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南海之声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疗养院
都市动态
沙亚南福联会青年团 办捐血运动
沙亚南福建联合总会青年团于10月19日(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在该会策划的疗养院--Goodday Wellness中心举办一场捐血运动,呼吁社会大众踊跃参与,以行动传递爱心。
2星期前
都市动态
即时国际
女儿发现爸从疗养院房间消失 几小时被告知“陈尸在冷冻库”
美国佛州一名83岁男子在所住的疗养院房间中突然失踪,数小时后被工作人员发现陈尸在步入式冷冻库中,令家属伤心不敢相信,希望当局能够调查案件,给家属一个解答。
1月前
即时国际
即时国际
人手不足“让老人继续睡”? 韩国疗养院滥开安眠药 比一般医院高22倍
韩媒报道,最新统计显示,韩国疗养院开立安眠药次数很高,去年开立件数是一般医院的22倍。一些家属担心,是否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专家认为,疗养院照顾失智症患者的人手不足,因此才会大量开立安眠药。
1月前
即时国际
星云
生熟蛋/董百勤(美罗)
我爱吃生熟蛋这件事是深受爸爸影响的。每次爸爸带我们出外吃早餐,生熟蛋是必点的。虽然已过多年,但是小时候爸爸为我剥开生熟蛋的画面一直历历在目,爸爸在那里敲生熟蛋,倒入碟中,撒入一些胡椒粉和酱油,混一混,然后就有一个汤匙温温的生熟蛋送入我口中。那些清晨的温暖,都融在这简单的味道里了。 小时候总觉得剥生熟蛋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直到第一次自己动手才明白其中门道。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捏着蛋在碟边轻轻一磕——可力道不是太重就是太偏。有时碎壳混进蛋液里,有次更是失手把整颗蛋捏碎,黏稠的蛋清顺着桌沿滴落,在晨光里闪着狼狈的光。那时才懂得,原来父亲行云流水的动作里,藏着多少我未曾察觉的耐心。 爸爸离去多年,走了二十多年,记得爸爸刚离世那一年,我的心就像那些被撒出来的蛋液,怎样收拾也无济于事。爸爸走了以后,就轮到妈妈为我剥蛋壳了,一剥就是多年。每次把生熟蛋放进嘴里,熟与不熟之间的微妙平衡,仿佛承载着某种未曾言明的思念。 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像生鸡蛋,柔软、脆弱,里面充满了未凝固的情感和理想。生活稍有波折,我们便容易受伤、破碎,甚至一蹶不振。而经历过风霜雨雪的人,就像那颗熟蛋,被岁月煮沸、锤炼,变得坚实稳定。虽然失去了某些柔软,但却换来了成熟和从容。 可我想,爸爸或许更像那颗半生熟蛋。 他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家境贫寒,早早出社会打拼,担起家庭的重担。但在家人面前,他始终带着温柔,不曾让生活把他彻底煮熟,变得坚硬冷漠。他的世界,有坚韧的支撑,也有柔软的温度。 虽然和他相处的时光只有12年,但是他一直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而今,母亲进了疗养院,我只能自己剥蛋壳,越剥越好,越来越上手。 爸爸,你看到了吗?我在慢慢学着,学着成为一颗不会轻易摔碎的蛋。不必全熟,不必生嫩。在人生这锅沸水中,找到自己的平衡。我想,我开始懂了,人生不易,但我们一直要踏实走下去。 如今在餐馆里敲开每一颗生熟蛋,蛋壳碎裂的轻响都像在叩记忆的门。父母的身影从裂缝中漫出来,而落在瓷碟里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人生温度。
6月前
星云
北马新闻
Naam疗养院资金短缺 王耶宗吁公众援助
Naam疗养院运营资金严重短缺,峇都兰樟州议员王耶宗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6月前
北马新闻
星云
归巢/善生(吉隆坡)
