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行

1星期前
2星期前
那一刻,天哥坐在酒店的餐厅,对着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心里不由自主地对应回刚才的两条讯息:人生啊,真的不用跟人太计较,能走多远算多远,能看多少风景算多少风景。 一年前,天哥在《星洲人》专栏分享了自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旅程,有位读者很喜欢。几星期前,天哥又跑了一趟欧洲,那位读者知道后便问:“这次怎么没看到你分享欧洲之旅啦?” 回顾:四十不惑——旅途的人生狂想曲 其实天哥的部落格和专栏,从来都不只写财经。投资这条路,天哥走了二十年,也早就明白一个道理:投资这东西,没必要天天讲,有时讲多了读者也会腻。 所以,天哥偶尔也会写写电影,聊聊旅游,谈谈美食,就当换个口味。这里跟大家分享这趟欧洲之旅,给有兴趣的朋友一些参考。 天哥这次是跟随公司旅游团一起去的。说真的,年纪大了,加上时差,回来后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慢慢把状态调整回来。 我们去了两个地方:克罗地亚(Croatia)和斯洛文尼亚(Slovenia)。不热门,但风景真的很美。安安静静,干干净净,适合发呆和散心。 不过,这趟旅程里,不断在天哥脑里旋转的,不是风景,而是旅行期间收到的两条讯息。 克罗地亚的碧海蓝天 我们的第一站是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Zagreb)。 萨格勒布天气宜人,就像身处24°C的冷气房。饮食方面相当便宜,冰淇淋大约2欧元,餐厅里的牛排、羊腿,价位则介于15至30欧元之间。与意大利、法国这些动不动就40至50欧元的地区相比,在这城市可以吃得非常安心。 说实话,萨格勒布有点像马来西亚的关丹,生活气息多,旅游气息少。若你想慢悠悠的散心,确实很合适,但是购物方面就…… 天哥逛了这里的畅货中心(Outlet),完全激不起购物欲望——价格没有特别便宜、款式老旧,而且整个畅货中心也没有太多前来逛街的人。 除了萨格勒布,天哥还去了里耶卡(Rijeka),这是座靠海的城市,风景漂亮,空气清爽,海水比天空更蓝。天哥认为这里最舒服了,可惜,这里的行程只安排一天而已。 天哥重点推荐十六湖国家公园(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湖泊、瀑布,木栈道交错,光是站在那里,感觉也像走进了明信片。对体能好的人来说,这里真的可以走上一整天。 斯洛文尼亚——隐藏版欧洲小瑞士 结束里耶卡的行程后,我们便转场来到了斯洛文尼亚。 布莱德湖(Lake Bled)实在太美了!位于湖中央的小岛与教堂,真的让天哥仿佛身处童话世界。半山腰上的城堡居高临下,从那里俯瞰湖景,天哥仿佛感受到人生有那么一瞬,是静止的。 天哥还在这里跳了伞,从教堂上空飞掠而过,后来又坐船登上那座湖中小岛。 网上有人说,已婚的人如果划船过去,再抱着老婆走完通往教堂的99级楼梯,就代表爱情会长长久久。天哥望了身边那4至50公斤的老婆,吞了口口水,决定静静别让她知道,否则天哥的老腰可能就不保了。也有另一种说法,只要敲响了教堂的钟声,许下的愿望就能实现,天哥当然选相对容易的这条路! 布雷得奶油蛋糕(Bled Cream Cake)是这里最知名的。和欧洲大多数甜点相比,它算是“小甜”的程度,惟天哥平时是一点甜食都不碰,所以即便它不怎么甜,天哥还是觉得不合胃口,但对于喜爱甜点的人来说,还是值得尝试。 后续,我们去了卢布尔雅那(Ljubljana),它就像欧洲版小马六甲。这座城市让人相当放松,街边有爵士乐,河边有情侣牵手散步,生活节奏慢慢的,舒服。人虽然不多,但感觉上比克罗地亚热闹。 这次虽然是跟团,但饮食方面的行程安排得不错,简直像是美食团,不少餐厅都是米其林推荐级别。天哥这种老饕啥都不厉害,就是对吃的特别有经验。其实嘛,摆盘再美也没啥意义,好吃、对味才是真理。欧洲人的口味其实大同小异,主打一个“原始风味”,调味料都下得很保守。 