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仲洋 · 拆屋有感



有人指责他们长期霸占土地,阻碍城镇发展;也有人形容他们是多年来,各方利益输送下的牺牲者。
ADVERTISEMENT
然而,不管是什么错综复杂的原因,巴生班达马兰新村巴板路(又称巴板村)木屋区,于11月10日迎来了清空拆迁大限,也一如所料爆发激烈的抗争与冲突事件。
村民们在法律上基于没有一纸合法地契,数十年来的申请也没有下文,在现实层面下屈居下风。并有村民申诉,在前朝执政时期,大家曾被指示缴付70令吉的测量土地费,满怀期望以为能获得地契,从而得到居住权的保障。
不料,当初的“咸水芭”沼泽地,辗转经州政府与各单位转手,最后落到了发展商手上,而形成今日局面。不禁让村民悲愤莫名:过去一切的争取与努力,形同为他人作嫁。
身为新村的孩子,我在采访此宗事件上,亲眼目睹神手与挖土机,把村民居住几十年的家园,就此推倒夷为平地的伤感与不舍。
姑且不论对错,看到和自己祖家相似的新村屋,因在发展的巨轮下,被辗过沦为瓦砾堆,心中有着深刻的感触;也充分理解到,“居者有其屋”并非理所当然。
新闻画面与描述上,呈现的固然是有草根政党人士、维权NGO成员与“顽固”村民,为了“护村保家”,不惜与警察、“红头兵”镇暴队和拆屋大队相抵抗,而被警方逮捕;但更多的只有把泪水往肚里吞,默默把家当搬出,苦思烦恼今晚要在何处落脚的弱势家庭。
为了佐证同行所指“真正的穷人是不会吵不会闹”的说法是否正确,我特地走到一些门口停着好几辆车“阻挡”拆屋、以及屋主与执法人员叫嚣的村屋观察,发现屋里形同家徒四壁,重要的家当都已被搬空。
反观有一对年迈父亲与女儿居住的板屋,屋里则还有许多家当,“不吵不闹”、无奈接受逼迁现实的父女眼神中,流露出是更多的恐惧与焦虑不安。
在拆屋无力回天的局面下,当地班达马兰州议员梁德志除了向雪州房地产局陈情,要求紧急提供租屋予失去家园的村民,自己也通过社媒管道动员,征求邻近一带的屋子出租,以便先让有需要的村民获得栖身之所,也是一番“尽人事”的安排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