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蕙 · 居家办公可行吗?


近日配合东盟峰会的举行,政府为了维持交通顺畅及安全,宣布封锁部分主要道路,并鼓励雪隆区民众在这段期间实行居家办公。
这一临时性措施,再次让人们重新思考: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居家办公是否早已不该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应成为我们长期推动的工作文化之一?
ADVERTISEMENT
众所周知,我国的拥车率在东南亚地区排名第一,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至少一辆汽车,有者甚至一家四口便有3辆车。
交通堵塞早已成为马来西亚城市生活的“日常风景”。许多上班族清晨六七时便得出门,只为避开高峰期的车龙。然而,即使如此努力,仍常常得在车阵中苦熬一个多小时,甚至两小时,才能抵达工作地点。
傍晚下班时分,尤其遇到雨天或突发事故,更是考验人的耐心与体力。同事从吉隆坡到巴生的短短30公里路,耗时两个小时也并不稀奇;长此以往,不仅浪费大量时间与汽油成本,也消耗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远距办公早已不是难事。只要有一台手提电脑或智能手机,再配合稳定的网络连接,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工作。
线上会议平台如Zoom、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等的广泛应用,使得跨部门甚至跨国沟通变得轻而易举。
文档协作、资料共享、任务管理等,也都有云端工具可供支援。换言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早已不再与办公室的地理空间画上等号。
居家办公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节省通勤时间。试想,每天若能省下来回两小时的车程,一个星期便节省10小时,一个月就相当于多出整整两天的时间。
人们可以把这段时间用来休息、运动、陪伴家人,或专注在个人成长与学习上。长远来看,这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整体生产力的提升。
毕竟,一个精神饱满、情绪稳定的员工,工作表现往往更出色。
其次,居家办公也减轻了经济负担。随着生活成本日益高涨,能够节省汽油、停车费、过路费,甚至外食开销,对多数上班族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因此降低营运成本。许多跨国公司在疫情后调整策略,允许员工部分时间居家工作,并因此缩减办公室面积,节省租金与电力开销。
再者,居家办公也符合环保趋势。减少每日的通勤意味着减少汽车碳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品质,降低城市的碳足迹。
若政府与企业能正视这一点,推动更完善的数字基础建设与工作制度,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城市不再被车龙淹没,而人们也能在家中高效工作,真正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