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厂街”抱婴乞讨“帮 扩地盘 阿罗街也沦陷



(吉隆坡28日讯)早前在茨厂街一带出现,带着年幼的孩子,坐在路口或在人群中穿梭乞讨的外籍妇女也在阿罗街出没!
据了解,继茨厂街出现外籍乞讨者后,阿罗街在近半年来也频现“外籍妇女抱婴乞讨”现象,不仅手法疑似有组织运作,更被商贩直指她们冒充难民,严重影响游客安全感与旅游形象。
ADVERTISEMENT

吉隆坡武吉免登小贩商联合工会主席薛富峰早前在晚上带领《大都会》社区报记者,到阿罗街一带观察外籍乞讨者时,记者从外籍乞讨者里认出曾在茨厂街一带见过的乞讨者,且采用相同的手法,举着“我来自巴勒斯坦,请帮帮我”的纸牌,向游客进行乞讨。
同时,记者发现从阿罗街的龙记肉干店至黄亚华小食店,短短不到300公尺的距离,就有至少4名女性外籍乞讨者带着一名孩子,分坐在不同地方向游客乞讨。

看似“难民” 疑点重重
薛富峰指出,阿罗街一带在近半年来频繁出现大批女性外籍乞讨者,她们会在傍晚6时许至午夜时段在阿罗街乞讨,对当地商贩和游客造成困扰,也重挫我国的旅游形象。
他表示,这些女性乞讨者多半抱着婴儿或带着小孩在街头徘徊,有时甚至会追随游客或紧拉对方的衣服,令游客感到害怕。
他说,他们也发现有外国游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遭遇,指若拒绝施舍,还可能被辱骂,甚至被尾随。部分小孩则拿着纸巾兜售,或不断跟在人群身后索钱,令许多人不胜其扰。

疑似“有组织”运作操控
他强调,这些人看似“难民”,实则疑点重重。根据观察,她们多数身穿球鞋,携带手机和漂亮包包,他们甚至曾目睹这些“女性难民”脱下“装扮”后进入餐馆用餐,与真正的难民身份不符。
他说,这些乞讨者疑似“有组织”运作,因为不少小贩发现,有人专门负责接送这些女性乞讨者到阿罗街和更换婴儿。

“我们也怀疑这些孩子可能被喂药,因为他们喝奶后就会陷入沉睡。我们曾向一些较熟的乞讨者了解过,一些孩子是该组织向外劳‘租借’来的,时间一到,孩子的父母需要带他们回家时,就会有一名男性出来接走孩子,并且更换其他孩子给外籍妇女继续抱着。”
“这些外籍妇女看起来就像在‘上班’,有人提供‘工具’(孩子),有人安排接送,甚至透过电话联络,完全是一种有计划的操作。”

贩商多次投诉
当局仅口头劝勿捐钱
薛富峰透露,尽管小贩与商家多次向吉隆坡市政局投诉,但当局仅劝业者和公众不要捐钱,避免助长乞讨行为。
他表示,他曾私下联系官员,得到的答复是必须等待大型执法行动,才能集中带走这些乞讨者,并进一步调查他们究竟是难民、游客,还是非法“打工者”。
他担忧,长期放任此现象,不仅影响游客的安全感,也危及阿罗街的商业环境。
他指出,有些乞讨者就坐在阿罗街入口或道路中央,若遇上车辆或外送员不慎撞及,责任问题难以厘清。同时,乞讨者的骚扰行为也让顾客却步,导致部分小贩生意受损。
薛富峰呼吁,当局应尽快采取更有力的执法行动,以免情况恶化。
“许多游客出于同情愿意给钱,宁可被骗也想帮助别人,但如果这种行为持续下去,最终将破坏吉隆坡的旅游形象与商贩的生计。”

林先生(榴梿档员工)
以轮班方式出现
“我常常会遇到外籍乞讨者在我工作的档口附近徘徊。她们已经在这里出现很长一段时间,而我的档口旁边就成了她们其中一个‘据点’。
据我观察,大约有7个不同的女人,会以轮班的方式出现。
她们经常骚扰我的顾客。有时候,顾客正准备购买榴梿,就被缠着要钱,甚至有人趁机不断要求顾客请她吃榴梿。很多顾客受不了,索性转身离开不买了。最夸张的一次是目睹顾客给了她们50令吉后,她们依然觉得不够,还继续纠缠对方。
更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难民’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无所有的人。我注意到,她们中有人拿着iPhone,脚上穿名牌球鞋,还背着漂亮的包包,看起来并不像真正缺乏生活能力的人。
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带着一个小孩,一些小孩会紧紧抓住游客的裤脚,或者一直跟着游客走,借此来增加对方的压力,让人不好意思拒绝,最后只好掏钱出来。
对我来说,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困扰,不仅影响生意,也破坏游客在阿罗街的体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