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我董 | 28年守护华教的坚定信念 颜金松无悔“扛起”滨一



“为了华校,我愿意承担,华文教育是我们的根!”这句话,道尽了巴生滨华一校董事长拿督颜金松28年来守护母语教育的坚定信念。
颜金松与滨华的渊源可追溯至学生年代。1969年在滨华中学毕业后,于80年代回到母校担任家协创办人兼第一届主席,随后担任滨中董事与副董事长。
ADVERTISEMENT

1997年,因滨一前任董事长退休,颜金松受托出任董事长职,而他尽管当时未在滨一三机构担任要职,惟他义无反顾扛起重担。
在颜金松带领下,董事部、家教协会与中小学校友会同心协力,并在滨中、滨二同仁的携手推动下,滨一校舍与设施逐步完善,发展成为一所兼具现代规模与教育实力的学府。

当起召集人寻地迁校
现年75岁的颜金松接受《校园我董》专访时表示,滨华中学、滨华一校和二校过去共用一片校地,现有的校园校舍都不敷使用;后来在滨中董事长谢松坤于1999年召集下,三校7机构达成共识,推动滨一和滨二迁校。

作为时任董事长的他,就当起滨一迁校的召集人,积极寻合适的校地。
“我们后来成功获得实达集团拨出的五英亩地段作为迁校;惟条件是需在两年内动工,而董事部积极跟进。结果我们做到了,成功在两年内(2005年)动工,并于2007年在实达阿南新校舍开学。”

回顾建校过程,颜金松难掩自豪。他不仅担任迁校筹委会主席,作为董事长的他,还全程参与第一、二、三期建设。
他说,迁校第二年,因当地屋业发展蓬勃,学生人数激增,课室不敷使用,因此发动第二期建校计划,以增建三层楼教学楼和一栋多元用途礼堂。
“我们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举办了筹款大型义演,成功筹获目标,而教学楼和礼堂于在2010年建竣。”

建礼堂校舍容纳更多学生
颜金松指出,由于学生人数增加,食堂空间受限,所以该校于2011年就发起第三期建校计划,扩建食堂、增设候车厅和有盖走廊,并在2013年将课室提升为精明教学设备的课室。
他说,为了更完善学校建设,并且容纳更多学生,该校于2014年筹建新一座多元礼堂、行政楼和一栋五层楼新校舍。


他指出,董事部也关注学生的运动空间,也拍板兴建一所新颖、规模宏大的有盖篮球场,提供更好的培训和运动场所。
“每一次推动建校计划,我们都能在很快时间筹足款项,大型建校计划都能在两年内完成,这都是董事部、家协、老师、家长、校友,乃至华社团体与热心人士的齐心支持,体现了滨华人的团结精神。”

全校冷气化 料9月启用
他不讳言,滨一经过多期的建校计划,已拥有完善的硬体设施,包括体育馆、新礼堂、行政楼与多栋教学楼。惟董事部并没有止步不前,陆续推动图书馆翻新、全校课室冷气化与太阳能安装工程,而且这都是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
“如今,滨华一校也将迈入全校冷气化,预计9月能正式启用。”


坚信滨华精神“以和为贵”
颜金松也坦言,在任董事长多年,已准备把交棒,但无论在任或卸任,他始终坚信滨华的精神就是“以和为贵”。
他强调,滨一的发展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全体董家协与华社同仁的互相扶持。

“我要感谢历届董事、家协、顾问、热心华教人士的付出与支持,希望这种美德能永远传承下去。”
今年正值滨华创校102周年校庆,由滨一轮值承办,颜金松说:“三校校庆轮流举办,也体现7机构的合作与传承。这种团结的精神,就是滨华教育能延续百年的关键力量。”

许峻维:“爱心家长”义务协助学校
此外,家协主席许峻维说,家协主要扮演“爱心家长”角色,以义务方式协助学校。
“滨一是半津贴学校,政府拨款有限,因此一些活动都得家协协助承担,惟我们非常感谢董事部一路的支持,才能让让学校得以年年持续提升与办活动。”

滨华中小学校友会会务顾问陈峋吉则指出滨华三校是一体的;滨华中小学校友会由滨中、滨一和滨二校友共同组成,一直以来都是三校最坚强的后盾。
”我们不论是庆祝校庆,还是轮值承办活动,三校始终同心协力;每当其中一校举办活动,其余两校的四机构与中小学校友会,都会齐心协助,共同成就。”

萧慧莉:董事部是校方最坚实后盾
另一方面,滨华一校校长萧慧莉披露,她过去曾在教育部任职,后来回归教育界,并于去年7月出任滨华一校校长。
“初到任时或许有些忐忑,但在三机构与校方的紧密配合下,很快就融入其中,而董事部更是校方最坚实的后盾。”

她说,她得到充分的信任与支持,董事部从不干预校政。校方在推动任何计划时,都保持公开透明,并且方向明确、目标一致。
“目前,滨华一校共有2766名学生、67个班级,实行全日制教学,并由112名教师执教。”



谢松坤双木基金体育馆是从由原本的旧礼堂改建,如今是学生运动的空间。

滨一拥有两座食堂,以应付庞大数量的学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