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海》编辑室
学记
【学记活动】《突破》培訓營圓滿落幕 80新學記破繭成蝶
(蕉赖讯)抓住新年的尾声,星洲日报《学海》雪隆区第39届学生记者队——《突破》培训营圆满落幕!本次培训营旨在培养新一届学记,具备作为学生记者所需的基本技能与素养。 培训营于2月7日至10日,于康乐二校进行。为期4天3夜的培训过程中,80位新学记参与了丰富多元的活动,获益良多。 本次营会由本报、星洲人及星洲日报《学海》雪隆区第38届学生记者队联合主办,并获得康乐二校提供场地支持,以及Gardenia Bakeries与佛光素食快餐通店赞助膳食。 今年培训营的主题为“突破”,寓意学记能突破桎梏,勇敢迈出每一步,探索无限的可能性。 《突破》培训营拉开序幕! 本次营会开幕典礼的嘉宾有星洲日报文教部主任曾翎龙、星洲日报文教部大专组主编王国刚、《学海》季刊主编叶欣媚、雪隆区学记负责人陈伟杰、《学海》编辑刘馨缋、康乐二校校长刘瑞梅及家协主席梁俊辉。 曾翎龙在致辞时分享了3个关键词:“突破”、“传承”与“耐心”。他表示,新学记们从选择踏入培训营的那一刻起,便是在挑战自我、勇敢“突破”。正是这种精神,让学记队的“传承”得以延续。他还强调,学记生涯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耐心”,唯有耐心耕耘,才能结出成功的果实。 梁俊辉代表校方致辞时表示,学校愿意出租场地,不仅是对营会的支持,更希望学记们发挥力量,让身边的师生爱上华文,支持华教。 《学海》编辑室分享会 作为《学海》旗下的学生组织,《学海》编辑团队现身说法,向营员们分享了《学海》季刊的制作过程,并介绍了学生记者存在的意义与责任。 王国刚认为,记者的笔是世上最有力量的工具之一,因为记者的工作是传达消息,是社会的监督者。因此,记者必须对所传播的讯息负责,避免散播不实资讯,确保所有内容经过严格审核。他强调:“我们的笔对大众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番话不仅让在场的营员们意识到新闻工作的责任感,也让大家更深刻体会到新闻的力量。 叶欣媚向学记们介绍了《学海》季刊——一份专为中学生打造的课外读物,在介绍了《学海》的编制过程后,她鼓励学记们阅读《学海》来拓展视野。 陈伟杰则鼓励大家勇敢追求自己的兴趣,并在写报道时将之分享给读者。“只有在写自己想写的,才会写得精彩。” 主讲人们在分享之后,与学记们进行了互动环节。学记们提问有关媒体行业和学记队的问题,获得主讲人们的耐心解答。此次交流会不仅让营员们对新闻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记者职业的热情与责任感。 白慧琪:新闻写作的本质是追问“为什么” 星洲日报副刊高级记者白慧琪在营会讲座的主题是“专题采访写作:题材发想、问题意识”。她强调,新闻写作的核心在于不断追问“为什么”。新闻报道不仅是对事件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引发读者思考,而非提供固定答案。因此,一篇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通常具备时效性、影响力、邻近性、显著性、争议性、新奇性及人文关怀等要素,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白慧琪指出,专题报道的灵感往往源自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探讨,记者能够展现某一现象或议题的不同面向,让读者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潘致情:要用事实讲话 新纪元大学学院讲师兼媒体研究系主任潘致情也是受邀的主讲人之一,讲题是“记者侦探社:新闻选题背后的破案过程”,与营员们探讨关于媒体素养与事实查核的议题。 她表示,记者就像侦探一样,通过采访、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3种技巧来调查事情的真相。但与侦探不同的是,记者的“武器”并非放大镜或证据,而是手中的笔。潘致情借此引出一个重要观点——媒体素养。