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全视角 | 矿区复育“人造森林”列世遗 FRIM 大自然课堂


                            
                        
在喧嚣的城市边缘,隐藏着一片“热带雨林”,这就是距离市中心仅仅只有16公里的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FRIM)。
ADVERTISEMENT
FRIM是于1926年建设,从殖民时代的重要的矿区之一,成为科研与教育的森林研究中心,再到今日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为马来西亚第6个被列入其中的世界遗产,更是雪州首个获得此殊荣的遗产地。
这个蜚声国际的自然保护区是在2013年起启动申请世界遗产的相关工作,并在2017年1月31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Tentative List)中;经过漫长的12年申遗之路,终于在今年7月捎来好消息,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名录。
本报在武吉栏樟州议员潘佩玲的穿针引线下,获得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总监依斯迈带领探索雪州首个世界遗产之美。

依斯迈:上世纪20年代植树造林
FRIM坐落在雪州武吉兰樟选区内,毗邻武吉拉贡森林保留区,占地共545公顷。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郁郁葱葱的森林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一片“人造森林”,如今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一座人造热带雨林。
依斯迈指出,FRIM原是一片废矿地与菜园,在上世纪20年代获重新植树造林,面积近600公顷大的森林里,天然树林比例仅占不超过5%,绝大部分都是人工所种植。
“林内的茂盛大树是由人工所植,早在1920年左右,当时英国殖民政府希望寻找合适的地点,研究在森林退化及矿区废弃后,可以种植一些什么树种,于是就选在这里做实验。”
“甲洞和增江一带包括FRIM,在过去都是采矿区。”
他也说,FRIM是由废矿区逐步复育而成,而能把荒废矿区成功恢复成森林,本身就是一大成就,也是这片森林的独特价值。
也正是这份独特,奠定了该院申请世界遗产的基础。

争列世遗 守护森林未来
依斯迈指出,FRIM展示了一段由人力推动的“生态复育史”,而他们也获得成功并成为了模范。
“FRIM是人类努力修复的成果,所以我们在申遗的评估下被列为文化类遗产而非自然遗产。比如沙巴神山公园是天然产物,所以它是列入自然遗产类别。”
依斯迈在接受专访时强调,争取世界遗产地位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守护森林的未来,确保这篇人造森林能在城市快速发展下获得长期。
抵抗发展洪流冲击
他说,雪州地带的发展日益加快,建设压力不断,但有了世界遗产的身分,就有了更强的保护屏障,以抵抗发展洪流带来的冲击。
他说,该院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这片森林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无论是5或10年后的依然保持今日的面貌。
他也说,实际上,FRIM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为此作出努力,包括在成为世界遗产之前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早就获得国家级的保护认定;而在申遗过程中也获得雪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该院是无法顺利提交及成功通过申请。
他也认为,该院的成功也增强了雪州未来在申报其他遗产地的信心。

靠近市中心适合“一日游”
FRIM在获得世界遗产认证之前,就获得国内外不少大自然爱好者的青睐。
依斯迈表示,FRIM的其中一项优势是地点靠近市中心且交通便利,以去年的数据为例,吸引了15万人次的游客到访,其中有20至30%为外国游客。
他说,相比其他森林公园,比如国家公园需要长途跋涉,而FRIM更适合作为“一日游”的选择,甚至也常常吸引各国大使、国际学者来访,成为认识热带雨林的最佳窗口。
他也说,该院也计划在未来加强宣传,并结合世界遗产的地位再提升知名度。

核心使命是森林科研
依斯迈强调,FRIM的核心使命而非旅游,而是森林科研(R&D)。
“这里是马来西亚的国家森林研究机构,负责树种分类、气候变化研究、碳储量计算、以及新物种的发现。FRIM现有约200名科研人员,科研范围涵盖马来西亚半岛、沙巴与砂拉越,已发现230多种新树种,并编撰出版多本研究书籍。”
他说,旅游与教育只是FRIM的延伸功能,包括生态旅游业只是“副业”。
依斯迈坦言,自从FRIM获得世遗的认证后,他陆续接受各个媒体的访问,而这些宣传将能进一步提升FRIM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但该院仍然会坚持原则,不会因为知名度上升而无限制接待游客。

