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血癌

2星期前
2月前
(峇株巴辖26日讯)现年14岁的中学生郑凯杰(TEE KAI JIE)去年证实患上血癌后,虽然已进行骨髓移殖,但今年复诊时发现癌症又复发,需要进行后续治疗。 《星洲日报基金会》接获峇株巴辖郑凯杰的求助个案,经过家访及审核后,决定为他筹募2万5000令吉,以进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疗法”(DLI)。 郑凯杰的父亲郑志强(39岁)是家具厂员工,而李凤伊(34岁)则任职书记,家庭收入有限,无法长期负担其医药费。 两人共育有3名子女,除了就读巴力士隆拿督苏莱曼国中的大儿子郑凯杰,还有8岁的二女儿郑凯萱及4岁的小儿子郑凯狄。 郑志强:儿患病后进行3次化疗 郑志强受访时表示,凯杰于去年3月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家人发现其身上出现不正常的瘀血,可是身体却没有不舒服。 “直到去年4月到医院验血时,才发现凯杰白血球数值高达50多,而正常数值是4至11。” 他过后带凯杰到医院再次验查,证实凯杰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接着进行了3次化疗。 移植弟骨髓 癌症仍复发 “去年11月,我的小儿子凯狄捐骨髓给凯杰后,他原本已逐渐康复,并在今年1月回家休养,不料在今年4月复诊时,却发现癌症复发,需要继续接受治疗。” 他透露,凯杰个性文静,他患病后精神比较差,但一直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并重新回校上课。 “凯杰从去年3月便开始停学,原本准备今年8月回校上课,不料癌症又复发。” 他在凯杰患病期间,也要向工厂申请无薪假期,陪同凯杰一起到医院进行治疗。 喜欢吃辣面的郑凯杰表示,他接受化疗后,吃东西都没有味道,而且还有胃涨风的问题,希望能早日康复及享用喜欢的美食。 刘昆昇:医生建议进行DLI疗法 星洲日报基金会执行长刘昆昇指出,医生建议凯杰进行的DLI疗法,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采用的过继性免疫疗法。 “医生将抽取弟弟凯狄的骨髓,然后输注给凯杰,医药费大约2万5000令吉,希望能够获得大众的援助。”                  
2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八打灵再也31讯)血液内科及移植医学顾问何金华医生与血液内科顾问韩湘灵医生将于来临星期六(4月1日)下午2时至3时30分,通过Zoom视讯会议平台主讲“血癌急凶猛,逾三成无症状——治疗多元化,早发现可治愈”线上工作坊,已向星洲日报文教组报名参加的读者,受促当天准时上线。 这场工作坊是由星洲日报《医识力》主办,并获得Sunway Medical Centre的赞助,同时也邀得中西医林仁吉当主持人。 何金华:35岁后应每年验血检查 何金华在较早前接受星洲日报《医识力》专访时透露,急性白血病患者会出现频密发烧、感染、红斑或牙龈流血等可见的症状;相比之下,慢性白血病的病例会比较难发现,很多时候患者可能十多年都没有感到不适,直到体检时,才察觉到不妥。 “其实可以在沐浴时,自行检查身体是否有哪些警号,比如淋巴或脾脏及肝脏部分有肿,或是感觉很容易疲累、频密发烧、牙龈容易出血或有红斑等。若有这些症状,可以做血液检查;虽然白血病至今没有特定筛检可以察觉,但验血报告中的特定数字,却能透露些许信号,所以男女在35岁后,应维持一年一次的验血检查,不仅可及早发现白血病的存在,也能知道是否有哪些健康问题,如缺铁性贫血等,相等于为健康买个安心。” 韩湘灵:逾30%患者无症状 韩湘灵补充,患上白血病者超过30%是毫无症状,其症状一般由轻微开始,慢慢趋向严重,包括发烧或发冷、持续性疲劳及虚弱无力、频繁或严重性感染、无缘由的体重下降、器官肿大如淋巴结、胰脏、脾脏、异常流血或瘀伤、覆发性流鼻血、皮肤出现红点、过度流汗,尤其是发生在夜间、骨头疼痛或压痛。 白血病不像一般慢性疾病或癌症,这些疾病可能是因为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所引起;但最近也有人疑虑,冠病确诊者会否患上白血病。 她解释,迄今为止,医学界没有任何文献,也未得出任何确切的数据,所以根本无法揪出白血病的真正因由;但有些外在因素则有可能会造成基因损坏,如暴露于高强度的辐射、接触某种化学物如苯;被病毒侵害,如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等。 “如果人体长年累月处于上述几种情况,无形中会提高患上白血病的风险。” 主办单位会在本周六工作坊举行前30分钟,WhatsApps通知已报名者;尚未报名的读者,可以WhatsApp至文教组(011-5772 5188)进行报名,以在工作坊开始前,获取Zoom研讨会的邀请链接,先到先得。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新加坡25日讯)4岁女童患血癌,两次骨髓移植失败,引发排斥情况,全身宛如灼伤,多器官出现炎症,跨国到新加坡治疗。 排斥反应 影响皮肤内脏 《新明日报》报道,这名女童名叫许依嘉,来自印尼西加里曼丹坤甸,她母亲赵汝芳(35岁)受访时说,女儿自小就患有罕见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岁时,她就常盗汗;2岁后肚子肿胀,常喉咙痛、发烧,每个月都去看病。” 赵汝芳说,当地医生毫无头绪,只知道女儿的肝脏以及脾肿大,血小板计数异常低下,白血球则比正常水平高出许多。之后,辗转到砂拉越诊治后,才确定患有血癌。 受疫情影响,许依嘉的病情一度耽搁,直到去年3月疫情受控后,才到马来西亚雪州一家医院治疗。 期间,她多次化疗,长期住在加护病房。化疗后,她于去年8月接受了第一次骨髓移植,可惜经历长达两周的高烧以及腹泻,移植宣告失败。 同年11月,医生采用其他骨髓移植技术,但她再次出现并发症和排斥现象。母亲说,她一度烧到42度,出现痉挛、腹泻、抽筋等情况,甚至必须注入吗啡长达3周,以减缓疼痛。“她泻肚子时,疼痛难忍,排出的都是血……” 今年1月,许依嘉出现严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影响了皮肤和内脏。此病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严重并发症,重度的话,或会严重破坏皮肤细胞、肠胃道中快速生长的细胞以及干细胞。 她从头到脚都出现灼伤,脱皮现象,甚至流血。她的左脑、耳朵、鼻子、喉咙以及嘴巴都出现炎症,长达一个月都无法左转头部,无法起身或坐下,甚至无法言语,在病榻上躺了一个月。 赵汝芳说,天下父母心,她无法忍受看见幼女受苦。每当女儿身体疼痛时,就只能呐喊以及哭泣以舒缓情绪。 面对白血病,加上脾脏日益肿大,在医生建议下,许依嘉本月12日来到新加坡国大医院接受治疗。 医药费约60万 治疗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费用估计至少需要30万至35万新元,另加骨髓移植的费用30万新元,许依嘉的父母目前为这笔数目烦恼,并通过众筹平台Give.asia发起募捐。 赵汝芳说:“我丈夫在家乡经营小本生意,我也没有工作,如今入不敷出。”她也表示,女儿目前在医院获得照料,必须依赖抗生素以及加强的止痛药控制病情,希望尽快获得治疗。 父母一年未见长女 父亲许进池(58岁)表示,他们育有2名女儿,去年起就带着小女儿出国治疗,至今已有一年时间没见到10岁的长女。 “大女儿现在已经10岁,由婆婆照顾,还好懂事听话,真的很想念她,一年没见到她了。”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