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行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太太最近两年迷上了韩剧。为了用更短的时间看更多的剧,她从1.25倍速、1.5倍速、2倍速,到如今的3倍速。她说反正听不懂韩语,只要看字幕来得及就行。也许等她速读的功力提升了,大概就会挑战4倍速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看录影带追港剧时,每当紧张的剧情,总是插播广告。于是我飞奔到录影机前按下快进键,跳过广告,省点时间。父母看到也会唠叨几句,说什么这样录影机很快会坏掉。我心想,录影机有这个快进和倒带的设计,难道只是摆设?难道不是给人按的吗? 如今网络时代,网速普遍提升,不需要下载,直接在网上在线观看。一集接一集地追,也不再需要花钱租录影带或买VCD了。网上追剧一般也没有广告,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广告大多是植入在影片中的,根本无法跳过。 有时我也会看YouTube上的解说视频。当我没时间看正剧,但又想跟上时下的话题,就会上网找解说的视频观看。网络上有很多用心制作的解说影片,非常符合我的需求。制作人除了精心制作视频,收集各种素材,还加入自己的见解。不得不说,大多数都做得很有水准。如果看完解说视频,觉得某些剧实在不容错过,那我就会等空闲时正式追正剧,慢慢欣赏。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随着年龄增长,现在却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到底是因为快乐不知时日过,还是因为度日如年呢?我仿佛觉得时间的流速并不是固定的,或者是谁静悄悄地偷走了我的时间,岁月总是悄然流逝。科学家说地球自转在逐渐减慢,按理说每一天的时间应该变得越来越长才对,为什么我却觉得正好相反? 如果人生有不同按钮 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情境,时间的流速似乎真的不同,可能不是体现在物理上,而是心理上。学生时代,考试的时候,我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上课的时候,时间却仿佛过得异常缓慢。休闲玩乐的时间过的特别快;而等待去旅行的日子,却又过得很慢。向往长大成人的时候过得很慢;成家立业之后却又觉得时日如飞。 如果人生有不同的按钮,我希望在伤心和痛苦的时候按下“快速键”,希望能够尽快过去;而在忙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我希望能按下“暂停键”,让我缓一缓,喘口气,然后再继续拼搏。最后我希望在两个儿子小的时候,能按下0.5倍速的“慢放键”,让我可以细细品味兄弟俩成长的每一刻。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现在他们比我还高,17年竟然就这么过去了,感觉好像错过了很多瞬间。 无奈往日已逝,来日却方长,珍惜当下,应该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6天前
3星期前
这本书内容丰富,特别适合美食爱好者阅读,不仅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熟悉的食材,还能拓宽大家的视野。例如,书中介绍了我们常见的Zucchini,在台湾被称为栉瓜、夏南瓜或西葫芦,原产于墨西哥。 在都市的繁忙与喧嚣中,你是否还相信阅读能瞬间带你走入世界的另一端?翻阅《农村厨房旅行中》,你会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炊烟袅袅、食材新鲜的田野间,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这本书不仅是生活与味觉的双重旅行,更是一段深刻的文化之旅。