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储蓄
全国综合
拼命存钱没法享受生活? 网民:看到储蓄增加会开心
一名女网友对于一些人往往执着于储蓄,喜欢看到钱“积攒”,却错失了生活的乐趣而感叹“等你死了,连一分钱都来不及感受!”,引起网友们奋力反击“就是因为我们是B40低收入群体,才需要储蓄!”
3星期前
全国综合
砂专栏/交流站
郑嘉欣 :在金钱与幸福感之间
马来西亚人民平均寿命为76岁,但“健康寿命”却只有67岁,这意味着多数人有将近9年时间处于健康欠佳及生活品质下降的状态
3星期前
砂专栏/交流站
即时国内
全家共担长期财务规划 EPF年杪推“跨代储蓄”
雇员公积金局(EPF)主席丹斯里莫哈末祖基透露 ,当局将于今年底推出“跨代储蓄转移”机制,让家庭成员可为彼此的退休生活储蓄,共同承担长期财务规划的责任。
4星期前
即时国内
东海岸观点
李佩珍 | 养成储蓄的习惯
青年及体育部长杨巧双在今年3月表示,根据马来西亚报穷局纪录,从2020年至今,共有5272名34岁以下的青年宣告破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月前
东海岸观点
最新文章
橙绿纸币装满铁盒 推拿师3年存1.2万 “要带妈妈去看世界!”
一名推拿师坚持储蓄纸币三年多,积攒下装满两个铁盒的纸币,总额约1万2000令吉,更计划利用这笔现金存款,带79岁的母亲去旅行看世界!
3月前
最新文章
+1财经
《+1财经》担心EPF不够?这里有三招
大马人平均寿命升至75岁,意味着从法定退休年龄60岁开始,多数人得维持15至20年生活开销。而不少人将希望寄托于雇员公积金(EPF)上,但EPF内的钱是否足够? 🎬同场加映🎬 Ep 1 大马之光:EPF获WEF点赞 https://pocketimes.sinchew.com.my/news/20250407/pocketimes/6432452 Ep 2 物价涨涨涨 EPF够花吗? https://pocketimes.sinchew.com.my/news/20250414/pocketimes/6452747
3月前
+1财经
VIP文
黄子伦 | 为什么美国就爱针对中国?
超级大国还会确保第三名的实力不会太孱弱,未来可以再次扶持来打压第二名。现在,美国想要重点扶持,以压制中国的国家,很可能就是印度。 文章开始前,先问大家一道问题:“当你在赛跑时超越了第二名,请问你现在是第几名?” 答案先按下不表。 上个星期的文章写了美国关税政策背后总设计师——Stephen Miran的主要论述。没想到,才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关税政策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Miran更是在4月7号的白宫官方声明重复他的基本论述,并直接亮明底牌。 虽然他是一名经济学家,但你也可以把那份声明解读为一封勒索信。我给大家翻译成社团老大发言的版本,大意如下: 我(美国)做大哥做得很辛苦,全世界都不感恩我的付出,只懂得占便宜。 不过呢,我也不打算退下来,这个大哥的位置还是非我莫属,因为我是众望所归(我的拳头也是最大),所以这个保护费要调高。 你们各位都有选择,要么是交更高的保护费(关税)、要么就是更多地买我们的产品(不保证质量和价格)、要么搞好自己的军事(也可以购买我们的波音产品)、要么来我这里设厂(这工厂就是战国期间的 “质子” ),要么就是买我的债券(当然,利率和汇率也是我操控)。 很多朋友都说特朗普完全不讲道理,批评他的文章也俯拾皆是。不过,不管你喜不喜欢,特朗普是美国总统,乃铁一般的事实。而且,美国在拜登执政期间非但没有撤回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期间实行的贸易政策,还强化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提高中国电动车和太阳能板的关税,卸任前几天还搞出了一套限制AI芯片出口的禁令。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就爱针对中国? 无可否认,中国就是美国如今的首要假想敌。大英帝国作为美国的上一个超级大国就奉行 “大陆均势政策” (balance of power)思维,那就是扶持第三名来打压第二名,也就是此文开头那道问题的答案:当你超越第二名,你就是第二名。与此同时,超级大国还会确保第三名的实力不会太孱弱,未来可以再次扶持来打压第二名。大英帝国就在葡萄牙、俄国、普鲁士之间不断转换她想要扶持的第三名。 二战结束后,整个欧洲百废待兴,隔壁岸的美国自然就成为世界霸主。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就通过扶持中国,分化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包括韩国;而中国之后也从美国打压日本的过程中受惠;现在,美国想要重点扶持,以压制中国的国家,很可能就是印度。 故此,美国针对中国更多是维持自身优势考量。谁靠得近,就针对谁。 而我觉得有些因素会让美国和中国的针锋相对持续得更久。 的确,Miran或者特朗普现在的主要论述都是以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为核心,只看贸易量(也就是经常账户),而不看资本流动(也就是资本账户)。不过,这些并非中国故意的,也不是美国故意的。