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投诉

2星期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新山2日讯)大丰花园臭名昭著的垃圾屋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已大致“屋归原貌”,协调处理这项投诉的新山市议员黄丽云指出,当局已找到最好的方案解决问题,以免屋主重蹈覆辙。 新山市政厅是在7月27日,对上述位于苏特拉6路的“垃圾屋”出手。 一起参与清理行动的柔佛州固体废料管理机构(SWCorp)、南方环保有限公司(SWM)、宽柔中学校友会人员及一批热心义工,将屋主长年累月堆积的各式垃圾,从屋外清理到屋内,经过多番努力,才“还原”这间双层排楼的原貌。 黄丽云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由于屋主二十多年来不断捡拾及囤积垃圾,间中,新山市政厅虽接获多次投诉并展开行动,但屋主的不良习惯仍改不掉,使问题反复发生。 “因此,今次虽然动员多个单位和多名义工参与,居民及了解事件的民众,都怀疑问题是否能一劳永逸解决。” 黄丽云说,她了解居民和一些民众有这方面的顾虑,因此,经过多方探讨后,找到了一个可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指出,早前,一名参与清理工作的义工李家伦(43岁,商人),答应租下屋主的房子充作员工宿舍,并时时关注屋主,以免他再次捡垃圾、收垃圾。 她说:“这样,75岁的独居屋主不仅有人照看,也有一笔稳定的收入,不需再捡拾回收品。” “早前,我们已和屋主协商,他也答应了,双方最终在9月25日签下合约。” 她提到,将屋主高达60吨的垃圾和回收品清空后,李家伦现在也协助屋主进行一些小装修,因为该双层排楼已年久失修,除了有白蚁,还有蛇鼠蟑螂,环境卫生相当糟糕。 “我们也希望给屋主一个乾净的家,相信这样会对他反复无常的情绪起著积极作用。” 不过,她说,屋主在上周突然身体不适,李家伦接获通知后,已协助召来救护车将他送往新山苏丹后阿米娜医院(中央医院)治疗,目前还在医院观察中。 她表示,由于很多人关注这起事件,她认为有必要通过媒体让大家知道事件进展。 另一方面,她也想借此平台感谢早前提供帮助的各方,包括今日一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李家伦和参与整个协调工作的新山老报人舒庆祥。 黄丽云透露,有感李家伦和舒庆祥协助,让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事件能以更好的方式解决,新山市长拿督莫哈末哈菲兹不久前也特别向两人颁发了“好市民奖”,以表扬他们的热心。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怡保9日讯)霹雳州行政议员郑国霖指出,霹雳州环境局在过去3年总共接获1160宗露天焚烧的投诉,包括2023年有185宗、2024年有502宗,而今年至8月已有473宗投诉。   郑国霖今日在霹雳州议会回答九洞区州议员谢保恒的口头询问时表示,随着2024年6月6日正式颁布的《环境质量法令(修正案)2024》生效,针对露天焚烧的惩罚也大幅提高,违例者可面对最高50万令吉的罚款,一旦定罪,罚款则不得少于2万5000令吉,最高可达100万令吉,甚至可能被判处不超过5年的监禁,或两者兼施。   “任何工厂或工业若违反《2014年环境质量(清洁空气)条例》,可被罚款不超过10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两年,或两者兼施。要是因污染控制设备操作不当而导致空气污染,当局更可下令暂停相关设备的运作。”   每日巡查多发区   他说,在这项条例下,环境局总监也有权发出禁令,责令任何场所立即停止,以保障民众健康和安全。