它将旅游、生活、饮食与料理巧妙融合,带领读者探索台湾从北到南的17家休闲农场,挖掘那些隐匿在乡野中的美食与故事。然而,书中所描绘的远不只是食物,更是一场人与土地、自然与传统的深度对话。每一页,你既能感受到乡村的熟悉温暖,又能发现那隐藏其中的独特魅力。 “菜市场是认识一个城市最有趣的方式,在那里可以很清楚看到当地人吃什么,穿什么,讲什么语言,包括怎么打招呼甚至是吵架。”宜兰礁溪的“少年阿公”方子维,在书中展示了如何将传统菜市场转化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窗口。他形容菜市场为“生活的博物馆”,而他身穿的60年代经典阿公装,头戴的黄顶红帽缘帽子是早期台湾庙会人人必备的信徒帽。这些细节勾勒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到那份传承与延续的厚重感。 这本书内容丰富,特别适合美食爱好者阅读,不仅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熟悉的食材,还能拓宽大家的视野。例如,书中介绍了我们常见的Zucchini,在台湾被称为栉瓜、夏南瓜或西葫芦,原产于墨西哥。通过这本书,读者会了解到桃园香草野园如何成功突破栉瓜的种植难题,如今这里供应的有机栉瓜不仅成为米其林餐厅的宠儿,也被华膳空厨选用。华膳空厨不仅为华航提供餐食,还为多家国际航空公司服务,因此,当我们在空中享用栉瓜时,很可能它就来自这片土地。此外,游客还可以亲身体验割韭菜的活动。在现实中的割韭菜却绝非一件轻松的事。虽然韭菜被称为懒人菜,只需插苗一次便能连续收割两年,但由于光合作用会导致韭菜发苦,纤维变粗,农民为了确保口感,还得在凌晨两三点趁天黑下田,弯腰蹲跪在田间细心收割,才能赶上市场集货的时机。 书中内容结构清晰,每个休闲农场的介绍都分为不同章节,包括:❶原味农场新风貌;❷农家主人人情味;❸农村鲜味好食材;❹田间美味膳学堂;❺农村厨房新滋味(食谱),以及❻农村伴手在地味。通过这些章节,读者不仅能体验农场生活,还能学会如何将食材,变成创意料理,发酵与腐败的区别,以及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饮食搭配技巧。显然,这本书必须由一些知识渊博且与农场主有深厚交情的作者共同完成,要投入了大量时间与财力,才能呈现出这样一本内涵丰富的作品。 本书的4位作者分别是旅游美食记者陈志东、交通部观光署国际推广师许琼文、新生代料理师游喆,以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秘书长游文宏。他们不仅各自具备丰富的领域知识,还对农场文化和美食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对于渴望体验真实乡村生活的人而言,《农村厨房旅行中》深刻挖掘并呈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期待有一天,马来西亚也能推出一本展现本地农场厨房风貌的书籍,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一同领略独具特色的在地风情。 相关文章: 【读家投稿】米的知识,这本书能找到 / 刘洁颖(劳勿) 说汤/刘洁颖(劳勿) 一把好锁 实现安全与便利
2月前
编按:知名中国短视频平台“一条”,9月到香港拜访了李欧梵夫妇,这几天终于发布了视频,看了有些感动。本期【读家文汇】也趁机介绍他夫妻俩合著的一本书——《一起看海的日子》,一起感受他们“看海”的闲适豁达吧。 二鱼文化出版的《一起看海的日子》,作者是一对夫妻——李欧梵与李玉莹。我购得此书时,书已经出版4年,封面看起来有点旧,还有点脏,换作较年轻一些的自己,也许就会嫌弃不买。所幸买书那年,我已能明白书的核心价值来自于其内容,而非其外观,书角一点折痕,封面一点污渍,其实一点都不影响读书。