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庙会

4星期前
3月前
5月前
5月前
今年的农历新年来得特别早,让我有机会在台北的街头找年。 在马来西亚以外的国家找年这件事,我从十几年前就非常热衷。当年在韩国找到投壶、白色的春联、咸年糕汤、豆粉年糕、红豆汤。后来在北京时,特地和同学约好了留在北京过年,又找到了春节大礼包、包饺子、春晚、地坛公园春节庙会。我捧着找到的这些 “年”的碎片,拼拼凑凑想要缝出一片“年”的大地图,看看不同地区的人都怎么欢庆这个共享的古老节日。 我问了几个台湾同学,大家都说台北没什么年味,若是在台中台南或许更能体验台湾的春节文化氛围,要在台北找年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怎样才算是有年味呢?又是怎样的台北让人觉得没有年味呢?我没太多时间怀疑,趁着回马来西亚之前有一些空档,拉上筱伦就冲去大稻埕年货街找年。 平日下午3点以后就逐渐陷入冷清寂静的迪化街,临近春节就挂上了彩灯开启不夜城模式,像是平日爱休养生息的老太太因为春节的来临而振奋忙碌。距离除夕尚不到一周时间,似乎还未见购买年货的人潮。我东瞧瞧西看看,小狗似的每个摊位都去嗅嗅。台湾的生意人确实热情也实在温柔,总是甜甜地唤你来试吃,从小小的点心到一碗一碗的菌汤鸡汤,说话是轻轻的,动作也是轻轻的,跟台北的雨一样,总是细细轻轻的。 年货街里卖的点心种类不是太多,说不太多主要还是因为马来西亚华人的年饼真的太丰富了,北京每年推出的零食花招更不用说,相较之下台北就显得比较简单了。除了瓜子果仁糖果之外,我十分惊喜找到了我从小就非常钟意的“麻荖”。小时候吃到麻荖,是外婆的病人送给她的点心,一个小袋里数量不多,大概五、六根胖胖长长的麻荖,看起来很大实际却是空心的,我和妹妹两三口就吃掉了。长大后,几乎再也找不到手工麻荖,有些形似的吃起来又硬又干,后来只是偶然在美罗(通往金宝的小镇, Bidor)的一间饼家找到,虽然美味但只有芝麻口味的,我更爱吃外层裹浦米的麻荖。 台湾的麻荖种类十分丰富,一个摊位摆卖好几种口味的麻荖,除了常见的浦米、芝麻,还有花生、杏仁、海苔等口味,堪称麻荖专卖摊。我很惊讶台湾人对麻荖的痴迷程度,站在摊位前挪不开腿,老板请我尝了原味的麻荖(其实老板要让我尝遍所有麻荖,当下吃得比较饱,太可惜了),脆糯不黏牙,心下十分满足。麻荖是台湾的传统点心,春节时尤其在大年初九天公诞时用来供奉天公,其原材料包括糯米、芋头、麦芽糖等,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捣磨、油炸、裹糖衣,吃起来酥酥脆脆又带一点点黏糯。我想我现在见到的麻荖是经过改良的,不同于我小时候见的麻荖长又胖且甜腻,现在是短胖短胖的,吃起来不会太甜也不黏牙。 为什么台湾的红包那么贵 找到了台湾麻荖,我还找到了价格出奇昂贵的红包和斗方、比毛衣还厚的肉干。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台湾的红包那么贵,一袋里面只有二到五个,我掐指一算,买红包的钱都快超过我包红包的钱了。那个比毛衣还厚的肉干也是挺让人费解的,至少连台湾人筱伦也表示不寻常。 短短一条街,我找到的年确实不多。我们在寒风瑟瑟的街边喝杏仁茶吃油条,感叹筱伦找不到的肉松、我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年,和过去一年的种种。过去的这年,我们既辛苦又幸福,细数辛劳付出的收获,感动得以杏仁茶代酒,为彼此干杯。我在此刻又感受到了年,过年就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为已经努力耕耘整整一年的彼此犒劳安慰,我和战友筱伦在台北的路边也算过了年,又是另一种年。 我的世界过年大地图,就这样又添加了一些碎片。 “Mari! Semua ni……dua puluh! Mari.”古来SME年货城除夕前的甩买,粗犷豪迈充满爆发力的叫卖声吓得我一激灵。转眼,就回到马来西亚和家人一起过年,我还是爱我的赤道热带,但是当我从除夕至初三,在彻夜不曾止息的烟火爆破中用枕头摀住耳朵还是不断惊醒,未曾睡过一天好觉时,实在想回到那个就算过年也不太放烟花,非常理性且冷清的台北。