验。 眼镜食叶猴成群跳跃 抛开尘嚣,沉浸在大自然中,人的感官会变得分外灵敏。走在升旗山阴凉的步道,山中的鸟叫声分外清晰,让人不自觉地沿着声音前进。近看才发现,鸟声是来自前方的小贩,她正好将衔在嘴里的鸟叫声哨子放开,吊挂在脖子上。 再继续往前,头顶发出沙沙如雨的声响,抬头即见头毛白白,看起来像戴了眼镜的猴子,那是已被列为濒危物种的“眼镜食叶猴”(Dusky leaf monkey)。它们成群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带来一阵悦耳的“风雨声”。 眼镜食叶猴小时候全身毛发金黄,长大才变黑色,如果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母猴抱住小猴出现。这类猴子是“素食者”以采摘花朵、叶子、果实和软树枝果腹。就算喂食香喷喷的炸鸡,也引不起它们的兴趣。 眼镜食叶猴通常都是成群行动,每个团体都有“老大”,大家都听它的。它们有几个固定的出没地点,通常稍微留意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别看这些猴子长得那么可爱,有一定的野性,不宜接近招惹。幸好它们是跳跃高手,长期在树上生活,鲜少着地。 世界上最大的松鼠“巨型黑松鼠”(Ratufa Squirrel)也在升旗山出没。只不过它很害羞,而且单独行动,要很幸运或是特别细心才有机会看到。   每月定期夜行森林 白天在升旗山看到的动物,夜里都睡觉去了。入夜后,升旗山由夜行动物换岗“接班”。夜行动物有完美的保护色,在黑暗中几乎难以辨识,若是成功认出伪装的动物,这种心情简直像寻到宝一样。 如果你对于到夜间探索森林感兴趣,可以参加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举办的夜行探险之旅。 导览员将带领参与者走入森林,发掘体型迷你的德力小姬蛙(Micryletta Inornata)、半岛角树蜥(Acanthosaura armata)、绿瘦蛇(Ahaetulla prasina)、马来亚角蛙(Megophrys nasuta)等。 变色茉莉 一花看尽朝暮 昨天、今天和明天有可能会同时存在吗?它确实发生在“变色茉莉”(Brunfelsia pauciflora‘Floribunda’)身上。这株植物同时开出3种颜色的花,初开时紫色,后转为淡紫,凋谢前再转为白色,因此也有“昨天、今天、明天之花”的称号。 在升旗山,有很多在城市景观不曾看过的花草树木。沿途的花树旁大多立了牌子列出植物学名和俗称。你可以认识到稀有的姜科植物、草药、蕨类等,还有无尽的植物种类。 升旗山凭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圈保护区”(BIOSFERA)。它占地1万2481公顷,根据历史记录和评估,涵盖206科2456种植物,其中4种被列为季度濒危物种。 升旗山主要由花岗岩石组成,它有6个山峰,最高峰的海拔为833公尺,而山顶站所在地有海拔735公尺高。 英军观察哨 传讯康华丽堡  升旗山是英国殖民者18世纪开发的战略军事观察哨。当年槟榔屿的开埠者莱特上校(Francis Light)于1786年登陆后,选择地处战略位置的升旗山作为哨站。 英军在升旗山瞭望,一旦有敌军靠近,就会透过旗语把讯号传达给康华丽堡的士兵。升旗山(Bukit Bendera)也因而得名。 升旗山曾经是英殖民者的军事、行政中心及官邸所在地,也是当时的疗养胜地。所以,古迹建筑成了升旗山的历史宝藏,有待大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从英殖民时期开始至今留下了59栋别墅,从英国、亚洲到现代风格都有,不只外观值得欣赏,每栋建筑背后更蕴含着引人入胜的故事。 有的别墅现在的功能是餐厅、酒店或短期出租,为游客提供享受休闲时光的好去处。 王国平:主题导览走山径看别墅 “没有到过升旗山,就等于没有到过槟城!” 在升旗山土生土长的导览员王国平认为,上升旗山如果漫无目的或走马看花,只是白白浪费山中丰富的自然和历史宝藏。他希望大家能够深度认识这个地方,感受它的美好。 除了每日的免费导览,“升旗山自然行”也在每个周六、日举办不同主题的导览活动,采预约收费制。每个月的第1个周日是古迹别墅行,3小时导览约10栋别墅;第2个周日则走入永久森林保护区,也是莫尼奥山径古迹行(Moniot Heritage Walk)。这条山径非常古老,1825年就已经开辟。 第3个周日有专为孩子而设的少年雨林探索,而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晚则有夜间森林探索。 