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客家人
真情告白
李振城 | 客家人的不屈与传承
上周和家人到中国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和平乡上坂村寻根,才发现我们客家人其实是汉族中非常独特的一支。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住在广东或马来西亚,而是从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一路南迁,经历了整整五次大规模的迁徙,才有了今天遍布全球的客家人。
1月前
真情告白
沙巴潮讯
黄小娟:家庭为文化根本 客家人重视孝道传承
(亚庇8日讯)沙巴广东同乡会馆联合会总会长拿督黄小娟强调,家庭是华人文化的根本,而客家人更是特别重视家庭伦理与孝道传承。
1月前
沙巴潮讯
VIP文
【闹元宵/02】闹元宵习俗,各乡各家怎么过?
即便是“闹元宵”,除了赏灯、吃汤圆或元宵是华人过元宵的指定环节,在这一天吃什么?怎么过?各个籍贯的华人也有所出入,尤其是饮食上更是各有特色。
5月前
VIP文
花城最热点
客家人正月二十不劳作 天穿日 抛年糕唱山歌
华人农历新年一般在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后落下帷幕,但对于客家人而言,正月二十的“天穿日”(补天穿)才是真正的“年终曲”,象征农历新年的圆满结束。
5月前
花城最热点
北砂
不同籍贯民众捧场 . 年初七 擂茶摊生意好
昨天是农历正月初七人日,也是客家人吃擂茶的日子,美里擂茶摊位生意火爆,除了客家人品尝,就连非客家籍贯的华裔也特地前往品尝。
5月前
北砂
副刊短片
【蛇棋人生】战争离散重聚 苦尽甘来 曾月云开出最坚韧的花
86岁的曾月云出生于二战期间,说起当年事是如此云淡风轻。最离奇的是她与兄弟姐妹的重逢过程,并非靠剧里老桥段——滴血验亲或现代科技DNA鉴定技术,而是凭着其亲生父母强大的基因——一张与手足无比相像的脸,最终让一个家庭破镜重圆。 当这些已经被影视剧玩烂的狗血套路,确确实实发生在身边的阿公阿嬷身上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切源于生活。 报道:本刊 叶洢颖;影音:本刊 林芷桑 相关文章: 【蛇棋人生/04】人生没有十全十美,86岁曾月云选择善良从容
6月前
副刊短片
关注东海岸
李云飞:被称活化石 客家人需努力维护客家语
林明客家公会会长李云飞指出,客家语也被称为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客家文化最为显著的标志。
6月前
关注东海岸
关注东海岸
黄天财:加强团结力量 欢迎客家人加入客联总会
大马客联会署理总会长黄天财鼓励客家乡亲加入客联总商会,加强客家人的团结力量,从中提升在社会的名誉地位。
10月前
关注东海岸
旅游
【中国福建】走访客家人的南靖土楼,感受浓浓的烟火味
南靖士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亦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山村民居建筑之一,不仅传承了创新传统建筑工艺,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象征着客家人的团结与奋进。
10月前
旅游
社区社团
下霹客家公会 十喜临门午宴
下霹雳客家公会昨日举行十喜临门庆典,该会会长李兆平强调客家人是勤奋持家的克苦耐劳民族,在下霹雳及附件地区的客家人虽然为数不多,但绝多数都能团结在客家公会的旗帜下,发挥客家人的传统精神,将公会发扬光大。
12月前
社区社团
VIP文
李永球 | 杏济堂东主戴尊三
感谢戴鸿昆老先生的接受专访,他讲的大埔客家话,腔调与我国的有点差别。 其华语(普通话)也是带有客家腔,在经过缓慢的沟通下,终于明白了他的言谈。 拙作《移国——太平华裔历史人物集》里收录了一位人物“戴尊三”,当年撰写其生平是,仅靠有限的田野资料,草草百余字。 即“戴尊三(?-1939)本市商贾、修齐和振华学校财政、茶阳会馆发起人。 祖籍广东大埔县中兰乡(客家人)。 从事中药业,为‘杏济堂’的老板。 是修齐学校……。 1939年谢世,茔于新港门广东义山。 妻妾四名……哲嗣……。 ” 今年清明节,其中国及澳洲的子孙过来扫其墓祭祀,可是他们认不得路。 没办法之下,要求我带路。 于是义不容辞,带他们一伙过去扫墓了。其中一位他的孙辈戴鸿昆,年纪已九十,老当益壮。 趁此机会,也访问他关于其祖父的历史,下面是从各方面收集资料而重新撰写的。 