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比赛

【编按】今天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本期有90后翻译工作者李浩杰的文章,给你简单介绍本地翻译的情况。李浩杰毕业于理科大学翻译系,从事翻译已有7年,主要专注于华马翻译。他以“搭桥”来形容翻译的意义:翻译工作,如同在人心之间盖建一座桥。李浩杰认为华马互译的价值不可忽视:“我们总不能不去搭桥,又抱怨族群之间了解太少。”曾经有作家说,因为认识了李浩杰,才发现很多马来青年作家,其实也和马华青年作家同样关注着相似的自由、自身与独立意识等议题。 今年的国际翻译日已来到第九个年头。虽然国际翻译家联盟在1991年就已经提出成立“翻译日”,但直到26年后,联合国大会才正式通过了这项决议。 而我的入行经历,相对来说是幸运的。从理大毕业之后就投身翻译领域,每每告诉别人自己是做翻译的,尤其是马来文译者,得到的回复不外乎两个:“那你的马来文一定很厉害咯?”或者“怎么会想要做这份工?” 毕业后经友人介绍,说有家文化中心恰巧刚开始经营翻译和出版业务,问我有没有兴趣。老实说当时并没有想得太多,只觉得既然是“学以致用”,就答应了。结果一待就是7年。 ˙我是如何开始探索马来文书? 相比起出书,对马来文书产生兴趣这件事其实让我更有满足感。可以说在2016年以前,除了中学必读的马来文学文本和参考书,我几乎没有碰过其他的马来文书。反倒是在大学二年级看了几次马来语戏剧和音乐表演后,才萌生了对马来文书的探索。从大众书局的选书,到国家语文局出版的书,到最后自己走进国际书展的一个个展位慢慢发掘一本又一本的马来文学和社科类书,以致走上现在家里书橱近七成都是马来文书的“不归路”。 ˙马华文学“巫译”的出版与推广 说到马华文学的翻译,大马译创会和语文局分别在1990年(《这一代》)、1994年(《相中人》)、2000年(《细雨纷纷》)、2004年(《梦过澹台》)、2015年(《凿痕》)和2023年(《慈善家》)联合出版的“马华短篇小说巫译选集”系列,可以算是我国文学翻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除了短篇小说,语文局在80、90年代其实出版了不少诗作和儿童短篇小说翻译,例如❶《拾零》(1988)、❷《问候马来西亚》马华诗歌巫译选集、❸《魔轮》(2004)、❹《金色的马》(2004)马华儿童短篇小说巫译选集。另外,从2020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陈育青奖”马华短篇小说翻译比赛,也是该会积极推广马华文学的努力之一。 其他近期出版的马华文学巫译书籍包括国家语文局(2017年出版《爷爷的故乡》马来文译本)、国立台湾文学馆(2017年出版《夜行》台马小说选译本)和Nusa Centre(2022年出版《湖面如镜》马华短篇小说巫译选集)。如果也纳入新媒体,那就不得不提到“口口诗刊”在不久前推出的第三期:《翻墙——默迪卡!翻译马华》数位诗刊。 ˙马华文学“英译”的发展与思考 马华文学英译则是另一番天地。从《吉陵春秋》(2003)、《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2007)、《湖面如镜》(2014)、《民国的慢船》(2016)、《可口的饥饿》(2017)、《陈瑞献诗歌英译集》(2021)、《告别的年代》(2022)到《群象》(2025),不难发现国外的出版社更倾向翻译长篇小说。当然,这些都与学者的研究方向以及出版社的行销考量有关。既然国外出版社已着手长篇小说的翻译,是否意味着我们本地可以专注于短篇小说和诗歌的翻译? 去年应马来西亚笔会理事Amir Muhammad邀请我编辑《欲望之物》马华短篇小说英译选集也是抱持着这种态度。从一开始计划收集以吉隆坡为题材的马华短篇小说,到最后成功找到10位译者把李天葆、张永修、龚万辉、牛油小生、薇达、卓振辉、张栢榗、李尚量(笔名)、杨焌恒和疯木圣上的短篇小说,都翻译成英文再出版。对我而言,能够将马华文学,尤其是更多马华作家介绍给更广泛的读者群,都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事实上,从毕业之后,我最想做的,是将马华文学翻译成马来文,或将马来文学翻译成中文。 ˙本土译者与文学推广的责任 译作在本地的推广,尤其是文学翻译,还是需要加紧脚步的。我们不指望像《哈利波特》中文版或印尼版那样迅速出版,但只要各个组织和单位都着手不同的文体,是不是就可以更快地将马华文学和马来文学的全貌介绍给读者?扪心自问,马华文学的推广,甚至再扩大到马来文学的推广,如果不是由懂中文、懂马来文,又对纯文学有兴趣的本地译者来操刀,难道还要拱手让海外译者替我们宣传吗? ˙AI时代下的“可信”翻译 今年,国际翻译家联盟为国际翻译日定下的主题是“塑造可信的未来”。