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人

6天前
一早起床,莫妮的老公一脸迷茫,望着老婆许久,最后吐出一句话:“咦?你是谁?为什么在我家?” 突如其来的问话,莫妮惊呆了,这不就是我们夫妻俩的家,你虽然进入失智初期,但昨晚还好好的,至少该记得我是谁呀! 莫妮赶紧跳出床,“吃药!”她仿佛指挥官又要开始一天的战斗,并走向药盒堆翻找。 “骗你的啦,看你神经兮兮地!”老公一副捣蛋成功的模样,让莫妮哭笑不得。 自从老公退休后,出现类似公公当年逐日痴呆模样,尽管有药物控制和固定回诊,莫妮和女儿仍然和不可逆的退化对抗,如今,早起的被耍,莫妮不知是该开心还是生气? 不听话的老小孩 有两种表现可以确认家中父母算不算“老小孩”? 第一:返老还童现象 心智方面由于大脑神经抑制功能变化,导致语言结构简化,行为表现幼稚,吃个饭像幼儿在餐桌上乱抓乱推,回应上常摇头,发出“不要、不要”的抗议讯息。 第二:唠叨顶嘴现象 劝老小孩外出走动,至少维持良好体能,老小孩却推拉不去,嘴巴还叨叨顶嘴,讲一些令子女生气的话。 子女若请老小孩半夜起身要轻声,不要惊动家人睡眠,老小孩无法自行控制,声响更多,有的还出现情绪忧郁、睡眠障碍和饮食失调等情形。 安置老小孩 究竟中年子女该如何安置“老小孩”呢? 第一策略: [vip_content_start] 哄骗安抚之必要 初期还能安下心来劝导吃药啦、外出散步啦、回诊看医生啦,到后来老小孩觉得不好玩了,开始抗争,往往说:“那些药如果好吃,你自己吃吃看。”不然就情绪勒索地说:“你让我早早死啦,不要拖累大家。” 家中除了手足轮流照护,尽量寻求外界支援,善用2.0长照资源,或雇请外佣协助,让自己更有耐心在语言上、肢体上仍给老小孩同理安抚的照护。 否则老小孩闹起脾气,全家鸡犬不宁,令人头痛,有的中年儿女连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身体也都被拖垮了。 第二策略:专业学习之必要 有的老小孩因为病理因素,出现谵妄、幻觉,常讲些无厘头的话,有位学员晴美的爸爸常指着女儿的背后说:“你看,谁来了?”把屎把尿的晴美回头一望,空空如也,不免吓出一身冷汗。 晴美看到爸爸倒了后,她立即进入备战状态,用双管齐下的方案来面对。 第一个方案:为自己好 由于晴美是独生女,明白长期抗战之必要,除了好体力,还要有好的精神支持,所以加入“肌力训练班”,伸腿拉筋,和同学说说笑笑,这种每周2次的课程,让她舒缓照顾老父的压力。 第二方案:为爸爸好 因为爸爸久病而晴美成为良医,从阅读医学书籍、上网查询、医学讲座不停地学习,终于明了“你的爸爸不是你的爸爸”的意涵,爸爸已经回不到从前,不能因为高期望导致自己失望和病倒。 她告诉老公和两个念大学的儿子说:“如果我因脆弱而哭泣,你们不用说什么,抱抱我就好了。” 晴美接受爸爸“歹戏拖棚”的过程,他老人家也有许多无奈和无助,如果出现老小孩行为,也比较能耐心接受“陪伴就是福气啊!”晴美如此告诉我。
7天前
2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老了许多。难得给母亲拍照,她满头银发,戴一副文青范儿黑框老花眼镜在灯下读书,看过照片的人都夸她五官精致、面容慈蔼、气质优雅,还说她年轻时必定是个美人。母亲向来认为聪慧比美貌重要,她曾感慨要不是生于穷苦年代,要是有机会多读书识字,她的人生或许就会全然不同。其实,人就算再美再聪明,最后都一样,除了容颜会老,还会开始健忘犯糊涂,甚至会莫名地变得固执不讲理,仿佛过去年轻的那个跟现在头发花白的这个并非同一人。 母亲已年过七十,平日独自吃饭,独自看电视,然后换电视看她坐在藤椅上睡着。