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城市
北马新闻
周成祝:周边椰林随发展消失 侨光学校将融入城市
侨光学校董事长周成祝说,随着学校周边地区的不断发展,该校逐渐融入城市发展,如今的校园环境已不再是位于椰林中。
5天前
北马新闻
全国综合
世界城市论坛部长级会议 | 2030年逾80%人口住城市 倪可敏:优先解决房屋问题
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指出,马来西亚正迅速城市化,预计到2030年,超过8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
2星期前
全国综合
投资周刊
迎合现代化需求 城市重建大势所趋
城市化日益普及,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主要城市,已经先后进行城市重建,除了配合时代的脚步,让城市的软硬体设施,可以追上新时代的需求,也能容纳城市住民增加,对各项基础设施的要求,并且符合宜居的条件。
3星期前
投资周刊
全国综合
法迪拉:城市受气候变化影响 全国有5648水灾热点
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指出,当今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不仅涉及实体或空间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打造包容、永续和具竞争力的社区。
3星期前
全国综合
投资周刊
产业情报| 城市翻新法振兴旧城区
房屋与地方政府部草拟的“城市翻新法”(Urban Renewal Act),预计于今年11月提呈国会,一旦新法获得国会通过,将大大促进我国城市的更新和经济增长。
4星期前
投资周刊
读书笔记
谢诗奇/Godzilla移动的灾难
《哥斯拉》电影的经典一幕往往是身型巨大的哥斯拉由海面升起,在城市中行走移动后造成的灾难景象,城市中的一些地标建筑也会被哥斯拉摧毁。
2月前
读书笔记
城乡余集
张集强/吉隆坡后来居上
英殖民政府在1880年从巴生迁移至吉隆坡到1895年成为马来联邦首府,只用了短短15年时间,相较于海峡殖民地城市的发展历程,吉隆坡的发展更加迅速。
2月前
城乡余集
地方DNA
卓衍豪/“落后”也是一种优势
回眸乡镇,看见自己的潜在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落后”只是输在起跑点,只要储备足够的精力,接下来的“好戏”才要上演。
2月前
地方DNA
即时国际
全球最佳夜生活城市排名 菲律宾台湾新加坡上榜
根据英国《TimeOut》生活指南杂志的最新调查,在全球13个最佳夜生活城市中,仅有3个城市来自亚洲,分别是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台湾台北和新加坡。
3月前
即时国际
城乡余集
张集强/民宿如何创造独特体验,带动地方旅游?
每个地方经历过的历史事件,像遍布全马各地的新村,都有着各别精彩的故事。这些条件汇集起来,绝对足够让我们创造出更多丰富的,可以提供给游客的特殊旅游感受。
3月前
城乡余集
星云
【喝咖啡才是正经事】一根烟的时间/许书简
今天早上我才刚从上海回来。年头陪爸爸妈妈去了一趟云南,觉得很好玩,于是我们又一起去了上海、乌镇和杭州。 可能是夏天的缘故,上海的夏天真的很热。是不是很好笑?我们这种生长在常年夏天的人,竟然敢说别人的地方热。依照乌镇的德士司机说,这可是当地一年来最热的20天。气温大概在40度左右,看似有风吹来,谁知道吹来的比较像吹头发的巨型吹风筒的热风。要是头发刚刚洗好,也许站在这种风前甩一甩头发,湿漉漉的头发马上就干了。 一到上海,我就十分的不习惯。即使自己也算是个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却没想到一个城市跟另一个城市可以有这么大的区别。因为到哪里都是挤,一挤就变成赶了,因为行动力变慢。比如,要是不挤着上电梯,也许就永远不用上了。