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两性平等

家庭教育乃形塑人格方面的关键角色,毋庸置疑。然而,诸如两性平等意识等现代观念,应当由教育专业更积极地倡导与传播,这有益于纠正某些还存在偏差性别意识的家庭。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发生学生盗用女同学乃至毕业校友的照片,并利用深伪技术(Deepfake)合成不雅照片或影片的事件。据说相关照片还在通讯软体众传,让参与者“共享”兼评论,甚至传出涉案者将不雅内容对外兜售的行为。 男性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到色情内容的吸引,加上如今网络获取相关内容的门槛日益简易,确实难以控制。不过,这反映了涉案人(不止制图者,而是所有参与的学生、师长以及成人)家庭教育的失败,或是家长无法竖立良好榜样所导致。 在西方国家,自愿以肉体从事各种形式的商业交易,可以是工作者合理获取报酬的一种方式。此类交易的采购方,也可以是合理满足个人欲望的普通人士,未必需要以传统道德加以鄙视。 但一般而言,尤其东方社会,这类以尊重各方参与者为前提的交易,应该是罕见的。反之,现实中更常见的,是以物化女性为手段,满足个人病态性欲以及偷窥欲的卑劣行为。 此次事件,涉及的是“盗图”、(滥用)“合成”、“色情”、“非法传送”、“集体品评受害人”、“非法兜售”等一系列缺德违法的行为。犯罪的成分环环相扣,很难以“一时冲动”、“年少无知”或“只是玩笑”轻易开脱。 涉案人士应该不止被逮捕的那名16岁男生。面临如此犯罪团伙,警方不仅要一网打尽,而且唯有最严厉的惩戒,方可传达明确讯息:社会各方,绝不姑息事件的重演。 虽然社会上抨击涉案学生的声音排山倒海,但要复制此类恶行,何其容易。各国儿童色情行业在技术加持下,取缔艰难。 如果有人将古来宽中的案例加以抄袭,并运用更高的“防范措施”,让照片或视频更隐秘的流传,甚至更目标性的针对无力投诉的对象,古来宽中的事件将可能成为一连串类似案件的前哨,且更难侦破。 这是当下资讯工艺发展后,新型犯罪难以防患的难题。通讯部修法,让跨国社媒本土注册,尝试更好规范软件滥用。但之前已有足够多分析说明,小国政府欲惩戒影响力巨大的跨国社媒,成效依然可疑。 有鉴于此,横扫此次所有涉案的人士,下判最高的刑罚,才是为了防止“抄袭罪犯”蠢蠢欲动,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议题发生至今,人们聚焦制图以及传送者,但在进行相关惩戒之外,也要留意这些不法行为背后的心理结构产生机制。 涉案学生的家长究竟是如何教育出能实施如此行为的孩子,值得探究。这个层面,当然不易去挖掘。 当涉案者进入检控程序,家属忙于司法辩护及为被开除的学生安顿未来,疲于奔命,自是无暇静下来思考:家庭教育,为何失败? 如果这仅仅是家长“上梁不正下梁歪”,自身可能就沉溺于类似行为,学生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还在掌控现代科技后“青出于蓝”,那就是比较直接的发展,也难有他人可以借鉴的层面。 如果只是家长的问题,一般“正常”家庭至少可以比较安心,孩子不至于太容易沦为这类性犯罪者。 但如果家长并非一丘之貉,相关家长在孩子犯下伤害多人的滔天大罪后,若要将功补过,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坦诚交代产生恶魔的家庭环境,以及教养失当之处,甚至探讨其他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校外因素。 提醒其他家长需要防范以及警惕的部分,就是涉案家庭成员对于防止案件过多重演,所能做出的贡献,也才能展现忏悔的诚意。 家庭教育乃形塑人格方面的关键角色,毋庸置疑。然而,诸如两性平等意识等现代观念,应当由教育专业更积极地倡导与传播,这有益于纠正某些还存在偏差性别意识的家庭。 然而,此次事件最引人诟病的,反而是相关教师,以及校方的处理方式。据受害人爆料,教师仅给予涉案学生轻判(记两个小过),并且言语间责怪受害人。就连其他没有直接处理此案的老师,也批评在网上申诉的受害人。 老师轻罚触犯刑事案的学生,当然是不可思议。网上有人质疑,老师是否也 [vip_content_start] 以某种形式牵连其中?或是周边涉案的其他人必须成为包庇对象?所以不得重罚掌握“把柄”的涉案学生?这些就不会是完全不合理的疑问。 虽然宽中校方在学生涉及合成不雅照片事件的处理方式确实不够迅速,但至少今日中午已发文告表示已将涉案学生开除,并承诺会为受害者提供心理辅导,至于发表不当言论的教师也已经接受柔教育局调查。 但如果受害人的指控属实,为了维护人们对独中教师的公信,解雇被证实严重违反条例的教职员,看来是应该是最基本的动作。 独中教育体系,看来也应该从此事件全盘检讨,设立机制保护学生,免于此类侵害之重演。这包括更谨慎的遴选掌校者和教职员,并且定期培训,确保教职员对两性平等意识有更健康的认识与坚持。 此次事件得以曝光,主要感谢勇敢发长文揭发案情的受害人。虽然长文的所有内容还需要检调单位确认,但正是受害人的勇气揭发,避免了更多人持续遭受伤害;以上种种追责、补救以及机制改良的过程,也才有机会开启。 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在此次事件当中协助受害人报案,稳住受害人情绪,并且提醒人们涉及此类案件的法律刑罚,实质协助受害者,也恰如其分提升社会对此议题的觉醒。 