谁叫你们美国就是不断买、买、买,不断消费? 但为什么美国就是喜欢买、买、买? 我认为有两大原因,而这两个原因互相影响。一为经济发展起点不同,二为储蓄率和金融产品普及的差异。 首先的原因自然就是美国在二战后,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空前鼎盛,让许多美国人的消费水平快速上升。那个时候,谁有钱就是最大买家。美国自然就成了全世界最大消费国。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会因为预期收入的增多,而倾向更多借贷。 到了近代,美国的低利率环境进一步强化此现象。虽然美联储在2022年激进升息来压制通膨(现为4.25%至4.50%),但相较于2000年之前,美国的政策利率都是偏高,80年代甚至超过17%,到了90年代也平均落在5%左右的区间。 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8岁,而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也是他们的劳动力核心群体,有64%的年龄是介于24岁至54岁。这些群体里,要么是没经历过高利率时代,要么是从高利率过渡到低利率时代。而在低利率时代,借贷成本自然低,也成了许多人消费的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也有另一个重大事件在发生,那就是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世贸后,美国每个月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从不到百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期间的近500亿美元,这比例也从总进口额的8%左右,上升到近20%。即使现在,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也有300多亿美元(差不多11%)。 低廉的借贷成本和入口价格,让中国迅速成为美国主要进口国之一。因此,美国储蓄率低是内部(经济成长和低利率)和外部(中国物价较低)的原因。 而当中国也借此赚取大量美元。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并没有发生Miran所设想的那样,把赚到的美元都转换成人民币,然后花掉呢? 如果你上网搜索,就很容易发现许多人都喜欢重复那套 “美国人没有储蓄概念所以喜欢借钱,而中国就有传统美德,懂得存钱” 等论述。不过这个论述的解释力并不足够。 目前,经济学家比较认可说法是,中国的储蓄率之所以这么高,是受到大环境和政策的深远影响。其中一个,就是 [vip_content_start] 一胎制。虽然中国在2015年已经放宽这项政策,但整体社会的生育率还是偏低。与此同时,中国早期的社会福利,或者我们常说的社会安全网(social safety net)都比较弱。 从经济学来说,这会造成一个家庭需要储存更多资源来应对生活上的不确定性,例如疾病、物件损坏、天灾、婚丧嫁娶等等。中国经济学家金刻羽在2014年的研究文章就有提到,中国城市里的独子家庭在2002年的平均储蓄率为21.3%。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会强调 “孝顺” 这一概念,因为这能够缓解那些遭遇不幸或者陷入经济困境的年迈家庭所造成的社会冲击。 而中国的高储蓄率不只是民间家庭而已,就连企业也是如此。2023年末,中国总储蓄规模达到了7.76万亿美元(美国为4.84万亿美元),为44.3%。这当中不乏中国早期没有这么多金融和借贷产品。作为对比,中国在1998年的房屋贷款总额只占总GDP的1%,而美国那时已经是54%。 因此,中国社会普遍会存在 “存钱” 的美德是受到大环境限制,而这些限制在美国并不存在。也正因这些限制,使得中国在配置资金时有所不同。所以,中国的高储蓄率会一直维持,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赤字也会一直存在。 与其说是美国总是爱针对中国,倒不如说,这是中美在成长起点存在前后之别(美国发展在前,中国追赶在后),以及国内环境差异(美国金融产品多元且借贷成本低廉,中国因人口压力而实行克制式政策),最后造成的局面。
3月前
VIP文
关注东海岸
公积金会员料增存款 为未来做好储蓄
2024年大马雇员公积金局派息率高到6.3%,为会员捎来好消息,预料将吸引更多会员存款至公积金灵活户头,以享有丰厚的利息,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储蓄。
4月前
关注东海岸
关注东海岸
会员:利息比银行高 考虑定存转EPF户头
雇员公积金利息比银行高许多,刺激许多公积金会员另外加额更多钱投进公积金户头以享有更高的回酬,一些会员则考虑把银行定存转移至公积金户头。
4月前
关注东海岸
都市动态
郑明发:直接扣除充储蓄 建议移工缴4%公积金
巴生德教会紫生阁阁长拿督斯里郑明发认为,既然政府已把最低薪金从1500令调高至1700令吉于本月1日生效,建议政府可直接让每名移工缴纳4%公积金,即从薪金所得中扣除作为移工的储蓄,和作为公积金会员的国人享有同等利息。
5月前
都市动态
关注东海岸
冒充卫生官诈骗 退休男痛失23万储蓄
不法集团冒充卫生部官员进行诈骗活动,退休人士痛失毕生储蓄,损失近23万令吉!