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必需求上进,否则会落后他人,一辈子像赶集那样,赶着去完成世俗认为我们该做的事,例如上大学、毕业、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数之不尽。然而,并非每个人的际遇都一样,许多事没有前后顺序,究竟要先做哪件事,不是由别人说了算,有时就连自己也做不了主。记得有一次在大学监考,一个平时表现不赖的学生缺席,后来听说另一门课的考试他同样缺席,结果很可能会延毕。延毕又如何呢?谁能保证如期毕业的话,就不会在职场上磕磕碰碰? 书名《一起看海的日子》是现实写照,作者夫妻住在港大的教职员宿舍时,宿舍阳台面对西环海面,当时他们在《明报月刊》写专栏,专栏名称就叫“一起看海的日子”。隔年,他们搬进科技大学的教职员宿舍,地点又恰巧位于九龙的清水湾畔,因此他们继续过一起看海的日子。此书大部分的文章记录了两人在香港的生活,也有两人在美国剑桥生活的篇章和一些关于旅游的书写。 读此书时,对比作者的闲逸豁达,自己则处于人生低潮,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似乎无法靠努力拉近,命运根本不由自己掌控,加上人在异乡,内心孤独,不禁对作者夫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由衷羡慕,暗自许愿以后也要靠海而居,过无事挂心头的日子。 ◢瘟疫与战争,永无法消灭? 2003年3月,李欧梵与李玉莹在香港碰上了非典型肺炎(SARS),学校停课,收音机每天报告感染及死亡人数,大家减少外出,出门一定戴口罩和勤洗手,同年还发生了伊拉克战争,可谓天灾人祸不断。没想到时隔多年,自己竟遇上冠病暴发,近20年前的那套防疫措施,例如隔离和检疫又被搬了出来应对,只是随着疫情肆虐不受控,防疫标准作业程序比当年又更繁复严格。除了瘟疫,连战争也来凑上一脚,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许多无辜生命牺牲。难道真的就像李欧梵说的那样,瘟疫与战争是世界上永远无法消灭的符咒,就算这次结束了,下次还会以其他名义卷土重来,防不胜防。 我向来擅长计划,总以为这样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却还是发生了许多我没能掌控的事,除了升学和求职,还有结婚和生子,这些人生中的大事都和我原定的计划不太一样。擅长计划的人经常会过度依赖计划,一旦有突发状况就会失序慌乱,什么事都做不了,脾气还因此变得暴躁讨人厌。所幸随着年岁增长,智慧也随之增长,终于学会接受人生本就无法预估,既然改变不了就试着沉着应对,即使计划搁置暂缓也无有不可。 李玉莹的母亲在非典期间离世,去世之前曾住进沙田医院,当时候医院是禁止探病的,即使病人家属再怎么担心焦虑,也无法联系住院的亲人,为此她一连写下好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多年以后,我竟有了相似的经历,父亲在冠病疫情期间因高血压入院治疗,他住院时也严禁探病,后来他不幸染疫,直到火化成灰,我们都没有见过一面。 ◢读书旅行,过更多人生 记得詹宏志在《旅行与读书》的自序中说:“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读书时,你固然要融入情景,因而有了另一种人生的感受;旅行时,我们也要想尽办法纠缠地,假装另一种文化与生活的短暂化身……”詹宏志读书是不满足于只有一个人生,而我读书其实是为了不想搞砸了唯一的人生,所以我不仅仅是一个读者,也是一个追随者,贪婪的吸取各种知识之余,并且以作者真实的经验作为借鉴,尽可能避开人生旅途中的一些陷阱与弯路,如同行山,挑一条前者走过的路来走,要比自己开拓一条全新的路径容易许多。 当初读《一起看海的日子》,就很是向往作者夫妻那种闲暇安稳的平常日子,多半由丈夫早起做早餐,闲来无事重看老电影或重读经典名著,偶尔吹吹海风散散步,没有沉重累赘的计划,反正真正的人生根本计划不来。后来在行管令期间重读此书,那种只想过平常日子的决心,比以往更坚定,经历大难不死,似乎又活得更通透了。 