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吴咏駩

我家屋前有棵大树被人给杀了,凶手是一群工人,杀它的原因是它被判了死刑,罪名是它长得太大,被邻居投诉它的枝干有掉落风险,担心会压到树下的车子或路人,而且落叶太多。 也许投诉人刚开始并没有要它死,只想给它修修枝,但不知是谁下的决定,它就被判了死罪。 被砍死的青龙木。 日日夜夜伫立的大树 判刑后的一个月以来,砍树工人调动了云梯车来帮忙,电锯数度卡在它的粗干上弹动不了,直到隔日工人们换来另一把更大的电锯,才足以把它给砍下。 处刑时,由于行刑者3天来砍、2天休息,于是它没有一口气身亡,而是一段接一段被砍,慢慢死去,历经2至3个星期。期间,它的断伤处流了很多艳红色的树脂,像在流血,把地上染成一摊摊红斑,任雨水冲刷仍久久不散。 青龙木被砍处流了很多像血一样的树脂,引来许多无刺蜂采集。 一群群大种、小种的无刺蜂闻到了树脂的芳香,日日前来采集,抓紧时间利用大树最后的资源。下午时分蜻蜓飞来,在倒树枝干上低飞,不知是悼念大树的死,还是被小飞虫给吸引过来。 大树倒下后,路旁一排房子少了阻挡西照的遮荫,午后变得明显高温。这40年以来,它日日夜夜相伴着邻居,给房子和人们遮荫。居住在附近的人也会把车或摩托停在树荫下,三两好友在树下乘凉聊天。如今它突然死去,是否有人为它感到惋惜,投诉者后悔了吗?判刑者是否感到愧疚? 大家可曾记得,每年它总有数回在树上挂满黄花,然后把花瓣撒满整条道路?有没有人想再看看它在狂风暴雨下,随着风雨起舞的狂野;听听大风吹来时,叶片互相挤碰的刷刷声? 也许大自然里的其他生命,比人们更懂得珍惜它的好。虽然它傲立在住宅区里的草场上,却有不少动物曾栖息在它的身上,包括长尾猕猴、郁乌叶猴、椰子狸、大蕉松鼠、冠斑犀鸟和凤头鹰雕。许许多多的中小型鸟类,更是日日停栖在它身上,在树上唱歌、觅食和休息。 无辜被判刑的大树 大树才真正死去没几天,大地还未习惯它的离去,砍树工人又来了。这一回,他们把旁边另一棵小一些的同龄大树也砍死了。即使它长得比较小,对道路安全没什么威胁,还是无端端同样被判了死罪……(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家中两种自造房子的蛾 吴咏駩/招潮蟹有多少种? 吴咏駩/迷你食虫植物狸藻
4小时前
我在现居的房子里住了有将近30年,直到这两年,房子里突然出现了衣蛾。 把自己包在袋子里的衣蛾 衣蛾是一种幼年时期会吐丝,混合毛绒、细沙、灰尘等碎屑,把自己包在一个纺锤型袋子里的蛾类。它把自己打造的袋子当家,平时像蜗牛拖着壳那样,背着房子在墙上四处爬动。若遇到危险,就缩进袋子里躲着不动不出。当逐渐长大、时机成熟时,它们也会在袋子里化蛹,直到破蛹成蛾之后,才离开袋子飞走。 过去我在一些旧房子的墙壁上早已看过衣蛾,但不曾想过它吃什么,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如今它和我住在同一栋房子里,我感到好奇,于是把两只看起来已长得相当大的衣蛾,放进一个透明的小罐子里养着。 我猜它吃的应该是毛发、灰尘等碎屑,所以在地上扫来一些尘屑丢进罐子里,然后滴入几滴水让里面保持潮湿。最后再把罐子盖上,留下一个细缝让它们可以呼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每天看个一两回。 终于有一天,罐子里出现了一只蛾。那只蛾很小,不加触须的话大概只有半公分多一点。它的翅膀瘦窄,全身棕色,翅上有些许较深色的斑点,整体看起来非常不起眼。 我隔着透明罐子给它先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轻轻打开盖子,想再给它补拍一张更清楚的。没想到一打开盖子,外边居然飞来了另一只小蛾停在它旁边。外来的那只样子和它几乎一模一样,但体型比较小,颜色深一些。如果没猜错的话,我“养”的那只应该是母的,打开罐子后飞来的那只,则是被它吸引而来的雄蛾! 避债蛾爱躲在自己建造的房子 在我家屋外,经常还会出现另一类与衣蛾相似,也会自己建造房子的蛾类,俗称避债蛾。避债蛾的幼虫会用叶子和细枝等作为材料,像衣蛾那样为自己造房子,躲在那房子里生活……(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招潮蟹有多少种? 吴咏駩/迷你食虫植物狸藻 吴咏駩/你看过海星吗?