制定严格参观制度
他说,为了保护FRIM的生态及确保游客的体验,该院制定了严格的参观制度,游客必须由认证的导览员带领踏入游览这座森林;通过专业导览,游客不仅能欣赏雨林风光,更能学习环保知识,尊重森林生态。
“如果人潮过度,环境可能受损,修复需要大量人力、资金与时间,甚至会破坏游客的观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谨慎。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好地保护这个区域。”
“我们不追求庞大的游客数量,而是希望每一名访客都能获得满意的体验。”
坚守保护管理目标
他也解释,每个获世界遗产认证的遗产地都必须制定保护管理计划(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CMP),作为未来发展的指南,涵盖建筑高度、土地用途及自然管理方式等;而FRIM必须依照计划进行发展与管理下,这也确保该处在数年后仍会保持与今日一致的景象。
无论如何,FRIM在坚守保护目标的同时,也为社会活动留有空间,以保持园区的开放性与公共价值。
他说,FRIM仍允许婚礼、庆典等不破坏环境的活动继续举行。
“以前能办的,现在还是能办。”
他补充,该院仅限制建新建筑或有害森林的工程。

空中森林步道 可眺望市区高楼
FRIM在此之前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为雪隆区内广为人知的城市森林。
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FRIM)总监依斯迈说,FRIM是雪州10到15个必去景点之一,如果来雪兰莪却没来FRIM,相等于没完整体验。
FRIM最引人注目的景点,不得不提于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全长250公尺的“空中森林步道”。登上步道的最高处,将有机会俯瞰一大片森林园区,也可眺望市中心各个标志性高楼大厦,包括世界第二高的默迪卡118、双峰塔、吉隆坡塔等。
喜欢森林的朋友则可选择浏览FRIM的森林园区。
不过,任何进入森林的游客必须先做预约与登记,再由专业导览员带领,这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与安全,也确保入园活动符合FRIM“保育优先”的原则。

设夜间导览 每组收费300
值得一提的是,FRIM也设有夜间导览活动,基于安全等因素配有2名导览员,收费相对比日间导览收费较高,每组收费为300令吉,每组最多20人。
参与的游客在导览员的带领下,沿着森林小径夜行,并聆听夜间自然声响,观察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生态体验,甚至还可以看到森林中在夜间出没的动物与昆虫,包括猫头鹰、狸猫、青蛙、萤火虫等。
依斯迈透露,该院目前共有56名“生态导览员(Jurupandu Alam)”,其中30名为经过培训并获准执业的外部人员。这些导览员需完成至少3天的专业课程,通过考核后方能带领游客入园。
他说,该院规定,每名导览员最多可带领10名游客,收费为每团约150令吉,其中80%费用是直接给导览员,既保障了服务品质,也为当地社区创造收入。
据了解,不少导览员是来自当地社区的退休人士、前FRIM职员或志工,他们在接受培训并成为自然导览员,分别以中文、英文或马来文为媒介,带领游客深入森林。

甲洞植物公园门票廉宜
另外,由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管辖的甲洞植物公园(Taman Botani Kepong)则征收低价入门票,分别是国民收费1令吉,外籍人士则需5令吉,而儿童与60岁以上长者免费。
依斯迈说,收取门票是基于对森林保护的贡献,因维护森林、支付员工薪资需要大量资源。
“收费的意义在于支持森林保育,而且价格其实非常便宜。以进森林的导览费用来说,每组只需150令吉,这个价格是以10人为单位的团体收费,但如果只有两个人,也同样可以成行,只是一定须配有导览员。”