凡涉及《2015年环境质量(特定活动)(环境影响评估)令》的行业,也必须在展开指定活动前,依照《1974年环境质量法令》提呈环境影响评估(EIA)报告,并获得批准。   “霹雳州环境局强调,为应对露天焚烧问题,当局已持续在多发区进行每日巡查,即便在公共假期也不例外,并在巡查时向公众派发禁止焚烧的宣传册,以加强环保意识。”   同时,郑国霖说,当局也引入多项最新监测科技,包括无人机、CEREX空气监测设备和气体嗅探仪,并已在全州设立5个自动空气监测站,以更有效监督空气品质。   后廊黑粉尘污染调查完成   另一方面,甘文丁区州议员莫哈莫法库鲁丁在提出附加问题,促请郑国霖提供后廊德卡达迈花园黑粉尘污染事件的最新进展。郑国霖指出,有关调查工作已完成,而报告也备妥,接下来则会妥善处理后续行动。        
2月前
2月前
(新加坡31日讯)外籍送餐员“租用”新加坡人的账户抢滩,让新加坡送餐员面对的竞争越发激烈,新加坡全国配送人员协会收到的举报数目,从去年刚成立时的数宗,暴增至目前的每周数十宗。 《新明日报》早前报道,有外籍送餐员非法工作的情况引起当地送餐员不满,甚至有人因此当街对峙,也有人针对违法行为拍照、录像通报当局。 新加坡人力部日前也根据新加坡全国配送人员协会与送餐员定期交流中收集到的投诉与反馈,在全岛展开执法行动,3名外国人涉嫌非法工作被捕。 新加坡全国配送人员协会会长黄彦博受访时指出,协会从去年6月开始成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本地送餐员的权益,自成立以来,接获针对违法送餐的投报数目也从开始时的每周数宗,增加至现在的每周数十宗。 他透露,目前每天至少收到5至10宗通报,协会的做法则是将每周收集到的通报悉数呈交,以让当局执法。 “有时候一个疑似违规的送餐员同一天内,在不同的地方被拍到,会员也会一一向我们反映。但即使扣除这些重复的,数目依然还有不少。” 他指出,疫情期间注册送餐员的数目大增,防疫措施解除后,很多人还保留了账户,并将这些账户“出租”,从而让问题更加严重。 “这些外来者都非常小心,现在主要通过Telegram聊天群组安排交易,只有懂管道的人才有机会租用账户。” 记者日前走访兀兰长堤坊时,一名受访的送餐员梁先生(25岁)说,他从事送餐工作两年,期间经常看到疑似非法送餐员出没。 “他们很多人都没有穿正式的送餐制服,而且也很少和同行讲话,每次都是取餐后快速离开。” 他说,自己为了避免事端,所以都不曾当面质问,但也听说有别的送餐员当面斥责对方,从而引发口角。 用电动脚车口音相近 旁人难辨是否违法 用电动脚车,且口音相近,若是没有看到账户,旁人难以识别是否违法。 送餐员郑锦耀(45岁)告诉记者,兀兰靠近马来西亚,确实存在马来西亚人越堤过来送餐的情况,但要辨认并非易事。 “据我所知,这些租用账户的都是以一天或是一周来计算,价码不定,都是两人之间互相谈妥的。” 他说,虽然有些人会骑外国注册的摩托车送餐,但现在很多外籍送餐员都是骑个人代步工具,而且平时与对方聊天也不会查看他们的送餐账户,自然无法知道他们的身份。 “我们看到有可疑的人时,都会拍照投诉,也希望当局可以采取行动。送餐员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一名送餐员王志源(40岁)则说,据他了解,账户的主人通过出租,每个月能赚数百元,有些则是按照单数来分成。 “账户的等级越高,收取的租金就越贵。” 持探访证 用妻账户送餐 男子称妻血糖低才代劳 一名外籍男子被举报在兀兰违规送餐,他受访称自己持长期探访准证,只因太太血糖低,才偶尔代她送餐。 当地媒体日前接获读者投报,指过去一年有一名男子,使用另一名女子的送餐账户,每天在兀兰长堤坊送餐。该名读者称自己曾多次投报对方。 记者就此事辗转找到这名朱先生(32岁),他承认用作接单的账户是他太太的,而他则持有长期探访准证。 他说自己也非每天送餐,只是偶尔太太出现血糖低时才会协助,一周大约会送1至2天。 他指自己曾尝试申请送餐账户不果,才使用太太的账户。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