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行人道

(利民达22日讯)利民达大街行人道围上围栏阻止汽车停放,商家与民众抱怨有关当局此举令原就没有停车位的大街更难停放车辆,并促当局寻策解决停车位问题。 承包商于周四上午在利民达大街安装围栏,避免汽车停放在沟渠上方的行人道造成损坏。由于该处没有停车位,民众向来将汽车停放在商店外的行人道上或大街路旁。有关当局安装围栏后,民众与商家抱怨声四起。 受访商家指出,利民达大街在10年前,即昔加末至东甲大道工程之前,原本设有停车位,但大道工程之后就没有停车位,多年来未见当局解决此问题,此刻又在行人道上设围栏,加剧问题。 有民众反问,为何东甲大街远较利民达大街更狭窄,尚且能设停车位,利民达大街却没办法? 也有商家指围栏设了两天,生意额下滑30%。部分商家指设围栏有好有坏,确实顾及安全,但当局应解决停车问题。 马华昔加末市议员党鞭徐安岄表示,前天承包商欲在大街旁设围栏时,他赶到现场,公共工程局官员告知,此事已在昔县行动发展理事会通过,且由州议员拨款,必须执行。 他说,他已向利民达州议员黄炣卿的助理反映,要求处理此事,必须找出解决方案,让商家与民众能够停车,达致双赢。 “利民达大街已越来越窄,而且大街的老店属于旅游区,没有停车位肯定大受影响。不管要做什么,都必须进行对话会、通知市议会,让大家知道发生什么事。” 他也提到,其实他之前已在市议会上提出要求,促市议会寻求对策解决大街的停车问题,但如今仍在寻策当中。 黄炣卿否认利民达大街设围栏工程是她拨款进行,并指此事早在她获准出席县行动发展理事会前就被提出和同意。 “我已经向昔加末公共工程局局长尤斯里了解,被告知由于行人道经常损坏,所以有人在过去的会议上建议设围栏,该局向柔佛州务大臣申请拨款。拨款已批下来,工程必须在今年内完成。” 她建议局长将工程移至利民达巴刹外行人道,因为该处的行人道也经常破损且附近没有茶室,料引起的民怨会较低。她指本身也不清楚工程涉及范围,其助理数日前已到利民达茶室向民众说明情况。 “其实,在七八月的会议上,有建议在大街附近找块空地作为停车场,以免影响商家生意,而且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县长也同意。不过,如今仍在努力寻找中。” 她说,马路上的车辆会越来越多,若继续以现有的方式停车也不太理想,潜藏安全问题。 ▉商家詹尊水表示,商店前道路原就狭窄,围了围栏后更糟糕,而利民达大街没有任何停车位。 “有关当局应了解商家困境,在设围栏之前应先解决停车位的问题。过去10年来,我们都饱受没有停车位的困扰。” 经营茶室的他指出,许多茶客都向他投诉,指难以停车,满肚苦水。他希望有关当局能够检讨,并提供一个更理想的方案。 ▉商家李秀应指出,许多顾客投诉难停车,就连她本身也无法停车,必须把车子停到利民达华小前,再步行到店里,真的很令人生气。 她说,围栏设立两天来,店里的顾客明显减少;10年前大街没了停车位后,生意就变得难做,冠病疫情之后生意也更难做,如今恐怕是难上加难。 ▉商家吴大平指出,其商店外的行人道尚未见设围栏,他不晓得有关当局会否设围栏,但他并不希望设围栏。 他说,承包商把围栏放在该处时,他以为有关当局要在马路中央设围栏,阻止行人越过繁忙的车道以策安全,没想到却是在商店外的行人道上设围栏避免车辆停放。
12小时前
4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刚从北京回到新山,原本想着要吃遍家乡美食,和朋友一起聚会饮茶,没想到父母一句“没车了”就掐灭了我所有的打算。 家中以前常备两辆车,父母经常是驾一辆留一辆,没想到现在家里弟妹一个上幼稚园一个上小学,父母得分开载弟妹,于是一辆车也不剩了。虽说有时候和朋友出门愿意叫个Grab,但一天下午特别想要吃印度煎饼,查一查地图,最近的餐厅是走路15分钟,于是想也没想地就穿上球鞋走去那里吃饭。 去的时候,除了遇到一个没有红绿灯的T字路口过得有些惊险,其余时刻倒是正常。直到吃饱饭后和店员聊了几句,店员听到我是走过来的,才忧心地说回去注意安全。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回家后告知外婆这件事,没想到外婆更是勃然大怒,表示这附近有很多印度人和移工,一个女孩子走在路上多危险,还说以前妈妈上学就被印度人追了一路,差点被拐走。我有些哭笑不得,距离妈妈上学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而且现在当街拐走一个成年女人,在马来西亚还是少见的(倒不能说闻所未闻)。 不过在新山,确实很少看见有人走路。以前住的婆婆家是工厂区,外籍劳工的人口都快多于本地人,所以婆婆爷爷严禁我们外出时走路,别说去附近的茶餐室打包,就连去100米远的公园也必须有大人监护。上了中学以后,叛逆的我就经常跑到附近朋友家玩耍,然后在婆婆爷爷回家前,用10分钟跑一公里的路,从朋友家里快跑回家。现在搬来了父母的新家,家人对移工的警惕转移到了巫裔印裔身上,经常耳提面命地提醒我,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走路啊,早上多车中午天热晚上危险,而我老是爱回答:不就是几分钟的路,没事的! 以往在吉隆坡和新加坡,甚至到槟城旅行的时候都免不了走路。只不过城市里的公交地铁集中,走的路也不算多。新加坡还好些,住宅区商业区和高速公路有明确的划分,一些繁忙的街道也会在多个路口设置斑马线和红绿灯;到了吉隆坡则有些困难,到处都是高架天桥和缺少斑马线的路口,没有设置行人道的大路比比皆是,有时候感觉自己的肩膀贴着呼啸而过的巴士时都有些心惊。幸好在上下班时间,跟着人流走了后心底踏实不少,但有时候被车鸣笛时,还是少不了被吓得跳起。 小腿比大脑先开机 至于到了北京后,走路这事儿就变得避无可避。从我家中走到地铁站需要15分钟的路程,有时候走到稍远一点的餐厅也是动辄20分钟起跳。最高纪录是去一家在北锣鼓巷的小酒馆,整整走了40分钟,去是40分钟,回又是走40分钟,走到地铁站酒都醒了。还有一次跟着朋友去附近的公园,北门进去逛了1小时,才发现南门关了,又花半小时走去东门,坐上地铁后又站了半小时,回到家里双腿都在打颤。 要说马来西亚炎热,不适合走路,那北京的夏天也是不遑多让的40度高温。在烈日下长时间行走后,别管你是中国人还是不怕热的马来西亚人,统统都要拿起雨伞来遮阳。冬天走在路上时,寒风刮得人鼻涕直流,但还是得穿着厚重的羽绒服,宛若勇敢的士兵行军一样,抵抗强风前行。犹记得我在北京的上班路程得步行35分钟左右,虽然之后懂得窜小路,脚步快了些,可也是半小时的步行和站了一小时多的地铁,去到办公室只觉得小腿比大脑先开机。之后房屋中介介绍了一个公司附近的小公寓,也是“走几分钟的路就行”,实地去了以后,发现离最近的巴士站15分钟,离地铁站35分钟,吓得我说再便宜也不租,或许北京和新山相比,是另一种模式的“行人地狱”吧。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