她将媒体素养比作一把衡量道德底线的尺,而这正是媒体从业者最应具备的特质,即公平、客观、批判。 潘致情说:“在事实尚未被证实前,我们不应轻易下定论。否则,受影响的不仅是记者自身的声誉,更可能侵犯受害者的隐私与人权。”此次讲座让学记们受益匪浅,对新闻伦理与媒体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外出街访:锻炼采访与写作技巧 为了加强新学记们的采访能力,工委们带领他们前往校外的各个店铺与商家进行实地街访。经过营会中安排的模拟采访与夜间采访环节,营员们已初步掌握基本的采访技巧。工委们将营员们分为16个小组,并安排他们分别探讨物价、人工智能、自然灾害等16个不同的主题。在工委们的随行指导下,营员们不仅能获得实时的引导和协助,还受促采访友族同胞,以获取更多元化的观点,并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受访者。 街访环节结束后,营员们返回营地,以小组形式总结采访内容,并开始撰写各自的报道。工委们在旁适时提供建议,教授正确的写稿格式,并指导营员们运用5W1H等新闻写作技巧。在这一过程中,营员们学会了如何将零散的采访内容整理成有条理的新闻报道,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写稿环节结束后,陈伟杰为各组稿件进行点评,让新学记们对新闻写作的规范与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 倦鸟归巢,学记永远在身后 回巢夜是雪隆区培训营的特色活动,由在任学记为历届学记举办的团聚晚会,让新任学记亲身感受“学记大家庭”的温暖。 傍晚时分,历届学记陆续到场,身穿各届营衣,兴致勃勃地拍照打卡,录制口号影片,现场气氛热烈。 回巢夜的开场伴随着39届学记悠扬的歌声:“心与风共鸣,突破自己闯荡,39届学记不畏风浪。”这句承载着学哥姐期望的歌词,由39届学记亲口唱出,更显动人心弦。此外,工委们也特别为历届学记准备了精彩的表演,包括话剧和歌曲演唱,温暖的旋律回荡在每个人心底,营造出温馨而愉悦的氛围。 在大合照环节,各届学记紧紧挤在一起,高喊雪隆区学记口号:“坚持到底,TA一定很爱你!”这一刻,回巢夜的气氛被推向最高潮。随后,历届学记依次上台,手持工委团精心制作的届别牌子,与舞台背景合影,定格珍贵回忆。 紧接着,熟悉的福利夜正式开始!工委们设立卡拉OK、纪念品、拍照等站点,让学记们尽情享受欢乐时光。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温暖的气息弥漫夜色,也铭刻在每位学记的心中。 学记实战挑战:锻炼团队协作,追寻真相 本次培训营特别设置了“背水一战”水战活动与模拟采访环节,全面锻炼学记们的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采访技巧。水战活动采用跑站竞技形式,每组需依次完成挑战并收集树叶作为达标标准。考验口才与反应速度的“急转舌战”,强调团队协作的“同舟共济”等环节,让学记们在竞争中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深化团队默契。 而模拟采访和夜间采访则让营员们化身“曙光调查团”记者,通过采访“嫌疑人物”,推理案件真相,体验意外组记者的工作。他们在提问与记录中寻找线索,并在讨论中揭开谜底,不仅锻炼采访与写稿能力,也深刻感受到新闻调查的挑战与成就感。这场结合竞技与实践的挑战,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难忘的成长体验,让学记们在合作与拼搏中收获信任、技巧与责任感。 39届学记正式启程! 时光飞逝,第39届培训营即将迎来尾声。在闭幕仪式上,陈伟杰逐一收集散落四处的陨石碎片,并将其放入机关内,象征着陨石归一,为39届学记们4天3夜的培训营划上完美句点。随后,在本次营长与副营长的陪同下,他进行了备受期待的开箱环节,正式宣告星洲日报《学海》雪隆区第39届学生记者队培训营圆满落幕!培训营的结束标志着新学记们学记生涯的起点,愿他们携手并进,书写辉煌篇章,为学记队注入新血脉,传承学记精神。
1月前
学记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說】學記調查局02 你被新春詞考倒了嗎?
