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创业

朋友的父亲工作退休之后,突然开始沉迷于博彩,为此花了不少钱。朋友淡淡地说:也没关系,就让他买,我会给他钱,不然他在家里没有事情做,人很快就会不灵光了。 当时我第一次意识到:退休的长辈需要新的生活寄托,来维持饱满的精气神。 后来到我的父亲退休,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卖了,一样面临了无所事事的困境。一开始,父亲天天追看电视节目,把往年错过的电影都轮番看了个遍,看累了就睡觉。没到半年,他自己醒悟过来:这样下去人就废了。 父亲先是二度创业,和朋友一起开发新事业,慢慢把生意做到新加坡去了。后来生意伙伴病了,父亲也觉得没意思了,公司结业。他回到家里,接管了厨房,天天为家人炮制晚餐。没想到他竟然非常有厨艺天分,很快就端出了酒楼大菜,而后在我们的赞叹里志得意满。 后来,他捣鼓家里的庭院,又不小心发掘出自己的绿手指天赋,靠自学种出了许多蔬果和观赏植物。庭院很快种满了,父亲又聘雇工人,把一块土地开发出来成农地,种了更多的农作物。 每一天,父亲吃完早餐,就开车到他的农地,一待就是到日落时分。回到家里,他满怀喜悦地和我们分享,今天他种的花苗开出花苞啦,下星期就可以采收香蕉啦,收养了几条流浪狗帮忙看地啦,最近有一群野蜂来安窝啦。从此,家里有了源源不绝的自家水果和蔬菜,前阵子还听说父亲真的下手养蜂了,还收获了一些蜂蜜。 农地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之后,父亲渐渐放手交给工人。他又干嘛去了?他到处旅游去了。 父亲带着母亲,在西马半岛公路旅行,探访他散落在各州的老朋友。这一些老朋友联系上了,再次成为一个熟络的朋友圈。渐渐胆子大了,长辈们一起出国自由行了! 我们做子女的,想要回家找爸妈,还需要先预约,不然可能扑空。这些长辈的体力好,旅游行程好紧,每个月出国一次,让我们这些孩子在紧凑的工作行程里羡慕嫉妒。 虽然父母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我们这些子女身上,可我对此感到非常开心。 这些转变里,当然也不乏我们几个孩子的诱导和推波助澜,因为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他们闲着无聊,或许就会开始催婚、催生小孩了;一旦谈不拢,就有可能吵架了。 我们没有猜错,父亲退休之后,看到同辈朋友儿孙绕膝,确实开始操心几个孩子的婚姻了,言谈中常暗示想要抱孙。而我们这几个孩子,早早密谋着让父母拥有多姿多彩的退休生活,以便把这个家庭矛盾给扼杀掉;我们也认为,照顾孙子并不是他们理所当然的义务。 还有个朋友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孩子长大之后,伴侣却患病去世。几个兄弟姐妹轮流把母亲接来身边照护,带着她去旅游,可还是看着母亲一天天失去活力。 后来还是这位母亲自己有了想法。凭着照顾小孩的丰富经验,她承接了来自澳洲的工作,到富豪家里当保姆,月薪澳币三千余元,一切杂费和交通费都可报销,还可以周休二日。 活出很酷的人生下半场 她住在雇主家里,和雇主一起上桌吃饭,也不需要做家务,唯一的工作内容就是陪伴小孩。如此渐渐做出了名堂,辗转在澳洲接了一个又一个案子,还交了许多当地朋友。她一年只接一单生意,半年一结案,另外的半年时间,她和新朋友在澳洲到处玩,偶尔才飞回马来西亚见见亲友和孩子。 人生下半场,可以活成这样真的很酷。 丢开工作以后,孩子自立以后,父母的生活重心是什么呢?如果没有老伴,又该怎么过呢?许多长辈可能也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的孩子或许也不曾关心。我们常说“要花时间陪父母”,到底指的是什么?父母真的需要我们陪伴吗?如果子女的陪伴只是为了让他们不会孤单寂寞,那会不会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 老一辈人的人生价值和自我定位,往往和事业绑在一起,或是寄托于孙辈的兴旺。可他们的下一代已经不过这种人生了,那么我们作为孩子的,是否也可以让父母试试看另一种生活,找回被搁置的梦想、开发新的潜能? 就说,把身体健康顾好,走出家门,联系旧朋友,认识新朋友,重拾往日的爱好,探索和尝试新的兴趣。就让父母得以再次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性,甚至是重塑生活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孝顺?此刻我会告诉你:孝顺就是鼓励和帮助父母找到第二人生。
