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情味

5天前
2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热腾腾的蒸笼里冒着白雾,空气中弥漫着叉烧的甜香。我站在档口前,老板娘熟练地拎起两个叉烧包,塞进纸袋里。 “两个叉烧包,5块2。” 我点开手机上的TnG钱包,扫了档口的收款码,心中默念“520……0”。嗯?多了个0?差点就把52块转过去了。 “哎呀,差点转了52块,不然我连续10天都要来领叉烧包了。” 老板娘一听,笑得直不起腰:“哎哟,那你可真要当我VIP顾客了!” 这是一场因无现金支付带来的小意外,却也增添了几分生活的趣味。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掏着零钱买早餐,找回来的硬币塞满了口袋,偶尔还得检查有没有被多找少找。而如今,一部手机、一张二维码,钱就这样无形地流动着,甚至快得让人没时间反应过来。无现金支付的时代,确实让生活更加便捷,少了找零的麻烦,也少了“没带钱包”的尴尬。然而,便利的背后,也伴随着新的问题——误触、盗刷、支付失败,甚至像我这样,一不小心多加了个零,差点得连续10天吃叉烧包。 但这或许只是时代进步的小插曲。毕竟,无现金交易已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从街头小贩到高级餐厅,从巴刹的蔬果摊到网购平台,“扫一扫”已经成为最自然的动作。有时候甚至觉得,这种支付方式让金钱变得过于轻盈,数字在屏幕上跳动,少了纸钞和硬币带来的实感,花钱也变得没那么“痛”了。 然而,支付的便捷只是第一步。如今,连点餐也越来越“无人化”。走进连锁快餐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冷冰冰的自助点餐机,屏幕上排列着琳琅满目的套餐,顾客需要自己选择、确认、付款,再等号取餐。这确实提升了效率——减少了排队的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甚至避免了人情世故的麻烦。但与此同时,也让人与人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少。从前,我们还能和柜台的服务员聊上几句,听到一句“今天要加蛋吗?”或是“套餐比较划算哦”。如今,只剩下一块发亮的屏幕,无声地展示着菜单,冷漠地等着我们的选择。 科技拉开人与人的距离 年轻人能轻松适应这种转变,但老一辈的消费者却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哎呀,我不会用这个机器,还是你来帮我点吧?”许多时候,我在餐厅里都会看到长辈们站在屏幕前犯难,手指悬在空中,不知该如何操作。他们或许还记得从前去茶餐室,老板见到熟客,会直接喊:“照旧?”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毫无温度的界面,没有人问他们是否想加一杯热茶,没有人会因他们的口音听错而笑着纠正。他们的抗拒并非单纯的“不想学”,而是这份转变里,少了他们熟悉的温情。就像曾经在巴刹买菜时,摊主会多送一根葱,笑着说“够用了,下次再来。”如今的无人超市,货架上只有条形码,冰冷地等待扫描付款。 科技带来了便利,也让人与人的距离变得遥远。我们习惯了无现金支付、无人点餐,但在效率提升的同时,是否也在无形中牺牲了些许人情味?我低头看着手中的叉烧包,想像着如果这家小档口也改用扫码点单、自动取餐,老板娘会不会变得不再像今天这样与顾客闲聊,而是专心看着后台的数据?也许她还是会记得我的喜好,但不再需要亲手把叉烧包递给我,只是屏幕上闪过一行字:“取餐号0520,请到取餐柜领取。” 想到这里,忽然有点怅然。科技的进步是无法逆转的趋势,我们终究会适应更多的智能化生活,但人情味呢?它会被取代吗?或许不会。就像今天的这场小小乌龙,让我和老板娘都笑了一场,也让我更珍惜这一刻的互动。我咬了一口叉烧包,甜甜的酱汁渗透进松软的包子里,一如这个早晨的温度,真实而可贵。
4月前
8月前