某天,《学海》编辑室传来了:“啊!才做三题,答案都错了”的哀嚎声。既然这一系列的新春词语可以难倒大人,那中学生应该也不能幸免吧……于是,我们找来几位学记,考一考他们对新春词语的认识。结果…… ▍潘愫恩 :更了解春节的正规用语 农历新年来了,是时候温习一些春节用词了,而这份问卷正好在此时派上用场。关于简介部分,我认为本地华人并非在文化知识上存在滞后,而是因为长期以来,籍贯语言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习惯,这些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改变后反而可能会失去我们马来西亚独特且地道的风味。尽管如此,学习规范的用词仍然是必要的。 关于问卷中的问题,我确实通过它更好地了解了春节的正规用词,也提升了自己对春节的认知。例如,农历日期的正确表示法和拼音,以及相关的历史渊源等。老实说,在面对众多答案选项时,我一直认为大同小异的表达方式都可以接受,但通过事后的解释,我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所在,并知道了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这份问卷不仅考查我们的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总体而言,我觉得受益匪浅。 ▍蔡耀恩:我真的是华人吗? 起初看到分数时,我确实有些错愕。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算不错,但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对华人新年的认识并不全面。这一发现甚至让我一度怀疑,我真的是华人吗? 我曾以为“春节”是指整个新年期间,直到现在才知道它其实特指正月初一。许多与新年相关的传统习俗和专属名称,都是在填写问卷时才第一次深入了解。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新年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长假,它承载着更深厚的文化意义。 ▍徐紫林 :原来这个字是第一声! 原本以为自己对新年的各种用词已经非常熟悉,但在填写这份问卷时,瞬间感觉被啪啪“打脸”了…… 原来春节词语中有这么多讲究,有些甚至是我从小到大都用错了!就拿“正月”的“正”字来说吧,我一直以为它的发音是第四声,但实际上应该是第一声,原来自己那么多年都读错了,竟然一点没察觉! 通过填写这份表格,我对春节词语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前我从未想过这些词语背后还有那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但填完这份表格后,我不禁反思,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确实有些“不及格”。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避免遗忘这些宝贵的传统知识,也确保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再“掉链子”。 ▍谢善唲:基本常识搞错了17年 一开始看到这个Google Form时,我有点懵,感觉题目太难了(我一题也不会做……感觉自己有点笨)。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没有看任何参考网站,迅速完成了答题。结果,点开答案后,哇,简直炸裂,错得离谱!我赶紧安抚自己的情绪,仔细查看了正确的解析。 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库实在太狭窄了。过了17年的新年,连一些基本常识都搞错了17年。这个Google Form 虽然考倒了每一个人,但也很有趣。我看了出题者林老师给出的正确解析,学到了很多东西,重新认识了新年词语的真正含义,也了解了古代人如何庆祝新年。有点小惭愧,自己没有扎实打好中华文化的根基,也对现在的孩子不了解传统文化感到惋惜。以后我一定要更加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保留我们马来西亚独特的特色。 ▍赖鸣杰 :对春节的传统和习俗更了解 春节对我们华人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聚与和谐。感恩我有机会做这份问卷。在作答时,我本以为自己能轻松完成,没想到却遇到了许多不同的春节名称和日期。每当遇到选择时,我不禁怀疑:“这些不都是一样的吗?到底该选哪个答案才对?”在充满怀疑的情况下,我最终完成了问卷。 然而,当我看到自己的分数时,瞬间傻眼了,怎么这么低?仔细检查答案后,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选项没选。通过这次的失误,我意识到自己对春节文化的了解仍然很浅薄,很多细节和背景我并没有掌握。尽管如此,这份问卷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拓宽了我对春节文化的认识,也让我对春节的传统与习俗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我还学到了许多与春节相关的名称和文化习俗,对这个重要节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黄雯欣 :这题目不简单! 