2天前
6天前
“世,卅年为一世。”——《说文解字》 孔子说:“三十而立”。人要在30岁左右有所成就;亦有人解释为30岁就要建立起正确且独立的三观思想。30岁,由古至今都被认定为人生的重要节点,也是我最惧怕面对的岁数。童年时,我看过一位女明星的采访,她说:“如果上天只给我60年的寿命,那么30岁就是开始倒数人生了。”那只是无意中看到的一档电视节目,这句话却像魔咒一样镌刻在我的心底。于是,卅载往后的岁月被定义为“下半生”。我活得越接近下半生,人就越是焦虑不堪。 在25岁那年,大我5岁的师傅借了朋友的公寓举办一个小型的生日派对。她来自菲律宾,据说30岁的生日对她们而言是大日子。我们全体同事都有出席这场派对。在这欢快热闹的场景下,我迷茫地走在楼下望着别人家的游泳池。我思忖着自己何时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安乐窝呢?过了两年,这次是在火锅店为朋友庆祝她的30岁生日,烟气氤氲使我的脑海里浮现想像。或许,将来的我会哭着吹熄自己的30岁生日蜡烛吧。当年27岁的我正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生活当中,想到自己大概就这般碌碌无为地度过余生,人就不禁陷入怅惘。旁人曾预言我会成为一位女强人,到头来却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打工仔。 即便生理年龄逐年攀升,我的心理年龄却永葆青春。或许是单身的原由,我如今的心境依旧停留在女大学生的阶段。小学时候,我跟随姐姐一块儿翻看银河邮购中心的目录本。青葱少女总爱买一些无用的可爱饰品。当时的记忆明明还很鲜明,上学时期似乎一点也不遥远。今年收到兄姐给我的红包,说是要给我这个轻度文具控的“文具基金”增添一笔小钱。于是,我上下滑动着手机屏幕,在网购平台里忙着将心仪的文具用品扔进购物车。这让我不禁疑惑本人是否真的要踏入30岁的门槛了呢? 虽然行为上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真的有在好好地成长为大人。前不久,公司来了一位00后的暑期工妹妹。午餐时间,啰哩叭嗦的经理总爱在妹妹面前谈论一些职场的黑暗面。我坐在一旁悄悄地翻着白眼。求学的孩子还可以尽情为自己制造梦幻泡泡,我可不忍心去戳破它。此情此景真是熟悉,我仿佛乘上时光穿梭机回到大学时期。当时的我在学校图书馆当工读生。某天,图书馆馆长在办公室里跟馆员姐姐讨论着房贷事宜。我在一旁默默地敲着键盘输入剪报的资料。一不小心与馆长对上视线,他就对着我埋怨到置业的辛酸。原话的大略意思是:购房并不代表房产就属于你,你只不过是在跟银行租房子。直到你七老八十把债务还清那天,你才可以说那是你的屋子。馆员姐姐一脸不屑地撇下两边嘴角,她质问馆长,为何要对着尚在做梦的大学生把现实说得如此残酷? 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身影居然会重叠在馆员姐姐的身影之上。不同的是,馆员姐姐选择的是直面提问,而我则是婉转地把话题给移开。 为了让自己更有意识地迎接30岁,我把心一横就告别了13岁时最爱的漫画。在我小学六年级那年,哥哥带着我认识了《名侦探柯南》。每周六,我们兄妹仨就守在电视机前追看一集半小时的《名柯》动画。从此我掉入了推理坑,也由此培养了阅读的习惯。后来升上初中,我到同班同学家玩耍。她的房间有一台钢琴,还有一整个柜子放满了《名柯》漫画。我就像是爱丽丝误闯仙境,霎时心生羡慕。没多久,我也展开了自己的收藏漫画之路。当然,年幼无知的我根本猜不到这部漫画竟然如此长寿,作者还坚持连载到今日。 