我们到外滩走走的时候,人才走到和平饭店外,我按了几次快门,就跟爸爸说,走吧,可以回了。爸爸说,你都还没有走到外滩,一半就说要回去?想到现在转身往回走也一样要塞过人群,还是顺势一起挤到外滩再照几张相片才好。 又有一次,我们到了乌镇,买了门票才刚进入,大家挤在一座又一座的桥上,要是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桥。我问爸爸,掉下去会有人救吗。爸爸指着人群里在喊叫大家不要停下拍照的那个人说,这个人应该会救吧,这么多人经过,肯定曾经也有人掉下去过,不然也无需派一个人在那里提醒大家。才走不到100步,妈妈就说不如不走了,回去酒店吧。后来大家一想到门票不便宜,还是坚持继续走吧。 无形的有序拥挤 大城市的人多,会挤也是有道理的。可是这么拥挤的地方,却还是有一种无形的次序,这倒让我很惊讶。早前去云南的时候,高铁的乘客没有这么多,所以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次在上海和杭州坐高铁,乘客密密麻麻,他们如何在高铁短暂停泊的几分钟里,先让要离开高铁的人出来,再挤进高铁里找自己的位子,速度极快。 有一趟高铁,我们必须在到达杭州站赶快提行李下车,以免前面迎来入座的乘客就下不了车。于是,我学精了,车站还没到,就赶着把行李准备好,在门口处排队等。结果也只是第二位在门口等的乘客,前面是一位男士。火车来到月台还没停下,这位男士忙着在嘴里塞一根烟。站一到,门一开,男士的前脚才踏出去,后脚还没踩到月台,就已经开始点烟。把拎起行李跨到月台的我喷上一脸的烟,惹得我很生气。和爸爸投诉这就是烟鬼,怎么这么急。爸爸说那是因为这一站会停7分钟,大部分站都只停2到5分钟,7分钟要吸一根烟可能也要很用力地吸才能吸完。所以脚还没踩出去,点烟要紧。 回到马来西亚,同事们问我上海好玩吗。我都是这么回答的,要是把我独自丢在上海两个月,我应该是没办法生存的吧。承认自己软弱,也不是一件坏事。软弱的我,还是留在吉隆坡这种悠哉的城市,过着悠哉的忙碌生活。我真心佩服上海人。
4月前
星云
读家
【读家说书】黄美锦 / 停车位不够,就建多一点?
编按:面对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如果你想到的解决方案跟标题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样只会城市越变越糟哦…… 身居城市的有车人士,必然都有为寻找停车位而耗时耗神的经历。有人会认为只要在街道上设立更多停车位,就能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可惜的是,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案,却是让停车位问题持续恶化的导因之一。 亨利·葛瑞巴尔撰写的《神啊,请赐我一个停车位》,以美国大量设置的停车场、停车位为考究,叙述以车为主的城市,如何连带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素质与交通形态。书中提到美国的法定停车位设置,要追溯回1985年由美国运输工程学会(ITE)出版的《停车位生成手册》,这本手册所列的停车假设性需求很单纯,即是认定每一栋建筑都会产生汽车行程,而且停车场的兴建必须容纳最大使用率尖峰时刻需求。这两个大前提,都衍生自“不论大家去往何处,都必然是开车前往的方式”。于是这样的建筑规划,就否决掉无车人士的步行需求。城市规划图中,车子停泊的需求成为首要考量,更多可以用来建立公园、文化场地、平价住所等的土地,必须让渡给停车场、停车位。 笔者不清楚马来西亚是不是也有这么一本《停车位生成手册》以供参考,但马来西亚的确因为许多购房者对郊区有地住宅的青睐,进而引发对汽车的依赖,也间接导致高速公路大肆兴建。从这些细节来看,马来西亚几乎复制了美国的发展模式。本地交通堵塞和花长时间寻找停车位的问题日益严重的倾向,和美国如出一辙。 ◢扩路就砍树;车多建高速公路? 以探索马来西亚社会、历史、文化为主轴的知识型YouTube频道——“荧光笔Hi!Lighter”曾做过好几期与马来西亚城市规划相关的视频。