某一天去菜市场,停在摆卖中药材的档口。档主健谈,知道我刚从太平搬回槟城,便大赞太平小贩待客友善。顾客讨价还价,他们都很有耐心,不像这儿的菜贩鱼贩,心浮气躁,说一不二,要我小心,免得冲撞对方,大家面子都挂不住。上菜市场第一天就遇到贵人指点,好事哩! 这日,我又来到菜市场,停留在尚无顾客到访的蔬果摊档,检选了一公斤半,价格38令吉的“山顶姜”。女摊主其貌不扬,但十分亲切热情。这就让我心生好感,也不觉得她的面貌如何又如何了。她好奇地询问我为何买那么多姜。 “哦,”我说,“一位友人教我如何配制姜汁,我想试试。” “哎,你问我就对了。” 没等我回应,她已咧开两排黄色大门牙,上下移动……人家大婶授我祖传秘方,我当诚心受教,再说,这里的小贩挺有人情味,不像那位药材老板描述的那么冷漠又无情嘛。 两个月后,又来到这少有顾客的档口,见摊子摆卖了鲜嫩芥兰菜花,我捡了一小把,“老板娘,这一把卖多少钱?”我的眼球却溜在绿油油的菜心花,打算再买些。 “喂喂,买一丁点菜还要问价,这种菜,很贵的。” 她那冷漠的态度与之前的热情大相径庭,令我摸不着头脑。 “知道这种菜不便宜,我只买一些。那菜心花呢?1kg多少钱?”我沉住气。 “这菜要价12元,那种8元。又不多买,真烦人。”后面两句压低声音,可我听得清楚。 不耐烦的语气,加上两根手指指天笃地的大动作,两类菜的价格我都被搞得有点混淆。看来,买少量她是懒得接待,我真来气了。 “哈啰,你忘记我了?有一天,我向你买山顶姜,你还热心地教我如何如何配制。38令吉的姜我都买得起,这三数元的菜我怎么就没能力买了?” 她似乎想起了我,但是仍硬着头皮:“说那么多干嘛?简单说明要买多少或抓一把给我称不就得了吗?” 看她满脸扭曲的皱纹,我片刻都不想逗留。付款后便疾步离开,相信往后再也不会出现在她的档口了。 想起那日大清早,一单买卖给她带来38令吉的收入,龙颜大展的她自然得另眼招呼;但她忘了我这位“豪客”的样貌。眼前这瘦削,看起来营养不良的老女人,买两把蔬菜,畏畏缩缩的,看来也没啥好盼头,懒得理就是。 后来我向邻居阿嫂吐嘈,没想到她也同受此耻辱,过程更是奇葩。 某一天,阿嫂来到这变色龙菜贩对面的档口挑选蔬菜(后来才知道档主是变色龙菜贩的老爹),阿嫂看了看蔬菜,一边挑,一边随口说:“阿叔,这包菜稍微干燥,是吗?” “是啰,天气燥热,雨水不足吧?”菜贩回应。没等她老爹说完,对面那变色龙女儿拉开嗓门破口大唱:“菜干?对啊,菜是干,但是你荷包更干!”押韵特强,反应超快,更击中要害! 变色龙瞬间变色,挺让人措手不及。与这种人交往,没啥意思。在近墨者黑的定律下,一个把持不住,也就成为另一个变色龙了。 【六日情:考验人生01】退得了吗/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2】诊所灯亮了/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3】鸡哪有你那么高价?/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4】人便开战/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5】你的钱包更干/方莉珍(槟城) 【六日情:考验人生06】发炸开了锅/方莉珍(槟城)
11月前
12月前
“什么样的职业能让我闯出一片天?” 、“我有好多的选择,但我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对的选择”、“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我该怎么走下一步?”这些都是当代年轻人面临人生职业选择时会出现的迷茫状态。他们有太多的职业选择,却也没有多少是“不可替代”的。在互联网与科技发达的21世纪,人类不仅需要与彼此竞争,还需要和科技竞争。 各行各业的资本商,为了得到成本效益最高的结果,都会选择运用科技取代一部分的劳动力。那年轻人该怎么做好一个能够保障未来的抉择,才能不被科技替代,还能在同龄人中独占鳌头? “我能够给予年轻人的忠告,便是借他们一把望远镜,看向未来。想要取得成功,必须看得清未来的趋势,以及未来市场的需求。而想要战胜科技,变得不可取代,便是利用人类有而科技没有的特点——那便是感受爱、给予爱的能力。”新纪元大学学院乐龄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胡禄铭副教授曾这么说道。 刘永峰便是那位看清了未来趋势,也知道怎么运用自身优势的年轻人。他于2021年领取了由马来西亚照护专业协会赞助的“照护人员奖学金”,到全球老龄化最快,也是处理长者照护最好的国家——日本,去学习照护老人的技巧。他如今是马来西亚第一位荣获日本国家照护员资格证的马来西亚人。他不仅获得了国外的认证,也被我国政府官员器重,成为了这个重要领域的先驱。 人情味最有价值 刘永峰曾和我们聊起自己当初想要争取奖学金的动力:“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乐龄人口只会逐年增加,这代表照护长者的服务会是我国未来巨大的需求。我发现这是我们年轻一辈很好的职业途径。打个比方,我刚开始在日本这里的照护中心工作时,第一个月的底薪便是6000令吉。而工作越久,薪资和福利便会起得更高。长者照护如今在日本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他们极其缺乏照护人才,因此照护人员都非常受重视。