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客家人
关注东海岸
贝健安:随时代发展 乡团转型成商务平台
马来西亚客联总会总会长拿督贝健安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扮演传承文化的乡团已经开始转型,逐渐成为会员乡亲的商务平台。
1月前
关注东海岸
古城
贝建安:蕴含深厚历史智慧 客家人精神可被列非遗
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总会长拿督贝建安表示,客家人的精神是一种可以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文化资源,就像所珍视的客家土楼一样,蕴含深厚历史、智慧与情感。
2月前
古城
VIP文
台吉东小学与槟城商务小学 签意向书缔结姐妹校缘
槟城商务小学的同学在家里讲客家话的请举手
3月前
VIP文
花城最热点
效仿“Labubu”风潮 森客家文化协会拟制‘客家仔’公仔
(芙蓉20日讯)“全球有拉布布(Labubu),森州也能有‘客家仔’!” 森美兰客家文化协会会长孔菊华披露,该协会将在未来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公仔”(玩偶),除了要借此吸引年轻人,也希望带动森州的旅游业。 她说到,要传承客家文化,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应该以孩童为目标,因此,她希望通过创新方式,让更多孩童从小开始接触客家文化,将客家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 她也相信,未来“客家仔”的出现,可以帮助带动森州旅游业,甚至能够成为客家“资产”,推广给更多人认识,了解客家人的文化。 孔菊华是于今早在森美兰客家文化博物馆的客诚堂启用典礼上,致词时这样说到。 她提到,客诚堂前身为“甲必丹谭扬纪念堂”,惟该礼堂在过去10年不曾获得使用,已经完全荒废,多处已经损坏及漏水,于是她决定将礼堂重新翻修,并作为该协会的礼堂。 她说,虽然礼堂的整体已经翻新,但在其他设施上仍须获得各界人士的协助,因此该协会将会在10月26日主办一场筹款活动,预计要筹募20万令吉,为礼堂购置设备,包括冷气机、音响系统、升降机及LED等。 同时,她欢迎有兴趣者可以租借礼堂,并且加入会员的人士,还可享有优惠。 作为开幕嘉宾的森州行政议员陈丽群说,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到访森州的外国游客人数,相比2023年增加了35.1%,位列全国第六。 她说,虽然森州无法与排名前列的州属或直辖区相比,但考虑到吉打、柔佛经常有泰国及新加坡游客来访,槟城、马六甲及雪隆拥有更多的优势,森州可以取得全国第六的成绩,已算是不错。 她提到,森州距离上一次主办旅游年已经是1999年,如今是阔别26年再办一次,她认为,全国排名提升也显示,只要努力就会有成果。 所以,她鼓励森州的旅游相关业者切勿放弃,要对森州景点保持信心,更不要觉得森州没有地点旅游。 “我们有全马最大的室内冰雪世界,拥有全马最长的艺术巷,芙蓉区还有20个步行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各自的故事。” 她说,森州也有本地独有的美食,这些美食也应该赋予其背后故事,让游客对本地美食有着更深的认识。 也是武吉甲巴央州议员的陈丽群说,该部门过去经常需要获得联邦旅游局的拨款支援,如今随着森州政府成立了“N9旅游、文化及艺术基金”,将来任何旅游活动有意申请拨款援助,也能简化申请过程。 她欢迎任何有兴趣的组织及单位提出申请,共同推广森州的旅游发展。 另外,她也宣布拨出3000令吉,作为支持森客家文化协会购置设施的经费。 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总会长梁仙键说,他每年都看到森客家文化协会都在取得进步,他也鼓励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帮助客家文化的推广。 他认为,虽然东西马的客家文化习俗各异,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平台相聚,他也希望森州可以在来临的全国客家歌唱比赛,继续蝉联冠军。 