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行善

(新加坡13日讯)新加坡一名48岁男子罹患晚期肝癌,生命只剩12个月,但他未自怨自艾,反而把握有限的时间行善助人,除了每天给上百名狱囚写鼓励信,也组织释囚与义工在社区进行慈善活动。 《新明日报》报道,曾在银行任风险管理经理一职的陈浚翼身材健硕,受访时露出阳光般的笑容,让人难以相信他身患重病。 由于家族有肝脏病的遗传基因,他从14岁起就坚持每年检查身体且“一路绿灯”。 无奈命运作弄人,去年进行例行检查,他突然被告知患上肝癌,顿时晴天霹雳,一时难以置信。 陈浚翼说,他去年8月被诊断出肝脏长有肿瘤后,立即接受手术切除。 他说:“原本切除后有望痊愈,不料手术过程中,肿瘤意外‘爆裂’,导致肝脏出现血块,病情因此恶化,转为无法治愈。去年10月,医生告知我,生命所剩约12个月。” 残酷的现实没有打倒陈浚翼,他动完手术出院后,继续投入到慈善工作中。 身为佛教徒的他,自2018年起担任辅导员,义务为狱中囚犯提供心灵疏导。 冠病疫情后,他将面对面的辅导改为线上交流,通过电邮与信件鼓励囚犯积极改造,善用服刑时间自省。 陈浚翼说,从那时起至今的每天都会与狱囚通信,最多同时与逾100人保持联系,目前仍有五十多人。 他每天花约3小时写电邮,分享外界的新闻趣事,也传授积极改造与反思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辅导他们,他还在新加坡社科大学修读法庭心理学硕士,目前已进入第2年。 他2022年创立非营利项目“The Robin Hood Squad”,组织释囚、他们的家属及义工,一起为孤儿院、老人院及智障人士派送福袋和午餐等物资。 团队目前已有二十多名成员,每月至少出动一次。 陈浚翼表示,他最大的心愿是能通过法律正式注册该项目,扩大规模,让助人的精神得以延续与传承。 陈浚翼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被愤怒吞噬,反而以乐观与知足的心态面对,他积极地过日子,并不认为自己的生命只剩不到6个月的时间。 “不过,就算真是这样,我想想过去已经(为他人)做了这么多,知足啦,人不能太贪婪对吗?”
1星期前
(新加坡12日讯)“对你爱爱爱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远……” 35年前,就是这首《对你爱不完》,令当年的郭富城从原本籍籍无名的TVB舞蹈员一炮而红,成为万人迷的偶像,一路红到东南亚,再回流香港跻身四大天王,屹立歌坛至今。 《新明日报》报道,为庆祝郭富城本月26日的生日及其经典名曲《对你爱不完》发行35周年,香港和台湾歌迷已于上个月开始发起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在台北车站投放应援广告等,50多名新加坡粉丝昨天则以一场充满爱与关怀的公益活动向偶像致敬。 由郭富城国际歌迷会——新加坡自发策划的公益项目《AK三十五·爱·喜乐·分享》,携手新加坡慈善机构Helping Joy“助乐”义工组织,为居住在美芝路一带的独居及低收入长者,包括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派发关爱礼包与晚餐,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活动原定目标为100份礼包,最终在粉丝热烈响应下,募集数量超出一倍,总数200份。每份礼包均包含长者日常所需用品,如沐浴露、洗发水、洗碗液、牙刷牙膏及卫生纸等。 其中一名筹委会委员潘怡慧受访时指出,这是他们首次主动发起慈善活动,不仅展现“城粉”的温情与团结,还把对偶像的爱升华为社会关怀的“大爱”力量。 12岁开始崇拜‘蘑菇头小鲜肉’ 自称从12岁起便开始崇拜“这位拥有蘑菇头的小鲜肉”,潘怡慧不仅欣赏郭富城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功力,更被他深情演绎抒情歌曲而感动,渐渐地爱上他的电视、电影等。30多年来,他在新加坡和香港的演唱会,她几乎都没有缺席过。 “郭富城不仅是我们的偶像,更是我们的榜样。他在香港成立‘郭富城国际关爱慈善基金’,致力帮助基层青少年与独居长者。身为他的粉丝,我们也想要尽我们的义务,经过这次的活动后,我们希望能继续和Helping Joy合作,一起用行动传递这份爱,因为真正的爱,是永不完结的。” Helping Joy成立于2012年,长期服务超过500位弱势群体,包括年长者、身心障碍者及低收入家庭。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注册成立至今已有74年的柔佛诚敬善堂,一路走来坚持秉承宋大峰祖师闻声救苦的圣训,在慈善文教事业上默默耕耘,行善足迹遍布社区。 柔佛诚敬善堂主席郭金财、副主席也是前主席陈有豪、财政沈培裕、副总务郑金炳及执行秘书张敬川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采访时,叙述该堂一路来的助人项目。 张敬川叙述,虽然柔佛诚敬善堂是在1951年正式注册成立,但事实上,该善堂所保留的历史照片显示,该善堂早在40年代,就以峇株巴辖诚敬善社的名义活跃于社区。 