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最新防疫SOP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3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东京奥运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环保
慕义总校师生齐心协力 千个宝特瓶制龙型灯笼
你剪、我黏,慕义总校师生分工合作,使用宝特瓶制出逾10公尺长的环保龙型大灯笼
2天前
郑凤云/捐赠品大灾难
在我离开宿舍当天,捐赠箱没那么满了,但不远处的大垃圾槽满溢各种被褥、床单、拖鞋、衣物……该给的意见我已经给了,我也在学生群组尽力分享捐赠品的信息,但这灾难会停止吗?不会。
2星期前
郑凤云/英国环保的6个赞
总结下来,英国在环保上是充斥矛盾的国家,上面的所有赞,我也可以“弹”一遍。英国环保不环保?政策、硬体,yes;行为、思维?有待加强。
3星期前
郑凤云/搬家了,要为旧物找新主人
我记得去年在经过近24小时飞行后来到宿舍,冷冷的房间空无一物,我从S那里得到了被褥、枕头、食物容器、衣服鞋子、擦桌布、指甲剪等物品……
4星期前
郑凤云/我尊敬的环保斗士Greta Thunberg
Greta拒绝出席的原因是赞助该活动的投资机构Baillie Gifford依然大量投资化石燃料产业,指该公司企图通过赞助艺文活动 “漂绿”他们的行为。
1月前
回收箱沦垃圾桶? 地方政府各施各法推广环保
为了遏制环保回收箱遭到滥用问题一再发生,一些地方政府已不再鼓励在社区中设置回收箱,而是以上门收集回收品,改为打造规模较大的回收中心,来有效管制区内的可循环物品回收情况。
1月前
零垃圾生活
郑凤云/喝酒也可以很环保
苏格兰人的确可以喝酒饱,不过这是题外话了。我第一次发现这里的酒业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是在一次酒吧聚会上。
1月前
零垃圾生活
今日焦点
【特稿】用包装袋制100环保篮子 慈济志工与民众携手为慈善献力
赋予使用过的食物包装袋重生机会,40名人士及慈济志工以分工合作接力方式,把即将丢弃的食物包装袋巧手制作成100个环保手作爱心篮子,为尼泊尔援建教育建设基金尽一份心力。 慈济古来联络处在今年5月举办的浴佛佛诞祈福活动,广邀大众一同参与“众人集爱,‘篮’不到您!”活动,经过2个月募集众人善心行善,在7月中旬齐心完成100个篮子,为援建尼泊尔教育建设基金筹获超过1万4000令吉。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今日想让读者们了解参与者齐心协力完成这100个环保手作爱心篮子的心情。 慈济古来联络处负责人杰丽香在受访时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编织环保篮子一直都是慈济在社区推广的活动,今次希望结合大众力量共同完成100个篮子目标,为援建尼泊尔教育建设基金尽一分力。 她表示,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过程中不能少的部分,尼泊尔是佛陀诞生地,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当地仍有许多贫困家庭就连生活都成问题,更无法兼顾孩子的教育。 “这让人看了深感心酸,希望透过这个活动结合大众力量,一起发挥小蚂蚁力量,为当地筹建学校教育设施尽一分力。” 她坦言,编织环保篮子的工序繁多,收集包装袋更是“一大工程”,因为首先需要收集许多适合使用的食物包装袋,再清理干净,接着还需裁剪出合适的尺寸、折叠再编织。 “若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就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但一群人一起分工合作,不但可以更快完成目标,大家一起努力的过程也会很快乐。” 