然而,依然有敌对政治势力借此攻击张念群,提出“身为执政党,应该解决问题,不是公开喊话”。这显然是消费课题,以达到政治攻击之目的。 目前许多议题,都有人在用相同套路进行政治攻击:“身为执政党,问题出现就是自己的错”、“身为执政党,应该体制内解决,不应再诉诸民间力量”,诸如此类云云。 在布特拉高原气爆案,行动党向公众募捐的课题上如此;在彭亨森林局罔顾法庭意见,滥砍榴梿树的事件,也是如此。敌对势力在议题当前,不实质协助受害人,反而无的放矢,乘机攻击政敌,实不可取。 其实许多议题都可以多层面进行解决,态度不需要非此即彼。如果单从务必低调进行的“内部管道”解决,又会被批评为没有作为,“只会静静”。 在古来宽中深伪不雅照事件上,张念群协助受害人报案,让执法体系对付涉案人,这是体制内处理,但对公众社会宣导,引发教育界的反思、父母的关切,也具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
1天前
2年前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男人和女人确实是不一样的。即便我们言之凿凿,说性别是社会对你的后天塑造,说在成为男人和女人之前你首先是个人……但男女的生理差异,其实决定了荷尔蒙分泌,决定了你随之而来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决定了你肉身的生活经验,而这些关键因素就决定了你能如何在这个既定的社会空间成为自己。 几个胸部较为丰满的女生朋友,总会有那样的成长经验——她们早早就有了驼背的坏习惯,塌着身子走路,以免在害羞的青春期被人发现自己胸前的端倪。我们大半的生活都泡在父权的世界里,必须学会用什么样的穿着来防备性骚扰,用三言两语化解别人用身材与外表来开的玩笑,甚至要懂得用最礼貌客气、不伤对方自尊的方式来拒绝男性的示爱。 中学性教育课程,老师播放可怕的堕胎手术影片,告诫我们要守贞洁。大家都说堕胎有罪,但没有人告诉小女孩们这个不带偏见的医学知识:其实生孩子的风险比堕胎更大,会对母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人们把“母子均安”当成理所当然的常态,甚至让生产不顺利、胎儿不健康的孕妇背负污名。但直到2022年,孕妇在生产时死亡依然是一个非常日常又真实的威胁。 已经养育了孩子的女性朋友,咬牙忍受了怀胎对内脏的挤压、子宫下垂的风险、盆底肌松弛、妊娠纹和腹直肌分离的后果。她们眷恋着母亲的身分,却也仍有熊熊的事业心在心底燃烧;一面痛苦地接受母职惩罚带来的职场困境,一面享受着孩子带来的天伦之乐。 根据调查,全球可能有70%的女性一辈子没体验过性高潮——生理构造决定了女性需要更多的性唤起,而大部分的男人因为各种原因学不会如何取悦女人,或根本不打算学。真不公平。意外怀孕的风险已经百分之百由女人承担了,发生性行为的愉悦,竟然不能让女人也跟着百分之百的享受到。也因此,女人在性爱的态度上不可能和男性一样自在。 而每个月的经血来潮,是仅有女性才能理解的痛苦。曾有人让男性想像生理期的疼痛,说那如同一直有人在拉扯他的睾丸;但女性的苦闷不仅止于此。除了腹泻、肚子痛和头痛等常见症状,还有那个粘腻,湿哒哒,一抽抽的尴尬和生怕被人闻嗅到的铁锈味,带来的是小心翼翼的躲躲闪闪,以及无法坦然诉苦的郁闷。 来到这个时代了,有些开明的公司会提供女性雇员每个月一天的生理假——不需要医生批示的病假——让她们能安心在家度过生理期间最难受的某一天。但更多的人,是拿着这个哏当作嘲讽某个女人脾气阴晴不定的笑话。 女性的身体是被意淫的,女性的欲望却是被规范的。而女孩们所因此面对的各种生活不便和健康威胁,却是她们要独自承担的。当女孩逐渐长大,社会就开始觊觎她的子宫。 很多女性早已被驯化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多年前一段和男性朋友的对话,我说我未来不打算生孩子。朋友仿佛为我着想般,带点苦恼地说:可是这样你就很难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了。我嗤笑,说那我生了孩子就跟我姓好了。他叹气说:这样就没有人要娶你了。 值得玩味的是,即便我生了孩子跟我的姓氏,那也是继承了我父亲、祖父的姓氏。 这些日常琐事如此幽微,仿佛只是无涉性别的普通人生选择。其中困境,往往只闪现于女性之间的小团体交流里,男性不曾察觉,也或许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不需要对此给予理解。 而女性本身呢,受困于“好女人牌匾”,似乎不值得大肆呼喊口号要求什么大的变革,只由女性每一天的隐忍来度过。或许很多女性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她们的观念早已随着身体一起被驯化。 说到底,这个社会体制的方方面面仍旧是循着父权观念而奠基的。若要真正达成两性平等吧,绝不可能只是在资源分配上的齐头式平等。除了提供发展与成就的均等机会,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谈一谈,要如何依循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来设想更周全细致的体制修正?
3年前
3年前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