推广FRIM“世遗景点”
提升基设衔接公交迎客
随着FRIM成功获认证为世界遗产,雪州政府与地方代议士也积极展开一系列努力,从硬体设施至宣传推广层面,务求让该院在国际舞台上更具吸引力,同时兼顾生态保护的长期目标。
潘佩玲:加强道路指示牌
潘佩玲对《大都会》社区报指出,在FRIM获得世界遗产的认证下,相信将会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访客,尤其配合明年为马来西亚旅游年,到访该院的游客人数将会增加。因此,州政府将着力于基础设施上的改善,确保在配合FRIM成为世界遗产的当儿,当地各项设备都能尽善尽美,同时也带动更多游客的到来。
她说,州政府所作的其中一项努力,是提升FRIM周遭的设施与交通服务,而目前正如火如荼展开的包括附近一带的道路与排水系统提升工作。
此外,她也将要求管辖该区的士拉央市议会与公共工程局配合,加强FRIM的道路指示牌,让外地人更容易辨识路线及找到目的地。
“现有的指示牌还不足够,基本上是需要靠近(FRIM)才看到指示牌。”
除了硬体设施上的提升,潘佩玲指出,接下来还要提升及衔接当地的公交系统,将森林研究院设为各个公交路线的其中一个站点,让公众与游客更方便到访该院。
“我们要将所有公共交通串联起来,目前还在努力当中。近期我们有Rapid KL On-Demand的进驻,还有原有的雪州精明巴士路线都是途经FRIM,不过暂时没有设站。”
她说,目前该院设有的公交系统还不完善,虽然设有基本的公交路线,但是现阶段并没有设站,公交只是经过但没有停下。
“主要是因为FRIM前面设有一所学校,所以途经的公交路线都会将站点设在该校。”

拟FRIM设为公交站点
“不过,我们在安排着,将有经过的公交路线都把FRIM增设成为一个站点,这也能促使更多自由行游客或背包客的到访。如果他们来马来西亚旅游,要来这里度过一个周末或一日游,就可以善用公共交通抵达。”
她也说,FRIM外围还设有火车站及捷运站,若是未来再加强当地公交系统的相互结合,通过接驳巴士衔接森林研究院与各个车站,让访客可以不同的公共交通工达到目的地。

推介夜间步行探索活动
宣传和推广也是很重要的,潘佩玲表示,未来将会陆续与森林研究院在一些活动上的配合与宣传,向大众推广该院的特色与景点,其中包括把该院少为人知的夜间步行探索活动。
“这项夜间活动在正式推介后,从未进行任何的宣传。这次我们与媒体来一次夜间访问,未来也会陆续带更多的媒体团进来,更了解这里的夜间活动。”
“宣传是最重要的,未来我们还会在不同的活动上配合做宣传,也会陆陆续续举办更多不同的活动。”
她也希望通过该院的活动,带动周边的居民一起进入FRIM,认识与了解FRIM,并且体验FRIM的美。

坚持生态教育
“坦白讲,当地居民对FRIM的了解,就是一所森林研究院,可以进去跑步做运动。但其实这是一个‘活’的教育中心,是一座大自然的课堂,让大家可以从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
潘佩玲指出,FRIM坚持生态教育优先而非商业化开发,虽然推出活动如大自然步行、露营等活动,但更多的是作为增加收入来源的机会与途径,而非将之发展为旅游景点。
“比如大自然步行,参与者将会在向导的带领下,了解里头每一棵树的来历与品种,同时也了解研究院的历史背景。所以,我认为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景点,而是一个生态教育之旅。”

维护生态是最大挑战
她说,如何好好经营和维持现有森林的最佳状态是该院的宗旨,即使10年、20年过去了,即使成功获得世界遗产的认证,该院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保存现有的这个森林区。
然而,她说,这也是该院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因树木也有生病和老去的一天,加上气候变化将会影响生长情况与条件,该如何将森林树木数量维持稳定;与此同时,近年来面对气候变化,若游客增加却缺乏妥善管理,院内的生态系统将被破坏,届时若要是耗时又耗力,并不容易。
她透露,FRIM虽是人造森林,但每年仍然吸引季候鸟前来歇息,倘若该处的生态被破坏,候鸟在认为该处不再适合作为歇息点,可能永远不再回归。

打造“转站旅游”景点
另一方面,潘佩玲提出“转站旅游(Stopover in Selangor)”的概念,希望将FRIM打造为适合中转站短程旅游的地点。
她说,FRIM所在地点理想,位于隆市周边地带,从隆市出发只需要约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与机场的距离在交通顺畅下也只需45分钟,基本上可以成为国际游客在转机时的短暂旅游景点。
“这是我们接下来想要主打的,我也将会向雪州旅游局建议,与各大旅游业者配合推出配套,让游客在转机转站时可用短短数小时时间到FRIM做一个短暂旅游。”
她表示,他们将会与雪州旅游局配合,一起为这个“世遗景点”进行推广,无论如何,她强调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点,而他们在宣传方面也将往生态教育方面进行推广。
与此同时,她也认为,FRIM也能与地方社区如地方美食进行串联,进而间接能带动地方上的发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