马来西亚大埔联合总会会长杨博耀说,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根,文化推动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作为客家子弟,必须把客家文化传承下去。 森客家联合会会长拿督黄国强指出,“客诚堂”的名字不仅体现客家人忠诚及团结的精神,更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该礼堂如今更是客家文化深耕传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他说,森客家文化协会是本地非常活跃的组织,除了主办许多推广文化活动,也鼓励青年认识根源、传承母语,这都展现出无比的热忱及毅力。 他认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场地及资源,更需要人心与共同的愿景,如今客诚堂的落成,也为本地客家社群提供一个聚会联谊,弘扬文化的理想平台。 “它将成为族群交流的中心,更象征我们客家人同心协力,共创未来的决心。” 他最后也呼吁各会馆组织彼此支持,团结合作,唯有携手并进,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稳固根基,继续发光。 出席者活动者有沉香州议员吴金财、森客联永久名誉会长兼本会顾问陈怀国、客协全国副总会长兼马六甲分会会长梁智强、淡边客家公会会长张绣花、森客家文化协会执行顾问吴浩逢、署理会长温信昌、副会长叶绣娥、副文史主任江婉箐及砂拉越分会金狮队总教练黄楚海等。
3月前
花城最热点
星云
卤猪手/张尤蕊(史里肯邦安)
父母都是客家人,我们家从来不吃广东人吃的猪脚醋,难得买到新鲜肥美的猪蹄子,就会做成卤味。卤猪脚听起来脏兮兮的,家里长辈认为会影响食欲,所以无论购得前腿或后腿,一律称作猪手,如果小孩说错,还会加以纠正。 广东猪脚醋主要调味乃甜醋,没有酱油,加入老姜与红糖一起炖煮,酱汁呈深褐色,味道酸甜。客家卤猪手则主要以酱油调味,加入八角、桂皮与蒜头来卤制,虽同样是褐色酱汁,但味道咸香浓郁,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客家人不吃醋,不过每次回家碰上母亲又焖卤猪手,心里眼里总一阵酸涩。姐姐最喜欢卤猪手,同样是女儿,母亲却只记得姐姐喜欢的,逢周末几乎就煮这道菜,让周末才回家的两个女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孩子出生前,我考虑过要入住附近的月子中心,去询问价格和了解有关餐饮时,才知道猪脚醋原来也是产后妇女的进补药膳,据说有利于活血暖身,并能促进子宫收缩,对产后妇女身体恢复非常有效。除此之外,猪脚醋还能促进乳汁分泌,几乎成了月子中心的招牌菜,照片印在宣传小册子上,为了吸引决心打算产后哺乳的准妈妈。 除了是妇女坐月子吃的药膳,猪脚醋也可当作祝寿贺礼。旧时广府人的习俗,外嫁女儿会在母亲生日那天,带一锅亲自炖煮的猪脚醋回娘家给母亲祝寿,寓意孝顺感恩。煮猪脚醋用的老姜与甜醋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由女儿送给母亲,就像表达对母亲的关爱。华人社会向来保守,不习惯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觉得将爱经常挂在嘴边很是别扭,所以通常直接以行动来证明。母亲知道姐姐爱吃卤猪手,所以经常做这道菜,其心意显然是一样的。 焖煮卤猪手很讲究炖煮的时间,既要焖得软糯,却不能煮至骨肉分离,否则肥肉瘦肉全散在锅里,像前一天吃不完的隔夜菜,不仅卖相不好,口感亦欠佳。母亲向来不敢用高压锅,认为高压锅不安全,随时可能爆炸,所以只用普通锅煮食。用普通锅焖卤猪手,须以小火慢炖的方式,通常需时两个小时或以上,过程中尽量不要开盖,以减少水分蒸发,这样就能避免中途加水。小时候家境不富裕,人口又多,一只猪手不够一家人吃,外婆会先煮好十颗鸡蛋,剥去蛋壳后放入锅里与猪手一起卤制,这样一家人才能吃得过瘾。 褐色的菜肴都叫“阿嫲菜” 孩子两岁左右,有一回留在母亲家吃晚餐,还是那道卤猪手。母亲的厨艺不算精湛,也许还不及外婆的一半,明明是经常做的菜,做出来的味道每次都不太一样,唯有卤猪手除外。