2星期前
我大学一年级还不认识红树林和泥滩生态,那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拍了许多招潮蟹的照片,还辨别了种类,我觉得他很厉害。看到那些美美的招潮蟹照片,我很喜欢。 很多年以后,我有了自己的相机,偶尔也拍招潮蟹。以我的相机来说,要想把它们拍得好,若是从一两公尺外用镜头把它们拉近来拍,略嫌不够清楚。得更靠近一些,近到距离它们半公尺以内才行。 问题是,招潮蟹会躲人啊,一见有人来,就立刻躲进洞里不出。想要这般靠近,就得趁它们被吓得钻入洞里之后,事先提着相机在它们的洞口外准备好,然后一动也不动的等着。等到它们放下了戒心,重新爬出洞来,再按下快门。 运气好的话,它们一两分钟后就会出来,而且很快恢复正常活动。运气差的话,即使等到我的手酸脚麻、受不了蚊子的滋扰了,它们还是不出洞来,于是只好放弃。不过,如果想要拍的招潮蟹的位置,是在泥滩的中央,我没落脚地的话,那也只能从远拉近来拍了。 鉴定招潮蟹不太容易 这十多年来,要是连拍得不怎么好的照片也计算在内的话,我倒也收集到了好些颜色的招潮蟹。有红的、黄的、橙的、蓝的、黑白的和各种混色的。前阵子我把照片稍微整理,并想趁此把种类一一鉴定。结果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却发现自己比较有把握能准确鉴定的,竟然只有5种而已。 鉴定招潮蟹不太容易。雄蟹和雌蟹的颜色可能不同,成蟹和幼蟹的颜色往往差距更大。此外,即使是在同一地区下的同一种、同一性别和大小的招潮蟹,颜色也未必相同。所以光看颜色不够可靠,要加上仔细比对它们的外壳和螯形才比较准确……(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迷你食虫植物狸藻 吴咏駩/你看过海星吗? 吴咏駩/人面大蜘蛛的一二趣事  
1月前
狸藻(Bladderwort)是一类相当常见的食虫植物,认识它的人却似乎不多。这大概是因为它们长得小,捕虫器不明显,而且大部分种类都生长于水中或水边,所以容易被人忽略。 狸藻的捕虫器,是一个个生长在茎上的豆形小囊。捕虫囊的大小依种类而异,据知最大的仅约1公分长,我看过的全都小过半公分宽。这些捕虫囊的内部中空,当处于“狩猎”状态时,囊里的水将被排空,形成一个稍微凹扁的负压状态。这时要是有小生物误触囊口外的纤毛,囊口就会瞬间打开把猎物吸入囊里,随后把小生物分解,再把养分吸收。 6种我看过的狸藻 全球已知有二百多种狸藻,我国一带有三十多种,西马半岛则有14种。它们有多种的生长形态,有的浮于水中生长,有的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有的附生于树木或石面上,也有的生长在流水中。外观有的呈丝状,有的多细叶、多分枝,而大部分陆生或半水生种类,则有一片片小巧的长形或匙形叶片。花朵则有多种颜色,但都有长长的花柄。据知它们的果实为小蒴果,内有多枚细小的种子。 至今,我见过且比较能够确定种名的狸藻,一共有6种。 我认识的第一种,是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首次与它碰面的地点,是在朋友的油棕园的沟渠里。那些小沟周边有茵茵绿草,环境相当天然,水中有很多水生植物,当中包括一株株长形、多细叶,浮在水中的黄花狸藻。在它们纤细的叶片基部,明显可见有一个个豆形的捕虫囊。 刚见到黄花狸藻时,我不晓得它是食虫植物。直到数年后真正认识了它,才发现它其实相当常见,在稻田、公园水池等淡水湿地中,都有可能出现。在特定的时节里(似乎偏好在水位较低时),它们就会长出一根根挺出水面的花柄,在水面上绽放出美丽的黄色小花……(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你看过海星吗? 吴咏駩/人面大蜘蛛的一二趣事 吴咏駩/蝴蝶蜥只有雌性就能繁殖
2月前
