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客家人

4天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芙蓉20日讯)“全球有拉布布(Labubu),森州也能有‘客家仔’!” 森美兰客家文化协会会长孔菊华披露,该协会将在未来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公仔”(玩偶),除了要借此吸引年轻人,也希望带动森州的旅游业。 她说到,要传承客家文化,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应该以孩童为目标,因此,她希望通过创新方式,让更多孩童从小开始接触客家文化,将客家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 她也相信,未来“客家仔”的出现,可以帮助带动森州旅游业,甚至能够成为客家“资产”,推广给更多人认识,了解客家人的文化。 孔菊华是于今早在森美兰客家文化博物馆的客诚堂启用典礼上,致词时这样说到。 她提到,客诚堂前身为“甲必丹谭扬纪念堂”,惟该礼堂在过去10年不曾获得使用,已经完全荒废,多处已经损坏及漏水,于是她决定将礼堂重新翻修,并作为该协会的礼堂。 她说,虽然礼堂的整体已经翻新,但在其他设施上仍须获得各界人士的协助,因此该协会将会在10月26日主办一场筹款活动,预计要筹募20万令吉,为礼堂购置设备,包括冷气机、音响系统、升降机及LED等。 同时,她欢迎有兴趣者可以租借礼堂,并且加入会员的人士,还可享有优惠。 作为开幕嘉宾的森州行政议员陈丽群说,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到访森州的外国游客人数,相比2023年增加了35.1%,位列全国第六。 她说,虽然森州无法与排名前列的州属或直辖区相比,但考虑到吉打、柔佛经常有泰国及新加坡游客来访,槟城、马六甲及雪隆拥有更多的优势,森州可以取得全国第六的成绩,已算是不错。 她提到,森州距离上一次主办旅游年已经是1999年,如今是阔别26年再办一次,她认为,全国排名提升也显示,只要努力就会有成果。 所以,她鼓励森州的旅游相关业者切勿放弃,要对森州景点保持信心,更不要觉得森州没有地点旅游。 “我们有全马最大的室内冰雪世界,拥有全马最长的艺术巷,芙蓉区还有20个步行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各自的故事。” 她说,森州也有本地独有的美食,这些美食也应该赋予其背后故事,让游客对本地美食有着更深的认识。 也是武吉甲巴央州议员的陈丽群说,该部门过去经常需要获得联邦旅游局的拨款支援,如今随着森州政府成立了“N9旅游、文化及艺术基金”,将来任何旅游活动有意申请拨款援助,也能简化申请过程。 她欢迎任何有兴趣的组织及单位提出申请,共同推广森州的旅游发展。 另外,她也宣布拨出3000令吉,作为支持森客家文化协会购置设施的经费。 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总会长梁仙键说,他每年都看到森客家文化协会都在取得进步,他也鼓励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帮助客家文化的推广。 他认为,虽然东西马的客家文化习俗各异,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平台相聚,他也希望森州可以在来临的全国客家歌唱比赛,继续蝉联冠军。 马来西亚大埔联合总会会长杨博耀说,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根,文化推动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作为客家子弟,必须把客家文化传承下去。 森客家联合会会长拿督黄国强指出,“客诚堂”的名字不仅体现客家人忠诚及团结的精神,更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该礼堂如今更是客家文化深耕传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他说,森客家文化协会是本地非常活跃的组织,除了主办许多推广文化活动,也鼓励青年认识根源、传承母语,这都展现出无比的热忱及毅力。 他认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场地及资源,更需要人心与共同的愿景,如今客诚堂的落成,也为本地客家社群提供一个聚会联谊,弘扬文化的理想平台。 “它将成为族群交流的中心,更象征我们客家人同心协力,共创未来的决心。” 他最后也呼吁各会馆组织彼此支持,团结合作,唯有携手并进,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稳固根基,继续发光。 出席者活动者有沉香州议员吴金财、森客联永久名誉会长兼本会顾问陈怀国、客协全国副总会长兼马六甲分会会长梁智强、淡边客家公会会长张绣花、森客家文化协会执行顾问吴浩逢、署理会长温信昌、副会长叶绣娥、副文史主任江婉箐及砂拉越分会金狮队总教练黄楚海等。