虽然这主题与联合国宣布的“联合国国际和平与信任年”和从2022年开始为了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宣布的“国际土著语言十年活动”有关,国际翻译日的主题多与原住民或土著相关。但我仍想故意“指鹿为马”,把AI元素拉进来谈。随着AI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包括翻译领域,我常在想,读者对于译本的“可信”或“不可信”,是不是该有更深一层的思考?译者是时候把对“可译”或“不可译”的探索,转化为“如何译得比AI更好一点”。 当然,世上没有最完美的翻译,只有最适合的,至少在文学翻译这一块我是这样认为的。 最后,想借此机会,向我认识的那些曾经和正在为马华翻译付出心血的译者们致敬:吴天才、(已故)陈育青、(已故)杨贵谊、陈妙华、(已故)乌斯曼阿旺、张发(年红)、吴恒灿、李玉涓、安华礼端、林尊文、黎煜才(碧澄)、曾荣盛、吴尚雄、庄华兴、周芳萍、张锦忠、廖丽珊、林玉蓉、傅嫦梅、严文灿、朱培兴、(已故)胡德乐、郭紫薇、张永新、陈伟哲、邱宝良、郑田靖、梁馨元、陈凯宇等。 更多文章: 马华作家 x 翻译工作者合作,让更多人走进马华文学世界 【全民读书会】我们一起守护,美好的阅读习惯
3星期前
(新山13日讯)为避免混淆,新山福建会馆福建大社属下11支游神单位,将统一2026丙午年洪仙大帝圣驾出巡公众游神衣设计,并从即日起招收公众游神衣设计比赛参赛作品,作品获选者可获1000令吉奖金。 新山福建会馆会长拿督林德明于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上述消息时指出,基于该会属下游神单位众多,不少游神单位每年各自印制公众游神衣;未来统一公众游神衣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造成公众混淆。 出席新闻发布会者,包括:该会馆署理会长卓合文、副会长张俊宜,洪仙大帝奉祀委员会主任黄志坤、新山福州十邑会馆代表洪安山、柔佛古庙洪仙大帝第拾壹队大锣鼓队代表刘骏贤、新山华忠武术体育会会长拿督卢星庆、善南寺龙狮体育会代表王小志,大学城二郎神庙主席陈德昌、成员周大贵。 林德明指出,明年的游神衣设计官方模板以粉红色作为底色,设计的方向主要包括柔佛古庙洪仙大帝,或是神轿、香炉车、娘伞,且涵有福建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建筑、美食糕点、文化遗产等。 他说,在柔州地方特色方面,将有柔佛古庙游神相关文化景观与民俗。 他指出,设计比赛共设有4个奖项,即1份最佳设计奖,奖金1000令吉,以及3份优秀奖,每份奖金为400令吉。 他提醒,所有提交的参赛设计,都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旦被证实抄袭,将禁止参赛,且当事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黄志坤表示,统一公众游神衣设计,也可避免民众比较新山福建会馆属下不同单位游神衣外观,进而引发争议。 公众游神衣设计比赛负责人曾华彦指出,本次设计比赛无需任何报名费,每名参赛者仅限提交3份作品,且作品须依照主办方的官方模板进行设计及排版。 他提醒,参赛者所提交的作品,必须包含高清Adobe Illustrator (AI)档案及PDF档案各一份,以便评审及后续制作使用。 上述设计比赛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16日(星期二)下午4时正,参赛者可亲临新山福建会馆或透过线上提交上述作品档案。 欲知详情者,可通过WhatsApp联系新山福建会馆秘书处,电话:016-743 3989。
2月前
2月前
      (安顺6日讯)由下霹雳区华校教师会、下霹雳中华公会、下霹雳陈氏宗亲会、南霹雳兴安会馆暨安顺三民独中联合主办的“2025年第七届下霹雳区中小学YB吴家良行政议员舞蹈观摩会”,将于8月15日(星期五)晚上7时,在安顺三民独中大礼堂隆重举行。   主办单位日前于下霹雳中华公会会所召开第二次联席会议,并顺利完成参赛队伍的出场序抽签工作。   下霹雳中华公会会长陈成木表示,舞蹈观摩会自举办以来获得热烈反应,成为本区中小学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今年步入第七届,依然吸引众多学校踊跃参与,展现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他也感谢霹雳州行政议员吴家良对观摩会的大力支持与资助,肯定其长期以来推动文教发展的积极精神。   