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怡保16日讯)2025乙巳年大地回春旺蛇年庙会于昨晚在怡保斗母宫举行亮灯仪式,象征着这项年度盛事正式掀开序幕,让民众提早感受春节的到来。   怡保斗母宫主席陈孟利在会上指出,这项庙会获得白世音光力量科技研究院协办,怡保斗母宫庙会一直坚守着宏扬及传承文化的使命,这份信念至今不变。因此,多年来获得各界人士肯定与支持,随着亮灯仪式,意味着新春的钟声响起来了。   他说,2025乙巳年大地回春旺蛇年庙会将于1月17日至19日(星期五至日)在怡保斗母举行,相信今年的庙会将再次展现怡保的文化魅力,为大家带来一场难忘的文化体验。   他说,庙会将在17日晚上7时举行鼓艺比赛,18日晚上7时举行隆重的开幕礼,19日晚上7时重头戏邀请世界狮王麻坡关圣宫狮王呈现跳桩及配上别开生面的封神榜龙狮大会串盛会。   署理主席伍添福表示,庙会一系列精彩节目众多,18日早上举行儿童唱歌比赛及下午2时儿童填色比赛,其他精彩节目包括龙王财神爷派挥春和糖果献祝福,变形战士,小丑表演,中华鼓迎宾,鼓艺及歌手罗翎云,糖糖及刘家溢载歌载舞及劲爆歌台等。   总务朱允楠指出,在该宫冷气大礼堂也举行庙会年货展销会,现场设有中华文化摊位包括猜灯谜 、百家姓 、中国结和中国剪纸,盆栽雅 石展览,同时设有888令吉大红包及32吋4K高清电视及新春礼品幸运抽奖,欢迎大家一起来热烈参与。   出席亮灯仪式者包括名誉主席冯文安、叶细叻、拿督斯里林叔前、黄小英、法律顾问钟英虎、信托员谢绍辉、副主席拿督黄燕福、余伟财、林贤登、财政张文鼎、副财政林兆良、副总务郑国权、外交陈永佳、副外交陈禗竣、黄健和、副利陈美湘和陈治豪、文书杨观生、查账黄炳坤。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我的心中有一张庙会地图,地图上有我和妈妈的脚印。12年后,我们沿着褪色的步履走来,却见新一番的庙会光景。 小学时期,每逢农历新年长假,学校都会给我们派发一本文化集锦簿为假期作业。那是一本装订了约20页白纸的长簿子,封面设计因生肖主题而异。记忆里第一次拿到集锦簿是小学二年级,那本印有老鼠吉祥物的集锦簿为我打开了文化观察的围篱。最后一年拿到集锦簿时是龙年,黄底封面的文化集锦簿是我小学阶段对华人文化认知的总结。我后来才发现,妈妈才是我生命当中,华人文化教育的启蒙者,没有她的陪伴与协助,我应该完成不了挑战极高的作业。 文化集锦簿以介绍华人文化为主轴,我将作业带回家与妈妈商量,她先是教会我看农历,替我列出华人节庆,如农历新年、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过了冬至,新的生肖又该上场了。理清了节日顺序,我的文化集锦簿内容便延续时间轴展开。往年,我和妈妈会趁农历新年假期制作文化集锦簿。尽管那时家里买不起电脑和打印机,妈妈绝不允许我草率了事。她竭尽所能替我从旧报纸、广告传单、红包封搜集照片与资讯,进行剪贴装饰。倘若我们无法取得素材,她还会请表哥表姐帮忙打印图片,并且让我抄写相关资料。 从今日看来,制作文化集锦簿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工程。不过,妈妈和我总是乐在其中,而她,更是比我期待拿到新的文化集锦簿,替我复习一遍华人文化。 小学六年级,我忽然受不了复制粘贴的文化集锦簿,想亲自体验那反复抄写的文化习俗,于是向妈妈提出逛庙会的请求。妈妈想了又想,最后向阿姨借相机,带我到乔治市逛庙会。 我不太记得那年的庙会落在乔治市哪个街巷,12岁的自己具体在庙会体验些什么事物。各个展览摊位对我而言皆是新奇事物,我一边拿着相机,一边将所闻所见记录在随身记事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写“龙”字,妈妈说今年是本命年,不妨写一个“龙”字留念。我站在木桌前,握毛笔在红纸临摹了繁体的“龍”字,这张红纸被我贴在文化集锦簿的第一页,颇具意义。当晚,我从街头走到街尾,始终无法忘怀庙会带来的震撼。往后的每一年,我都非常期待妈妈带我逛庙会。然而,这些希望总被现实阻拦,一一落空,我甚至为此与妈妈怄气。 文化体验已成次要的事 小学毕业后,生肖轮盘飞快运转,我一年长一岁,妈妈愿不愿意陪我逛庙会已经不重要了。转眼又是本命年,不知为何,心中逛庙会的念头蠢蠢欲动。今年的庙会落于年初九,我邀请妈妈陪我逛庙会,她出乎意料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母女俩以重拾昔日回忆为出发点,开着车往乔治市奔去。