4月前
父母都是客家人,我们家从来不吃广东人吃的猪脚醋,难得买到新鲜肥美的猪蹄子,就会做成卤味。卤猪脚听起来脏兮兮的,家里长辈认为会影响食欲,所以无论购得前腿或后腿,一律称作猪手,如果小孩说错,还会加以纠正。 广东猪脚醋主要调味乃甜醋,没有酱油,加入老姜与红糖一起炖煮,酱汁呈深褐色,味道酸甜。客家卤猪手则主要以酱油调味,加入八角、桂皮与蒜头来卤制,虽同样是褐色酱汁,但味道咸香浓郁,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客家人不吃醋,不过每次回家碰上母亲又焖卤猪手,心里眼里总一阵酸涩。姐姐最喜欢卤猪手,同样是女儿,母亲却只记得姐姐喜欢的,逢周末几乎就煮这道菜,让周末才回家的两个女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孩子出生前,我考虑过要入住附近的月子中心,去询问价格和了解有关餐饮时,才知道猪脚醋原来也是产后妇女的进补药膳,据说有利于活血暖身,并能促进子宫收缩,对产后妇女身体恢复非常有效。除此之外,猪脚醋还能促进乳汁分泌,几乎成了月子中心的招牌菜,照片印在宣传小册子上,为了吸引决心打算产后哺乳的准妈妈。 除了是妇女坐月子吃的药膳,猪脚醋也可当作祝寿贺礼。旧时广府人的习俗,外嫁女儿会在母亲生日那天,带一锅亲自炖煮的猪脚醋回娘家给母亲祝寿,寓意孝顺感恩。煮猪脚醋用的老姜与甜醋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由女儿送给母亲,就像表达对母亲的关爱。华人社会向来保守,不习惯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觉得将爱经常挂在嘴边很是别扭,所以通常直接以行动来证明。母亲知道姐姐爱吃卤猪手,所以经常做这道菜,其心意显然是一样的。 焖煮卤猪手很讲究炖煮的时间,既要焖得软糯,却不能煮至骨肉分离,否则肥肉瘦肉全散在锅里,像前一天吃不完的隔夜菜,不仅卖相不好,口感亦欠佳。母亲向来不敢用高压锅,认为高压锅不安全,随时可能爆炸,所以只用普通锅煮食。用普通锅焖卤猪手,须以小火慢炖的方式,通常需时两个小时或以上,过程中尽量不要开盖,以减少水分蒸发,这样就能避免中途加水。小时候家境不富裕,人口又多,一只猪手不够一家人吃,外婆会先煮好十颗鸡蛋,剥去蛋壳后放入锅里与猪手一起卤制,这样一家人才能吃得过瘾。 褐色的菜肴都叫“阿嫲菜” 孩子两岁左右,有一回留在母亲家吃晚餐,还是那道卤猪手。母亲的厨艺不算精湛,也许还不及外婆的一半,明明是经常做的菜,做出来的味道每次都不太一样,唯有卤猪手除外。也许是熟能生巧,也许是格外用心,要我说这应是她最拿手的菜了。那次,母亲抢着要帮忙喂孩子,在孩子吃的饭淋上香喷喷的卤汁,另加一颗卤蛋。小孩给足了外婆面子,一口接一口地吃,很快就吃完了饭与卤蛋。难得不用边吃饭边喂孩子,我专注地吃热腾腾的卤猪手,真心觉得那天的卤猪手特别好吃。 时隔一周,我煮了一锅酱油鸡,还特意多备一些酱汁给孩子捞饭,期待他赏脸,像上次那样很快就把饭吃完,而非等到饭菜都凉了,让他继续吃也不是,不让他吃也不是。没料那小伙才看了一眼褐色酱汁,就说饭菜都是外婆煮的,当下我竟一时语塞。小孩若真能记住外婆做过的菜,那是他的福分。我和姐姐,还有两个弟弟,我们都是外婆带大的,从小吃外婆做的菜,即使许多年后外婆不在了,偶尔在外吃到相似的味道,仍会想起小时候有人疼的日子。 后来有次与朋友在外聚餐,餐厅内并排的桌子相距不算远,我刚好能听见邻桌两个年轻女孩聊天的内容。其中扎马尾的女孩将所有褐色的菜肴统一叫作“阿嫲菜”,形容“阿嫲菜”不讲究摆盘,卖相丑丑的,不过非常美味,说完两个人都笑出声来。当时,大脑快速闪过马铃薯炒鸡肉、酱油炒五花肉、梅菜扣肉与卤猪手的样子,这些家常菜都是每家每户阿嫲的拿手好菜,起码喂饱过祖孙三代。“阿嫲菜”这名称取得真是传神,心里不禁觉得蔻尔,嘴角也近乎失控,我努力稳住双颊肌肉,不想让女孩们知道有隔桌有耳。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