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半世纪 会所要被拆 新韵音乐社焦虑觅新家



焦点社区:巴生
(巴生14日讯)走过半个世纪的巴生新韵音乐社,位于班达马兰巴板路的会所面临即将被拆的命运,日后恐将无家可归,急盼州政府与发展商伸出援手,协助物色新会所,以延续传承中华文化与培养年轻一代的使命。
社长拿督斯里郑明发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新韵音乐社创立至今已有54年,最初为港口码头工友在工作之余提供休闲与交流的空间,逐渐发展为传承中华文化与音乐艺术的重要平台。
ADVERTISEMENT
他说,该社数十年来,不仅积极培养年轻学员,更多次受邀在华团庆典、华人新年及友族庆典中演出,赢得社会与政府的认同。
他指出,新韵音乐社是非营利组织,长期聘请2名专业教练教导,让学员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他说,该社的会所由先贤当年捐资购置,如今因地契问题被判归发展商,建筑物将被拆除。目前音乐社拥有约60名学员,年龄介于十多至三十多岁。音乐社不仅提供正规的华乐学习环境,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或受不良风气影响,更让他们在艺术熏陶中健康成长。

学员无处练习或被迫解散
“若失去会所,学员将无处练习,音乐社甚至可能被迫解散,这将是文化与教育的重大损失。”
因此,他呼吁州政府与发展商秉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良心精神,尽快协助安排或捐献在班达马兰区合适场地,让音乐社能延续使命。

曾邀港台新专家指导交流
新韵音乐社资深理事林进财忆述,自近半个世纪前加入音乐社以来,见证了会所从简陋到发展的点滴,如今却面对将被拆除的命运,令他深感遗憾,也希望政府与发展商给予更多支持捐献,让文化团体得以延续使命。
他说,自己自1970年代开始参与音乐社,至今已有48年。当年求学时交通不便,常骑脚车或由朋友骑摩托车接载往返会所;尽管如此,音乐社学习氛围浓厚,学员勤奋投入,且曾邀请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的名家前来指导交流,大大提升了整体水平。
“那个年代的会所还是半砖半板建筑,偶尔会淹水,但大家学习热情不减。社团不仅是艺术学习的场所,更是我们青春岁月的重要记忆。”
林进财强调,音乐社自创办以来,一直是非营利团体,所有资金皆来自社员与热心人士的筹款支持,当年不少乡贤更是倾力付出,才得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会所。
“如今会所面临被拆除,我们最大的担忧是年轻学员将失去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希望政府、发展商及社会各界秉持对文化的重视,继续支持像新韵音乐社这样的民间文化团体,为下一代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平台。”

吁政府助觅新会所
秘书林晓琳则表示,音乐社会所不仅是她青春时期的重要回忆,更承载着前辈的心血与付出,如今面对会所将被拆除的处境,令她深感惋惜与不舍。
她忆述,自己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到该会所学习华乐,当年有许多资深前辈与老师在此教学交流,留下宝贵的记忆。而年轻一代至今仍努力传承前辈的精神,让组织继续发扬光大。
林晓琳指出,随着时代发展,本地中小学对华乐教育的重视逐渐提升,学习人数不断增加,专业水平亦与国际接轨,这证明了音乐社在本地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与必要性。
“如果会所被拆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许多学员都舍不得失去这个象征性的招牌与归属感。”
她希望州政府或发展商在拆除规划中,能够协助音乐社物色新会所场地,让新韵音乐社有一个“家”,继续为年轻一代提供学习与传承中华文化的空间。
在场者还有年龄最小学员王荟淇(兰花园华小学生,12岁),以及多名理事包括副社长易丽珠、副秘书关翰阳、福利组叶辉彬、郭芳妤及副交际余德青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