你在我国海域看过海星吗?在哪看到呢? 海星这类海洋动物,3岁小孩都认得。可是,我家虽然距离海不远,我也去过不少国内各处海岸,却几乎没有在西马西海岸上看过海星。是因为海星在我国西马西海岸比较稀有,还是我运气不好没碰上? 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海星,是在浮罗交怡岛上。当时正值大退潮,沙滩外露出了一道沙洲,沙洲旁的浅水中就趴着一只相当宽大的海星。 看过的4种海星 那只海星与我印象中的不同,不只有5只“脚”(或称腕),而有7只脚。比对资料,得知它叫斑砂海星( Luidia maculata),英文名为eight-armed sea star。之所以称之为“eight-armed”,是因为这种海星通常有8只脚,但也可能会有5至9只脚。 我第二次看到海星,是在西马南部的海草床上。那片海草床坐落在柔佛海峡上,靠近马新第二通道大桥,位于大桥西南边3公里外的海中央。这座海草床被取名为Merambong Shoal,平时淹没在海里,只在大退潮时才会露出海面。以我国的海草床来说,它的面积算大,据知有1/4平方公里,因此稍微有留意我国海草生态的人,大概都会知道它。 有人把Merambong Shoal音译为孟然邦浅滩,不过若按照字面来解释,merambong是一种沙滩上常见的灌木,草海桐的马来名。相信这名字的由来,是对应它南边一座名为Merambong的小岛。该小岛我也有去过,很靠近新加坡,但归属我国。 根据资料,孟然邦海草床一共记录过7种海星。我去过那里两次,一共看过4种。它们是原瘤海星(Protoreaster nodosus)、盘海星(Goniodiscaster scaber)和糙五角海星(Anthenea aspera),以及我在浮罗交怡看过的斑砂海星……(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人面大蜘蛛的一二趣事 吴咏駩/蝴蝶蜥只有雌性就能繁殖 吴咏駩/美杜莎头发般的海星亲戚
3月前
我在留台学习期间,朋友曾邀我一同到南部的南仁山生态保护区,伴随他研究蟾蜍的工作。记得那时候我们住在研究站里,住宿外的墙角上挂着一张大网,上面趴着一只大蜘蛛。它加上脚有我的手掌那么大,是我在那之前看过的最大只的蜘蛛。朋友告诉我它叫“人面蜘蛛”,可我看不出它有何人面。 回国后多年以来,我在国内多处森林和树林边也看到了“人面蜘蛛”,而且看到两种。查过资料,得知这类蜘蛛也叫络新妇蜘蛛,被归类在络新妇属(Nephila)之中。 在我国,络新妇属的蜘蛛大概有3种,即斑络新妇(Nephila pilipes),星络新妇(Nephila antipodiana)和黑络新妇(Nephila kuhli,或称库氏络新妇)。我看过的是前二种,在台湾看到的应该是斑络新妇。 体型大的络新妇属蜘蛛 斑络新妇的英文名是Giant Golden Orb Weaver或Giant Golden Web Spider。它之所以被称为“Giant”,是因为它曾经不但是所有络新妇蜘蛛之中体型最大的种类,还是全球会织网的蜘蛛当中体型最大的。直到2009年,它“最大”的封号才被另一种在非洲一带新发现的毛络新妇蜘蛛(Trichonephila komaci,旧学名Nephila komaci)给取代了。 星络新妇在我国比斑络新妇少见,体型比斑络新妇略小一些。它在2018年已被重新归类,纳入毛络新妇属(Trichonephila)之中,学名改为 Trichonephila antipodiana。由于它的腹部背面有黄黑色的斑点和纹路,略似蜡染(batik)上的绘图,故英文取名为Batik Golden Orb Weaver或Batik Golden Web Spider 。我多年前曾见过它两次,分别在吉兰丹的某所中学内,以及彭亨州的一座小森林里。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蝴蝶蜥只有雌性就能繁殖 吴咏駩/美杜莎头发般的海星亲戚 吴咏駩/花事知多少?