他说,柔佛诚敬善堂的前身即峇株巴辖诚敬善社,相信是在40年代二战后成立,其中一个发起人是当时峇株抗日筹赈会的负责人周细粒。 “周细粒在二战时受日军迫害,被带往枪决,所幸他大难不死,在逃脱日军魔爪后发愿成立诚敬社,待日军投降后要为所有被害者收集捡拾这些殉难者的尸骨。” 理事们提到,后来周细粒所成立的善堂确实这么做,大家在他的号召下前往收集殉难者的尸骨,并将他们安葬于亚依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柔州华侨殉难烈士公墓。 柔佛诚敬善堂内还保留一座柔佛州华侨殉难先烈纪念碑,每年的庆中元活动,该堂董事及堂友都会向这些在日据时期遭迫害屠杀的殉难者致祭。 家属们在得知柔佛诚敬善堂每年都会举行公祭后,也纷纷将殉难者的照片交给该会,供祭拜用途。 除此之外,柔佛诚敬善堂最广为人知的善举之一,莫过于每年风雨不改举行的施赠贫老活动,派发上百份米粮包给年届7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为社区乐龄人士提供实际帮助。 虽然这一活动究竟是多久以前开始举行已不可考,但根据留下来的历史照片,可推敲施赠贫老活动持续至今至少已有二十年以上。 陈有豪说,柔佛诚敬善堂供奉的是宋大峰祖师,因此该堂每年都选定在祖师诞农历十月二十九后的一个日期,即农历十一月初一举行施赠贫老活动。 他说,每年分发米粮包给乐龄人士都是采用现场登记的形式,派发给70岁以上的年长者,很多长者一早就来排队登记,领取米粮包。 除了现场派发米粮包,他们也会派发米粮包到老人院去。 他透露,除了疫情期间的2020年及2021年被迫暂停,这项施赠贫老活动这些年来每年都风雨无改举行,甚至已和赞助商家形成一种默契。 “我们办施赠贫老活动很久了,商家和堂友们都知道,所以每年时间一到,他们就会主动来询问和赞助,一些人提供现金赞助,一些人提供干粮,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助人,是一个很温馨的活动。” 柔佛诚敬善堂深感贫病家庭的生活不易,每年固定拨出逾万令吉协助这些弱势群体,也会与其他组织配合协助这些不幸人士。 郑金炳说,这些受助者当中,一些人是直接向该善堂求助,一些则是经过堂友或理事等引荐,理事们在发放款项前都会亲自做家访,深入了解受助者的处境。 “我们帮助的人士当中,一些是来自单亲家庭,一些则是失去工作能力,还有一些病黎或他们的家庭。” 沈培裕说,该善堂举行的各项慈善援助计划,款项全来自于善堂自身的收入,都不涉及对外募款,且确认受助者的情况后就立即拨款,尽快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我们每年召开会员大会时都会提醒堂友,若知道有人需要协助,可以通知我们,我们除了直接给予金钱援助外,若有需要也会与其他慈善组织配合,协助这些不幸人士。” 以慈善公益为定位的柔佛诚敬善堂,这些年来持续在社区慈善公益这块默默耕耘,每年会庆都会拨出款项予教育、慈善及医药单位。 郭金财提及,该会在2024年的会庆上就拨出款项捐献予6个受惠单位,即峇株巴辖五校董事会、峇株巴辖德教会紫英阁洗肾中心、同仁医社、华南学校,各1000令吉;峇株巴辖扶轮社洗肾中心3000令吉;新华学校则获赠一面鼓。 他说,该善堂向来秉持着能做尽量做的精神,未来随着资源增多,该善堂将会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柔佛诚敬善堂殡仪馆这些年来虽然经历装修与提示,但依旧坚持峇株巴辖区最廉宜的收费,造福社会大众。 他希望未来能够带动更多峇株巴辖团体及个人一起来参与柔佛诚敬善堂,借着这个行善的平台一起为社会付出贡献,真正发挥柔佛诚敬善堂的价值。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临近新年和学校开学,家里开支增加,老旧的水喉和屋顶问题接踵而至。请专业人员修缮的费用高昂,让人望而却步。于是,老公决定亲自动手。他年轻时曾帮舅舅做过简单的装修工作,如今还能透过YouTube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 某天,他去五金店买材料,碰上邻居陈先生。见他大包小包,陈先生好奇地问:“看你文质彬彬的,还会修水喉?”老公笑着回道:“年轻时可干过装修工作!” 一星期后,陈先生突然上门,请老公帮忙修缮一间旧房子。老公愣住了,忙问:“怎么会找我?”陈先生理所当然地说:“你不是说过会装修吗?上次在五金店还买了这么多材料。” 老公急忙解释,修自家屋子还行,帮别人就没底气了。陈先生坦言自己参加的佛教会正为一位孤苦无依的老婆婆修缮房屋,原本想请装修工人,但费用太高,只好试着找老公帮忙。 老公有些犹豫:“这样的工程应该找专业的吧,万一我弄砸了怎么办?”陈先生无奈地笑了笑:“专业工人要花不少钱。”他顿了顿,小声说:“我只是想试试看,你能不能当作做善事。” 我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转向老公:“帮忙吧,这也是行善积德啊!”老公惊讶地看着我:“我行吗?”我点点头:“这不只是修房子,更是建起一份希望。” 看着陈先生满脸感激地离开,我心头泛起一丝暖意。或许,善意的行动不需要完美,真心付出便已足够。
9月前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