当中一期以“城市蔓延Urban Sprawl”为主题的内容,就跟之前亨利·葛瑞巴尔所描述以车为本的美国城市有相似之处。 “城市蔓延”是指城市人口向外发展之际,侵占城市边缘的乡郊地区,形成了低密度、单一功能、且通常依赖汽车的郊外社区。而这种城市蔓延,一般都被认为是负面发展——把城市原有的问题稀释向外辐射,却没有从根本原因上找寻解决方案。 以吉隆坡为例,导致城市蔓延的原因之一就是开车。因为马来西亚的燃油价格比其他国家更为低廉,加上自1985年政府推动普腾(PROTON)国产车,于是所有建设规划都是以车为本。想要疏通扩大马路面积?那就铲除路旁树木与行人道。车子太多导致交通阻塞?那就建更多高速公路。长年累月下,就形成一个对步行者或公共交通使用者不友善的环境,稍有经济能力的人民,为了人身安全,都会选择买车作为代步工具。 ◢“住商分离”,出门只好驾车 一个完善的住宅,最好周遭也具备提供生活所需的商店、诊所、学校、绿植公园等设施。而如果这些地方都在步行可达的距离,就堪称完美了。但吉隆坡的城市规划图,大部分区域都是住宅和商业区隔离开来,这简称“住商分离”的状况,加上人行走道的不完善,让每个人出门采购日用品或办理事务时,只能选择驾车。而每个人开车上街,让停车场、停车位的需求节节攀高,也让驾车人士得付出更多时间和金钱来寻找一个栖车之所。 如此恶性循环,深受其害的是城市里的每个人。不论开车与否,这种汽车泛滥的现象都在透支民众的生活品质。对汽车和停车场的依赖,会让购屋者需要承担更高的房贷,因为房价里也包括了占比35%的停车场建筑成本。上下班通勤高峰时段因为更多人选择驾车,而让大量汽车同时塞在马路上。2023年吉隆坡市政厅的一项研究显示,平均每天有600万辆汽车驶入首都吉隆坡,每个车主光是上下班耗在路上的时间,一年总计580小时。 ◢应该打造“以人为本” 要阻止情况继续恶化,重整先进城市的概念,舍弃以车为主的文化,打造以人为本的社区是重中之重。要如何落实这样的想法,《生态建筑可以怎么做?》这本书会是不错的参照。 《生态建筑可以怎么做?》出版于2020年。作者杨经文(Ken Yeang)是马来西亚建筑师,专长高楼层建筑生态环境设计。他曾针对摩天大楼及建筑生态设计准则及实务应用出版过许多著作。雪兰莪的Menara Mesiniaga摩天大楼(1992)、东京奈良塔楼(1994)、新加坡国立图书馆(2005)等都是他的建筑作品。有别于主流建筑师将节能作为美学形式的一般考量,杨经文更关心对建筑基本概念的重塑,以及对生态建筑的推广。但这些也只是杨经文永续设计理念里的其中一个面向。他认为从更宏观的角度入手,将整座城市乃至各项基础设施、运输体系进行彻底的绿化改革,才是拯救城市大作战的关键。 ◢建筑师也要懂一点生态学 杨经文在书里提出一个很有趣的想法:建筑师不仅是要具备建筑技术,还应当具备生态学家的思考脉络——学会检视自然界与人为世界的关系,即一方如何影响另一方,双方如何产生交互作用。将这样的思维融入原本仅考量人类自身的建筑设计,来实现共生式的生物整合。 作者认为,目前的设计方案都聚焦在建筑功能性、美学或其他面向(例如方位、调节性等),但只是设立出一个调节良好、对环境友善的封闭区域是不够的。既然要把自然纳入,就不该把建筑设计成一个跟自然环境格格不入的人工构造体,反之需让建筑跟自然生态系与生物圈运作达成无缝接轨,建立一种良性关系。 因为建筑构造和加工方式,都会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也会在环境体系里留下后果。自然界的生态结构应当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元素,二者共同运作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但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生物成分,在城市中大幅减少,仅存点缀性质的数量。城市蓝图里庞大的公路系统、不透水的表层、混凝土、沥青等结构都是在清除自然,并且这些坚硬、黑色、致密的材料,白天吸热,夜晚散发热度,于是连带提升城市温度产生“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城市树木要预留成长空间 城市规划里,树木的栽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单单栽种矮灌木丛或花朵还不够,某些情况下没有树木遮阴的绿地,实际上会比周围城市地区的温度来得更高。