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饮食 运动 药物与血糖监测 选择合适 自己 糖尿病管理



(八打灵再也18日讯)星洲日报《医识力》在八打灵再也总社B2礼堂举办的“血糖忽高忽低·伤心又伤肾,稳定最重要·监测不能少”糖尿病讲座,吸引200人到现场聆听,线上则有420人参与,共620人一同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医疗知识。
ADVERTISEMENT
这场讲座由马大医药中心内分泌内科顾问林俐伶教授与妇产专科顾问韦国耀医生联决主讲,主题分别为“血糖管控及监测”及“妊娠糖尿病”,由饮食治疗师林乐祥担任主持人。
活动获得亚培(Abbott)赞助2份价值约600令吉的连续血糖监测仪(CGM),让现场与会者进行抽奖,并由马来西亚及汶莱亚培糖尿病护理全国经理林美婷进行讲解有关仪器的神奇之处。
此外,现场还有由Thomson医院提供的免费基础健康检查,为民众检查血压与血糖。

林俐伶:糖尿病早期
调整饮食生活有机会“逆转”
林俐伶强调,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糖检测,而检测方式包括抽血检查、血糖仪指尖血测,以及更先进的持续血糖监测系统。
她指出,糖尿病的早期阶段仍有机会透过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逆转”病情,使血糖恢复正常。但若病程超过6年,胰脏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已大幅下降,完全逆转的机会不高,因此治疗目标转为“控制”血糖,维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至7%之间。
她提醒,指尖血测仍是常见方法,患者每天至少检测2次,即餐前和餐后两小时。理想血糖值为空腹4.5至6 mmol/L,餐后低于8 mmol/L。通过规律检测,患者能了解不同食物和份量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饮食,不必完全放弃喜爱的食物。
她说,运动同样影响血糖控制。适度运动可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帮助降低血糖,但激烈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对长期糖尿病患者更危险。
“医生通常更担心低血糖,因为严重时可能引发昏迷甚至死亡。部分患者因长期糖尿病导致神经受损,失去低血糖的警讯,风险更高。”

持续监测评估血糖波动幅度
她表示,在检测技术方面,持续血糖监测能在14至15天内持续记录血糖变化,绘制完整的血糖曲线,比单纯指尖检测更能反映血糖波动。由于其监测的是组织液而非血液,数据会有轻微延迟,因此不同品牌的准确度存在差异。衡量准确度的指标称为“MARD”,数值越低代表结果越接近真实血糖。
她透露,持续血糖监测能评估血糖波动的幅度,若超过36%,将增加心脏病、中风、肾衰竭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此,糖尿病管理不仅要关注平均血糖值,更要保持血糖平稳。血糖的大幅起伏也会加重神经损伤,使患者更难察觉低血糖。
她指出,糖尿病管理需结合饮食、运动、药物与血糖监测。患者应与医生沟通,明确自己是处于“逆转阶段”还是“控制阶段”,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韦国耀:或造成严重并发症
勿低估妊娠糖尿病危险
韦国耀表示,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孕前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因荷尔蒙变化、胰脏代谢负担增加及胎盘影响,而出现血糖异常。
据统计,大约每10名孕妇中就有1人可能出现妊娠糖尿病。
他说,妊娠糖尿病的危险性不可低估,即使怀孕只有10个月,却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包括流产、早产、巨婴、难产及产后大出血;更令人担忧的是,母亲和孩子未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孕妇10年内约有50%机会患病。
他表示,孕妇的诊断标准比普通人更严格。孕妇空腹血糖大于5.1 mmol/L或糖耐量测试(OGTT)两小时大于7.8 mmol/L即确诊。

鼓励孕期24至28周接受检测
“因此,政府高度重视并鼓励所有孕妇在孕期24至28周接受检测,高风险者需更早检查。风险群包括超重、家族有糖尿病史、年龄超过35岁、曾生下超过4公斤婴儿,或有妊娠糖尿病病史者。”
他表示,在管理方面,医生强调首选生活方式调整。孕妇需在营养师指导下控制饮食,并维持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或游泳,每周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若血糖仍无法控制,则可使用药物治疗,即口服二甲双胍(Metformin),必要时改用胰岛素。
他说,血糖监测亦是关键。传统的指尖采血虽常用,但每天需检测4至7次,过程疼痛且可能不准确。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则能全天记录血糖变化,及时提醒低血糖或高血糖,帮助医生与孕妇更精准地调整管理方案。
他透露,产后随访同样重要。患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未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女性的7至10倍。因此,他建议在产后6周复查血糖,并每年持续检测。

孕妇吃榴梿须限制
针对许多孕妇都关心的孕期能否吃榴梿的问题,他指出,一颗600克的榴梿热量已超过孕妇每日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一,比香蕉更“高糖”。惟孕妇并非完全不能吃榴梿,但必须严格限制,每次只宜吃一至两颗果肉,并最好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饮食管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