相关文章: 【读家投稿】张尤蕊 / 老派读者谈蔡老板 张尤蕊/味觉与心灵的交叠感受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孩子那么小,带他去旅行,他会记得吗?会不会浪费钱?” “妈妈,为什么我们在日本看到的女孩子比较多?”e今早问我。 我回想前阵子在大阪的情景,那在地铁上、大街上、餐厅里等的人们——会吗?送e上学后,我上网搜索,才知道日本女性的确比男性多了几百万人。 这小孩,多那一两巴仙的女性人口都被他发现到,我还以为他一路上只顾吃和玩手机。哦,不,这次的大阪之旅里,他已经很克制了。出行前,e主动和我约法三章。 “妈妈,这次我会很乖很乖的。我不玩手机、不大喊大叫、不会要爸爸抱、会乖乖吃饭、坐飞机不踢前座的椅子、干扰别人,我会很听话很听话……” 由于是亲生的,我自不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儿,人若太认真,受伤的终归是自己。 这是第三次带e出国旅行。第一次是去年春天,我们到韩国仁川看樱花盛开。班主任告诉我,他上学时天天兴奋得像只小麻雀,不断告诉老师: [vip_content_start] “I am going to South Korea!”那时的韩国虽然是春天,但是多雨风又大,加上凌晨班机太折腾,不出两天就病了,很多时候都窝在民宿里休息。 第二次是和长辈们回中国福州探亲。那是一段成长的磨砺,大人们的行程和小孩的步伐很难一致,尤其是饮食,e几乎一点胃口都没有,面包都比饭菜美味,回马后,瘦了一圈。 经过两次尝试,妈妈我已经分析出个中的关键。一、飞行时间若是太长,就选择有转机的航班,休息一晚再出发;二、因为旅行需要精神和精力,千万不能让小野兽饿着,管他正餐或零食,总之什么都塞进他的嘴巴里,让他保持愉快就好;三、早睡的e始终不适合夜间活动,太阳下山之时,他非得乘坐他的南瓜车回去休息,否则再可爱的小孩也会变魔鬼。于是,此次大阪之旅的确玩得很愉快,大家尽情地把腿走到几乎瘫痪。连民宿里小小的台阶,e都感到很嫌弃。人还在日本最后两天,e已经问我,何时再来日本呢? 台湾绘本作家赖马的作品里,常以小孩情绪管理为主题,趣味十足而实用,说中小孩的问题,但不尴尬,激励且不古板说教。我和e常重复《生气王子》里的一句话:“只要不生气,一切都很顺利。” 如此,大阪之旅十分愉快,让大家带着期待而去,带着欢笑而归。 “孩子那么小,带他去旅行,他会记得吗?会不会浪费钱?” 一家人学习应对旅途的好坏 我不否认,最初是大人自己想去旅行。然而,大人去旅行也未必记得自己看过的风景,还要求小孩记得呢?不就是去走走看看,吃喝玩乐嘛,又不是上学背生字、背乘法表,要求何必太严苛。 在我像e这么大的时候,父亲常带我们去哥打丁宜瀑布野餐。出发前,父母会准备个大箱子,里头装着包装好的椰浆饭、mee siam、水果、饮料等,然后一家五口乘车而去。我还记得哥打丁宜瀑布的山水、戏水的各族同胞,不分老幼;记得母亲坐在瀑布底下,任狂泻的水击打背部,她说这是舒服的天然按摩;记得父亲潜水的英姿,惊叹他挺着大肚腩原来可以这么灵敏。我很小心,石头太滑,水又急又深,我就像一只乌龟一直坐在大石上,冷得发抖,等着午餐时间到,爱玩则不怕苦。 因此,自小作文课里的〈到瀑布去游玩〉,我写的都是亲身经历,而且写过好几次,所以我时常温习回忆里的那些细节。 而如今,e对于飞机场、过海关、搭飞机的概念很深(我6岁的时候只能在地面仰望飞机),旅游行走时要注意什么(焦点多在吃和玩),指示牌的文字,地铁怎么搭。他习惯颈上挂着自己的小相机,拍下他想记录的画面(其中一张是在奈良公园里,一坨鹿的粪便,清晰而立体,仿佛还能闻到味道)。 不管是哥打丁宜瀑布也好,或是国外旅游也好,只要在经济许可的能力范围内,一家人放下工作和学业,一同到新环境探索是很宝贵的体验,学习打开眼界,学习一家人相处,学习一起应对、分担分享旅途上的一切好坏。 后来,我问e:“你喜欢乘长途巴士旅行,还是一直走,走到很累的旅行?” 他想了想,认真地说:“走,一直走,这样才看得到东西。”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