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毅论环境
真心真言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传承文化
大柔佛焦点
文化街龙狮闹元宵续年味 何朝东:华裔生育率降令人忧
(新山15日讯)我国华裔在去年龙年的生育率比前年兔年还低,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表达了对华裔生育率下降的担忧,呼吁年轻一代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考虑婚姻与生育问题。
1天前
大柔佛焦点
都市动态
舞狮表演派红包年柑 天宝宫逾500人庆元宵
巴生港口班达马兰新村大街天宝宫昨晚举办“乙已蛇年庆元宵”庆典活动,吸引逾500名民众出席,大会派送红包及年柑给长者及小孩,现场几乎座无虚席,场面热闹。
3天前
都市动态
北马新闻
视频|槟华堂金蛇狂舞庆元宵 逾千民众体验传统文化
槟州华人大会堂在正月十四元宵节前夕举办的《金蛇狂舞庆元宵》庆典,吸引了逾千民众前来参与,共同体验这一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庆祝活动
4天前
北马新闻
大霹雳
写春联 贴福字 甲板新村翰墨飘香传递年味
写春联,贴春联,春意浓!
3星期前
大霹雳
东海岸
维小配合新春举办 挥春剪纸赛传承文化
中华维新小学配合新春,在校内举办了挥春和剪纸比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1月前
东海岸
花城最热点
谢琪清:传承文化 吁华校办冬至活动
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指出,华小不仅是传授华文教育的场所,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方,因此,他呼吁所有华校在学校举办冬至活动,借此让学生在校园内体验和学习中华文化。
2月前
花城最热点
北马新闻
槟庙会“文化插秧”启动 陆续把记事本送到各校
2025年乙巳年槟城庙会“文化插秧计划”正式启动,主办方已陆续把“文化插秧”记事本送到各大校园,之后也将在槟城庙会的预热活动上派发。
2月前
北马新闻
花城最热点
周世扬:扮演良好角色 建庇朥文史馆传承文化
罗白州议员周世扬指出,瓜拉庇朥华人花园古迹保护协会计划筹募瓜拉庇朥华人文史馆的建立,对维护及传承文化的工作扮演良好的角色,可以使当地的文化永远的保存下来。
2月前
花城最热点
古城
玩乐 学习 传承文化 培一中秋晚会别具意义
培一小学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秋晚会,邀请餐车、商家与家长到校举办买卖及游戏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实践参与及学习如何经营生意,集玩乐、学习及传承文化,度过别具意义的中秋节。
5月前
古城
关注东海岸
孙诗传:维护母语教育 华小传承文化扮要色
关丹双溪索培民华小董事长拿督斯里孙诗传认为,传承中华文化,华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华文小学不仅可以让华裔子弟接受母语教育的薰陶,同时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堡垒。
8月前
关注东海岸
社区动态
太平开埠150周年庆典 孝道绘画比赛获200人参与
孝道绘画彩色比赛获200学生家长参与 (太平1日讯)配合太平开埠150周年庆典,由太平市议会主催,孝道文化基金会与马来西亚海外华人和平总会主办的孝道绘画彩色比赛,获得200名学生与家长参与,达到活动所强调的促进亲子关系宗旨。 这项以“发扬孝道,传承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是在太平永旺广场的JR Academy举办,协办单位分别为JR Academy AEON Mall、真传媒、N&G Art,及大马孙子兵法策略哲理学会。 孝道绘画彩色比赛策划人邓佩雯希望通过孩子们都热爱的美术,表达孝道之情及牢记先祖烈士们为太平努力奋斗的情怀。 推动各孝道比赛 促进亲子关系 她说,孝道文化基金会也在近几年大力推动以孝道为主的各项比赛,如孝道写作比赛、绘画比赛及挥春比赛等,通过不同的形式与中华文化,让孩子们多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体现他们对父母长辈的孝心,提升亲子之间的互动。 “此次活动配合太平开埠150周年庆典而举办。太平因着丰富的降雨量,拥有一个诗意的别名唤作雨城,它是我国其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城镇,保存了许多战前的古老建筑物,也有不少文化气息浓厚的旅游景点。” 她指出,参与比赛的参赛者皆发挥出他们最自信的作品,各作品可谓维妙维肖,评委们费尽心思才为比赛评出了最优秀的作品。 绘画比赛吸引了近200名学生和家长热烈的响应和参与,年龄层介于4岁至12岁的各种族小朋友。 活动也加设“孝道”主题演讲,希望在座的学生们都可了解孝道的含义,学习尊敬父母和长辈,并加深亲子关系。 比赛共颁发5个特优奖及5个优秀奖,给予各组别,得奖名单如下: 4至6岁: 特优奖:黄依玉、Chuah Rowyn、Goh Yu En、Lee Yong Han、Muhammad Ammar Yusuf 优秀奖:Caden Chiang Kah Weng、Jamuna、Jasmine Koay Jieh Min、Qurratul Umni Haniyya 、Sharrvesha 7-9岁(一至三年级) 特优奖: 姚伟贤、许茹媛、Ong Xin Ler、Tan Hoon Piew、陈心晏 优秀奖: Keng Jing Yi 、Ngan Mou Yie、Ong Shang Jie、Shuenie Chang Zi Xuan、Yusrina Rin Nohara 10-12岁(四至六年级) 特优奖: Ong Yu Enn、Queensley Ser Xiang Han、陈意媗、Uzma Hawa Kushina、许丞镒 优秀奖: 马彰谦、苏苡哲、贝丽莎、张子谦、胡惠轩
11月前
社区动态
大柔佛焦点
文化街4月继续精彩 系列活动让民众认识老街
(新山27日讯)即将踏入4月,新山陈旭年文化街依旧精采,管委会再次为各年龄层民众准备了各项活动,让参与者传承文化之余,也认识这条老街。 4月份的活动包括:4月6日的“潮味十足”、4月13日的“黄金年华歌手表演”、4月20日的“彩色比赛”和4月27日“品茶分享会和舞蹈交流会”。 此外,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文化街管委会也安排了中医义诊,为有需要的民众解决奇难杂症。 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主席李玉品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潮味十足”是4月份活动的重头戏,因为属于“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的造势活动。 他表示,“潮味十足”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主催,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主办,时间是早上9时至上午11时30分。 他说:“我们当天还准备了糕点和茶水供出席者品尝。” “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工委会主席罗培文表示,“潮味十足”活动的节目包括:潮曲演唱、幼狮和武术表演、镇安古庙大锣鼓表演等。 她说,“潮州茶馆”当天也将搬到文化街户外进行,让出席者品尝潮州工夫茶,借此传承潮州工夫茶文化。 配同发布消息者,包括:文化街管委会秘书吕立明、舞蹈主任许亚湄、委员叶诗梅;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总务洪徕腾、青年团理事兼“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工委会副主席纪伟忠、青年团理事林锦文;中医议诊团团长刘南兴、义诊医师曾勇维,余畯轩和余隽诚;“彩色比赛”评审王瑞文和黄慧敏;茶艺师吴燕霞。 吕立明表示,邻国电视节目《黄金年华》多位冠军歌手将于4月13日来到文化街,呈献多首绕樑三日的歌曲,时间是早上9时30分至中午12时。 他说,“彩色比赛”则开放7岁至12岁的小朋友参加,彩绘工具是木笔和蜡笔;该会希望藉这项亲子活动,让小朋友认识文化街,还有文化街的建筑物,时间是早上9时至中午12时。 王瑞文说,大会希望藉比赛,让小朋友用画笔和色彩描绘文化街,也让他们感受文化街的文化和认识历史。 