不瞒大家,我的收藏漫画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人支撑的。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但是爸爸总会尽力满足我的要求。妈妈会抱怨我的爱好十分浪费钱。到了漫画出租店,她又会认真地帮忙我找书。我很少有机会出门玩耍,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宅在家里。只要姐姐跟友人出门逛街,我就会拗她千万要带最新一集的漫画回家。若是姐姐空手而回,我就会叨叨絮絮地怪怨她。幼时不懂事的我哪知道自己的要求有多过分。直到某天,姐姐终于忍受不了,无奈地反驳我一句:“你什么都不懂。我每次跟朋友出门逛街都在帮你找漫画书,朋友们都恼火我。”那时,我才得知姐姐因此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从此,我不再对着姐姐碎碎念。就算往后我没向她开口要求,姐姐却依然会给我买漫画。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喜爱的漫画已累计百多本。我目睹漫画的价格从4块5毛涨至16块。随着进入象牙塔,对于《名柯》的热情也日渐消退。后来,国内授权的漫画出版社Tora Aman也在2017年宣告结业了。 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板 自中学毕业以后,我搬了好几次家。我带着两大箱漫画从雪州沙登来到柔佛新山,期后又再移居两次。它们跟着我走了那么长的一段物理距离,同时伴我跨越了珍贵的少女时代。就在今年4月初,我终于实践了断舍离,清理掉一些无法再让我感受到心动的物品,《名柯》的漫画就是其一。从愚人节开始,我战战兢兢地发布贴文,在脸书的商城里出售二手漫画。平日里的我极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私人生活,朋友也不知道我居然有看漫画的爱好。说实话,自己童年时候视为宝物的漫画放在网上供人浏览,着实有点暴露内心世界的羞耻感。发布贴文半个小时,就有几位感兴趣的网友来私信问详情。其中一人还打算全套购入,我霎时狂喜不已。可惜他的所在地略远,不想付高额的邮费就去另寻卖家了。另外有些人介意这些漫画不是出自同一个出版社,也就此作罢。没办法,我只好拆开散卖。随后还到小红书与Carousell发布同样的贴文。中间既有陌生人义愤填膺,直指我散卖的做法实在不明智。我只能一笑置之。 陆续地将漫画几本几本地卖出,到了5月中旬才落下帷幕。一开始我怀揣不安,完全搞不清楚状况:二手漫画该定价多少、书本的重量估算、运送距离与邮费的计算、自付邮费是啥玩意?最后,我已驾轻就熟地解答所有买家的疑问。这套漫画书不只丰富了我的童年时光,还在告别的时候给我留下这么宝贵的经验。我一个打工的人,还是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板。这让我考虑起自己创业的可能,可是我生性保守,想来真不是做老板的那块料。 回归正题,挥手告别童年的最爱,我并不沉痛。那感受较像是下班时候跟同事说再见一样,只是我再也不会见到它们了。我执意要清空书柜一隅,渴望着内心腾出一个位置迎接新事物。如今,我爱过的漫画零落四散于各处,填补了各位爱好者的书柜的空白。我的童年时光正在新主人的家里延续着美好的风景吧。曾被我冷落的漫画好似重获新生,真是万幸。 接下来,我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7月。亲友们领着我以美食巡礼展开了我的生日月。大家的祝福随着蛋糕一个接一个地送到我面前:法式甜点、水果奶油蛋糕、蓝莓蛋糕、摩卡咸奶油生巧蛋糕。吃吃吃,直到我的肚子被撑得鼓鼓囊囊的。我带着一副更圆润的身材走进人生的第30个诞生日。原以为我会以一种更为优雅的姿态迎接卅岁,没想到还是那般庸碌匆忙地过活。工作时,我为公司的账目埋头苦干;休息日还要整理自己的房屋贷款文件。此时此刻,我没有抱负什么宏大的理想,对自己的要求也没以前苛刻。