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精彩系列

发布: 6:30pm 05/08/2025

刑事

翻译

案件

法庭通译员

吉隆坡法庭

特职世界

刑事

翻译

案件

法庭通译员

吉隆坡法庭

特职世界

特职世界 | 法庭通译员 句句改命运  刘溏湘怀“秘笈”小抄当护身符

报道:庄舜婷
摄影:黄玲玲
插画:刘溏湘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刘溏湘偶然之下加入司法领域,成为一名法庭通译员,却意外让她找到人生使命。

在庄严的法庭上,每一句陈述都可能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当众人的目光聚焦于法官、律师或被告时,很少人会注意到那些在法庭角落默默耕耘的通译员。他们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者,更是司法程序顺畅进行的关键桥梁。

ADVERTISEMENT

别以为的工作只是简单的语言通译,他们身兼数职,既是法庭书记,又需负责法庭琐碎事务,还要准备诉讼报告及整理相关统计数据。可以说,没有任何推事或法官能够在没有通译员的情况下审理

本期“”走入地庭,近距离了解法庭通译员刘溏湘的职业人生。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刘溏湘驻守第6号刑事地庭,除了在庭上通译,还需要处理该庭的大小事务。
尝试心态递交申请

从新闻系毕业到成为一名法庭通译员,刘溏湘(43岁)的职业转型充满偶然,却意外让她找到人生使命。

她记忆当初踏入社会时,不仅向报馆投递简历,更偶然在马来报章上发现公共服务局招聘法庭通译员的广告。虽然对工作内容一无所知,但仍以尝试的心态递交申请。

她指出,通过面试后,就选择加入司法机构。经历10天的理论培训课程后,便投身于这份充满挑战的工作。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刘溏湘所画的插图是其工作写照,即法庭通译员的工作犹如有三头六臂一般。(受访者提供)
首次上庭紧张不知所措

她说,忆及第一次上庭的经历,那是在拉惹路法庭,她甚至还没拿到制服,只能借用同事的外套临时上阵。面对陌生环境,她紧张得不知所措,幸得一位华裔警官小声提示,才勉强完成首次通译任务。

她强调,通译员的任务在于让被告理解法庭程序,因此常需使用口语化表达,而非刻板的正式用语,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更像是法庭的“传话人”。

“我们的工作必须在华语和马来语间随时切换,这对临场反应是极大的考验,就像是‘人体语言转换器’,有时连续3小时,消耗不少脑力。”

她指出,为提高语言能力,她结交许多马来朋友互相交谈。如今养成习惯,遇到不懂的词就立即查询,若在法庭上实在无法准确翻译,就坦诚表明不明白,毕竟这攸关别人的命运。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刘溏湘有一本把法庭常用词通通记录在内的“秘笈”,从入行至今都会随身带在身上。
翻译失误被当场指正

“在翻译法律条文时,我经常翻阅中文报纸做功课,还随身携带一本‘秘笈’小抄,从入职第一天记录至今,把常用词汇都记录在秘笈上。”

她坦言,难免遇到头脑转不过来的时候,但当全场目光聚焦,法官、律师都等候她的翻译时,那种压力令人窒息;有时华裔律师会善意提示。

她提起一次翻译失误,当时推事和辩护律师都是华裔,主控官是通晓华语的印裔,华裔被告选择自辩。在华语转译国语时,因用词不当被推事当场指正,她立即修正,深知每句翻译都将成为法庭记录。

除翻译外,她还肩负维持法庭秩序等琐碎事务,如传递文件、标签证物等,而在整个审讯过程中,只有通译员可以在法庭内走动。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刘溏湘的“秘笈”上写满小抄,包括在中文报章上看到的翻译。
初入职时 仅3华裔通译员

刘溏湘认为,司法公正在于被告和证人享有使用母语的权利,因此法庭通译员就发挥很大的作用,协助他们成为沟通的桥梁。

华裔法庭通译员堪称冷门职业。刘溏湘入职时,拉惹路法庭仅有3名华裔通译员,至今吉隆坡法庭也仅有约10人。

除华裔外,法庭也有负责淡米尔语及印度方言翻译的印裔通译员。

她指出,考虑到方言才是某些当事人最熟悉的表达方式,法庭上允许使用方言陈述。为此,她还需掌握方言翻译。

她说,虽通过粤语和福建话评估,但身为非福建人,遇到福建话翻译需求时,她会转交同事,她则负责粤语领域。

她表示,涉及外籍人士时,她会以英语翻译。若遇语言障碍时,则需寻找专业外语通译员,或联系大使馆协助。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刘溏湘(右一)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多与友族交流有助于提升语文能力。(受访者提供)
强奸案最难忘 面红耳赤陈述

经手过的案件五花八门,堪称社会百态的缩影。

刘溏湘指出,最令她难忘的是初入行时负责的一起轰动社会的酒店强奸案。作为华裔被告的通译员,她必须当庭完整复述案发经过,即便面红耳赤,仍要在被告面前逐字陈述。

法庭既审判丧尽天良的罪犯,也见证令人心碎的悲剧。

她表示,她曾为一名偷文具给孩子的母亲通译;还目睹推事长自掏腰包,为偷米充饥的兄弟购买食物。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刘溏湘(右二)和同事们一起领取工作优秀奖。(受访者提供)
凑钱帮老伯叫车回家

她说,还有位华裔老伯因涉嫌藏毒被羁押,案件拖延数月等待化验报告。当结果出炉呈阴性时,就被当庭释放。

“在下了庭后,我会前去关心,告诉老伯可以回了,但老伯却身无分文,又住得远,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我们同事间就凑钱帮他打车回家,所以法庭也不外乎人情。”

她提及,一起父母虐待智障孩子致死的案件,被囚禁的孩子最终活活饿死,验尸照片中皮包骨的身躯和凸出的双眼,令她觉得非常心疼。

她表示,法官的判词也令人动容,描述这名瘦骨如柴的孩子带着很悲惨的故事离开世界。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一起流浪者的吸毒案,让刘溏湘有感而发,心生怜悯之情。(受访者提供)
看尽社会阴暗面

常年在法庭工作,让刘溏湘看尽社会阴暗面,尤其是毒品犯罪的恶性循环。

她感叹,为何预防犯罪的教育如此匮乏?法庭审理的案件数量激增,司法系统不断抓捕判刑,但犯罪依旧猖獗,形成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她认为,唯有从学校强化公民教育,才能引导年轻一代远离犯罪。

虽然每天面对罪犯,惟她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因为通译员的存在能让案件顺利审理,直接关系着司法程序的效率与公正。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吉隆坡法庭庆祝开斋节,刘溏湘(前排右)与同事们穿上马来传统服装同欢共庆。(受访者提供)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从学院毕业后,刘溏湘就加入拉惹路法庭,如今则搬迁至吉隆坡法庭,负责地庭案件。(受访者提供)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某次在法庭上,虽然所有人都通晓华语,但基于法律,他们必须说国语。(受访者提供)
(6/8见报)大都会/特职世界:法庭通译员
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法庭案件,刘溏湘平时会绘图抒发情感。(受访者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