这场庙会为我和妈妈的互动翻开了全新的一页,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次要的摘抄重点,与妈妈的回忆,是我此行最重大的收获。 我们的车子停泊于吉灵万山停车场,然后步行到椰脚街。前些日子,妈妈的腿部倍感不适,不适合远行。我本来建议打车,让她省些脚力。妈妈却坚持步行,说这样才能看到更多风景。我顺着她的意,在导航的引领下,两人跟随余晖缓缓走向目的地。妈妈说这一带是她年轻时常来的地方,不依靠导航亦不会迷失方向。我始终无法放心,默默地对照导航的指示。 途经一家金饰店,妈妈说这里充斥自己与外婆的回忆,要我站在店铺前拍张照。我尴尬地站在门前,让妈妈替我拍了一张个人照。前往庙会的路,我们经过了一个挂满红灯笼的天桥,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游客,不少游客从我们身边经过,还能听见他们手机的导航发出向左拐、向右拐的指示。我身为当地人,居然混入一般旅客圈,不免感到羞耻。我悄悄地把导航调至静音,不料妈妈发现了我的举动,让我把导航关了。她说,有游客带路,不会错的。 约莫15分钟,我和妈妈来到华乐舞台,驻足欣赏之后,我们转入巷子,第一个见到的便是舞狮舞龙展区。这个摊位展示了舞狮的制作过程,不同舞狮的形态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我想阅读文字,妈妈要我和狮头合照。今年是龙年,负责单位在街头中央舞龙,妈妈如孩子般高兴地看舞龙,还称赞龙头威武霸气。 眼前大旗飘扬,我带着妈妈到广场中央。说来惭愧,我在槟城生活了24年,这是第一次看大旗鼓。妈妈叫我摘下口罩,记录我与大旗鼓的邂逅。我无心回应,自顾自发限时动态,妈妈随手捕捉了我和大旗鼓的合影。接下来的路程,妈妈每走一站,便问我要不要拍照。逛庙会,忽而转为打卡之行,我对妈妈的行为感到厌烦,慢慢地不想配合她了。 她一直记得我的需求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也许妈妈累了,她渐渐放弃拍照。其实,我和妈妈的方向感都不好,两人凭记忆和地标在街道东转西转,转不出个所以然。突然,妈妈想起了我在她出发前提到自己想看布袋戏,我们于是锁定了新目标,往布袋戏摊位走去。我们兜来兜去,仍旧不见布袋戏摊位,掏出手机才发现自己记错柜台号码。我和妈妈在不知不觉中走到潮剧戏台,手上的电子地图不停放大缩小,因为找到布袋戏开始感到焦虑。 潮剧戏台底下没有坐席,几位乐龄人士或坐在路边的石阶,或站在原地听戏,妈妈也停了下来。我以为妈妈对潮剧感兴趣,岂料她突然转头问我,不是没看过大戏,看一下才去找布袋戏吧。我放下手机,与妈妈一同看戏,心思却不在剧中。妈妈看得比我还陶醉,正当她沉溺于剧情,我看向她的侧脸,才后知后觉,原来她一直默默地把我的需求记在心里,隐约为先前的暴躁行为感到愧疚。 其实,我不是害怕自己走错路,而是担心年逾60的妈妈,因为我的大意走了几步冤枉路。距离布袋戏的展出地点慈济宫尚需步行10分钟。我打消念头,想说不如留在原地看潮剧算了。结果,妈妈率先迈开脚步,说要趁天黑前走到布袋戏展区。橘黄色的路灯,照出了岁月在妈妈身上留下的痕迹。她捶了捶小腿,看似腿部不适,我对妈妈说,不如我们回家吧。岂料妈妈的回应,让我感到复杂又温暖。“捶一捶就可以走了”,泪珠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强忍泪水,继续前行。 好不容易走到慈济宫,布袋戏却要等到一小时半后才上演,我有所失落。妈妈发现工作人员设置了布袋戏体验坊,遂带我到摊位前,套上孙悟空的布袋戏木偶过一过瘾。口罩遮挡了我的表情,不妨碍妈妈从眉宇间读到我的喜悦。她掏出相机替我和孙悟空留影。这时,我忽然明白了些什么,把镜头调整成自拍模式,为我和妈妈的文化体验,留下一张合照。 前往取车的道路,妈妈走得很慢、很慢。她坚决不搭私召车,一跛一跛地走到石凳,坐下歇息。手机屏幕荧光反射她的脸旁,见她额头的汗珠滚落,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坐在一旁等她休息。 回想12年前,妈妈还年轻,我还是小学生。她陪我逛庙会,为的是陪我完成文化集锦簿;12年后,妈妈还是陪伴我收集文化体验的人。不论生肖轮盘如何运行,我长得多大,妈妈由始至终围绕我而转。过往几年,我把课业及自己关心的课题看得比在乎我的人还重要,忽略了身边的人事物。与妈妈逛庙会,或许不能深究文化之意,但是一步一脚印的途径,我见证了她爱的传承。但愿下个本命年,妈妈依然健康,还能陪我逛庙会。