跟着地图走 沐浴芬多精 如果喜欢自己探索,你可以从资讯站索取一张简易地图,迈开脚步漫游。升旗山有规划整齐的休闲步道,包括A小径(1.5公里,约45分钟)、B小径(2公里,约60分钟)、C小径(2.5公里,约75分钟)、D小径(3.1公里,约100分钟),还有E至J小径。 每条小径分别以不同颜色的脚印标示路线,确保使用者不迷路。沿途看到的花草树木、草药大多列有植物学名和俗称,彷佛置身户外的大自然教室,足以让人流连大半天。如果能制成升旗山植物图鉴,或许是不错的寻宝活动。 就算纯粹散步,沐浴在芬多精之中,也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心旷神怡。如果不想用走的,还能搭收费园游车(buggy)绕行数个主要景点。 入夜后,在山上眺望万家灯火,令人沉醉。如果意犹未尽,改天不妨约个山友登上升旗山,用力一种方式探索它。这里有9个登山入口,共26条登山径任君挑选。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在高原的生活,必须和变幻的气候打交道。 赤道国家如斯,总给人无四季之分的长年暑热,一套T恤加百慕达短裤配凉鞋就能行遍各处,汗水从鬓角和腋下淌滴,在户外毒辣的烈阳下蒸腾出每个人独特的体味,惟转入城市商场或室内空调充沛的凉爽处,披身的衣服有时又略显单薄,冷气强力放送下顿时冷得嘎吱颤抖,成为一道国人深具共情的风景。 从一年如夏的平原上渡高地,从热带雨林蔓生成水汽濡重的苔藓森林,高原平均气温约摄氏22度,正午阳光普照时甚至会攀升至28度,老一辈的在地人早就抱怨高原不再冷凉,不再如30年前他们历经过的10度以下,“还不是政府开发过度,今天这里一座山头被挖开,明天那里一片谷地被填平。”只要亲身往高原走一遭,不用他们这些额外的注脚也能看出国内唯一住人的高原已不复往昔。 夜市摊贩和火锅店家倒是乐见其成,野半岛的燠热总是将国民推向寒凉的高地,日日蜂拥而上的游人是数之不尽的观光财,堵塞的车龙换个角度也能被诠释成热闹与人气,却不想本地居民早就牢记了一套生活章法:一到周末便不得外出,否则只是自讨苦吃;所有例行公私庶务都必须趁周日解决,如灰姑娘般赶在又一个星期五的堵车来临前返回家门。 魔法未临,寒流倒是有的。前阵子冷锋过境,加上雨季沾惹,连续几个星期的大风大雨捎来了高原久违的寒气——连低温在这里也变得可遇不可求,有多悲哀——矗立在市区圆环的钟楼上的温度计难得显示摄氏17度,挡风玻璃外风雨飘摇,天空阴霾,而我们终于重新让塞在衣柜深处多时的厚夹克出土。 以自然之名行观光财之实 大雨的阵势总在每天午后准时报到,把高原小镇泡成了一座雨城。从12楼阳台眺望,黑黝黝的柏油路湿成一条黑河,蜿蜒流入如积木不断叠高加盖的大街楼房之间。入夜躺在床上犹可听见不远处的山风呼啸,有时总让人不禁想像成是被开膛破肚的山神在嚎啕人类的愚昧。 而人类远比我们想的还要愚昧。几年前的土石流事故还言犹在耳,人们但求伤亡悲剧不再重演,另一边厢却继续发展山地,一个接一个的主题花园应运而生,且个个都以人造花床拼贴而成,相似度极高。依山而建的观光区像寄生的皮廯,悄无声息地蚕食掉山岳的灵气。 以自然之名行观光财之实是商人加诸高原的原罪,明明得天独厚的气候与湿度能养出漫山的自然花卉,财团却为了吸引更多人流本末倒置,大兴土木,推山伐树,最可悲的,是照单全收的观光客,他们的捧场为高原的供需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去了一趟纽西兰回来,更让我对照出他国照顾自然山水的不遗余力。竭尽所能保留自然界的原生样态,不多加人为的干涉阻挠,一切观光发展皆以保育为前提,于是我在罗托路亚(Rotorua)邂逅了苍劲挺拔的百年红杉林,在皇后镇(Queenstown)见识了城市与湖泊的互惠互利,且还非常乐于配合因绵羊繁殖期(Lambing)而关闭登山步道的政策。 每当我脱下一件外套,我都为高原愈发提高的温度感到惶急,心想会不会再过个5年,本地的新世代已经不记得这里原该要有的凉意。而当山风再起,我被吹得双手发冻,必须加一件羊毛衫时,我总是抱着格外虔诚的心,如神道教信徒敬仰天地神祇,细细品味这个赤道独有的春凉瑟。