她表示,在有了为尼泊尔筹募援建教育基金想法后,就结合众志工力量一同透过5月的佛诞节活动进行推广,成功在两个月后完成制作100个篮子目标,于7月中旬筹获1万4761令吉爱心捐款。 “这些款额来自善心人士认购环保篮子所得,目前已获认购的篮子已超过70个,共有超过40人投入这圆梦制作团队。” “由于经常向身边的亲友、邻居索取使用过的食物环保袋,如今身边许多人也渐渐了解这些包装袋的‘再生力’,都会热心提供清理干净的包装袋让我们制作篮子。” 她也提及,在达致制作100个篮子目标后,希望接下来能继续完成下一个制作100个篮子目标,让爱心一直传下去。 透过环保篮子制作活动,慈济古来联络处每周四都成为志工们相聚制作篮子的“约会”,大家将完成的各部分材料带来一起聚会,结合后继续完成篮子,有说有笑一起度过愉快的下午。 她们之中有者是慈济志工,有者是在推介礼上获悉活动因缘加入,没想到就一个接一个完成篮子编织制作。 来自古来的曾月晴(51岁)在受访时表示,她之前从未接触过环保篮子的制作,在获悉这个活动后颇有兴趣,就参与制作团队一起完成制作工序。 “我以大家提供的食物包装袋折叠钉好,再配合包装袋的颜色编织篮子,在家一有时间就会投入制作,每周四再把成品带回来让志工们进行吊带等后制工作。” 她表示,参与制作后方才了解每个环保篮子的制作都很不容易,尤其编织过程中需要使劲拉紧,经常因为过于用力导致手指酸痛,每个篮子都是经过一番辛劳完成的。 参与环保篮子制作及教学多年的戴月香表示,每个环保篮子需要496个以包装纸折成的纸袋条才可以完成,这其中需要耗费不少的精力与时间,单凭一人力量是非常费时、费力的。 她表示,初期在社区和志工们一起制作篮子时因为材料有限,在颜色搭配选择上无法有太多的构思,如今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协助收集食物包装袋,在编织篮子时的颜色搭配上更多了选择,可以做出不同颜色及风格的篮子。 她也表示,从编织环保篮子过程中更能体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大家在不同环节发挥所长,以自身能力完成自己的部分,非常有满足感。 “尤其当大家每周定时聚在一起制作篮子时,更像是一家人的聚会,大家边做边聊,很快又能愉快的完成一个成品,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感觉很好。”
2月前
今日焦点
沙巴潮讯
曾庆玻:大家一起做 环保化为生活习惯
(亚庇28日讯)《环保之路》杂誌总编辑曾庆玻认为,环保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身习惯。
2月前
沙巴潮讯
沙巴潮讯
黄小娟:环保不是口号 用行动实践爱地球
(亚庇28日讯)美嘉城集团总裁拿督黄小娟强调“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但成年人必须参与,更要从小做起,从一人做环保,到人人做环保。
2月前
沙巴潮讯
社区动态
正确回收为环保尽一分力 怡市厅推广回收废食油
为迈向怡保成为最干净及低碳城市的愿景,怡保市政厅今日推广回收废食油运动,鼓励市民及饮食业商家通过正确的管道回收废食油,透过转卖给合法废食油回收公司,获得收入,并为环保尽一分力。
2月前
社区动态
新教育
Kongsi Co-op合作社 连接人、土地和自然
位于巴生河旁的Kongsi Co-op于2021年7月成立,去年3月正式注册为合作社。在追求“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资本主义时代,Kongsi Co-op愿意抛弃“一人管理的霸权形式,选择以“一人一票”的民主表决方式管理。换言之,里头的人们希望透过群体力量,以相互合作取代竞争,集结众人的力量,连接人、土地和自然。 “合作社所推动的理念,其实就是合作经济。”Kongsi Co-op的创始人之一戴宝兰这样表示。 从蒲种开往旧巴生路的半途,驶入拐弯处。经过一小段住宅路后来到工厂区,便可见写着Kongsi Co-op停车场的招牌。沿着巴生河走去、沿途尽是绿意,一间隐匿在城市里的马来木屋展现在眼前。 