3月前
马海岸一带的沙地和草地上,有一种很美丽蜥蜴,叫“蝴蝶蜥”(Butterfly Lizard,学名Leiolepis belliana),你有看过吗? 我第一次看到它大约是在2020年,地点是西海岸外的一座岛上。它当时趴在一个海边度假村的草地,一看见我靠近,就即刻钻入旁边地面的一个土洞穴里,相当机警。那时候我没有远摄镜头的相机,所以即使在旁等到它重新钻了出来,却也只能拍到它模糊的样子。 两年之后,我在西马西海岸外的另一座岛屿上再次看到它。那座岛的面积不大,岛上有一片片半荒废的高尔夫球场,正适合它们挖洞为家,所以它们在那里的数量还不少。我曾探访过那座小岛很多次,几乎每次都有看到它。 后来,我在距离我家不到1小时车程的一片沙滩旁,也看到了蝴蝶蜥,但仅发现两只,而且一两年之后它们就消失了。相较之下,蝴蝶蜥在西马东海岸一带似乎更为常见。十多年前,我曾在吉兰丹、登嘉楼和彭亨州的沿海一带看过它(柔佛州东岸应该也有),而且每个地点看到的数量都不少。据知东马未有发现蝴蝶蜥。 肋骨撑开时略似蝴蝶翅膀 蝴蝶蜥之所以称为“蝴蝶”,是因为它们的背部和身体两侧,有鲜艳美丽的橙黄色图纹。另外,它们有比一般蜥蜴更修长的肋骨。每当晒太阳、求偶或打斗时,它们的肋骨能稍微撑开,使身体变得宽扁,略似蝴蝶的翅膀。过去有人甚至以为它们能够像飞蜥蜴那样滑翔,但未被证实有此功能……(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美杜莎头发般的海星亲戚 吴咏駩/花事知多少? 吴咏駩/沙滩的棋盘脚树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今年2月23日清晨,我在房间听到窗外传来一阵低沉的“五勿、五勿、五勿……”是我没听过的鸟类叫声。我想,会在住宅区周边出没的夜间鸟种应该不多,想知道它是谁,大概不难查到。可是我一直没有去查,也没夜晚提起手电筒出门去寻。 后来,我偶尔清晨早起还是听到它叫。来到4月多,晚上9点多我晾衣服的时候,偶尔可以听到它叫个不停。直到昨天(5月25日),我在家里依然听到它的叫声,确定它仍在附近徘徊。 4月多的某一天,我查看某座森林的鸟类名录时,刚好扫视到Brown Hawk-owl(即褐鹰鸮)这个名字。那时突然联想到,发出这“五勿”叫声的可能就是它。它的英文名字也叫Brown Boobook,“boobook”的由来,大概就是形容它的叫声吧! 我即刻上网查证,果然是它。 飞飞停停的褐鹰鸮 褐鹰鸮属于体型不大的猫头鹰种类,体长约30公分,我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夜间稻田和油棕园附近的电线杆上,另一次是下午时分在一座小森林里,看见2、3只飞飞停停地出现,然后又飞走。褐鹰鸮不算是稀有物种,但也不到处都见到。它来到我家附近居住,我很高兴,只不过还没想要特意去与它会面。 我家由于距离稻田不远,所以鸟况比一般城市住宅花园丰富一些。我在附近看过的猫头鹰,褐鹰鸮不算的话(还没看到),还有另外两种……(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我国美丽的野生鹦鹉 吴咏駩/擅长装饰的蜘蛛蟹 吴咏駩/大自然能否不跟潮流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每个喜欢探索自然生态的人,无不向往亚马逊雨林和非洲大草原。但吴咏駩没想那么远,他觉得探索自然可以随兴从身边的花花草草开始,未必要去天涯海角,也未必要去国家公园。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何正圣 极少有受访者像吴咏駩如此坦率,在访问还没开始前,就一再强调目前的自己不是那种有使命感要为环境付出的人。他之所以从事自然写作和生态导览都是为了生计,没有特意想要推广什么。如果不是为了三餐温饱,他可能会更加地深居简出,“躲得更好一点”。 直到今天,他还在使用无法连接上网的旧款手机,而且若无必要,这台手机平时都处于关机的状态。他不是没有智能手机,但这台智能手机是因为行动管制令期间必须使用MySejahtera,他才迫不得已购入,如今只有在家里和出外需要导航的时候才会偶尔使用。 “我不至于无欲无求,我还是有我想要的东西,可是我不想花太多时间去追求我不想要的东西。”他自我分析道,这种心境可能跟他喜欢观察动植物有一定关系,像如果仔细观察鸟类,“你会发现,它们的生活就是繁殖和维持生存那样简单而已。” 