只要一家人三餐温饱、有瓦遮头,我再有点闲钱可以花在爱好上,足矣。没能成为万众瞩目的人也没什么大不了,至少没有成为自己最瞧不起的人就很棒了。虽然没能如旁人所愿找到我的如意郎君,但我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热爱的事物——文字。练字、写作、阅读,我全都乐在其中。想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爱下去。 在卅岁的生日晚上,我正奋笔疾书完成这篇文章。这些年来,我身边的亲友总会提早替我庆生。或许是认定生日正日就应该留给最重要的人,结果就落得我独自一人过生日的局面。不过,我还挺享受这种只属于我个人的时间。祝我生日快乐,下半生也请勿陷入社会时钟的漩涡。我会遵循自己规划的时间脚本,以自己的节奏舒服地过日子。
2星期前
2星期前
2023年,对我而言无疑是特别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即将毕业,摆在面前的是继续深造或步入社会两种选择。要在两者之间抉择,并非是个人一时兴起就能办到的。它不是随意撂下一句话这么简单。它意味着,一个人生的规划、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此刻,身边的人说过的任何话,都成为一个考虑的基础,铺垫人生的道路。 大学最后一张期末考还未结束,周遭的朋友就已经开始规划人生的下一步棋。至于我,仍是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丝毫没有太在意接下来的路途。在他们描述的许多人生蓝图中,我听见次数最多的两座城市——吉隆坡与新加坡。两座城市固然都有致命的吸引力,代表着财富、繁华、活力……一切精彩的事物。吉隆坡与周边地区,所累积的资本傲视全马。新加坡,则是一个朝圣之地,它的信徒信仰着名为“一换三”的宗教——我称它为“一换三教”。毫不夸张地说,从中学到大学,我的同学大都是朝圣者。 完成期末考后我回到家乡休息,静静等待颁发文凭的那天。正是这段时间,我比以往更常听见朋友们的人生规划。像是我们这种科系的,多半会选择平稳的记者或老师作为职业。仅仅不到一个月,许多人开始了工作。我惊叹于他们的速度,同时也理解他们的着急。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不想要浪费时间。听得我有点愧疚,毕竟自己还在家里当个米虫。于是,我也开始在招聘网或脸书搜找工作。这一搜,不禁有些怀疑人生。 平稳的工作却无人问津 最惊讶的是,我家乡的薪资真的如此之低吗? ——刚好到达1500令吉,但难以支撑高昂的物价,同时也与我所学的,没有任何关联。 我试着寻找其他类型的工作,才发现原来也不需要如此多的大学生。市面上的工作(至少以古晋为主),最多的是餐饮业、销售人员、文员秘书,其中大多不需要大学学历。当然,薪资肯定也不尽理想(平均1500令吉)。其中不乏薪资高达2000令吉的工作,却要牺牲生活中的大把时间。一星期5天半或6天制,还有每日工作时间平均9小时到10小时。餐饮业更瘆人,长达11小时或12小时。我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无论选择1500令吉还是2000令吉的工作,你都休想要有生活与工作平衡的白日梦。 一言蔽之,除去工作时间来说,我的一张文凭作用不大。是的,用3年时光和金钱所打造的文凭,其实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效益。 其实,我也知道许多事情都不能一步登天,都需要时间积累。但是,试着想想,当一个满怀希望的毕业生看见就业市场上的待遇是如此“难咽”,又叫他如何不心寒,感叹一句“毕业即失业”。 同时间,有些工作的待遇却高得令人不安。脸书的招聘广告越来越多,尽管工作领域不相同,但待遇大多出奇的相同。所以,当部分类似男公关、刷单员、电影网评员……诸如此类网络办公或轻松就可月入好几千的工作出现时,反倒觉得不安。好比提到的男公关,我点进主页一看,是一个运行两个月左右的主页,没有多少内容,只有几则某报报导的王阿姨包养小鲜肉的新闻。