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南海之声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储蓄
VIP文
第一天 | 你以为高薪是安全,其实只是幻觉
“阿强,你过去一直在追求高收入,却忘了留下底气。” 这句话后来常被他挂在嘴边,因为他终于明白,高薪虽能让自己体面地活着,但储蓄和资产才能在风浪来袭时不至于被打翻。 假设有一天,公司通知你:“经济不景气需要裁员。” 你手上的存款,可以撑多久? 最近跟一个年轻人谈起此课题,他认为自己的收入比同龄人高很多,所以他想买新款手机,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他认为其他同辈的人都太弱了,仿佛世界都围绕着他转。 我们会以为,只要薪水够高,公司要裁员就裁员吧,反正赔偿也多,积蓄够厚,没啥好担心。但,事实往往相反。 收入高的人,每月支出就更多,对收入也更依赖。当他们的现金流突然中断,风险比低收入者来得更大。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贷款压力、消费习惯,都是围绕高收入建立的。此外,裁员后想要赶紧找寻另一份收入相近的工作时,难度也会比低收入者来得高。 假设三个月没工作,能撑得住吗? 理财的第一个底线,不是投资,也不是赚更多,而是能不能不工作也活得下去。许多人看似风光,背后其实没有任何缓冲。只要薪水一停,房贷、车贷、信用卡、孩子学费,全都会如洪水般同时淹来。 天哥想到一位好兄弟——阿强,前几年用他的公司因为疫情冲击而决定裁员,他忽然成了无业人士。那段时间,他靠民间志愿团体派饭度日,每天到派饭中心和一些长者排队领取饭盒。对于一个平日里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习惯被人点头哈腰的经理级人士来说,那几个月的人生,就像被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那不是失业的痛,而是尊严被迫放下的无力感。 后来,他跟天哥吐苦水,说自己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明明他薪水也不低,为什么一点缓冲都没有?天哥当时没有多说什么,只轻轻提醒一句:“阿强,你过去一直在追求高收入,却忘了留下底气。” 这句话后来常被他挂在嘴边,因为他终于明白,高薪虽能让自己体面地活着,但储蓄和资产才能让你在风浪来袭时不至于被打翻。 理财界常提紧急储备金这个概念,指的是至少3到6个月的生活开销。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的人很少。因为我们总觉得,钱留在户口里没在增长是一种浪费,于是拼命把钱投进市场、买车、换手机、出国玩,却忘了最基本的风险缓冲。 真正的理财智慧,是在风浪来临前就准备好救生艇。当我们有一笔足够的储备金,我们有的不止是钱,而是有了 [vip_content_start] 谈判权、选择权和自由权。我们不必被迫接受一份糟糕的工作,也不必慌乱卖掉投资,只因为必须缴下个月房贷了。 薪水再高,也只是暂时的收入流,而不是财富的根。你可以今天月入两万,但若生活开支也是两万,那么你也是月光族。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原本体面的生活,立刻就坍塌成负资产的深坑。相反,一个月入五千令吉,但能存下一至两千令吉的人,反而更懂得财富积累。 对天哥而言,财富从来不是赚来的,而是留下来的。很多人拼命追求加薪,但收入变得比之前更高后,却依然没有考虑过存钱。财务独立的关键,不在于赚多少,而在于当钱不进来的时候,我们还能维持多久。 但是,是不是说只要有存钱就算安全呢?其实不然。天哥常说,储蓄只是起点,不是终点。真正的财务自由,是从防守走向布局。当我们手上有三个月的紧急储备金后,接下来每一块钱,都该有它的任务。 有的负责保值,犹如公积金等低风险资产。有的负责生息,例如长期股票或者产托投资。有的负责应变,比如分配在MMF的灵活资金。 因为钱如果只是躺在银行,它帮不了我们成长;但若全部都丢进市场,又可能在风浪来袭时陷入阿强那般窘境,而且也没有理由低价把优质资产卖掉,只为了过日子。 理财的平衡点,就是在风险与稳定之间找节奏。这也是为什么天哥常提醒身边人:理财不是拼谁赚得快,而是拼谁能活得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大概率到达我们的终点。 我们都知道钱买不到幸福,但没有钱的焦虑也一样毁掉幸福。理财,不是追求数字上的富有,而是追求心理上的安稳。当我们拥有3到6个月的生活储备、稳健的资产配置、健康的现金流,我们的钱会开始为我们生钱的时候,我们的人生状态就会从被动生存转为主动掌控。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赚多少,而在于当明天没了收入,我们依然能安心睡觉。高薪是一阵风,底气是一口气。收入会停,资产不会。当我们能让钱替自己上班,人生才算真正下班。共勉之。
1月前
VIP文
带你看世界
德420万人缴不起水电费 三分一人口无应急储蓄
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二公布,2024年全德约5%人口,即420万人所在的家庭,无法即时缴交水电煤气费。统计显示,租屋户比自有住宅户更容易面对缴费困难问题。
2月前
带你看世界
花城观点
李志强 | 我的钱我做主
喜欢日前 “ 花城版 ” 的这个头条 : 我的钱我做主。记得当年一到退休年龄,我立马将自己于公积金局所存的储蓄,一次性取了出来,转投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3月前
花城观点
全国综合
魏家祥5重点反击张哲敏 “症结在于人民储蓄”
马华总会长兼亚依淡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魏家祥以5大重点反击行动党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并强调国能税务纠纷的症结在于人民的储蓄,而非政治花招!
