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防蚊大捷 病例减半 截至11月9累计3659宗 2人死



(巴生16日讯)巴生县各方面的防蚊与灭蚊措施奏效!截至11月9日的最新第45病学周(ME),巴生县今年录得3659宗骨痛热症病例,比去年同期的多达7462宗“减半”,死亡人数仍维持在2人。
2024年全年则录得8202宗病例,3人死。
ADVERTISEMENT
虽然巴生县的病例减半,但巴生县今年在雪州的排名,却从去年同期的第四“攀升”至仅次于八打灵县的第二;意味乌冷县与鹅唛县这两个去年排名第二(1万5599宗)与第三(7645宗)的县市,在今年的骨痛热症降幅比巴生县更显著。
人口最多的八打灵县依然稳坐“榜首”,不过今年首11个月的病例为7603宗,同比1万8898宗,大幅减少60%。
全雪州的骨痛热症病例今年为2万零399宗,同比去年的5万6400宗,锐减64%。今年有6人死于骨痛热症,同比14人大有改善。
市厅:居民卫生意识提高
巴生王城市政厅卫生组主任阿兹米,今日在武吉拉惹镇勒巴纳(Rebana)组屋大扫除灭蚊活动受询时,向媒体披露上述最新骨痛热症数据,指巴生县的骨痛热症病例按年大幅减半,显示市政厅持续推动的灭蚊意识宣传及社区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他说,市政厅自2022年推展“后巷无蚊症—美化与清理计划”(LOBBA)以来,在各市议员、居民协会及村管委会的积极参与下,各住宅区和甘榜都连续举办“最整洁后巷”评选活动,成功提升居民对后巷卫生及灭蚊的重视。
“除了社区清洁,我们也到学校与工厂进行防蚊讲座,加强各年龄层的防蚊知识。今年的骨痛热症数据比去年大幅减少,证明全民合作确实能有效降低风险。”
他呼吁公众继续保持住家及周边环境清洁,避免积水滋生蚊虫,共同巩固防蚊成果。
他披露,单在第45周,巴生县发生41宗骨痛热症病例,其中MBDK辖区有15宗、巴生县卫生局辖区20宗及沙亚南市政厅辖区6宗。

哥打哥文宁650宗居首
根据巴生县范围的11个州选区计算,士文达上周以8宗居首、依序为巴生港口7宗、双溪甘迪斯、巴生新城和哥打哥文宁各6宗、巴生海峡5宗、圣淘沙2宗及中路1宗;余者为无病例。
不过,今年第45周以来,哥打哥文宁则以最多的650宗累积病例居首,依序为圣淘沙602宗、巴生海峡532宗、巴生港口476宗、士文达325宗、巴生新城285宗、中路281宗、班达马兰250宗、双溪甘迪斯222宗、峇都知甲22宗及哥打安格力14宗;11个州选区共计3659宗病例。
值得一提,属于沙亚南区的后两者“横跨”八打灵县与巴生县,且大部分属于灵县区,因此在巴生县的病例不多。
至于拥有9座18栋的勒巴纳组屋,今年累积录得5宗骨痛热症病例,第一宗于3月16日发生的属于孤立病例;然而于4月29日和5月6日接连发生的各两宗,则被列入疫区范畴。
清理积水有效阻断七成繁殖量
阿兹米致词时授招,提醒居民若能每周进行一次住家大扫除,倒掉所有积水,便能大幅减少黑斑蚊繁殖,强化社区的防蚊效果。
他说,蚊子飞行速度快,足以在短时间内跨越约200公尺范围,在社区内穿梭,每只蚊子的生命周期可长达30天。
“更关键的是,从孑孓到成蚊只需短短7天。一旦积水未被清理,成千上万只蚊子便可能在一周内孵化,造成严重骨痛热症疫情。”
他强调,灭蚊要从源头着手,要把滋生孑孓的积水倒掉,就能阻断六至七成的蚊子繁殖量,同时建议使用驱蚊剂及蚊油,民众保持居家周边清洁,定期清理垃圾与杂物。

柯鹏飞:定期推动社区大扫除
开幕嘉宾巴生新城州议员柯鹏飞希望社区大扫除能够常态化、定期化推动,同时呼吁住户按时缴交管理费,以良好维持和管理组屋环境。
他强调,组屋是大家共同的居所,每名住户都有责任维护社区整洁。
他说,管理层在有足够收入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运作并完善公共设施,包括礼堂、厕所及各类设备,并誓言本身为当地州议员,在相关维修与环境提升计划上,向来不遗余力给予协助与拨款。
他坦言,该组屋区低至每月50令吉的管理费,却不是所有住户都会缴付,这让管理层面对维护困难。
柯鹏飞透露,管理层明年将向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申请拨款,以建设围篱及提升走廊灯光设施,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
他也说,过去曾出现住户高空抛物及把垃圾随意置放在楼梯间等陋习,所幸在不断教育与宣导下获得改善。
他说,组屋区设有两个垃圾房,呼吁住户善用设施,共同打造更干净安全的居住环境。
出席者有负责当地的巴生市议员严玉梅、巴生市厅副卫生主任查卡利亚及建筑物组主任安然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