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1/风 他是神通广大的忍者 懂得隐身术 喜欢飞檐走壁 他的好奇心很重 喜欢闻一闻花草的清香 喜欢摸一摸树上的枝叶 喜欢刮一刮大海 把海水刨出一卷卷波浪 心情好的时候 他会吹干衣物 推动风车 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圆脸颊 心情不好的时候 他会掀开家家户户的屋顶 踢倒牌楼和树木 把地面上的大小东西 都推得东歪西倒 他是停不下来的 好玩又喜怒无常的忍者 2/雨 她是超一流的短跑健将 跑得比奥运选手还快 一眨眼 她便从远处的青山 跑到我家的阳台 一边跑啊跑 一边沙沙地洒下 点点滴滴的清凉 有时 她来得急 去得快 哗啦哗啦地倾诉满腔的苦水 随即陡然消失 有时 她缓缓走来 轻轻柔柔地细说心事 从清晨 一直述说到夜晚 她是多愁善感的女子 喜欢把人们的回忆 浸存在潮湿和寒意里 当雨季降临时 她便把这些故事 回放给故事的主人听 3/云 他是孙悟空的徒弟 懂得七十二变 他有时候变成兔子 有时候变成老鹰 有时候变成甜甜圈 有时候变成冰淇淋 他不断地变来变去 为孩子们变出 一簇簇惊奇 一朵朵欢欣 他披着一袭漂亮的披风 天气晴朗时 他披上白色的披风 刮风下雨时 他披上黑色的披风 彩霞漫天时 他披上橙红色的披风 他收集世界各地的孩子的梦想 搓揉成形 蓝天是他的展览室 一一呈现孩子们心中的盼望 4/雾 她是爱美的小女孩 怕热 也怕晒太阳 她总是在太阳起身前 在草丛和山林间奔跑 她从背囊中 抽出一袭袭白色的轻纱 为花草树木披上 为湖泊披上 为青山披上 为山谷披上 仿佛一个个散焦的滤镜 把朦胧 化成另一种美
5月前
5月前
9月3日如常阅报,活力副刊封面标题〈马大植物园  一座隐秘的知识丛林〉映入眼帘,我顿时“啊”一声,惊叹马来亚大学校园内有植物园!不看这篇报道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我那处于繁忙的隆灵交界处的母校里头,竟然有丛林。 这一片绿地到底在校园内的哪一个方向啊?从马大毕业已久,我试图寻找装在记忆匣子里的时光,却没有头绪。连忙自我安慰,这个植物园应该是最近才开放的吧?细读报道,天啊!原来早在1974年就开放了,至今刚好50周年。 我拍下封面标题传讯息,把我的新发现告诉多个老同学。只有两人对植物园有印象,其余都没有听说过,此地果然隐秘幽深。难怪园方表示,很多马大师生都不知道植物园的存在。有印象的H说,植物园靠近体育学院。咦?以前我去第十一宿舍找L时,曾经路过体育学院数次,很可能过其门而不入啰?唉,那些年,我错过了近在眼前的植物园。求学数年光景,我如来去匆匆的过客,对于历史悠久的母校,认识毕竟太少了。 还有很多未知的事 有人说,错过的就不要再回头。然而,看到这篇报道,总觉得心底陌生与熟悉杂糅,是在提醒我温故知新——有些路段、有些角落、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母校如此,生活也如此。 思绪经过一夜的沉淀后,我依稀忆起马大校园内的那个道路交叉口,交通岛上的路牌有Botanic Garden的字眼。我一直以为它只是属于森林系学生的小小后花园,从来没想过要特别去认识它。“自以为是”无疑是一种自我限制。 说到植物园,家乡马六甲有个千花园,占地约5公顷,是个免费入门的休闲公园,20分钟就能走完一圈。园内或许没有千花,可繁花锦簇也算得上是美不胜收,我称它为“花花世界”。规模虽不大,但我每次踏入千花园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大概是因为充满生命力的花草树木,每个阶段都会展现不同的姿态和气息吧。而马大植物园面积达80公顷,感觉上更是一个弥漫天地灵气的宝藏。即使不是一般吃喝玩乐的旅游景点,想像自己入园观赏各种类的植物、温室和展览馆,让身心拥抱大自然,沐浴在森林的氛围中,享受芬多精的洗礼,简直就是赴一场轻松又疗愈之旅啊。 当年在马大求学的我,真的会有闲情雅致去参观校内的植物园吗?若是赶论文的最后一个学期,每天恨时间不够用,我宁可多跑几趟图书馆找资料,从图书馆二楼往外匆匆看一眼高耸入云的绿意,已经是忙里偷闲的奢侈;若是当新鲜人的第一个学期,我应该会去“猎奇”。入学初期,我和同学连看不懂的矿石展览(忘了真正的名称)都去过呢。 L说以后若有机会回校,可以去植物园。毕业了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和母校渐行渐远,最后一次进入马大,是学妹驱车载我穿过校园驶往孟沙。那也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我自问不是有心人,没有特地回校的心思,可是世事谁说得准呢?也许有一天途经灵市,校园入口处就在下一个转角,因缘巧合下也就成行了。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