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回收中心

2星期前
我在2005年出版的第四本散文集《激情满人间》,由新加坡“赤道风”出版社出版。虽标价15令吉,但从未在书局上架,也没有私下出售。其中的600本送给了新山宽柔中学图书馆(向前辈作家蔡家茂学长看齐,他也捐出了600本著作给母校宽中),另外100本送给了古来宽中,当时该校新建成,为鼓励学生报读,学校负责人向我建议将书捐给入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前100名学生。 剩下的多分赠给各地图书馆、社团,如当时的南方学院、华研和亲朋好友,及喜欢阅读或爱好写作的同道知音人。现在只剩寥寥可数的几本伴随在身边,生活无趣,日子难过时翻翻看看,聊以充“实”空白的大脑。 岁月不饶人,匆匆一转眼到今时今日,恰恰是20年光景。给拙作做嫁衣的两位前辈蔡家茂(赠词一阕〈踏莎行〉)和写序的林明华,还有新加坡《赤道风》杂志的负责人前辈作家方然也都已作古,让人不胜唏嘘。 记得几年前,也是慈济资源回收处义工的文友吕才易约我见面,递给我一本书,是他在处理回收物件时发现的。这本书混杂在旧报纸堆、玻璃樽、瓶瓶罐罐中,他心血来潮,一时眼尖,忽然察觉,说“现在奉上,完璧归赵,物归原主。”他开玩笑毕恭毕敬地双手捧着一本书弯腰作揖,夸张的表情让我啼笑皆非。 那本书,封面暗红,有几个汽球在天空飘舞,上面写着《激情满人间》——不正是拙作吗? 才易从事资源回收时,偶尔会收到字典、杂志等刊物,遇见心头好人弃我取,他会珍惜地收藏起来。不过这次看到这本书,好奇之下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交还给我。 我翻开内页,看到自己的签名,至于收书人的名字,却是陌生的。错愕一阵,终于想了起来——是已故好友,也是诗人的田土(陈振汉),生前向我多要几本以转送给他的佛友等师兄师姐的著作。受赠者正是佛友之一。 我有些好奇,送给朋友的拙著,不知道他们曾不曾拿来翻阅,还是始终束之高阁,让它蒙尘积埃? 曾经到南方大学学院图书馆找寻拙著的影踪。还好,两本书依旧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封面崭新、纸张光滑,可见少人读少人看,可怜兮兮地,就是没有受到青睐。我私下检讨,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字里行间欠缺吸引力;是不是拙作太输文采,更逊风骚? 这些日子以来,关心我的文友、前辈们都这么对我说:“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读者千万不要误会,不是宝剑锋芒毕露,不是群魔乱舞,宝剑欲出匣,而是区区散文近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已发表了近百篇,他们纷纷鼓励:凑足个整数吧,该是出版第五本书的最佳时间点了。甚至还替我想好了书名:《达拉散文百篇》(模仿海涅诗集名《海涅抒情诗100首》,不敢媲美)。 但有时候翻阅拙作剪报及笔电记录之后,会悔其“少”作,总觉得还差还差,始终不很满意;虽不愧于心,但还是不尽如人意。 但他们又会热心地继续说下去:不是要得罪你,是年纪一大把了,再等就时不我与了。 夜深人静,我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是该作出决定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我的那本书】林成兴(冰谷)/《橡实爆裂的时节》 【我的那本书】eL/一切是否无恙,还是,内伤依旧灿烂?
4月前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4年前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