5月前
关注东海岸
全国综合
女博士自认“爱情考零蛋” “男友爱飚车没储蓄要分吗?”
当女博士爱上学渣,看不到携手共度未来下,这段感情是否该继续?
8月前
全国综合
大柔佛焦点
坠线购平台诈骗陷阱 华妇被骗走2.2万血汗钱
(麻坡22日讯)一名华裔妇女为了兼职赚外快,误坠线上购物平台诈骗陷阱,8次交易被骗走2万2000令吉的储蓄。 现年57岁的家庭主妇黄女士今日透过马华峇吉里区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揭露她于9月通过脸书认识一名网友后,就坠入诈骗份子圈套的遭遇。 她说,对方献议介绍兼职工作机会给她,即在一个声称是“hunter”的购物平台开设户头,为顾客刷单,每次可赚取20%的佣金。 黄女士表示,开始时她也有想过会不会受骗,但在与对方视频通话后放下戒心,并在一个网站上注册成为代理。 “由于不会使用电子银行交易,我向银行提款,先后8次共汇入2万2000令吉到对方提供的3个不同户头。” 她透露,她最后一次汇款是在9月28日,当时汇入4000令吉,之后就停止一切交易,并向对方表明要提取利润,却遭对方要求支付额外1000美金的费用,她这才意识到被骗,并拒绝支付额外费用。 她说,被骗走的钱,是她多年来从4个孩子平日给的零用钱省吃俭用存下来,原以为可用这些钱来做兼职赚点佣金,没想到反坠入线上购物平台诈骗陷阱。 黄女士说,更可怕的是她只是寻求马青峇吉里区团团长黄宗旸的协助,准备前往警局报案,岂料,相关平台似乎有监听功能,隔天平台就被关闭,所有记录也全部消失。 “所幸我先一步截屏,否则完全没有记录,无法报案。” 她也说,由于不会使用电子银行交易,只会现金汇款,因此保住了其他户头的钱财。 她透露,身边还有很多朋友仍在接触相关购物平台,为了不要再有其他受害者被骗,所以她挺身而出作出提醒。 马青峇吉里区团团长黄宗旸提醒民众,不要轻易点开陌生链接和相信视频通话。 “据黄女士表示,她曾通过视讯与相信来自香港的网友交流,所以才卸下防备之心。” 他提醒民众,现在AI技术已经很先进,视讯也可以变脸,民众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陌生人献议,也不要点击陌生人提供的链接。 他说,一但误坠诈骗陷阱,应马上关闭手机和取出手机SIM卡,并暂时终止所有交易,在24小时内寻求国家诈骗应对中心(NSRC)997热线服务的帮助,立即采取行动,冻终和终止银行户头交易。 出席发布会者包括马华峇吉里区会投诉局主任蔡利发及马青峇吉里区团秘书陈祉祺。
9月前
大柔佛焦点
百格新闻
55岁时EPF须有24万 研究:90%年轻人不达标
国库控股研究,昨日发布了《2024年家庭状况:2019至2022年家庭与疫情》报告,内容深入探讨疫情对家庭的影响,当中涵盖了家庭收入与支出、学校教育与数字访问以及数字医疗等四大关键领域。
10月前
百格新闻
即时财经
调查:大马民众每月储蓄增加 存下逾RM500比例升至33%
金融服务平台Ringgit Plus问卷调查显示,自冠病疫情以来,3项关键指标首次出现积极趋势,其中大马民众每月储蓄有所增加,存款超过500令吉的受访者比例从去年的29%上升至33%。
10月前
即时财经
投资周刊
财富问诊| 自由业者月入RM8000储蓄8万 买屋买车难抉择
我们今年31岁和30岁,目前在巴生河流域租房屋居住,每月租金2000令吉,已经租屋两年多。
11月前
投资周刊
更多储蓄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