黄慧敏说,比赛的评分标准是创意30%、色彩搭配30%、整体效果20%、细节表现20%。 李玉品表示,“品茶分享会和舞蹈交流会”的时间是早上8时30分至中午12时,届时将有茶艺师现场泡茶让民众品茶。 吴燕霞说,当天将有5位茶艺师到场,除了示范泡茶和让民众品茶外,也会进行解说,让出席者更解潮州工夫茶。 刘南兴表示,3月30日的义诊活动将有5位医师到场提供服务,包括整脊、体质分析等;4月27日的义诊医师则还在安排。 另一方面,李玉品说,配合“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有关方面也会于4月12日早上8时至中午12时,在柔佛古庙前举办潮州美食活动。 他表示,活动时间是早上8时至中午12时,售卖美食的摊位有27个;活动以固本交易,每本固本是100令吉。 他说,固本可向秘书处(016-714 8108)或现场购买。
11月前
大柔佛焦点
全国综合
佛山新闻传媒中心访星洲 | 严剑锋:坚持发展华教传承文化 考察东盟在马感受最深
中国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对外传播部主任严剑锋说,这次到东盟国家考察,在马来西亚逗留期间感受最深,这里的华教发展、华社结构和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展现出坚韧精神。
11月前
全国综合
大柔佛焦点
林添顺:勿仅依赖老一辈 华青应负起传承文化重任
柔佛州卫生及环境委员会主席林添顺指出,传承文化的责任一般都压在华团的肩头上,华团因此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然而,这份责任不能依赖老一辈苦苦支撑。
12月前
大柔佛焦点
一纸芬曰
徐晓芬.“有声”的方言,“有声”地流传
一人一句,共同凝聚,多说多讲,自有效果。方言的未来,不该只交由组织、机构、会馆、媒体等去决定,每个人犹如一根螺丝钉,靠着它们才能垒起坚固城墙,千年不倒。
1年前
一纸芬曰
古城大小事
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 老中青 1月13 奏响《喜乐50》
(马六甲28日讯)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创办多年,默默地让中华文化在古城传承,一直担任老师的长辈如今已是满头银发,也看到了后浪奋起,江水奔流,前后相继,使这支在地文化团体,不负期望,越来越好。 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是由林志国老师、杨月宝老师、张锦水老师一同创办。这支乐团将在明年1月13日(星期六)于中国公学礼堂举办《喜乐50》音乐会,为了让音乐会完美演出,团员们已如火如荼排练,誓给观众呈献最佳的视听飨宴。 林志团:团员表现超越前辈 林志团老师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他已80多岁了,这一路走来,看着许多团员成长,而他们的表现也超越了前辈。 “我感觉到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付出总算看到一点成绩。” 林志国心怀安慰地说,乐团一代更胜一代,一代比一代更强,这是很好的现象。 杨月宝:年轻人付出很多 创办人之一的杨月宝说,在近年五、六年,她看见年轻一代的加入,年轻人也付出很多,这才让会馆华乐团搞得比较容易。 她说,旧的队员年纪大了,如今有更多的有时间帮忙指导后辈,这些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曾经一同创办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的张锦水,去年才被召回来重新归队。 他指出,早年曾因工作关系离开乐团多年,去年才被召回来,因此再次搭上这班列车,一同为华乐尽一分力。 在创办人和老师们的坚持不懈、热爱华乐的一颗心之下,如今乐团具备老、中、青、小各年龄层的团员,大家平时聚在一起排练,犹如一个大家庭。 叶知俞:对华乐团有兴趣 叶知俞是同安金厦会馆乐团里年纪最小的团员,来自培德小学的她,今年三年级。 叶知俞说,她加入会馆华乐团已一年,学习扬琴、敲击乐。 “之前是阿姨带哥哥先加入,后来阿姨也鼓励我一起来,加上我对华乐团也有兴趣,所以就加入了。” 叶知俞说,她喜欢扬琴,弹奏时心里会很欢喜、很高兴。 “在家空闲时,我就会弹扬琴。” 目前,叶知俞也已参与过多场演出。 叶知俞说,团队里面的长辈,对她也特别照顾,如同家人。 