而根据全球老龄化的趋势,不仅仅是日本,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都在老化。因此,掌握这一专业,在未来无论到哪里都会非常吃香。” 他随后补充:“许多人或许会怕脏而抗拒这个行业,但是如今,有了先进的科技辅助我们完成这类工作,其实不必过于担心。照护人员最重要的是提供长者具有‘人情味’的贴身照护服务,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价值,会被人尊重。这也是一名照护人员最不可替代的价值。” 今年2月,永峰休假回到了马来西亚。在这段期间,他拜访了我国首家现代化介护式长者照护中心——文墨安美娜康护中心。 当时候,我们团队踏入中心,首入眼帘的是永峰坐在饭桌前辅助一名长者进食的画面。他把食物抬到长者视线可见的位置后,对长者说:“今天我们喝鸡粥哦,你能自己进食吗?”长者点了点头后,永峰便从旁辅助长者慢慢地握上汤匙,一口、一口自己进食。 永峰这样的行为正是“介护”照护理念所提倡的:维持长者独立性和自主能力,保护他们的尊严。“介护”的理念源自于日本,如今也被中国、新加披等国采纳。 学会平等沟通,面带微笑 我们团队和永峰会面期间,让他与读者们分享他认为最关键的照护小贴士。 永峰在与我们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对的照护技巧固然重要,有效地与长者沟通更为重要。 他指出:“在我们与长者沟通时,应该与他们的视线处在同样的水平线上。比如,一名长者坐着轮椅,当我们要和他沟通时,应该蹲下来,才和他说话。你可以想像,如果今天你是坐着轮椅的长者,你需要长期仰视照顾着你的人,听他说话,他变得格外大,而你变得格外弱小,是不是会有压迫感?这种感觉是很恐怖的。” 他接着再举另一个沟通小诀窍:“面对长者时,我们不应该说反话,而是给予正向的支持。比如,当一名患有失智症的长者说有人偷了他的钱包,虽然我们知道那并非事实,但我们不应该直接不耐烦地告诉他没有人偷。我们可以做的是告诉他们:‘我们一起找吧’,再陪他一起寻找钱包。这个过程能让他情绪稳定下来,进而信任你,听从你的命令。” 永峰总结道:“和技巧性的知识一样,有效的沟通法也是需要学习的。” 在永峰学习并提供专业照护的过程中,让他深有领悟的一个道理是,在面对长者时,持有良好的面部表情是让照护过程变得更轻松、愉悦的关键:“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 他坚持让自己在执行工作时,抱有同理心,时刻铭记长者们并非刻意在闹或让人难做,那只是生理因素导致他们一时情绪不那么稳定。他认为只要自己以耐心与真心相待,长者们也能感受得到。“时刻保持微笑,这也是身为一名照护员专业的表现。” 这让我们回忆起前段时间,我们团队拜访文墨安美娜康护中心,和长者聊天时,问及他们最喜欢中心的什么,他们都会统一回答:“照护员会对我笑,他们都很友善,不会骂我。” 这是多么简单的诉求,但不是每个长者都能被如此对待。长者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值得他信赖,会尊敬他的专业照护员,陪伴他安然度过晚年。 刘永峰:长者们的微笑是我工作的动力 当我们问及永峰他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时,他思考了一会儿,似乎从回忆深处挖掘到了答案,会心一笑,坚定地说:“长者们的微笑。”永峰以笑颜面对长者,让他们开心;而长者们的笑颜,也是永峰工作的动力。 他加以说明道:“我很爱和他们说笑谈天。我相信无论年迈或年轻,每个人都爱笑。当我成功逗得他们笑时,那是我工作中最满足的事。我的工作,不只是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更是确保他们还能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在许多行业的劳动力都能被科技替代的21世纪,一名照护人员所能够提供给长者的关爱与温度,正是不可被取代的。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照护员,于全球老龄化的趋势底下,更是非常珍贵;懂得跟上趋势,把握机会的年轻人,便能够成为现今重要领域的领头羊,展开不可限量的前景。 马来西亚照护专业协会 想要寻求更多照护知识,或支持马来西亚照护专业协会栽培年轻照护人才,欢迎联系:011-3301 9681 网站:www.masoc.care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方志聪教练:跆拳道展现人生态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