两年前,我决定重提起笔,改写人生。这个决定让我和伴侣不得不开始两地分隔的生活。基本上我们只能在每两个星期的周末或公共假期见面。原本短短两个小时的车程,在周末或公假时更延长到3个小时以上。每次的见面,我们总能感受到久别重逢的滋味,果然小别胜新婚。 我们家的公寓设计十分独特。还未踏入大门前,经过的走廊便能一览厨房的半貌。每次下班后,那必经的走廊总能看到我的伴侣站在炉灶旁忙碌的身影。空气中飘来的香味,总让我忍不住猜想今晚的佳肴是什么。她不仅会等我一起共享晚餐,也总是确保每一道菜都是热气腾腾地端上餐桌。爱在心里,暖在胃里。 最近,我值班的医院来了一位八十有余的老太太。因缘巧合下,我成了她的驻院医生。在简短的交谈中,我得知她已经在我们医院复诊了二三十年。她有过3次住院记录。最后一次是在去年8月。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因此我们都显得有些拘谨和严肃。 她已婚,膝下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目前,她与丈夫以及两位未婚的儿子住在一起。由于长期以来婚姻并不幸福,她在去年决定搬到一家慈善机构的疗养院居住。然而,好景不长在,这种新生活仅持续了6个月。她的室友习惯在夜晚运动,导致她的睡眠严重受到影响。在忍无可忍之下,她选择不再默默忍让,从此她们的关系也逐渐恶化。更糟糕的是,疗养院的负责人偏袒对方,使得矛盾进一步升级,最终难以收拾。无奈之下,她选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又回到了家里。 找不到适合养老的地方 一般来说,我们的烦恼多源于学业、工作或情感问题。然而,这位老太太的烦恼却来自于找不到一个适合晚年居住的地方。她无奈地说道:“我真的很可怜,明明名下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却选择搬去疗养院度过晚年。现在倒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回家后,她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愈发严重,甚至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幸运的是,在紧要关头,她还记得前来医院寻求帮助。最终,医院成了她的第三个家,一个暂时的家。 住院的第二天早上,应老太太的要求,她紧紧握住我的右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着她那坎坷的前半生。我只能耐心地倾听,试着慢慢开导她学会放下过去。简单来说,就是放下过去,也放过自己。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每次的交谈中,我都小心翼翼地挑选适合的词汇来回应,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碰到她那颗布满裂痕的心。毕竟那颗心,再也经不起第二度的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太太的病情开始逐渐好转。我也试着以间接的方式探询她的心意,了解她想回到哪个家。实际上,老太太很希望能留在自己的家中。然而,她的两个儿子却不放心她白天独自居住,想再次尝试安排她回到那家慈善机构的疗养院。在儿子的坚持下,老太太勉强同意了这个提议。他们随后也将我的推荐信交给了疗养院的负责人。很遗憾,3个星期过去了,那边却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老太太的情绪再次变得不安起来,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掀起层层涟漪。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她的大脑细胞。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对话后,我的开导终于开始见效。老太太坦言自己很希望能够回到家中,无论是短暂等待疗养院的回复,还是长期居住,她都愿意尝试。同时,她也愿意在自身做出改变,为自己争取回家度过晚年。令人欣慰的是,她的两位儿子渐渐地理解并接受了老太太的意愿,开始尊重她的选择。这一切,仿佛为老太太重新铺设了一条通往心灵安宁的道路。 3个星期后,老太太的病情显著改善。