兴趣广泛 生物系正合适 目前吴咏駩大部分时间都在定点考察和写作,平时没在用社群网站,唯一比较定期的曝光是在本刊《快乐星期天》撰写专栏。虽然他希望安安静静地生活,但是当他需要面对群众,比如做导览和接受专访的时候,他其实可以很健谈。 在马六甲丹绒吉宁长大的他,小时候的家很靠近海边和马来甘榜,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当他高中毕业要到台湾升学,他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是兽医系;第三志愿是动物科学系;第四志愿是他后来就读的成功大学生物系。如今回想,他很庆幸自己读的是生物系,因为他的兴趣很广泛,既喜欢动物也喜欢植物,生物系恰恰涵盖了动物、植物和生态。 毕业回国后,他第一份工作是在霹雳州瓜拉牛拉担任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的项目助理。瓜拉牛拉有丰富的红树林生态,比他之前在台湾认识的红树林精彩多了,很可惜许多人包括他以前都不了解我国的生态资源如此丰富。 两年后他离开湿地国际,开始探索马六甲海岸,不断刷新他对本地生态的认识。像马六甲原来有西马最多的玳瑁,比登嘉楼还要多,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从那时起有了写作的念头,想要写一些关于马来西亚自然生态的内容。 差不多同一时期,他在国际学校教过书,在杂志社写过关于环境的报道,也应邀到华文独中开办选修课,向高中生讲解自然生态。虽然他没有刻意自我营销,但是当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就有人开始找他带团做生态导览及写书。 将自身观察与人文视角加入文章 他第一本书是2007年在台湾出版的《马来西亚生态之旅》,之后写过《峇株野遇》,最新著作是2024年3月出版的《太平湖》。 为了考察太平湖在不同时节的面貌,他每两个月到太平湖一趟,每次待6天,跨度将近一年,前前后后在太平湖累积待了大约36天。他说,虽然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可是有些物种在不同时节会有习性差异,比如候鸟下半年才会出现,有些植物也只会在特定时节才开花。 太平湖面积不算非常大,但别以为地方小就容易描写。他说,恰恰因为地方小,所以他对这个地方的认识必须更透彻,“就好比如果我要写〈我的学校〉,我有好多人可以介绍,但如果换作〈我的家人〉,人数变少了,我就需要写得更细腻,而且唯有更熟悉他们,我才有办法细腻描述。” 他受过生物学的基本训练,即使在考察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他也能够从动植物的外形大概辨认出属于哪个种类,然后循着那个方向查找资料。但查找资料是不足够的,如果撰写的内容纯属资料整理,那就未免过于学术,所以他会加入自己的观察和人文视角。他不敢说自己写的内容一定都对,因为像动物行为,有时会受环境影响而说不准,像南马的眼镜食叶猴跟北马的眼镜食叶猴可能在习性上有些不同,他只是写他的观察与发现。 他心里清楚他写的文章跟学术论文是两码事,因为如果是学术论文,无论研究方法或论文格式都需要更严谨。他说,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确定不要考研究所,他希望自由探索他感兴趣的任何动植物,不想花几年时间钻研某个题目而已。 不必舍近求远 大自然就在身边 这些年,西马主要的生态景点他都去过,尤其离开瓜拉牛拉后有一段时期,他跑得特别勤。但不晓得是不是因为看得多了,他现在已不是那种会为了追逐珍稀物种而带着相机到处跑的发烧友。像几年前钳嘴鹳在我国出没,他原本没有想要特地去观鸟,只是因为钳嘴鹳的出没地点刚好就在家乡马六甲,他才觉得不看白不看。 现在的他,更喜欢探索身边的大自然,哪怕面积根本不能跟生态景点如国家公园相比。他说,国家公园这种地方不是不好,“可是毕竟离我们很远,你一年能去几次国家公园?而且国家公园这种地方不是那么容易探索,安全起见,你可能需要向导。但大自然可以是在身边,可以是在日常,可以是在你家附近,就像你去你家附近的99超市买东西这样随兴,未必要开车一小时到森林公园。” 本着同样的想法,《太平湖》这本书虽然写的是太平湖这个地方,但他希望读者看了后去寻找自己身边的桃花源,珍惜生活周围的花草树木。 他在马六甲住了几十年,至今在住家附近散步,仍然会时不时被大自然的馈赠所感动。他真心觉得有些东西不必舍近求远,“要享受大自然不一定要去国家公园。”