3月前
全国综合
即时国内
理财专家挺逐月领退休金制 蔡兆源:防过早耗尽 保障老年生活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咨询总监拿督蔡兆源表示,政府考虑公积金局(EPF)落实逐月发放退休金的制度是非常好的做法,有助于解决国人退休金不足,并防止养老储蓄过早耗尽的问题。
4月前
即时国内
VIP文
伍咏敏.定存利息缩水,幸亏我们还有EPF
把流动资金存入EPF,无疑是一个兼顾稳定与灵活的优质储蓄选择。
4月前
VIP文
关注东海岸
坠网络工作骗局 退休公务员失毕生储蓄
42岁提早退休女公务员坠入网络工作骗局,不仅退休金遭骗光,就连毕生储蓄也被骗走,损失逾18万令吉。
4月前
关注东海岸
全国综合
视频 | 车贷选5年或9年?财务专家:懂理财可拉长供期!
你是否在为该选择5年或9年供期的汽车贷款而犹豫?理财专家法依兹阿兹米通过TikTok账号@financialfaiz指出,这项决定应根据个人的储蓄习惯与理财能力而定。
4月前
全国综合
全国综合
拼命存钱没法享受生活? 网民:看到储蓄增加会开心
一名女网友对于一些人往往执着于储蓄,喜欢看到钱“积攒”,却错失了生活的乐趣而感叹“等你死了,连一分钱都来不及感受!”,引起网友们奋力反击“就是因为我们是B40低收入群体,才需要储蓄!”
5月前
全国综合
砂专栏/交流站
郑嘉欣 :在金钱与幸福感之间
马来西亚人民平均寿命为76岁,但“健康寿命”却只有67岁,这意味着多数人有将近9年时间处于健康欠佳及生活品质下降的状态
5月前
砂专栏/交流站
即时国内
全家共担长期财务规划 EPF年杪推“跨代储蓄”
雇员公积金局(EPF)主席丹斯里莫哈末祖基透露 ,当局将于今年底推出“跨代储蓄转移”机制,让家庭成员可为彼此的退休生活储蓄,共同承担长期财务规划的责任。
5月前
即时国内
东海岸观点
李佩珍 | 养成储蓄的习惯
青年及体育部长杨巧双在今年3月表示,根据马来西亚报穷局纪录,从2020年至今,共有5272名34岁以下的青年宣告破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6月前
东海岸观点
最新文章
橙绿纸币装满铁盒 推拿师3年存1.2万 “要带妈妈去看世界!”
一名推拿师坚持储蓄纸币三年多,积攒下装满两个铁盒的纸币,总额约1万2000令吉,更计划利用这笔现金存款,带79岁的母亲去旅行看世界!
7月前
最新文章
+1财经
《+1财经》担心EPF不够?这里有三招
大马人平均寿命升至75岁,意味着从法定退休年龄60岁开始,多数人得维持15至20年生活开销。而不少人将希望寄托于雇员公积金(EPF)上,但EPF内的钱是否足够? 🎬同场加映🎬 Ep 1 大马之光:EPF获WEF点赞 https://pocketimes.sinchew.com.my/news/20250407/pocketimes/6432452 Ep 2 物价涨涨涨 EPF够花吗? https://pocketimes.sinchew.com.my/news/20250414/pocketimes/6452747
7月前
+1财经
VIP文
黄子伦 | 为什么美国就爱针对中国?