这次解锁了一些新体验——鞑靼牛肉(Beef Tartare)。之前去意大利和法国时都不敢吃,但加点鹅肝酱,夹在面包或包着生菜食用,味蕾上是有惊喜的。 另外,斯洛文尼亚的特色汽水——Cockta也值得一试。主要原料是蔷薇果粉,味道有点类似葡萄与西瓜口味的芬达混合版。多亏服务员推荐。 旅行途中的震惊消息 说真的,这趟旅行原本让天哥心情大好,整个人轻松又愉快。谁知道,突如其来的两条讯息,让天哥的心情瞬间从高空坠入谷底。 [vip_content_start] 第一条是网友发来的。说网络上又有人在批评天哥上一篇文章,讲什么“理财顾问口袋里只有10块钱”,还拿来取笑天哥。 网络本来就是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他们把比喻当成了真实,天哥可以当笑话看就好,何必跟网友认真。 但是,第二条讯息就真的让天哥无法一笑置之了——认识多年的好友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收到该噩耗时,窗外阳光明媚,房里空调温度适中,但心,却冷得彻底。 人啊,有时候外表风光,每天嘻嘻哈哈,内心深处却藏着别人不知道的苦。有些人,看似在笑,心里却早已千疮百孔。 风景很美,可惜有些人,再也看不到了。 那一刻,天哥坐在酒店的餐厅,对着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心里不由自主地对应回刚才的两条讯息:人生啊,真的不用跟人太计较,能走多远算多远,能看多少风景算多少风景。 在这世上,有人羡慕你,有人误解你,有人取笑你,有人讨厌你。但实际上,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其实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能够活着的每一天,其实都是赚到的。 天哥做人很简单:不争、不吵、不解释。能看开的事情就看开,能放下的情绪就放下。该走的路,就继续走下去。 所以啊,有想说的话,就勇敢说出来;有想见的人,就赶紧去见;有想看的风景,就走出门去看。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遇到那个人,或者瞥见那个风景。 哎呀,话题有点太伤感了,结尾就来为这趟旅程做个总结吧。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虽然不是那种奢华、疯狂购物的地方,但却是一个适合沉静下来的去处。风景美、消费亲民、人不多,你可以在这里把心慢慢地放下来。 回程时,天哥的行李箱依然空空如也,但手机却差点被照片搞得内存不足,心里多了几分释然和感慨。 有机会的话,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吧。人生已经够不容易了,别把时间浪费在和键盘侠的互怼上,我们不必为了不相干的人生气,更不必为了看不惯的人困住自己。 远方的风景很美,可惜有些人,再也看不到了。共勉之。
2星期前
癖好这回事,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我想,自己收集磁铁的习惯,大概是遗传自母亲的“收藏基因”。 我妈有个特别的癖好:无论去哪里旅行,总要买上一双筷子。她说,这寓意“成双成对,筷筷乐乐”。听起来还真有几分温馨。只不过我们家吃饭基本都用汤匙和叉子,筷子呢也就新年捞生那顿饭才会亮相。其余时间,它们便静静躺在抽屉里,快快乐乐地常年休假。说起来,还真的羡慕它们。 而我收集磁铁的癖好,是在第一次出国旅行时染上的。那时的柬埔寨还不像现在这般让人望而却步,我们三个背包客兴致勃勃地来了一场自由行。途中看见几个小孩在兜售磁铁,模样着实可怜,我一时心软就买了几块带回家。 没想到,这一买就停不下来了。买的时候可能只是心软一瞬,但回到家后发现这些磁铁好像月光宝盒,可以穿越时光回到旅途的点滴。于是,接下来的旅行我都开始陆续收集磁铁。收集了尼泊尔的“智慧之眼”、台湾的番薯造型、日本的卡通角色,还有一些特别款式——比如装着咖啡豆或辣椒粉的小麻袋,至今还带着淡淡的香料味。 