1年前
身为槟城人,农历新年一连15天总有满满的节目。还记得小学时期年初九凌晨拜完天公,则等着下午逛庙会,好不欢快。 每年的庙会总是挤得水泄不通,个子不算高大的我常常只能看到前方的叠叠背影。首次出席庙会,我和妹妹在龙山堂邱公司一带拿到了藏宝图,收集5个盖章就可以换取一份纪念品。换言之,我们需要完成5个小任务。 这样的趣味游戏,又怎能少得了我和妹妹呢?我依稀记得藏宝图上的一项游戏是在小巷子猜灯谜,另3项游戏已没什么印象。还有其中一项,我深深地烙印在心头上,那就是一边吃苏打饼,一边用方言顺序念完十二生肖。 在家里,虽说从小就以福建话和外公外婆沟通,偶尔也以华语对谈。因此,说福建话的几率不算高。除了聆听家里长辈的福建话,《爱》、《夜市人生》便是我学习福建话的平台。不过,这些闽南剧的口音其实和槟城福建话不同,因此有些词语并不能从电视剧中直接学习。 当下要以福建话念完十二生肖,就有点难度了。仍记得那一项游戏的负责人极具耐心,逐字教我念:一鼠tshú 、二牛gû 、三虎hóo、四兔thòo、五龙lêng、六蛇tsuâ、七马bée 、八羊iônn、九猴kâu 、十鸡ke、十一狗káu、十二猪tu母兑郎走(跟人走)。试了好几次,我终于可以成功念出。集满5个盖章后,我便依据藏宝图的终点索取纪念品。 这份纪念品已挂在书桌整10年,是个龙形挂件。每次轻轻抚摸这个挂件,总会令我想起年初九的夜晚,我在古迹区稚嫩地念出十二生肖,煞是有趣。 而这个藏宝图,也让我领悟方言是如此可贵。因此中学时期的夜晚总会打开收音机聆听《乡音考古思想起》,让我和方言缩短彼此的距离。如今在异乡,更少有机会开口说方言,因此回到家乡更珍惜说方言的机会。因为,那是贴近自身籍贯、方言群的宝贵路径。
2年前
2年前
(新山11日讯)香烟袅袅,乡音渺渺。 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举办,柔佛颍川陈氏公会、新山镇安古庙及柔佛古庙管委会协办的《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今日上午11时吉时一到,在镇安古庙潮州大锣鼓队全程演奏《伴仙鼓》下,完成了延续百年的元天上帝参拜祈福仪式。 上述活动是在柔佛古庙举行,仪式开始前,一早已吸引众多善信涌入古庙上香祭拜,并共同参与为时一个小时左右的祈福仪式。 参拜祈福仪式是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周平担任主祭,总务洪徕腾及财政黄志耀担任陪祭,其他参与者包括该会馆董事会成员、永久名誉会长陈伟雄及陈泰昌博士;五帮会馆代表以及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等。 仪式上,主要参与人员皆需穿上紫红色长袍,并按顺序向元天上帝献上不同贡品,形式充满古风,吸引了一些外国访客参与,以了解华人的不同文化表达形式。 陈周平指出,每一个籍贯都有不同的祭拜所侍奉神明的仪式,潮州会馆的特点就在于附有潮州大锣鼓队的演奏,仪式也比较庄严。 他透露,《三月初三锣鼓响》的原形是元天上帝圣寿,只是该会馆从2002年起将活动进一步多元化,改成今日的《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旨在发扬及传承潮人的乡音、文化和艺术等。 《三月初三锣鼓响》从本月10日至12日一连三天举行,继今日上午的参拜祈福仪式后,晚上7时30分也有柔佛颍川陈氏公会儒乐团带来的潮州折子戏或酬神戏,演出曲目包括潮州经典戏曲《京城会》等。 陈周平也特别一提,今年的潮州美食街规模将更大,共有30个摊位将售卖不同的潮洲美食,其中比较少有机会品尝到的“潮州卤鸭”将成为卖点之一。 潮州美食街则于明日(12日)上午8时至下午1时在柔佛古庙登场。 此外,当天下午2时则有“儿童庙会”,活动包括文化表演、潮州童谣朗诵比赛、武术表演等,顾名思义,这是为了吸引孩童及年轻潮人参与的活动,旨在让这些后辈从小接触并瞭解潮人的文化和乡音。 《三月初三锣鼓响》闭幕礼是在晚上7时举行,由依斯干达公主城国会议员兼柏伶州议员刘镇东担任闭幕嘉宾。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