除了药物上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她愿意主动做出生活上的改变。经过一番评估,我们决定将她的治疗转为门诊管理。临别医院时,她的儿子弯下腰提起老太太的日常用品,轻声说道:“走吧,咱们回家。”老太太满怀感激地向我道谢,一遍遍表达对我这几个星期细心照顾的感激之情。其中一句话让我尤为印象深刻:“谢谢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只是微微一笑,点点头答道:“不客气,这是我的职责。” 依旧,时钟指向9点,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我们的小窝。一进门,我们相拥片刻,随后便享用简单却温暖的晚餐。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为你亮着。感恩至今,我有一盏灯火为我而亮。
8月前
星云
大柔佛焦点
昔加末中华亲善洗肾中心与宜家疗养院 签署租赁合约合作
(昔加末31日讯)昔加末中华亲善洗肾中心与宜家疗养院签署租赁合约合作,达致双赢局面。
10月前
大柔佛焦点
带你看世界
警登门寻失踪老妇惊揭命案 屋内有男尸坐马桶上
原本只是一宗老妇失踪案件,警方介入调查时却发现,老妇早已被人送住疗养院,家人却毫不知情,而警方竟然在老妇家中浴室的马桶上,发现了一具半木乃伊化的男性尸体,这具尸体显然已经在坐在马桶上几个月。
1年前
带你看世界
狮城二三事
狮城来届大选 疗养院不再设投票站
(新加坡15日讯)经检讨和考虑所有反馈,新加坡选举局来届大选将不会在当地疗养院设立特别投票站。 《联合早报》报道,去年的新加坡总统选举,当局首次在当地31家疗养院设立特别投票站,方便住院者投票。 该局今日发布文告表示,考虑观察结果和所收集的反馈后,接下来的选举将不再在疗养院设立特别投票站。 文告指出,由于部分疗养院选民的认知能力有限,尽管选举人员提供了指示和解释,许多选民仍未能理解投票的原因和意义。 疗养院废票率高达15.3% 因此,疗养院的废票率较高,达15.3%,主要为空票。相比之下,一般选举的废票率仅为2%。 其次,投票的保密性无法得到保障,尽管当局在投票过程中采取多项措施保护选民隐私,如提供前后都有遮挡的便携式膝上投票亭,并要求选举人员在选民标记选票时离开床边,但由于床铺之间距离较近,投票的保密性仍可能受影响。 此外,疗养院在执行与资源上面临颇大挑战,约300名疗养院工作人员协助在疗养院进行特殊投票安排,一些疗养院负责人反映,实施特别投票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他们除了须应付照顾住户的主要职责外,还得承担额外任务。 该局也指出,每家疗养院需要约20名选举人员,为约300名或更少的选民提供服务,而一般的投票站,同样数量的选举人员通常可服务2501至3000名选民。 鉴于上述情况,该局决定不再于当地疗养院设特别投票站,疗养院选民可以继续到指定的投票站投票。
1年前
狮城二三事
微隐于学
宋明家.老有所依,依靠谁?
不管是没有能力负担昂贵老人公寓的群体,抑或是贫病交加的老人家,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都是大马社会现在和未来必需严正看待的问题。
1年前
微隐于学
最新文章
义工与长者因疗养院结缘 相差56岁成忘年之交
一个有10个孙子的爷爷,另一个是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的大学生,两人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彼此无所不谈,更经常互相学习。
2年前
最新文章
狮城二三事
家人学看护圆他心愿 中风男从疗养院回家过年