这里是Kongsi Co-op社员的办公处,时不时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在此聊天、分享生活理念。 “我们在装修时想保留这间木屋原有的特色,这些木板可能有60年历史了。”Kongsi Co-op工作团队之一的张兆豪,指着踩在脚下的褐色木板如是说明。 社区厨房聚集人与人 房子的后方是社区厨房(Community Kitchen),时不时会有料理匠人在此烹饪蔬食。在洗碗槽下方放着环保酵素,Kongsi Co-op的创始人之一戴宝兰解释道:“这是每一次餐后的to-do-list,我们会把厨余制成酵素,用来清理水源、净化空气,还可以种植。” 虽然Kongsi Co-op坐落在都市一隅,这里的人却不见城里人为生计忙得焦头烂额的模样。人们一面品尝创意料理一面交谈,欢笑声不间断。 “一家有机店老板带我来这里,我一开始也搞不清Kongsi Co-op是做什么的,以为只是一个市集的名字。”回忆起年初认识Kongsi Co-op的契机,林俊仁接着说:“我喜欢做园艺但家里没有空间,慢慢地我会来这边跟大家一起做。”他表示,Kongsi Co-op所推行的活动离不开环保友善、有机食材、社区关怀护理等,吸引其注意。“更重要的是,这边不会给我贪心、只顾着赚钱的感觉。” 说起Kongsi Co-op的理念,其实就悬挂在大厅的白色木墙上:“我们是马来西亚的一家消费者合作社,专注连接自然、土壤和人。我们渴望创造一个以人类和环境为中心的社区,让文化和社区得以永续经营。” 注重权力平等的合作社 在深入了解Kongsi Co-op前,你对合作社(英文:Co-operative ;马来文:Koperasi)的概念,又了解多少呢?1909年,英国人正式将合作社的概念引进马来亚。在80年代,国内发生华资合作社风暴,24家合作社一夜倒闭,华裔小商家或市井小民所投注的储蓄化为乌有。由此,老一辈华社对合作社的感观不佳。 现在,活跃于大马的合作社多以巫裔为主,其中就属大马农民产销合作社、自立合作社及马化合作社最为华社熟悉。对此,张兆豪说:“其实我们从小就接触过合作社,国民型中学内的学生合作社便是最明显的例子。” 学校合作社不只是单纯买卖东西的场所,而是由师生共同经营的合作组织。透过合作社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张兆豪认为,这完美体现了合作社营运模式不只发展经济、增进社会福祉,也与教育结合的目的。 换言之,合作社由一群人组成的经济组织形式,旨在满足社员的共同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通过共同投资和管理,再以合作经济的模式,让合作社成员能共享利益。 而世界上首个现代合作社于1844年在英国成立,名为罗虚戴尔合作社(Rochdale Society of Equitable Pioneers)。 合作社为维护工人存在 19世纪初期,欧洲正值工业革命。 人们普遍遭遇低薪、工时长、商人贩卖假货的问题。为了改善生活条件,28名纺织业工人各自拿出一英镑,集资组成消费合作社。对内向社员贩售质量和价格更合理的日常必需品,如面粉、葡萄干、糖等,对抗血汗剥削。 至于在组织管理上,罗虚戴尔合作社在成立之时便设下营运原则。当中,最主要的便是采取民主管理制,男女皆有投票权,通过一人一票制共同决定合作社的职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合作社迅速扩展至全球,亦被视为帮助农民、工人和贫困群体脱离贫困,且实现经济独立和社会发展的模式。 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ICA)成立,该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非政府社会经济组织。ICA在罗虚戴尔原则的价值基础下,制定了世界通行的“合作社七大原则“。 罗虚戴尔原则 (1844年) 国际合作社联盟七大原则 (ICA) (2003年) 1. 开放的社员制 1. 自愿与公开的社员制 2. 民主管理(一人一票) 2. 社员的民主经营管理 3. 按交易比例分红 3. 社员的经济参与 4. 限制股息 4. 自治与自立 5. 