而且现在除非是工作,不然他出门一般都不带相机,反正他不是急于分享所见所闻的人,平时也没有经营社群账号。可以的话,他只想沉浸在自然环境,用心和肉眼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分享兴趣 避免说教 虽然他的工作跟环境教育有关,但他目前没有想要冲上前线疾呼大家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他自认不是愤世嫉俗和悲观的人,但他不看好环保,因为他觉得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即使环保措施推陈出新,还是填不完一个又一个欲望的坑。 他以LED灯为例,“虽然LED灯比以前的灯管更省电,理论上资源可以用得比较少,可是你看现在的灯会,只有越来越盛大,越来越绚烂。” 他不会睥睨生活方式跟他不同的人,因为欲望无分贵贱。“举个例子,如果我去亚马逊或非洲探索,我的旅费和飞机航程何尝不是一种资源消耗?比起别人把钱花在买大车,我并没有比较高尚,这只是一种生活选择。” 他平日不会开口闭口都讲自然生态,包括他跟外甥散步,他也不会特意跟他们介绍花花草草,除非他们真的想要了解。对他来说,他不是因为要说服别人而去从事生态导览和写作,他只不过是分享他喜欢的大自然。 “马来西亚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生态太丰富了。”他说:“像我不久前(在专栏)写的球马陆,我在网上找到的公开资料很少,原来马来西亚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 继《太平湖》之后,他目前正着手书写半岛其他地方的自然生态。以马来西亚自然生态之丰富,他可以不用担心会有题材枯竭的一天,只不过在一些濒危物种快要消失之前,他可能需要跟时间赛跑,为它们记录最后倩影。 更多【新教育】: 世行报告——让所有孩子都有好的开始 荣誉退休教授袁家喜/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版画 另一种说故事的方式
6月前
螃蟹有坚硬的甲壳和一双大螯,看似勇猛,但大自然里爱吃它们的动物仍不少。因此,那些没有大螯来抵御敌人或身上无毒的螃蟹,就得想办法尽量躲避敌人或隐藏自己。 其中,有一类名为“蜘蛛蟹”的螃蟹,隐身伎俩特别厉害。有人称它们为“装饰蟹”,英文称之为Decorator Crabs。它们属于蜘蛛蟹总科(Majoidea)的成员,又可细分为6至7科,包括蜘蛛蟹科(Majidae)、卧蜘蛛蟹科(Epialtidae)和尖头蟹科(Inachidae)。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生活在台湾至日本的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它是尖头蟹科的成员,展开脚时全长可达4公尺,背甲可宽达40公分,体重达19公斤,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节肢动物。 然而,我国常见的蜘蛛蟹都相当小,它们的甲壳上通常布满了钩状的刚毛,可以把许多小杂物或其他生物粘附在壳上装饰,以混淆敌人视线,我看过的有4种。 我国4种蜘蛛蟹 第一种是钝额曲毛蟹(Camposcia retusa,属于尖头蟹科的螃蟹,俗称伪装蟹)。它的英文名是“Velcro Crab”,字面意思是“魔术贴蟹”,指它的外壳像魔术贴一样可以粘着东西。它的背壳长达3公分,若加上脚则可宽达10公分。我上个月才在珊瑚礁石间又看到了两只,估计它并不稀有。 它最厉害之处,在于身上时时都粘满了各种小杂物,包括细泥、小石头、小贝壳,还有活的海藻、海绵、海鞘等;粘附在它身上的生物通常还能继续生长。据知它把这些东西粘在身上除了有伪装功能之外,也可以让自己多一层“杂物防护衣”,使敌人很难入口。此外,它似乎还会刻意选择有毒的海绵,或有刺细胞的水螅放在身上,给自己具有“带毒性”的效果。它的伪装能力绝对是大师级别的,当保持不动时,这伪装能力几乎毫无破绽……(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咏駩/大自然能否不跟潮流 吴咏駩/吃树的大甲虫 吴咏駩/雌犀鸟闭关育雏3个月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