下霹雳区华校教师会会长姜俊有校长指出,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   他鼓励学生学习华族舞蹈,因为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舞蹈展演,能进一步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下霹雳区华校教师会副会长蔡明永校长则表示,五大联办团体能持续合作举办如此有意义的活动,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精神代代相传。   大会呼吁热爱文化艺术的民众踊跃前来观赏,支持孩子们的努力与付出。入场免费,惟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新邦令金17日讯)身在监狱依然可以展现才华,来自全马各地的囚犯在“囚犯互助计划”下参与戏剧和演说比赛,希望传达更生人也愿意改变的讯息。 配合“囚犯互助计划”迈入第二年,大马监狱局今日在新邦令金监狱大礼堂为赛事举办颁奖礼,可以见到参与计划的囚犯们身穿各自的表演服装,以期待的心情等待比赛结果,而可参与这项计划的囚犯皆被列为“有前景者”(Prospek)。 当成绩公布时,他们纷纷报以掌声和欢呼声,狱卒们也少有的卸下紧张,与他们各自带领的囚犯谈笑风生和欢呼鼓励,就如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学校毕业典礼般热闹。 来自新山,目前在新邦令金监狱服刑的A男荣获“最佳男演员奖”,27岁的他入狱已有4年多,期间曾在监狱工坊工作,也参与心理辅导和监狱产品推广活动。 此次获奖对他而言意义重大,更是一段意想不到的自我发现过程。 “我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演戏,只是随便演演。真正让我学会表演的,是那些耐心教导我的狱卒,他们一步一步指导我,才让我今天能拿到这个奖。” 为了这次的比赛,他和狱友、狱卒一起创作戏剧剧本,而灵感正是来自他们在监狱中的真实经历,展现了服刑者在面对心理压力、孤独与悔恨时的内心挣扎与成长历程。 “这是我们大家的故事,从一开始进来时的精神压力,到后来彼此支持、一起走出来,我们把这些经历变成表演内容。” 被询及想要传达给社会的信息,A男希望大家不要选择走捷径,做人必须遵守规则,一旦走错一步,付出的代价可能是走入监狱,面对无尽的压力和后悔。 来自哥打丁宜的N男(36岁)从2009年开始多次进出监狱,最近一次被判入狱5年,在居銮监狱服刑。 他在本次活动中,获得男子榜样引路人演说比赛冠军,演讲内容和自身经历有关。 N男表示,虽然他在参赛前从未接触过演讲,但在心理官与狱卒的鼓励下,他接受挑战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自己会演讲,是心理辅导员和狱卒鼓励我尝试,才让我发现了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 他坦言自己曾陷入人生低谷,多次进出监狱让他感到绝望与黑暗,但正是监狱中的心理辅导员协助写的讲稿,让他重新审视自己,也在台上找回了久违的力量。 “讲稿里写着‘我曾经跌得很深’,这句话就像在说我自己。心理辅导员仿佛看穿了我的心,让我有机会把内心的痛转化成一段让人共鸣的演出。” 他希望借由自己的经历,传递出一个信息:囚犯不应被社会抛弃,他们也渴望被理解与支持。 “我们并不像外界想的那么可怕。我们只是曾经走错了一步。社会的关心,是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请大家为我祈祷,未来脱下囚衣,也能拥有力量继续前行。” 柔佛州团结、遗产及文化委员会主席拉文古玛受邀为赛事主持颁奖典礼,并在会上代表柔佛州政府宣布拨款1万令吉给新邦令金监狱,为参与计划者购买乐器等,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兴趣和进行才艺表演。 “这项援助将通过柔佛州文化理事会来执行,我们(州政府)会尽量确保这些援助到位,为囚犯们提供更好的设备,让他们与外界和社会建立更多互动。” 他表示,州政府希望通过与柔佛州遗产基金会的合作,发掘这些囚犯的才华,并通过该会将他们的才艺展现出来。 拉文古玛指出,马来西亚监狱局在为更生人融入社会方面开展了许多举措,为这些“有前景者”做好准备,帮助他们面对未来的生活挑战,逐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他说,这些“有前景者”都是曾经犯过错的人,但参与“囚犯互助计划”是他们寻找新起点的机会。 出席活动者包括大马监狱局副总监(保安与矫正服务)拿督依比里山、助理总监(宗教与辅导)玛祖基、柔佛监狱局主任莫哈末、新邦令金监狱长法里等。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