超级大国还会确保第三名的实力不会太孱弱,未来可以再次扶持来打压第二名。现在,美国想要重点扶持,以压制中国的国家,很可能就是印度。 文章开始前,先问大家一道问题:“当你在赛跑时超越了第二名,请问你现在是第几名?” 答案先按下不表。 上个星期的文章写了美国关税政策背后总设计师——Stephen Miran的主要论述。没想到,才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关税政策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Miran更是在4月7号的白宫官方声明重复他的基本论述,并直接亮明底牌。 虽然他是一名经济学家,但你也可以把那份声明解读为一封勒索信。我给大家翻译成社团老大发言的版本,大意如下: 我(美国)做大哥做得很辛苦,全世界都不感恩我的付出,只懂得占便宜。 不过呢,我也不打算退下来,这个大哥的位置还是非我莫属,因为我是众望所归(我的拳头也是最大),所以这个保护费要调高。 你们各位都有选择,要么是交更高的保护费(关税)、要么就是更多地买我们的产品(不保证质量和价格)、要么搞好自己的军事(也可以购买我们的波音产品)、要么来我这里设厂(这工厂就是战国期间的 “质子” ),要么就是买我的债券(当然,利率和汇率也是我操控)。 很多朋友都说特朗普完全不讲道理,批评他的文章也俯拾皆是。不过,不管你喜不喜欢,特朗普是美国总统,乃铁一般的事实。而且,美国在拜登执政期间非但没有撤回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期间实行的贸易政策,还强化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提高中国电动车和太阳能板的关税,卸任前几天还搞出了一套限制AI芯片出口的禁令。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就爱针对中国? 无可否认,中国就是美国如今的首要假想敌。大英帝国作为美国的上一个超级大国就奉行 “大陆均势政策” (balance of power)思维,那就是扶持第三名来打压第二名,也就是此文开头那道问题的答案:当你超越第二名,你就是第二名。与此同时,超级大国还会确保第三名的实力不会太孱弱,未来可以再次扶持来打压第二名。大英帝国就在葡萄牙、俄国、普鲁士之间不断转换她想要扶持的第三名。 二战结束后,整个欧洲百废待兴,隔壁岸的美国自然就成为世界霸主。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就通过扶持中国,分化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包括韩国;而中国之后也从美国打压日本的过程中受惠;现在,美国想要重点扶持,以压制中国的国家,很可能就是印度。 故此,美国针对中国更多是维持自身优势考量。谁靠得近,就针对谁。 而我觉得有些因素会让美国和中国的针锋相对持续得更久。 的确,Miran或者特朗普现在的主要论述都是以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为核心,只看贸易量(也就是经常账户),而不看资本流动(也就是资本账户)。不过,这些并非中国故意的,也不是美国故意的。谁叫你们美国就是不断买、买、买,不断消费? 但为什么美国就是喜欢买、买、买? 我认为有两大原因,而这两个原因互相影响。一为经济发展起点不同,二为储蓄率和金融产品普及的差异。 首先的原因自然就是美国在二战后,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空前鼎盛,让许多美国人的消费水平快速上升。那个时候,谁有钱就是最大买家。美国自然就成了全世界最大消费国。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会因为预期收入的增多,而倾向更多借贷。 到了近代,美国的低利率环境进一步强化此现象。虽然美联储在2022年激进升息来压制通膨(现为4.25%至4.50%),但相较于2000年之前,美国的政策利率都是偏高,80年代甚至超过17%,到了90年代也平均落在5%左右的区间。 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8岁,而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也是他们的劳动力核心群体,有64%的年龄是介于24岁至54岁。这些群体里,要么是没经历过高利率时代,要么是从高利率过渡到低利率时代。而在低利率时代,借贷成本自然低,也成了许多人消费的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也有另一个重大事件在发生,那就是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世贸后,美国每个月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从不到百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期间的近500亿美元,这比例也从总进口额的8%左右,上升到近20%。即使现在,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也有300多亿美元(差不多11%)。 低廉的借贷成本和入口价格,让中国迅速成为美国主要进口国之一。因此,美国储蓄率低是内部(经济成长和低利率)和外部(中国物价较低)的原因。 而当中国也借此赚取大量美元。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并没有发生Miran所设想的那样,把赚到的美元都转换成人民币,然后花掉呢? 如果你上网搜索,就很容易发现许多人都喜欢重复那套 “美国人没有储蓄概念所以喜欢借钱,而中国就有传统美德,懂得存钱” 等论述。不过这个论述的解释力并不足够。 目前,经济学家比较认可说法是,中国的储蓄率之所以这么高,是受到大环境和政策的深远影响。其中一个,就是 [vip_content_start] 一胎制。虽然中国在2015年已经放宽这项政策,但整体社会的生育率还是偏低。与此同时,中国早期的社会福利,或者我们常说的社会安全网(social safety net)都比较弱。 从经济学来说,这会造成一个家庭需要储存更多资源来应对生活上的不确定性,例如疾病、物件损坏、天灾、婚丧嫁娶等等。中国经济学家金刻羽在2014年的研究文章就有提到,中国城市里的独子家庭在2002年的平均储蓄率为21.3%。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会强调 “孝顺” 这一概念,因为这能够缓解那些遭遇不幸或者陷入经济困境的年迈家庭所造成的社会冲击。 而中国的高储蓄率不只是民间家庭而已,就连企业也是如此。2023年末,中国总储蓄规模达到了7.76万亿美元(美国为4.84万亿美元),为44.3%。这当中不乏中国早期没有这么多金融和借贷产品。作为对比,中国在1998年的房屋贷款总额只占总GDP的1%,而美国那时已经是54%。 因此,中国社会普遍会存在 “存钱” 的美德是受到大环境限制,而这些限制在美国并不存在。也正因这些限制,使得中国在配置资金时有所不同。所以,中国的高储蓄率会一直维持,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赤字也会一直存在。 与其说是美国总是爱针对中国,倒不如说,这是中美在成长起点存在前后之别(美国发展在前,中国追赶在后),以及国内环境差异(美国金融产品多元且借贷成本低廉,中国因人口压力而实行克制式政策),最后造成的局面。
7月前
VIP文
关注东海岸
公积金会员料增存款 为未来做好储蓄
2024年大马雇员公积金局派息率高到6.3%,为会员捎来好消息,预料将吸引更多会员存款至公积金灵活户头,以享有丰厚的利息,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储蓄。
9月前
关注东海岸
更多储蓄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