也许是熟能生巧,也许是格外用心,要我说这应是她最拿手的菜了。那次,母亲抢着要帮忙喂孩子,在孩子吃的饭淋上香喷喷的卤汁,另加一颗卤蛋。小孩给足了外婆面子,一口接一口地吃,很快就吃完了饭与卤蛋。难得不用边吃饭边喂孩子,我专注地吃热腾腾的卤猪手,真心觉得那天的卤猪手特别好吃。 时隔一周,我煮了一锅酱油鸡,还特意多备一些酱汁给孩子捞饭,期待他赏脸,像上次那样很快就把饭吃完,而非等到饭菜都凉了,让他继续吃也不是,不让他吃也不是。没料那小伙才看了一眼褐色酱汁,就说饭菜都是外婆煮的,当下我竟一时语塞。小孩若真能记住外婆做过的菜,那是他的福分。我和姐姐,还有两个弟弟,我们都是外婆带大的,从小吃外婆做的菜,即使许多年后外婆不在了,偶尔在外吃到相似的味道,仍会想起小时候有人疼的日子。 后来有次与朋友在外聚餐,餐厅内并排的桌子相距不算远,我刚好能听见邻桌两个年轻女孩聊天的内容。其中扎马尾的女孩将所有褐色的菜肴统一叫作“阿嫲菜”,形容“阿嫲菜”不讲究摆盘,卖相丑丑的,不过非常美味,说完两个人都笑出声来。当时,大脑快速闪过马铃薯炒鸡肉、酱油炒五花肉、梅菜扣肉与卤猪手的样子,这些家常菜都是每家每户阿嫲的拿手好菜,起码喂饱过祖孙三代。“阿嫲菜”这名称取得真是传神,心里不禁觉得蔻尔,嘴角也近乎失控,我努力稳住双颊肌肉,不想让女孩们知道有隔桌有耳。
3月前
星云
真情告白
李振城 | 客家人的不屈与传承
上周和家人到中国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和平乡上坂村寻根,才发现我们客家人其实是汉族中非常独特的一支。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住在广东或马来西亚,而是从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一路南迁,经历了整整五次大规模的迁徙,才有了今天遍布全球的客家人。
4月前
真情告白
沙巴潮讯
黄小娟:家庭为文化根本 客家人重视孝道传承
(亚庇8日讯)沙巴广东同乡会馆联合会总会长拿督黄小娟强调,家庭是华人文化的根本,而客家人更是特别重视家庭伦理与孝道传承。
5月前
沙巴潮讯
VIP文
【闹元宵/02】闹元宵习俗,各乡各家怎么过?
即便是“闹元宵”,除了赏灯、吃汤圆或元宵是华人过元宵的指定环节,在这一天吃什么?怎么过?各个籍贯的华人也有所出入,尤其是饮食上更是各有特色。
8月前
VIP文
花城最热点
客家人正月二十不劳作 天穿日 抛年糕唱山歌
华人农历新年一般在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后落下帷幕,但对于客家人而言,正月二十的“天穿日”(补天穿)才是真正的“年终曲”,象征农历新年的圆满结束。
9月前
花城最热点
北砂
不同籍贯民众捧场 . 年初七 擂茶摊生意好
昨天是农历正月初七人日,也是客家人吃擂茶的日子,美里擂茶摊位生意火爆,除了客家人品尝,就连非客家籍贯的华裔也特地前往品尝。
9月前
北砂
副刊短片
【蛇棋人生】战争离散重聚 苦尽甘来 曾月云开出最坚韧的花
86岁的曾月云出生于二战期间,说起当年事是如此云淡风轻。最离奇的是她与兄弟姐妹的重逢过程,并非靠剧里老桥段——滴血验亲或现代科技DNA鉴定技术,而是凭着其亲生父母强大的基因——一张与手足无比相像的脸,最终让一个家庭破镜重圆。 当这些已经被影视剧玩烂的狗血套路,确确实实发生在身边的阿公阿嬷身上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切源于生活。 报道:本刊 叶洢颖;影音:本刊 林芷桑 相关文章: 【蛇棋人生/04】人生没有十全十美,86岁曾月云选择善良从容
9月前
副刊短片
关注东海岸
李云飞:被称活化石 客家人需努力维护客家语
林明客家公会会长李云飞指出,客家语也被称为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客家文化最为显著的标志。
10月前
关注东海岸
关注东海岸
黄天财:加强团结力量 欢迎客家人加入客联总会
大马客联会署理总会长黄天财鼓励客家乡亲加入客联总商会,加强客家人的团结力量,从中提升在社会的名誉地位。
1年前
关注东海岸
旅游
【中国福建】走访客家人的南靖土楼,感受浓浓的烟火味