我看着觉得好笑,但一看招聘帖子底下有近200人的留言,立马便觉得不好笑了。 留言的人,大多是年轻人。在这里,我们先不计较他们其中有多少人是符合招聘广告中对外貌的要求。还有许多如同传销一般,标榜简单、容易的创业理念,也吸引不少人留言。相反的,那些被认为是平稳踏实的工作,也是薪资缺乏吸引力的,却是无人问津。回想起仍有人被卖猪仔到柬埔寨、缅北,或许这就是答案。 我们认清一个现实,今天,无论是我们的父辈、前辈,都感到生活的不易,更何况是社会新鲜人。他们的底子最薄,当中不少人的家庭也只是小康、草根。网络上,精致主义与享乐主义肆虐,层出不穷的追求,诱惑人们冒险,失去耐心。曾经,只要有心人,铁杵磨成针。可是,今天的铁杵却难以打磨。背后,是一个世代的青年看不见美好的未来。更准确来说,是看不见脚踏实地的努力可以改变生活,变得更好。我想,大环境的不理想,也许还不是最可怕的,而是如何重新说服人们重拾希望,拥抱改变。 很庆幸,我还不至于对生活失去斗志与理想,也还愿意接受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只是,我该试着从容一些,并不需急着立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工作的要求也不应该苛刻。但我仍旧希望,一个付出与回报更成正比的时候可以快点到来。只有尝过生活的甜头,人才会期待未来。 最后,在眼花缭乱的年代,看似有序又失序的世界,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就不错了。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洗衣有好多步骤,要洗、要晒、要收、要烫、要收、要折……” 两个年轻人开洗衣店创业,是因为小时候不愉快的回忆: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忙碌的贤内助,除了要协助父亲打理生意,放工后回到家里要赶做家务;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忙到透不过气,工作之余还要照顾4个孩子,没有时间陪他们玩,有时还会累到发脾气。 陈怩霓说,成年后投入社会工作,忙碌的生活让她更加体会妈妈身兼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的无奈。她想,唯有设法把家务“外包”出去,才能把花在做家务的劳动时间,转换成跟家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精心时间,做人生更有意义的事。 陈星利坦言,在创业过程中,管理和培训员工是最大挑战,要培训员工的领导能力,让他们达到公司的标准,对顾客友善、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维持店面的整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怩霓(37岁)和弟弟陈星利(33岁)决定创立dobiQueen自动洗衣店时,就是抱着这样的初衷──让人们把做家务的时间, 转换成跟所爱的人,做更有意义活动的时光。决定进军洗衣业后,他们并不是想要搞一两家来玩玩试试看,他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要在巴生河流域开设50间洗衣店。两姐弟目前一手一脚打理75家洗衣店,撑过了近3年的行动管制,如今继续向100间分店的目标迈开大步。 (报道:本报 郭秋香;摄影:本报 陈敬晖) 点看其它短片: 【密集恐惧症者慎入】带你探索虫虫的养殖世界!  【非单配偶制 | 街坊】你能接受开放式关系吗?  【后生可为】从夜市摆摊到服装批发 郭汶隆:我的梦想是做到上市 【老车新改】钣金师傅双手与锤子 纯手工艺术改造还原老车  【东西】Wau不仅仅是马来传统风筝 更是承载技艺的艺术品 【后生可为】现代人饮食健康意识渐提升 抢尽先机在市场占一杯羹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