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之道》佛教纪录片欣赏暨分享会|杨伟汉分享纪录片制作点滴 以“认识”佛陀为出发点



(八打灵再也9日讯)《正觉之道》佛教纪录片导演杨伟汉表示,制作这个纪录片不是要达成什么目的,或是有很伟大的方向和目标来弘扬,而是从如何重新认识佛陀这位伟大的老师,以“认识”为出发点来制作。
“老师已经很伟大了,你只要如实去说,就能表现他的伟大。”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昨晚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礼堂主办一场《正觉之道》佛教纪录片欣赏暨分享会。杨伟汉特别到场与观众及读者分享拍摄与制作该片背后的点滴,与大家以全新视角,重新认识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活动是于晚上7时30分开始,首先播放长达70分钟的纪录片,并在播映结束后由杨伟汉进行分享,而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为主持人。

杨伟汉率逾10人赴印取景
《正觉之道》是由杨伟汉与10余人的制作团队到印度实地取景,历时7年才完成的佛教纪录片,结合历史与影像讲述释迦牟尼佛从出生、修行、证悟到弘法利生的一生。
杨伟汉表示,该记录片不套入过多的神话色彩,虽说这是很吸引人的一部分,但他认为将佛陀还原为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更是表现出佛陀的伟大。
“佛陀很有智慧,他很少用神通,使用也是为了要降伏那些傲慢的外道。只有佛教会告诉你,有一天你会跟我一样,所以我们将神话的部分拿掉,我们谈圣地、八正道、十二因缘、心经、金刚经……你会觉得佛陀伟大,他的智慧太好了。”
他也分享,自己曾经参演释迦摩尼传,最开始演佛陀演得像神坛上的一尊佛,可是他后来在思考为何要演得如此工整,究竟自己演的是佛陀还是佛像?
他认为,佛陀是慈悲的,是温暖及有温度的,若在他面前哭,他一定会过去扶你一把、给你一个拥抱。

纪录片属于团队作品
杨伟汉强调,这个纪录片不是依靠一个人,而是属于团队集体完成的作品。
他说,在决定制作一个佛教纪录片时,其实他对拍摄的方向并无想法,只能确定不要拍些什么,就是不要拍旅游类别的影片。
他也说,佛陀成道时以三法印证明觉悟,大地在佛陀手轻轻触碰时发生振动,因而他们相信大地留下了记录,所以决定回到印度将所有走过的地方,把当时发生的事情作为记录。
他也说,在印度长达28天的时间里,他没有给团队摄影师任何方向与内容,而是让他们在听完当地人说完故事后,亲自感受及决定要拍摄的内容。
“摄影师一开始很疑惑,从开始不知道自己想要拍什么,但到最后却是很享受自己想要的镜头,也会互相讨论。”
此外,他透露,整个纪录片没有出现任何名字,无论是作为导演的他或团队的任何一人,因这个纪录片是奉献给所有人,而不是为了留名或得到利益。
同时,他说,在当初制作该片时也达成共识,即此纪录片不会放上网络传播。
“网络上有很多佛教题材的影片,多我们一个或少我们一个也没有什么(影响)。我们选择这种方式,是希望能够直接与观众在观看影片后,有一段进行交流的时间。”

盼纪录片功德回向马明月
杨伟汉在会上也特别感谢纪录片的关键人物拿汀斯里马明月,并希望将纪录片所得功德,都回向给已在数年前离开的她。
他说,他当年为了玄奘西游音乐剧前往印度朝圣,而同行的马明月则在菩提树下发愿,即拍一个关于佛教的纪录片,并邀请了他担任纪录片的导演,这也促成了《正觉之道》的诞生。
马明月的丈夫兼制作人拿督斯里纪永辉也来到现场,并分享对佛的领悟。
他说,佛陀给世人留下正道与智慧,惟佛教实在太深奥,大家对于佛也似懂非懂。
他分享,本身退休后沉迷于书法长达20年,而今更是每天抄写心经,写了共495幅,每一次抄写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而该纪录片也一样,必须观看多次且每看一次都有不一样的领悟,每一次都能更靠近一些,最终找到答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