刚开始看到这个小题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人,怎么可能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呢?然而,当我得知连学霸学姐也只答对了2题时,我才意识到这套题目似乎并不简单。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打开题目后,我迎接到的却是深深的羞愧感——我竟然没有一题能完全确定答案!全程只能凭运气硬着头皮作答。 尽管如此,这次体验让我学到了许多平时容易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小知识。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真的是不合格的华人啊! 真心觉得这样的趣味小答题非常有意义。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大家忙于各自的事务,很少有人会特地花时间去学习这些知识。然而,这个“中文放大镜”的出现,帮助我们重新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小角落,也提醒我们还有许多珍贵的文化知识需要学习与传承。 ▍郑余杰:激励我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 做完林智勇老师设计的“中文放大镜之别让春节开满‘错词花’”问卷,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对“春节”及相关用词的了解仍有不足。作为华人,我们习惯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却未曾意识到这实际上反映了文化认知的滞后。通过学习“春节”和“元旦”的历史演变,我才明白,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正式称呼,而许多错误的用词则源于缺乏对传统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关注。 例如,“腊月三十”并非每年都有,当腊月只有29天时,除夕便是腊月二十九。而诸如“年初一”和“正月初十一”等用法也存在不规范之处。这次答题让我意识到,正确运用春节词语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关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激励我更加重视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考考你对新春词语的认识 出题&解析:林智勇(出处:《学海》季刊第四期〈中文放大镜〉) ☆ 读文小指南☆ (一)每道题提供正确与错误的答案选项。对的答案,括弧里打钩(✓);错的打叉(✗)。 (二)答题后,读解说。 (三)各题解说下附有答案,自行对照批改。 ① 春节是指哪一天? 1.( )正月初一 2.( )除夕 + 正月初一 3.( )正月初一 + 正月初二 4.(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② 古时“春节”是指? 5.( )冬至到正月初一 6.( )正月初一至十五 7.( )元宵节 8.( )立春 ③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可称为? 9.( )除夕/ 年三十 10.( )除夕/ 年除夕 11.( )年三十/ 大年三十 12.( )年二十九/ 大年二十九 13.( )腊月二十九/ 腊月三十 ☆解说☆ ①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几天 = 天数不多。) 1914年, 中国政府官宣: 本来称“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本来称“春节”的立春日依二十四节气归位,称“立春”。 1. ✓ 2. ✗ 3. ✗ 4. ✗ ☆解说☆② ⑴ 古时立春 = 春节。 ⑵ 古时正月初一 = 元旦。 →古人多以农事为业,大地回春寓意希望重生,立春节庆热闹程度远超于元旦。 ⑶ 现今正月初一 = 春节 1912年,新中国政府官宣:公历1月1日 = 元旦。 →逾两千年的“正月初一是元旦”走入历史。 1914年,中国官宣:农历正月初一 = 春节。 5. ✗ 6. ✗ 7. ✗ 8. ✓ ☆解说☆③ ⑴【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年除夕】≠ 中文用词。 ⑵【年三十】/【大年三十】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⑶ 农历十二月(腊月)天数非年年固定。 时而30天。= 最后一天是腊月三十 →可称:年三十/ 大年三十。 时而29天。= 最后一天是腊月二十九 →该日不以“三十”称之。 ⑷ 除夕 = 腊月最后一天 腊月天数 = 30天 →腊月三十 = 除夕 腊月天数 = 29天 →腊月二十九 = 除夕 9. ✓ 10. ✗ 11. ✓ 12. ✓ 13. ✓
2月前
动力青年
都市动态
《学海》编辑室推介季刊 11日新旧学记齐相聚
星洲日报《学海》编辑室将在第十八届海外华文书市为莘莘学子带来了学海季刊,推介礼将会在11日(星期四)傍晚6时在主舞台举行,届时欢迎学海的新旧朋友及新旧学记,齐聚一堂共同迎接学海季刊的到来。
1年前
都市动态
更多《学海》编辑室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