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南海之声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饮食习惯
南砂
癌症,真的是遗传的吗?专家拆解癌症3大迷思
文/双威城双威医疗中心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魏永进医生 对于“癌症”,我们总难免心头一紧,甚至感到一种本能的颤栗。但是,您知道吗?癌症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可怕。许多癌症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及时,是完全有可能被治愈的。 癌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实际上,癌症主要是由于我们体内的某种细胞失去正常的调控,并开始异常分裂及生长,以至于形成我们所谓的”肿瘤”侵蚀其他组织。 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所有肿瘤都是恶性的。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转移;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它能侵蚀邻近组织,并通过淋巴或血液系统转移至全身其他器官。 马来西亚:最常见的10大癌症 根据《2017-2021年马来西亚国家癌症登记报告摘要》的数据显示,乳癌在马来西亚十大最常见癌症中位居首位,而其他癌症则包括结肠癌或肺癌等。 相较于2012年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罹患癌症的人数有显著的上升,而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更易罹患癌症。 迷思1:癌症=死亡? 癌症,并非死亡的代名词。 随着医学的飞速进步,许多癌症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已大幅提高。例如,早期乳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曾经所谓的“绝症”,如今正逐渐变为一种可以管控的“慢性疾病”。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像治疗高血压或糖尿病一样,通过精准的治疗、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它长期共存,并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迷思2:癌症是遗传的,并且无法预防 事实上,有近90%的癌症皆是由后天因素所引发的,即我们所谓的“非遗传性癌症”,这意味着它们是可防可控的。而另外10%则是由遗传性基因变异所引起的。 拥有家族癌症病史并不完全代表注定会罹患癌症。我们所谓的“癌症遗传”,一般指的是继承了某些特定基因的易感突变,如BRCA1/BRCA2等,亦就是说在相同的环境下,基因携带者患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一点,并非说100%会罹患癌症。 真正遗传性癌症在所有癌症中仅占了大约5%至10%。绝大多数癌症是“散发性”的,是后天生活中基因随机突变积累的结果。 迷思3:摄取过多的糖分会导致癌症恶化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其中包括癌细胞及健康细胞等都使用血糖,即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虽然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消耗更多葡萄糖,但却没有证据表明摄取过量的糖会间接促进癌症恶化,或者戒糖能使肿瘤缩小。 虽说糖并不直接致癌,但却能助癌。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肥胖。高糖饮食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是肥胖。许多癌症皆与肥胖密切相关,当我们长期摄取高糖饮食会间接造成体内的胰岛素抵抗甚至增加脂肪组织,因此为了降低血糖,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而加速肿瘤的恶化。 防癌小贴士:预防胜于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超过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可以将健康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并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例如: 1.远离致癌物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日晒、远离空气污染和某些化学物质,如如石棉或苯等。 2.健康的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能让人保持健康体重,只因肥胖是多种癌症的明确风险因素。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加工肉类和红肉的摄入,以及尽可能避免高糖、高盐或多油食品。 3.坚持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等,能有效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4.接种疫苗 如HPV疫苗能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预防宫颈癌、口咽癌等多种癌症。而乙肝疫苗则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从而降低肝癌风险。 5.定期筛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如乳腺X线摄影结肠镜检查等,或可以实现“三早”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预防”,因为它能阻止癌症发展到晚期。 最后,请勿再将癌症视为一个无法逃脱的遗传宿命。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身的遗传基因,但却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 请记住,最好的“治疗”就是让癌症根本没有机会发生。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您的每一个健康选择,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投资。
1月前
南砂
全国综合
吃东西常被同事“盯上” 女子反感:影射我的身材
不能随便拿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开玩笑,因为有些人对此非常敏感或容易被冒犯。一名女子在网上发文,指她的同事经常评论她的饮食习惯,让她很受伤。
2月前
全国综合
VIP文
若不改变饮食习惯 医生:心脏病可复发
资深医生拿督郑秀源指出,心脏病患者接受治疗后若没有改变饮食习惯,可导致心脏病症状复发。
3月前
VIP文
国际拼盘
日韩爱生吃!为何只有韩国人定期服驱虫药?
有人好奇为何韩国人习惯定期服用寄生虫药,而日本人却无此习惯。
8月前
国际拼盘
VIP文
温思拯.开斋饮食习惯的争议
无论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都不应通过言语或留言嘲讽他人。相反,应通过正面的教导和相关资讯的分享,劝导缺乏健康意识的人改变饮食习惯。
8月前
VIP文
全国综合
大马公共卫生驳斥美食博主 “口味无关种族,而是饮食习惯”
大马公共卫生组织(Public Health Malaysia)表示,华人和马来人的口味其实没有区别,区别在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如果一个人习惯了马来菜,即使他不是马来人,仍会更倾向于享受马来菜。
9月前
全国综合
饮食营养
黄资凯/均衡饮食 从学校开始
10月前
饮食营养
饮食营养
李玉梅/正念饮食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11月前
饮食营养
即时国际
特朗普超爱吃垃圾食物!候任卫生部长直言:像在吃毒药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以速食爱好者著称,尤其是对麦当劳情有独钟,然而他所钦点的卫生部长人选小罗伯特肯尼迪毫不客气地批评特朗普的饮食习惯,直言速食“像毒药!”
12月前
即时国际
全国综合
十种日常行为“摧毁大脑” 医生:增加患痴呆风险
爱饮酒、喜吃甜食、炸物、饭面、重咸,熬夜、睡眠不足、肥胖、长期情绪压力、饮水不足……专家指出,这十种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身心状态,恐对人脑健康造成长期伤害而不自知!
12月前
全国综合
带你看世界
才切20息肉 “半年又长10颗” 男子改1习惯成功清零
大肠息肉是大肠癌前病变的警讯,台湾一名50多岁男子曾数次进行息肉切除手术但情况依旧,直到医生建议他改变饮食习惯,将食用的肉类选择全部改成鱼肉,大肠息肉数量才大幅减少,后来甚至完全没有!
1年前
带你看世界
饮食营养
王美燕/如何在改变饮食上持之以恆
1年前
饮食营养
东海岸观点
朱淑仪 | 都市人的饮食习惯
延续上一回有关大马人的饮食习惯,一些朋友看了报道后和我继续了话题,从中也得知更多有关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
1年前
东海岸观点
关注东海岸
营养师:不仅经济时间问题 饮食习惯多受父母影响
大马人的饮食习惯往往被描述为“不健康但别无选择”,然而,营养师指出,改变饮食习惯不仅仅是经济和时间的问题,更涉及到个人意愿和家庭的支持。
1年前
关注东海岸
即时国际
爸爸爱吃炸鸡易生出胖女儿? 研究:男性饮食习惯会影响下一代健康
父母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点大家可能都听过。然而,最新的研究指出,爸爸在孩子出生前的饮食,竟然会影响儿子日后的焦虑程度,以及女儿的代谢健康!
2年前
即时国际
读者观点
陈立群.吃木薯代替白米很荒谬
佐哈里手上显然也没有木薯的行销和供求数据,就贸然叫国人更改饮食习惯,一旦出现木薯短缺,又鼓励人们吃马铃薯吗?
2年前
读者观点
更多饮食习惯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