对政治和宗教中立 5. 教育、训练与宣导 6. 现金交易(不赊账) 6. 合作社间的合作 7. 促进教育 7. 关怀地区社会 按照上述图表,ICA所设定的合作社七大原则中最后一项为“关怀地区社会”。不难发现,Kongsi Co-op的创办理念围绕在此。 “你的需要由我来负责,我的需要由其他人来负责”,戴宝兰如是强调。 用合作经济建立起的大同世界 相较起以私人公司的形式营运Kongsi Co-op,她直言选择合作社的难度更大,“因为大家都可以‘讲话’,私人经营的公司叫Sendirian Berhad,最坏的情况也是我说了算。”惟戴宝兰认为话事权集中在管理层的模式,无法让Kongsi Co-op的理念传播得更远,“要把这样的概念做得更久、走得更远,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很多人理解。” 这也是为何Kongsi Co-op每个月都会举办2小时的Green Carpet说明会,邀请大众前来了解他们坚持的理念。“这个过程确实非常不容易,但合作社的初衷是非常美的,若我们可以把合作社的七大原则做好的话,真的会迈向大同世界。” 究竟Kongsi Co-op又是使用怎么样的形式,将合作社的理念套用在日常,影响他人? 提倡为他人付出 食物是人类日常起居的基本需求,亦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这亦解释了何以任何人到访Kongsi Co-op,这里的人都会开口问一句:“你吃饭了吗?我们这边有煮,要来一点吗?”Kongsi Co-op的厨房时时刻刻都有人,人们相互分配工作、不分种族为彼此准备有机素食,正正体现了Kongsi Co-op提倡的精神之一,为他人付出。 目前,Kongsi Co-op的工作团队有13人,主要负责合作社的运作和活动设计。这些成员加入该合作社前,在室内设计、金融、行销等不同领域工作。而聚集这群人的首要功臣,便是从事有机事业多年的戴宝兰。 她表示,成立Kongsi Co-op的概念并非冠病疫情后才迸发,但当时大家为生活奔波并没有余力深入思考。直到一场冠病疫情袭来,才唤醒了戴宝兰内心的渴望。她对着自己反问:“我究竟能为社会、团队做些什么?在全世界都停下的时段,我才真正重新思考现有的生活方式。” 用吃连接人与人 在众多方式中,她认为从“吃”可以带给更多人温暖,“你看许宁(Kongsi Co-op成员之一)就是因为吃,被我‘骗’进来的。” “今天新认识的一位马来朋友,首次接触有机食物,吃到最后他还添饭。”戴宝兰以此为例续称,“每个人都要吃饭,当我们很自在地吃饭就很自然地connect,可以一起谈彼此的理想。”这里也时不时聚集对烘焙和烹饪有兴趣者,分享饮食心得。透过这样的方式,Kongsi Co-op慢慢地遇见拥有相同理念的人,彼此聚集一块成为现在的模样。 为大人成立的学校 此外,教育是Kongsi Co-op主要推广的部分。目前,生命教育学院(KONGSI academy)由沈晓虹负责经营。在此之前,她在一家企业担任行销,亦曾开办有机咖啡厅。 “我认为有机是一种健康导向的生活型态,这与Kongsi Co-op的理念很契合,”她解释何以加入合作社的原因说道。沈晓虹深信,唯有透过教育的方式才能传承知识,“我们欢迎有相同理念、渴望学习新生活方式的人前来,让更多人知道其实生活还有别的选择。” Kongsi Co-op会定时举办工作坊,如老人护理、导读会、发酵饮食、园艺、营养等课程,唤醒人们对身心灵的知觉。她解释,生命教育学院更像是给予人们一个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此教育空间针对大人设计,“因为只要大人做得够好,小孩就也会变好。” 对此,戴宝兰进一步说明,大人离开象牙塔后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大人也是孩子,我们也有自己的专长。只是社会上用作衡量人的尺,只有一把。”但这把尺是否真的存在,衡量标准又是谁来制定?她续称,“后来我发现那把尺根本不存在,我们每个人才是自己的一把尺。同理,社会就是一个大型拼图,每个人都一样就不好玩了。” 