奇怪的是,其他纪念品我都能视若无睹,唯独磁铁总觉得“非买不可”。它们就像是一张张“我曾到此一游”的印记,是旅行路上的“通行证明”。即使在本地旅游,我也买个不亦乐乎。在吉打稻米博物馆看到,买!在马六甲鸡场街看到,买!在关丹海岸看到,买! 我渐渐明白了母亲买不停的感觉。那是一种“仪式感消费”。无论价格高低,只要顺眼,手就不由自主地伸向钱包。说不上是真的需要,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我想,这就是磁铁带来的“情绪价值”。 墙壁磁铁博物馆 起初我把它们贴在冰箱上,直到老爸皱眉头说磁铁会干扰磁场,把冰箱弄坏。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默默把它们移到一面铁质空墙上——从“冰箱磁铁展”改成了“墙壁磁铁博物馆”。如今,那面墙上的磁铁越贴越多,几乎可以和妈妈的筷子山一较高下。 相比于朋友购买价值成千上万的模型,我这癖好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算是可以不假思索的消费。家里收藏再多磁铁,也不介意再多买几个。这些小小的磁铁,藏着我走过的路、遇见的人、曾经短暂却真实的情绪与期待。它们在别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却能串起我零碎却珍贵的记忆,那就足矣。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人到中年,我虽然老是嚷嚷该考虑散书,可是成果不佳。去年底拿了12本书去交换,换了七、八本回来。这趟北上换书,也是我们的吉隆坡小旅行。 挑选余秋雨、茅盾、苏伟贞等作家的书,书不坏但我已不需要,不如让给其他想要的读者吧。旧书交换场地略嫌简陋,书未整理,一排排堆在地板。我并不嫌弃,不景气的年代,主办单位愿意用省事的方式办理旧书交换,总比没办好。只可惜旧书比我预期的少,逛来不够尽兴。 家人原本拿了《戴震文集》,想一想又放回去,觉得拿回家也不会看,他的决定让我欣慰。面对自己需求,而不是一味搜罗,他确实进步很多。戴震是清中叶学者,书少见,或许很好,但不适合我们。家人说近代学者还提过戴震的,就属胡适和余英时。 我随即阅读《美丽男孩》。这是一本痛苦之书。才华洋溢又聪颖的儿子尼克染上毒瘾,父亲大卫能怎么办?中产家庭拥有资源、财力,支持尼克反复且多样的戒毒方式,可是尼克时好时坏的状况,消磨了大卫的情感心智和财产。大卫该放弃尼克吗?若不放弃该以什么方式继续爱着尼克?尼克染上毒瘾,是大卫在婚姻感情、教养过程犯了什么错吗?种种扪心自问一再折磨大卫。书末未明确告知读者,尼克是否摆脱毒瘾,毒瘾恐怕是尼克终身必须面对的难题。大卫告诉大家,戒毒方案由于个别差异,成效不一,目前并无完整且多数人适用的有效方案。不过戒毒者和相关家属,至少能从其他人的类似经验,得到一点点慰藉,总比在暗夜孤独拥抱痛苦好些。不相干的外人如我,旁观别人痛苦又获得了什么?大卫面对痛苦的勇气,激励了我。尽管各人得着各人的眼泪,但眼泪与眼泪不妨相濡以沫。 若北上吉隆坡,我们习惯至茨厂街附近逛书店,顺便享用美食。我喜欢啦啦米,一眼满满的海瓜子,奢华丰盈,一人独享相当痛快。在台湾,我幼时海瓜子是昂贵海鲜,难得去餐厅,炒海瓜子一小盘一桌分着吃,三两下盘子就空了。喜欢啦啦米,或许反映了我的小家子气、没见识,但无所谓,自己开心就好。 隔日上午至陋巷吃早餐,一家小摊大排长龙,我们懒得排队,点了一旁无人问津的猪杂河粉。原本毫无期待,谁知入口清鲜,小摊有此水准已然及格。当下没人排队,并非食物不佳,说不定只是运气不好。 闲逛一家文创商场。看见某家贩售“吉隆坡没有灵魂”、“台北没有爱情”之类的T恤,突然觉得无聊得很好笑。我不关心吉隆坡有没有灵魂,台北有没有爱情等等,倒是想起苏联时代有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集体主义之下一个女子的爱情波折。仅管句子结构类似,可是莫斯科比吉隆坡、台北有意思多了。 