(新加坡18日讯)七旬男子中风半身不遂住院,年迈姐妹无法在家照顾,他只好无奈住进疗养院。所幸家人同心协力接受看护培训,终于在11个月后把他接回家,20人大家庭热热闹闹过龙年! “没有人想要住疗养院,我每天都想要回家。”76岁的陈威桢在住家坐在轮椅上接受《新明日报》采访时如是说道。 陈威桢从小与3名兄妹感情很好,如今大哥已离世,单身的他与同是单身的小妹陈美凤(66岁,食堂职员)联名购买榜鹅组屋,彼此照应。不少家人也住在同一社区,经常相互串门走动,家庭凝聚力十分强。 不料去年1月,患有“三高”的陈威桢因双腿无力摔倒被送往樟宜综合医院,后确诊中风并进行手术。 术后的陈威桢无法自理生活起居,且须吃流食。巨大的看护压力自然落到同住的妹妹陈美凤身上,虽然68岁的姐姐陈美娟也会帮忙分担,但两人都有工作且不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和技巧,无奈之下只好把陈威桢送到芽笼东的职总保健疗养院,由专业团队照顾。 陈美娟形容,家人之间关系密切,就连10名侄孙和外甥孙也争先探访,还会帮忙补贴陈威桢的医疗和生活费。尽管家人无微不至陪伴,但失去行动能力的陈威桢对生活感到沮丧,陷入抑郁和低落的情绪。 回忆在疗养院的时光,陈威桢说:“每天睁开眼就是吃,吃完就去睡。” 好在家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开始学习如何看护。去年10月,当陈威桢得知家人要接他回家住后,他开始主动配合复健。经3个月等待后,陈家在2月1日把陈威桢接回家,大约20名家人陪伴他一起热热闹闹过除夕。 终于回家的陈威桢开心地说道:“回家好啊!” 请女佣照顾 让她上培训课 由于姐妹二人都有工作,她们为陈威桢聘请了女佣西蒂专门看护。 由资深医疗社工、高级职业治疗师和高级物理治疗师组成的团队,也评估了陈威桢住家是否适合疗养。陈家前后花了3000新翻新地板、购置护理床和轮椅等。 职总保健疗养院(芽笼东)高级物理治疗师马艾艾说,她会教导西蒂如何照顾中风雇主,包括安全从床上移动到轮椅、药物服用、安全洗浴、用餐和简单复健动作。 西蒂坦言要安全转移中风雇主具有挑战,所幸经过6堂培训课程已掌握技巧,也更有信心。 社工:在熟悉环境休养 有利于身心健康 熟悉的环境和人,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职总保健疗养院(芽笼东)资深医疗社工陶佩玲说,疗养院有58名像陈威桢这样的中风住客,当他们到疗养院时,对环境和人感到陌生,一些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因此在家人能力以及住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这些年长者回到熟悉的住家休养,或有利于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陈威桢虽已回到家中,陶佩玲仍十分鼓励陈威桢到社区的日间护理中心,一方面可继续复健改善行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参与社交活动。 如今已恢复吞咽能力的陈威桢开心表示,现在心情好时还可吃下一盘烧肉饭。
2年前
狮城二三事
星云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给了就放下/王如端(双溪大年)
在屋子四周围种植是我的爱好。我常常有吃不完的蔬菜水果可以送给同事或亲朋戚友分享。 由于我妈妈小时候总用海南话告诫我“不可以吃人多”,她的意思是有人投桃我们应该报李,不要占人家的便宜,因此我开始时也认为我送东西给人,那人也应该要回报。但一种米养百种人,当然不是每个人会回报我。我因而耿耿于怀,常常不开心。我老是期待接受我赐予的人回报我,可是有些人却认为接受我区区一点东西,是理所当然,根本不需要放在心上。 后来我开始灵修,读了不少修身养性的书籍,才意识到我的执著。我只要喜欢给予,享受给予,给了就放下,我就不会有心理的包袱。世间的物资,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让更多人得到快乐,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了。现在我才明白其实我妈妈是要我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可是如果别人要占我们的便宜,就由他去了。 我想起一则关于和尚的故事。有两个和尚要涉水过河,刚好有一个女人也想过河,可是看见湍急的流水,她便犹豫了。和尚甲便义不容辞地立马背她过河。第二天和尚乙对和尚甲说:“你昨天竟然背女人过河,你是六根不清净。”和尚甲说:“我过河后已经把那女人放下了,你却还背着她。”做大善事都不必放在心上,更何况是微小的善事啊! 疫情后,我的农作物收获增加。我继续把它们送给邻居,甚至把水果送给疗养院的老人。从此,我不再要求回报,我终于放下纠缠我多年的执念。