她深信,当人人都可以发挥所长、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让社会渐渐变得更多元,“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让参与的每个人从中受惠。” 人人都可发挥专长 若仔细观看,Kongsi Co-op的活动范畴囊括教育、餐饮、农业等议题,张兆豪强调说:“我们活动内容多元代表每个人的想法 ,好像Callie(戴宝兰)往吃的方向、我往农业发展。”即便想法是一个人的,但这里的人们会聚在一起脑力激荡、一起对话,“Kongsi Co-op像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可以做任何想要的东西,其他人会全力支持与配合。” 当活动内容变得多元,戴宝兰随后补充道:“除了工作内容不会乏味无趣,成员也可以学习如何为自己争取想做的。”目前,Kongsi Co-op每个月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市集,吸引有兴趣者来此处交流。 “我是一名市集狂,我认为每个社区都需要有一个市集。因为可以把人聚在一起,从中得到启发,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地方。”她说。 即便不是Kongsi Co-op的成员,亦可以来到这里交流,一如每周五出没的园艺小分队。一群人会在房子的周围除草、种植或挖池,从中得到满足感。对此,戴宝兰解释说:“这就是我们说的‘人的发展’,慢慢地,他的创造力、合作力和意志力会被开发,会开始和社区产生共鸣,这不就是我们和谐社会的根本吗?”她认为,若社区以合作经济的模式经营,文化和人权都会被满足。 “但现在社会上只跑金融经济这块,忽略了身而为人,甚至没有人想过自然的权力,也就是Kongsi Co-op一直强调的‘人、泥土和自然’。”张兆豪进一步分析说。 最难走的路 Kongsi Co-op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了2年,正如戴宝兰先前强调“最难走的路”一样,张兆豪也略有感触。他说:“有时这里很多张嘴在说话,但也是这样另类的交流,让我们相互磨合,最终知道大家的理念是否一致。” 戴宝兰认为,人总会在无意识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而合作社的存在亦让人学会考虑对方的需要。她说:“我们要相信先为他人做,肯定会有别人来帮我做。”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能懂得如何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学会考虑对方的需求。 问及Kongsi Co-op的最终方向,张兆豪和戴宝兰双双坦言,希望借着Kongsi Co-op让更多人了解合作社的精髓,“慢慢地,或许很多人也想做合作社,我们大家就能相互扶持。” 更多【新教育】点看: 小学生不爱阅读?从小说看小学生的阅读文化 赴俄留学 医学工程系最热门 本地漫画家梅志民——用平凡故事创不平凡的《我小的时候》 徐有利与哥妹俩——创刊20年 故事未完待续 饥饿30自办营营长分享“传承”经验
2月前
新教育
星云
告别旧衣的仪式感/海角(双溪大年)
每次外子带我们去逛购物广场,我总是像个优游卒岁的上帝,放任眼睛在琳琅满目的橱窗上旅行。目光逗留最久的地方,皆是花样翻新的衣物。毕竟,对于崇尚衣柜总是缺一件裙的虚荣女人而言,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女为悦己者容,予我,是翻篇的夙昔。如今,我仅想取悦自己。即便是载孩子,也精心挑选衣物、耳环、保养品,不可或缺的,尚有润唇膏和那一抹橘红色唇脂。 比较自豪的是,我现在能做到眼看手不动的境界。穿上身的,是来自家人与邻居给予我的二手虚荣。二手衣物,是爱的传承,更是被他人记在心上,爱的馈赠。母亲还把我们旧时穿的衣服都收好。有件蓝色线条的婴儿工人裤套装,被我们封为祖传之衣,从6个子女身上,一脉相通到每个内外孙身上去。 由于兄弟姐妹众多,我们都是在旧衣物堆中长大的。