果真想制作文青T恤,其实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比如:“我不爱听人啰嗦”——小龙女、“能哭能歌迈俗流”——梁羽生、“领取而今现在”——朱敦儒、“闲愁最苦”——辛弃疾、“等待和希望是人间最好的两个词语”——大仲马。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又到樱花盛开的季节。今年天气变化多端,3月初回暖不到几天,气温又突然急遽下降,东京还下起雪来,樱花因此延至4月初才开。 每年樱花盛开时,总让人陷入回忆杀。想起当年在家人反对下毅然决然来到日本,那时也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从研究所毕业,也是樱花开好开满的时候,给人满满希望,而今年花开之际,已是居留日本的第九年了。 今年没有特别去赏花,除了天气一直暖和不起来,也忙着写论文、为新学期备课,空闲时就想待在家里悠哉悠哉地过,对于家门外的事,完全提不起劲。电视也好久没打开了,看的都是网络平台上的剧和电影,中文的居多。 相比起刚来日本,对于一切都感到新鲜、一有时间就四处探索,如今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然而,我也并非可以长期居家之人。趁着几天空档,去了一趟位于九州的鹿儿岛。因为日本的47都道府县,剩下鹿儿岛县和山口县没打卡,而山口县的主要景点必须开车才能到达,所以决定去公共交通相对方便的鹿儿岛。 以前觉得日本旅行好贵,不过冠病疫情之后,觉得日本旅游的性价比好像大大提升了。旅店方面,大约150令吉,就可以住设备齐全的单人房,虽然房间面积可能小一点,可环境卫生都不会让人失望。去年夏天去台湾,才发现台北、高雄的旅店也不便宜,环境设备好一点的旅馆可能不止150令吉;而年初刚去的澳洲悉尼,同样价格,就只能和其他人共享房间,睡得到上下铺的一个床位。吃喝方面,吉隆坡购物广场的价格也比得上日本的了。唯一贵的,就是交通了。但看在日本电车覆盖范围广泛、准点,而且可以到达大多数景点,这钱也没办法省了。 去程看飞机上的杂志写说,气温逐渐回升的4月,冷暖流交替会导致航飞过程颠簸得比较厉害。从名古屋到鹿儿岛,大约1小时20分的航程,在升高和下降的时候,飞机还真的一路摇摇晃晃,最终安全降落。 从机场坐接驳巴士到市中心已是下午4点多,去了城山公园,俯瞰到了樱岛火山和鹿儿岛市的景色,然后吃了一顿丰盛的当地乡土料理,就回旅店休息了。 晚上11点多,躺在床上准备第二天行程,突然床铺开始左右晃动,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然而震动没有马上停止,反而越震越强烈。我拿着手机走到房门前,利落地抽取了房卡、打开房门,想着逃跑,但回过神发现自己在12楼,要逃好像也来不及,只好蹲靠在走廊墙边,心里默念“拜托,不要再晃了!” 焦虑没用 只能活在当下 旅店没有广播让大家撤离。长长的走廊上,除了我打开了房门,没有其他动静。后来,走廊尾端有另一间房门打开了,一名男子手握着手机头往门外探,我们远远地对视了几秒,但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震动持续了大约三十几秒后总算停了。事后查了一下,发现震度有3至4级,由于距离震央不远,又身处高楼,所以感受到特别明显的震动。顺道查看了鹿儿岛过往的地震记录,原来鹿儿岛每隔几天都有发生小震动,恐怕大家是习以为常了,所以才能冷静地待在原地不动? 在鹿儿岛的第二天,樱岛火山还小喷发了一下,不过没有引发特别警报,山脚下的观光活动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人们还边泡足浴边看火山喷发。 第三天晚上结束短暂的鹿儿岛行程,回到了名古屋。原本还想着逃离地震频繁的鹿儿岛回到名古屋感觉比较踏实,结果回来没几天,名古屋也地震了。当下正在洗澡,感觉地板上下跳动了一下,不知是天冷还是害怕,从浴室出来手在颤抖。 地震频频发生,好让人焦虑,不过焦虑也没用,只能活在当下,愿平安。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