戴尊三(1871.11.13—1948?)太平市中药酒业商、杏济堂东主、修齐和振华学校财政、茶阳会馆发起人。 祖籍广东大埔县中兰乡(客家人)。 名仕达,字尊三,谥诚慈,家族中为第十九世,是维龙的长子。 尊三自中国泛舟南来后,经过一番拼搏,在太平市开办“杏济堂”中药店,兼卖西洋烈酒。 从本市学校及社团特刊里,查寻他曾经担任的职位。 计有:修齐学校财政(1931)、副总理(1932-33),振华学校财政(1933-36),华联公学财政(修齐、振华、励群三校合并成为华联公学,1937-39),华联中学财政(杏济堂,1937-39)、董事(1946-49)。 当年茶阳会馆创办时,他也是发起人之一。 广东会馆中文书(1948-49)。 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网上报纸查询系统,寻获有关他的资料: 太平华侨公立同仁医社财政(1935年度第二届),茶阳会馆财政(1935),广东会馆产业管理员(后改为永远监督产业委员,1935年。 其他三位管理员为郑大平、陈永全、马茂如。 )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华北,东南亚华侨捐款救助中国伤兵难民,在太平,由白仰峰倡导呼吁市民慷慨解囊,戴尊三认捐一百元,其杏济堂职员也联合捐助百元国币等等。 在中国家乡,戴尊三也作出数个善举。 据鸿昆指出共有三项: 一、在二次大战后,中国家乡许多乡亲们挨饿受饥,其祖父寄钱回去给儿子振发,嘱咐购买白米二石(大约三四百斤),借与乡亲们度日,待以后有钱再还。 二、二战后家乡暴发疟疾,村民深受此病折磨,全身忽冷忽热,甚至死亡,祖父寄了很多“奎宁”西药给乡亲们服食治病。 不过此药不能吃多,不然耳朵会聋,头会晕,病好了就得停止服食。 三、修筑乡里的山路,路严重破烂,尤其雨季,学生都难于行走,祖父修筑约两米宽的一公里多的平坦道路。 大约于1948或49年间于太平去世,妻妾四名。 原配何元娘在中国家乡娶,生有长女更英、长子振发、次子玉发。 南来太平后,再娶刘应兰,生一男(淼发)二女,后不幸离世。 继娶其妹刘日杨,不久亦病逝。 最后娶了王宝珠,生有一男(洪发)二女。 哲嗣:振发、玉发、淼发、淞发、洪发,女儿五名:更英、瑞英、群英、桂英、梅英。 杏济堂是中药店,也兼卖洋酒。 其后裔在后来将杏济堂出售,目前是别人在经营,主要是酒业。 感谢戴鸿昆老先生的接受专访,他讲的大埔客家话,腔调与我国的有点差别。 其华语(普通话)也是带有客家腔,在经过缓慢的沟通下,终于明白了他的言谈。 其中他以客家音提“疟疾”音如同华语的“尿急”,令人啼笑皆非。 这次的专访与调查,补充更正了其史略的不足与错误。
1年前
VIP文
大柔佛焦点
何迺赞:勤俭持家、乐善好施 客家人应保持良好家风
麻坡客家公会会长何迺赞指出,追求正义、为人忠诚、光宗耀祖是客家人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与使命。
1年前
大柔佛焦点
边缘评论
安焕然教授.大马华人的辣味
大马华人爱吃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我们也不能仅是以一般性的在地融合、在地创新来论之。纵然原本不嗜辣的中国东南闽粤人来到了南洋,在地化了才学会吃辣,但他们籍贯饮食文化的“原生”味还是存在的。
2年前
边缘评论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3】用自己的力量,诉说有温度的故事
新古毛最美的风景,少不了古毛人。有人自出生那天起便爱上了这片土地,默默为这片土地贡献绵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用心守护……
2年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2】百年古庙,古毛人的守护神
每一座仙四师爷宫,曾经都是矿工的守护神,在矿业没落的今日,信徒早已跨越原来的客家方言群体,成为古毛人的心灵守卫神。
2年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1】新古毛:城市花园的毁灭与重生
贵为乌雪县新的行政中心,新古毛拥有丰富的资源与便利,无论走到哪里皆置身于青山绿水间。来一趟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五感之旅,走访过的地点,尝过的隐藏美食,加深了对新古毛的认知,并在这片陌生的土地,找到久违的感动。
2年前
周刊专题
更多客家人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