2年前
星云
星云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说出了纠结/林润崧(北海)
当我看到征文文案中这样写道:有些事物,你敢清楚地述说它,指认它,就已经是“放下”了。 我有话想说。 一年前,母亲因工受伤,左腿髋骨关节处爆裂,经历公司推托责任拒绝给薪,生理及心理上遭受打击。为此,手足之间因为医治与费用上无法达致共识引发阋墙,后陷入关系冷处理,进入不沟通就没事的冷战模式。 然而,受伤的是母亲,伤势并不会因时间自然好转,花了约3个月就从爆裂到断裂,医生建议动手术置换人工髋骨。母亲则迟迟不答应动手术,为了让母亲在心理上能获得更妥善的关护,我每天排除了两个小时的生活,往来沙登及巴生妈妈的住处,扶助她去洗热水澡,烹煮晚餐,清理环境卫生等日常料理,长达138天,直到医生的劝告打动了母亲的心,才窥得母亲不愿意动手术的心意。 医生劝言中问到,“阿姨,如果你打算今后15年的时间天天都要忍受断骨的痛,那你选择不动手术,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想想,照顾你的人是不是能接受如此长时间的煎熬?到底你不想动手术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望向我,眼中淌着泪水,说出自己并不想让照顾她的孩子更为难,她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支付如此庞大的手术费。 我心里一纠,直接对母亲说出她有3个孩子,我是在现场的那个愿意照顾她,让她动手术的孩子。手术费我会承担下来。至于费用分摊,则看其他手足的决定了。 置换髋骨手术如约进行,非常成功,母亲进入疗养阶段,2023年初还回家与大家过了一个可以站起来走路的新年。过后母亲回到疗养院完成最后阶段的休养,最终平安回家自行生活迄今。母亲已能行动自如,惟不能过于操劳。 母亲耿耿于怀的是,因她的受伤花掉孩子很多钱。她最不希望见到孩子的互相竞争,然而却是让她看见哪个孩子真正在付出的事实。母亲受伤,我的付出只是身为孩子的最基本责任,但我不能要求母亲的其他孩子和我有同样的做法与想法。 我唯一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说清楚自己在母亲从受伤到康复这个事件上的立场、努力、付出以及宽容;内心要应对的是手足的冷对待,从动手术到疗养完成的过程,从来没有现过身的手足,更甭说为手术费及疗养院的费用付出一分钱的分担。 有些事物,就算把它清楚述说、指认,“放下”不一定会发生。然而如果不清楚述说、指认,它会更深地嵌入在记忆的乱葬岗里。说了以上这些,就是我今年最想放下的纠结。
2年前
星云
都市动态
送院治疗后 流浪妇获疗养院收容
华裔流浪妇女林宝宝(LimBoBo)结束20年流浪岁月,送院治疗为期14天就获准出院;目前由一间疗养院细心照料。
2年前
都市动态
狮城二三事
不喜欢被分配的房间 女子砸伤疗养院保安被判监
(新加坡28日讯)刚入住疗养院就不满意被分配到的房间,39岁女子大闹疗养院不仅摔椅子砸伤保安,在隔离房内故意破坏监控器,今天在贫困人士法令下被判监7个星期。 《8视界新闻网》报道,根据法庭文件,39岁被告陈春凤(译音,Tan Chun Feng)今年8月30日入住位于万国埔的柏兰夷村彩虹疗养院(Jenaris Home @ Pelangi Village),这家疗养院收容一些贫困人士,但庭上并未揭露她为何入住这家疗养院。 入住当天,职员带她去到分配给她的房间,但被告不配合,在疗养院内大喊大叫,在保安和其他职员试着劝阻她时,抓起一张椅子丢向保安,打中保安的膝盖,造成她膝盖疼痛。 之后,她继续闹事,踢了数名职员和破坏疗养院里的一些家具。 职员过后安排被告入住一间独立房间隔离,但被告却用在那房间里找到的一根铁棒不停敲击两个监控器,导致那两个监控器损坏断线。干完这些,她似乎还未能消气,继续用铁棒敲坏电视机以及拔掉疗养院内的一些电线。 被告说她很生气所以要搞破坏,也想离开疗养院。 被告之后于今年9月7日被捕,之后被送进心理卫生学院接受治疗,一直到10月17日才出院,但她随即在贫困人士法令(Destitute Persons Act)下被控上法庭,之后被还押至今。
2年前
狮城二三事
更多疗养院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