如今回想,才发现过去不曾真正关心父母的生活,尤其是他俩退休后的生活,只是偶尔自以为是的揣想一般退休老人的日常作息,不外乎上半天买菜、煮饭、吃饭、看电视,下半天……下半天重复煮饭、吃饭、看电视,最后关灯就寝,冷气尽可能少开。 当初背井离乡,一晃多年。年少时为了升学,毕业后为了工作。再与父母同住,乃经历独居许久后的事。成年后再与父母共同生活,并不如想像中温馨顺利,许多事需要重新磨合。习惯早睡早起的父母,经常忘记近厨房那房里有人,那人还在蒙头大睡。父母一大清早煮水泡茶、洗衣、拖地弄出来各种声响,拷打人家的睡眠,逼人不得不起床面对恣意熬夜的后果。所幸父母一般都愿意满足孩子的要求,所以有时我会隔着房门请他们将电视机的音量降低,成全自己多睡一会儿。不过,早上10点之后,电视机的音量就会自动调回正常震撼,尤其当付费电视重播前一晚的怀旧经典歌曲赛制节目,我能清楚听见乐龄歌手唱草原之夜,刻意炫耀长音加颤音,并能想像男歌手的喉结得瑟地舞动。 回家以后,三餐有人照顾,无需为吃饭的事伤神,无可否认这事最让人感到幸福。母亲每天都会做饭,而我向来不挑食,父母吃什么,我便吃什么。那些让老年父母包吃包住的日子,最期待每周一次的菜市场采买。我没法早起,当然没跟着去。但他们会从菜市场二楼食肆顺便给我外带早餐,有时是传统娘惹糕点,咸的甜的都有,例如萝卜糕、芋头糕、叁巴糯米卷、双色香兰糯米糕、红龟粿、木薯糕等等。有时则是极具马来西亚特色的全日早餐,如用香蕉叶包裹的椰浆饭或印度煎饼配扁豆咖哩。 成年后,自己的人生似乎比与父母共同生活更为重要,唯有再次离开舒适的家。重新投入繁华喧嚣应有尽有的城市,住宿不成问题,交通亦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每顿饭都会烦恼不知要吃什么。被留在原地的父母依旧早起,也许会忘记房间内已无人,做家务时仍旧蹑手蹑脚,怕一点声响又会吵醒了脾气火爆的谁。也许谁都不该对谁有过多的期待,然而每到周末,每逢过节,逮到召唤游子回家的机会,老人就会想尽办法把大伙聚到家里的圆形餐桌上来,给自己找事做,从早到晚忙着给一大家子人张罗三餐,另加午后茶点,从煲汤焖肉到煎鱼炒菜,从解暑凉茶到水果拼盘,仿佛乐此不疲。等到大家酒足饭饱,又各自散去,留下一双疲惫垂丧的身影。 不断在失去的晚年 拴住前院铁闸的不锈钢材质锁头换了又换,车内手套箱里的那把钥匙已打不开家门,才恍然发现自己总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在不断推进的时间里,年轻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而老人只有失去。他们失去了年轻时的容貌、体力、热情与想像,努力半生却又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年轻时,他们以为成家以后养几个孩子,伴随热热闹闹的孩子的哭笑声,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曾想最后孤独留守一片寂静。并非未曾想像,当我老了,或许也会花很长的时间做一桌丰盛的饭菜,耐心等待休假的孩子回来吃饭。又或许,孩子突然有事无法回家,只好临时换以电饭锅将饭和菜一起煮熟,将就着吃,然后边看电视边打瞌睡,直到半夜感觉到凉意忽然醒来,黯然关上电视回房,复制母亲现在的生活。 后来,母亲已不再热衷煎炸熬煮一桌子菜,大家一致认同上酒楼菜馆吃饭既省时又省事,既无需事先准备食材,亦无需善后。彼此无需抢着洗碗擦桌子,当然也无需推搪。吃完饭如果还有时间,就回家看老少咸宜的连续剧或近年流行的选秀节目,一家人和乐融融度过短暂的周末。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