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名额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公立大学的入学制度再次引发争议。马大会计系的大学中心单位线上系统(UPU)录取名额从过去超过150个骤减至区区85个,导致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特优生黄煜轩在内的优秀学子被拒之门外。曝露“直接招生管道”(SATU)这个以高昂学费为代价的新入学通道。 这种制度安排暴露出一个令人心寒的现实:学术努力和社会贡献逐渐退居其次,“钞能力”才是关键考量。若这种趋势不加以纠正,公立大学作为公平象征的社会角色将被彻底掏空。 黄煜轩的遭遇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根据高教部的解释,他以99.9分排在全国1129名,无法进入马大会计系。原因在于:2291份申请中,有1127人获得满分100分,而会计系只提供85个位子。换句话说,所有被录取者几乎都是“满分生”。 许多政府官员和执政党议员不断地粉饰太平,带着其他成功被录取的大学生为政府歌功颂德拍照上报,却无视这些被遗忘学校的遭遇。更可悲的是,还有一些议员指黄煜轩之所以不被录取,原因在于没有在STPM报考数学。殊不知他早前已拿到SATU的录取,何以存在不符合资格之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ATU管道的火热。政府和部分执政党议员反复强调,SATU学额“不影响UPU”,甚至有人美化它是“增加学额”的惠民政策。让那些只要有”钞能力”就能读公立大学,马大医学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此制度下,我们普遍上所认知的大学学额正在被压缩。 教育应当是社会公平的支柱,然而当局的做法却本末倒置,削减UPU优质学额,令勤奋的STPM生被迫在有限空间中竞争,输在起跑线外。 当局一方面放大宣传 SATU 这种入学管道,并将其包装为“惠民”政策,完全无视其对弱势群体的伤害。这种安排表面上增加了名额,实质上却是在扩大特权,让“钱能通神”成为不言而喻的潜规则。 教育一直被视为中下层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然而,当“钞能力”凌驾于一切之上,教育反而加剧了阶层固化:这种趋势不仅让STPM生心寒,也动摇了社会对教育制度的信心。教育从公平跑道变成分层机制,国家的长远发展必然受损。 教育,不应是金钱游戏。SATU本意或许是“拓宽管道”,但在实践中,它异化为“买路钱”的比拼。真正努力的学生输给了金钱,辛勤耕耘不再有保障,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 更多新闻,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