南靖士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亦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山村民居建筑之一,不仅传承了创新传统建筑工艺,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象征着客家人的团结与奋进。
1年前
旅游
社区社团
下霹客家公会 十喜临门午宴
下霹雳客家公会昨日举行十喜临门庆典,该会会长李兆平强调客家人是勤奋持家的克苦耐劳民族,在下霹雳及附件地区的客家人虽然为数不多,但绝多数都能团结在客家公会的旗帜下,发挥客家人的传统精神,将公会发扬光大。
1年前
社区社团
VIP文
李永球 | 杏济堂东主戴尊三
感谢戴鸿昆老先生的接受专访,他讲的大埔客家话,腔调与我国的有点差别。 其华语(普通话)也是带有客家腔,在经过缓慢的沟通下,终于明白了他的言谈。 拙作《移国——太平华裔历史人物集》里收录了一位人物“戴尊三”,当年撰写其生平是,仅靠有限的田野资料,草草百余字。 即“戴尊三(?-1939)本市商贾、修齐和振华学校财政、茶阳会馆发起人。 祖籍广东大埔县中兰乡(客家人)。 从事中药业,为‘杏济堂’的老板。 是修齐学校……。 1939年谢世,茔于新港门广东义山。 妻妾四名……哲嗣……。 ” 今年清明节,其中国及澳洲的子孙过来扫其墓祭祀,可是他们认不得路。 没办法之下,要求我带路。 于是义不容辞,带他们一伙过去扫墓了。其中一位他的孙辈戴鸿昆,年纪已九十,老当益壮。 趁此机会,也访问他关于其祖父的历史,下面是从各方面收集资料而重新撰写的。 戴尊三(1871.11.13—1948?)太平市中药酒业商、杏济堂东主、修齐和振华学校财政、茶阳会馆发起人。 祖籍广东大埔县中兰乡(客家人)。 名仕达,字尊三,谥诚慈,家族中为第十九世,是维龙的长子。 尊三自中国泛舟南来后,经过一番拼搏,在太平市开办“杏济堂”中药店,兼卖西洋烈酒。 从本市学校及社团特刊里,查寻他曾经担任的职位。 计有:修齐学校财政(1931)、副总理(1932-33),振华学校财政(1933-36),华联公学财政(修齐、振华、励群三校合并成为华联公学,1937-39),华联中学财政(杏济堂,1937-39)、董事(1946-49)。 当年茶阳会馆创办时,他也是发起人之一。 广东会馆中文书(1948-49)。 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网上报纸查询系统,寻获有关他的资料: 太平华侨公立同仁医社财政(1935年度第二届),茶阳会馆财政(1935),广东会馆产业管理员(后改为永远监督产业委员,1935年。 其他三位管理员为郑大平、陈永全、马茂如。 )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华北,东南亚华侨捐款救助中国伤兵难民,在太平,由白仰峰倡导呼吁市民慷慨解囊,戴尊三认捐一百元,其杏济堂职员也联合捐助百元国币等等。 在中国家乡,戴尊三也作出数个善举。 据鸿昆指出共有三项: 一、在二次大战后,中国家乡许多乡亲们挨饿受饥,其祖父寄钱回去给儿子振发,嘱咐购买白米二石(大约三四百斤),借与乡亲们度日,待以后有钱再还。 二、二战后家乡暴发疟疾,村民深受此病折磨,全身忽冷忽热,甚至死亡,祖父寄了很多“奎宁”西药给乡亲们服食治病。 不过此药不能吃多,不然耳朵会聋,头会晕,病好了就得停止服食。 三、修筑乡里的山路,路严重破烂,尤其雨季,学生都难于行走,祖父修筑约两米宽的一公里多的平坦道路。 大约于1948或49年间于太平去世,妻妾四名。 原配何元娘在中国家乡娶,生有长女更英、长子振发、次子玉发。 南来太平后,再娶刘应兰,生一男(淼发)二女,后不幸离世。 继娶其妹刘日杨,不久亦病逝。 最后娶了王宝珠,生有一男(洪发)二女。 哲嗣:振发、玉发、淼发、淞发、洪发,女儿五名:更英、瑞英、群英、桂英、梅英。 杏济堂是中药店,也兼卖洋酒。 其后裔在后来将杏济堂出售,目前是别人在经营,主要是酒业。 感谢戴鸿昆老先生的接受专访,他讲的大埔客家话,腔调与我国的有点差别。 其华语(普通话)也是带有客家腔,在经过缓慢的沟通下,终于明白了他的言谈。 其中他以客家音提“疟疾”音如同华语的“尿急”,令人啼笑皆非。 这次的专访与调查,补充更正了其史略的不足与错误。
1年前
VIP文
更多客家人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