当城市树木覆盖率达到30%,可有效将夏季的平均气温降低0.4℃。马来西亚虽然随处可见许多绿植,但对城市树木的规划却远远不足。尤其近几年频频发生树木倒下压伤人或汽车事件,有些路边长势过大的树木就被直接砍伐清理。 树木的生长变化理应在最初栽种时便被纳入城市规划的一环,并预留适当的根部与树冠成长的空间。笔者住宅附近的道路栽种了许多茂密好看的雨树,但随着树身逐年壮大,一些树木的根部把土地表层的人行道石板给撑开,形成步行障碍。但若把这些树龄已达20-30年以上的大树给砍掉,却又让人惋惜。 联合国在2015年提出了永续发展目标(SDGs),其中SDGs11.2细项目标为——“为所有人提供安全、可负担、易于使用及永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善道路安全。” 永续的概念关键,其实在于前期规划里对当下以及未来所有细节的完善考量。以目前观察,政府的确有在施行建设更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像是已开放的MRT路线,以及还在商议中的隆新高铁项目。 ◢除了建捷运高铁,人行道是否完善? 这种一启动就耗资几十个亿的项目听起来高大上,但笔者觉得只是把资源投入在建设捷运和高铁其实并不够。当民众走出捷运站,穿梭在城市里不同人行道时,每一段路的步行体验是否安全?串联的商店住宅的步行距离是否靠近?身障人士的无障碍走道是否能顺利运行?种种诸如此类的琐碎细节,论经济效益是比不上那些高利润项目,但在促进国民使用公共交通的推动上,是绝对不能忽略。 开车是国民的选择,停车是每个拥车者的权利。但这些权利也是最肤浅粗糙的一种,甚至阻碍了人民去拥有舒适生活品质、便利安全的居住环境的福利。 期待未来,每个人可以凭借双脚,无阻碍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相关文章: 【读家说书】黄美锦 / 颜值当道,更不以貌取人? 【读家说书】黃美锦 / 诈骗太猖狂,我们还能有信任吗?
4月前
读家
周刊专题
【太平150周年/03】熄灯的老店,消失的风景,我们还能留住多少回忆?
太平就是马来西亚第一个拥有完整城市规划的城市,从高处鸟瞰太平,道路规划井井有条,街道与街屋宽敞整齐。这儿具备了城市的基础设施,但生活节奏却不快,诚如太平的名字一般,是个脱俗且与世无争的城市。
4月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太平150周年/02】太平第一个火车站在哪里?寻找湮没的火车遗迹!
太平最早的火车站建于现址爱德华七世小学,校内还留着最原始的那一段铁轨,那是一座被消失的火车站。只是,还记得这座火车站的人,应该不多了。也让很多人误以为,第一座火车站是现在的旧车站。
4月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太平150周年/01】老建筑说故事,诉说太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郑景贵的旧居一分为二,一半是古董店Bee Poh Arts Co,一半是目前太平少有的网红咖啡店Yinn's Patisserie。老屋独特的外观与氛围,在社群媒体兴盛的当代,再次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到访者都喜欢在老屋空间里拍照打卡,让一度被放弃的老屋仿佛重获新生命。
4月前
周刊专题
护生
城市看不到流浪犬?刘克襄揭露台湾浪犬的悲歌
刘克襄表示,台湾人不喜欢浪犬收容所,也不欢迎民众喂养浪犬,因为担心社区有浪犬收容所,会引来更多浪犬或人们都把狗弃养到该社区,喂养浪犬亦是如此,还有引起环境卫生问题,形成人与社区的敌对关系。
4月前
护生
更多城市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