母亲总跟我们耳提面命善诱着坊间名言,穿旧衣的小孩更有福气,是他人的福气传来我们的身上,保佑我们平安长大。因此,我们穿新衣新鞋的愿望,是真的只有在新年方能圆梦。其它时候,仅能抬头望着衣服摊口,那一件件高挂在雨伞下的新衣物,望梅止渴。万幸啊,乐于胡思乱想的我,还可把它们编入我的幻想中自得其乐,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拥有与满足。 当我成为经济独立的大人,也曾有过追逐潮流的阶段。可是,二手衣物依旧如影相随。神奇的是,每每觉得已把衣服穿腻,身边的人便仿佛心有灵犀似的,都会给我送来二手衣物。无论是自家姐妹的、对面邻居或邻居闺蜜的都有。大部分是她们婚前尚苗条时期的衣物。而我,却是当中唯一生完孩子后,身形更添单薄的那位。 “应该是我两个孩子都是自然生的缘故。”和邻居闺蜜提起时,我提出自己的猜测。 “所以都怪开刀的错就是了。”她回我说。 “总要找个代罪羔羊的啊!”大家不都爱那招叫“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吗? 彼此狂笑后,我把她送来的一大袋衣服搬进房里。当晚即表演起服装秀,两个女儿在旁边做小助手,替我拉拉链、扣纽扣或做审美官。二手衣物在我换上换下中,各落在两个地方。一是濯洗篮子,等着日后宠幸;一则弃之于地,将发往它处,是霄壤之别的两种命运。 两个小帮手也不得闲,偷偷把地上的套裙往自己身上穿。瞬间,即像电视剧里突然返老还童的女孩,松垮垮的裙子,让她们更似小矮人。 “臣女拜见天后。” “嗯,平身。” 两个瓜正巧迷上中国古装剧,对于里头的仙气飘飘打扮特别上心。戏服一上身,立马投入角色演起来,颇有为母当年与姐妹在房间里,披着一条被单,随歌仔戏花旦唱歌的风范。等到装不下去了以后,两个戏子才脱下衣物回凡间。 新衣要入伙,旧衣自是得面对遭淘汰的命运。一件件闲置的衣物再见天日时,那些附在它们身上的回忆也跑出来串门子。啊,这是第一次和老公约会穿的衣服;哟,那是领了工资稿赏自己的裙子;这是哺乳裙子啊!哎,我以前的眼光怎么这样老土?真的是我买的吗? 放自己一条生路 还有好些衣物,其实也忘记为何束之高阁。我想,八九不离十,是因为它们身上依附着的,是我不愿忆起的难过回忆。我是个悲观的人,只要穿过的那件衣服发生过不好的事情,它们皆会被我判下死刑,将它们与厄运划上等号,自此在我视线里消失。不送人也不丢,是任由它们在暗角与灰尘为伍当严惩。 是去年经历健康问题后,想法豁然开朗。许多思维也逐渐转变。重审想法后,竟觉得自己荒谬至极。衣服何错之有?洗干净不就是恢复如初了吗?所有加诸在其身上的一切,皆来自人本身的欲加之罪罢了。我不该让痛苦的过去淹没掉曾经拥有的美好。人追求快乐,却爱将自己置于痛苦的漩涡,以致总认为全天下人皆负之。 于是,我在旧衣物周旋,忙得不亦乐乎。那些还愿意再穿的,重新清洗;确定不要的,则只好放手。“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往生后,我们连自己的肉身都带不走,何况是这些身外之物?倒不如趁衣物还可为人所穿时,赠予有需要的人,也算是功德一件。尤其许多人拿到二手衣时,仍会有着买新衣的雀跃,恨不得马上清洗,晒干后即刻穿上。我就是这样的人,新衣都不如二手衣舒适自在。当然还有为地球省下不少资源的环保等因素。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没办法永远拥有一件东西。舍与得皆是人生的平衡。所以,我把舍不得送走的衣物折好后,再拥着它入怀。最后一次抚摸着衣物表面,甚至感受它的质感,或有颗粒或顺滑或粗糙或柔软。它们曾给予的温暖,在这一刻,全部窜回到我心上来,引发一场泛滥的惆怅。 “谢谢你们曾经陪我走过一段人生路,保护过我的身体。祝福你们,离开我后,会遇到善待你们的好主人。” 我知道的,其实,我想慎重告别的,是过去。我是一位总活在过去的人,那些喜怒哀乐都为它所牵动,一发而动全身。哪怕是已不再合身的衣物,强留是徒添烦恼罢了。一件件告别后,竟感觉像是把心上的石头逐一搬开,那些粘着的疙瘩亦自行脱落,整个人有种一身轻的愉悦。 我赋予二手衣物一条新生命,也放了自己一条生路。剪断那条牵连的隐形线后,各自安好,互不打扰,正是彼此最好的告别。