汤谞:老师鼓励加入乐团 13岁的汤谞是在今年初加入同安金厦华乐团,负责敲击乐。 她说,今年初她与母亲到会馆看哥哥练习时,在老师的鼓励下加入乐团。 由于没有乐理背景,她在开始时很紧张,担心出错招惹团友的不满。 在老师的爱心指导下,汤谞已参与过数场演奏,包括在鸡场街举办的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与玛拉工艺大学马六甲分校举办的中华文化活动、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民间音乐交流访问音乐会及北添宫九皇爷诞演出。 杨勇志 李侑阳:华乐团犹如大家庭 来自育民小学六年级班的杨勇志与李侑阳是于今年5月加入同安金厦华乐团,成为二胡手。 他俩皆是学校二胡协会的成员,并在老师的推介下到会馆观摩,因而决定加入成为会馆华乐团的生力军。 杨勇志和李侑阳是同班同学,他们表示喜欢会馆的学习气氛,跟长辈、大哥哥及大姐姐共处,犹如大家庭一样。 李侑阳说,他喜观二胡,觉得二胡音乐很好听,因此就试著加入学习。 他们二人在课外皆有学习钢琴,杨勇志在会馆除了学二胡,也学习钹。 接下来的《喜乐50》音乐会,将是他们的第一场演出。 谢恩银:风雨不改到会馆学习 今年15岁的谢恩银,在小学四年级就已加入同安金厦华团乐,多年来坚持不懈,虽家里住得远,间中还遇上了疫情阻挠,但并没有浇熄她对华乐的热爱,反而更确定了她对二胡的爱。 在马六甲高等华文国民型中学就读的她,在四年级时就与朋友一同加入会馆华乐团学习二胡、敲击乐、大鼓吹。 虽然家住市郊,但家人多年来风雨不改,每周都载送她到会馆学习,给予很大的支持。 她说,当初与她一同到会馆的朋友在六年级时决定放弃,她选择留下继续往前走。 “疫情爆发及行管令时,我们无法学习,就这样暂停下来了,当重新开放时,我突然觉得更喜欢二胡了,特别想回来。” 谢恩银说,这些年来,她参与过多场大型演出,包括农历新年、中秋节等的演奏会。 叶展易:以为华乐是传统音乐 在还未加入同安金厦华乐团时,叶展易以为华乐就是节奏比较慢的传统音乐,然而加入后却打破了他对华乐的认知,原来华乐也可奏出西洋曲、马来曲及印度曲。 今年15岁的叶展易就读公教中学,也是学校的管乐团成员。他是在中一时由阿姨带入会馆华乐团,在这之前,他只是喜欢西洋乐,对华乐因没有很大认识,所以也因“不相识而无从相爱”。 “现在,我喜欢的不只是西洋乐,还有华乐,虽然有时学校和团体活动都很多,有时会累,但我很喜欢来、自愿来,因为这是我的兴趣,在演绎的时候,我没有想别的,就是全情投入,很开心。” 在华乐团里,叶展易负责大提琴、鼓、唢呐及葫芦丝。 叶展易说,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的特点之一,就是结合老、中、少各年龄层,这让他学习了如何与人相处,收获很大。 “我刚来的时候,心里很约束,慢慢地我开始与他们讲话,现在,我比较大胆了,也学到了与人沟通。” 汤譞:续传承华乐 15岁的汤譞起初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跟随住在同一社区的老师到会馆华乐团,当时因为乐团里缺少大提琴手,汤譞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学起了大提琴。 “学习大提琴数个月,在刚进入大合奏练习不久,就因为爆发疫情关系停了一段时间。” 就读育民中学的汤譞,也是该校的管乐团成员。他说,疫情缓和及恢复常态之后,会馆在大合奏练习时,因为缺少敲击手,老师就让他学习打鼓,当中包括小鼓、大鼓、排鼓及其他小件敲击乐器。 “不止如此,现在我也接触到了吹管乐器,例如葫芦丝及唢呐。” 随着不断在会馆练习、合奏,汤譞更加热爱音乐,并打算以后继续把华乐传承下去。 冯益希:母亲一同加入乐团 冯益希是于去年在学校华文老师的介绍下,加入了同安金厦华乐团,不但如此,陪他一起到乐团听讲座的母亲郭佩玲,也同时加入了乐团。 冯益希来自公教中学,他也是学校乐团。他指出,去年华文老师在手机运用程序中向同学们推广同安金厦华乐团,本身因为喜欢琵琶,会经常上网聆听琵琶音乐,因此就趁着那次的机缘,和母亲一同到会馆听讲座和看华乐示范。 在加入华乐团后,他开始学琵琶,接着也吹唢呐、敲锣及大鼓吹。 父亲生日时,他也以琵琶给父亲弹奏了一曲生日歌。 “我在这里交了新朋友,同时,这里的长辈也和譪可亲,好像一个大家庭。” 冯益希的母亲郭佩玲说,她在马大念书时,曾加入华乐团。她现在于会馆负责弹奏中阮。
1年前
古城大小事
更多传承文化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