2月前
星云
东海岸
复蔬公益跑 跑越远捐越多 500人挥汗唤醒救地球
跑越远捐越多!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东海协会办“2023全球复蔬”公益路跑VEGRUN获逾500人参与,并首次以手机应用程式记录数据进行公益活动,即跑每10公里捐献1公斤米粮给慈善团体。
2月前
东海岸
零垃圾生活
郑凤云/你也能一步步改变世界
想要用环保的方式举办大型活动,很多人会说不可能啦,不要麻烦啦,但我一直相信,“愿意相信改变”的人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3月前
零垃圾生活
今日焦点
柔金同厦会馆衣物回收活动 耗时1月回收5公吨衣物
(峇株巴辖9日讯)柔佛州金同厦会馆青年团主办及妇女组协办的“环保活动2.0——衣物回收活动”,耗时1个月回收了大约5公吨衣物,以派送给有需要者,并为环保贡献力量。 该会会长郭明发今日主持上述活动的衣物交接仪式时说,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自然环境也受到某种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他指出,为了能够平衡发展和保护环境,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和人民都必须携手合作,经常举办活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大家应该记得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还有毎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须熄灯1小时,这些都是环保宣传之一。” 他强调,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或习惯,因此希望环保活动能纳入该会的常年活动之一。 柔州金同厦会馆青年团团长庄志强说,衣物回收活动历经1个月的时间,获得峇县19所华小及1所私立学校师生的鼎力支持,获得相当好的反应。 “我也看到董事会理事及筹委会成员不分你我,无论造势活动及前往各华小回收衣物,都同心协力表现积极的态度,发挥金同厦精神。” 他说,该会第一届环保活动是由卸任团长杨畯豪及筹委会主席陈菁浠主办的线上活动,受到大部分华小生的关注及参与,也促成了此次活动,让大家进一步走入华小,让小学生自小就培养环保意识,以从中受益。 他指出,此次衣物回收活动将让学生知道,除了铝罐、塑料瓶、纸箱之外,衣物也是可回收物品之一。 “这次活动不但让小学生积极参与,也让大众在活动的最后一天,以得来速方式把衣物交给会馆。” 他感谢环保社会企业Yellow Bin的配合,并希望此次收到的物资,通过他们妥善的安排及派送,能让更多有需要的单位,如老人院、清寒家庭及孤儿院等受惠。 环保社会企业Yellow Bin销售运营经理谢弘鏮表示,该机构早期曾在峇株巴辖设置资源回收箱,但却因为居民乱丢垃圾,连食物残渣都丢进箱内,结果市议会才要求该机构收回资源回收箱。 “我们除了在新山各花园住宅区放置黄色资源回收箱,也与各居委会进行长期合作,进行社区回收活动及提供上门回收服务。” 他透露,该机构也设立流动回收站 ,现场回收居民带来的资源,并定时定点提供旧物回收服务。 “在今年2月时,我们将一些衣物送给土耳其地震灾民;3月发生柔州大水灾时,我们也同样为灾民送暖。” 他希望民众切勿将旧衣丢掉,应考虑投入回收箱内,赋予它第二次生命,还能为环保贡献力量,何乐而不为? 此外,该会也现场进行“百纳被”竞标活动,由陈湘慧及陈丽霞制作的一张百纳被,获得会长郭明发以1699令吉标下,以作为该会"历史文化走廊"基金。 活动出席者包括:该会名誉会长郭洙祥、副会长郭家瀚与张迎煌、总务郭洙光、副总务何明忠、青年团署理团长陈诗鸿 、妇女组主席温秀琴、妇女组副主席张素素及筹委会主席纪启仑等。
3月前
今日焦点
更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